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意义(糖尿病健康教育总结)

经方之糖缘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教育的意义更多的是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

糖尿病教育作为糖尿病管理五架马车之一,我认为应该排在第一名,其意义不仅仅是让患者学到更多糖尿病知识,更多的是正确面对疾病!

首先患者缺乏健康知识,特别是糖尿病怎么来的,怎么治疗,并发症是什么,并发症之间难度有多大,目前糖尿病有哪些相关检查,如何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得了并发症怎么办等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大家。

一旦患者没有正确的面对疾病,对其中一个问题没有系统的把握和积极主动去认识,那么五架马车中的其它四架马车(饮食、运动、药物、自我监测)都做不好,甚至思想偏激、走向极端错误的一面。

引用毛主席的话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

联合国糖尿病日 | “知己知彼”,浅谈糖尿病教育

11月14日是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旨在强调糖尿病健康管理在全民普及中的重要性。

目前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已经成为威胁身体健康、增加社会负担的一个劲敌。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意思是只有对敌人和自己的情况都有透彻的了解,作战就不会失败。所以只有让患者了解糖尿病、了解自身病情,才能更好地控制它,进而打败这个劲敌。而“知己知彼”的手段就是糖尿病治疗五架马车之一的糖尿病教育。

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根治糖尿病”这个字眼儿非常诱人,但是却是个美丽的骗局,事实是糖尿病不能治愈。虽然如此,我们也不要灰心丧气,因为它可以被长期良好控制。只要科学治疗,也不会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科学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干预,戒烟限酒,营养均衡的糖尿病饮食。每日有氧运动半小时以上,每周至少5次。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药物或注射药物。定期复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监测心、脑、肾、眼底及神经等检查。

其次是需要了解治疗的目的。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虽然自己血糖高,但却没有任何的不适,所以也不需要去治疗,等不舒服了再去看病就行。殊不知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下周围血管病变)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和发展着,甚至很多人已经出现了糖尿病的并发症,但因为处于初期,仍不会有明显的症状。等到出现了明显的症状基本上就进入了并发症的晚期不能逆转了。我们的“敌人”是多么狡猾!所以我们治疗糖尿病的目的就是要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使“敌人”不能近身,即使近身也要尽早识别出“敌人”的真面目,早期治疗。除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来得更快更猛,如洪水猛兽,让人措不及防,甚至危及生命。

再者,我们还要警惕糖尿病这个劲敌的多个“帮凶”。千万不要天真地认为只要解决了血糖就万事大吉了。除了血糖以外,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粘度、超重及肥胖都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所以我们需要全面地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才能有效地防治并发症。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除了有效地防御外敌,加强自身建设也很重要。一些加重病情的自身因素,如急性感染、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外伤、饮食不当、过度劳累等要学会尽量规避。还要认清自己的特点,就好比打仗中得需要根据自己军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作战计划。每个糖尿病患者都有自己的疾病特点,治疗上也是因人而异,不要看到别人的治疗效果好就搬来套用。

最后,我们还要认识到这个劲敌还有强大的“后备军”。也就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

1.年龄大于40岁人群;

2.体型肥胖或超重者;

3.生活方式静坐为主的人群;

4.有糖尿病家族史的;

5.有分娩巨大儿(体重超过8斤)史的女性。

如果能够成果“策反”这些人群,也就是尽可能地减少这些危险因素,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就会明显削弱糖尿病的“后备军”,将糖尿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无论在发病前期,还是已经发生了糖尿病,糖尿病教育都至关重要。社区、基层及临床工作者在糖尿病各个阶段发挥作用,相信我们共同努力,总有一天会战胜糖尿病!

【本期专家】

付裕,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一科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硕士。辽宁省内分泌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糖尿病医学营养防治学会妊娠糖尿病医学营养分会常委,沈阳医学院兼职教授。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诊治。

联合国糖尿病日丨“教育改变明天”,一起了解糖尿病

每年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 (WDD),它由国际糖尿联盟(IDF)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1年创立,以应对人们对糖尿病带来的不断升级的健康威胁日益增长的担忧。2006年起,该日成为了正式的联合国糖尿病日。据统计,全球已有5.5亿糖尿病患者。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教育改变明天”。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过程要以长期稳定控制血糖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为目的。这不仅需要医生开具处方,还需要糖尿病患者自己学习和掌握自我管理的技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糖尿病防治的知识吧。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包括哪些?

1. 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

高血糖危象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高血糖高渗状态(HHS),可骤然发生,事先无任何先兆或症状。DKA和HHS的临床表现可有: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呕吐、腹痛(仅DKA)、脱水、虚弱无力、意识模糊,最终陷入昏迷。尤其是呼吸有酮味(烂苹果味)、血压低而尿量多者,且血糖≥16.7 mmol/L。

血糖监测可以更好地掌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对生活规律,活动,运动,饮食以及合理用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可以帮助患者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就医。

血糖监测的方法有哪些?

1. 静脉血浆血糖,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和随机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依据。

(1)空腹血糖:至少禁食过夜8小时采集血标本测得的血糖值,是常用的筛查方法。

(2)餐后2小时血糖: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采集血标本测得的血糖值。

(3)随机血糖:一天中任何时间采集的血标本测得的血糖值,可为糖尿病诊断提供线索。

(4)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负荷后2小时,采集血标本测得的血糖值。OGTT试验是一项检查葡萄糖代谢功能的检查,主要用于诊断症状不典型或血糖升高不明显的可疑糖尿病,可以明确诊断。

2. HbA1C

HbAlc在总血红蛋白中所占的比例,能反映取血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的重要依据,也可以作为糖尿病诊断的依据之一。

3. 糖化白蛋白

糖化白蛋白主要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一种产物,反映检测前2~3周的平均血糖,评价患者短期糖代谢控制情况。

4. 毛细血管血糖

用便携式血糖仪测定,可以方便快捷地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初步依据,是自我血糖监测的主要手段。

如何在家完成毛细血管血糖?

1. 用75%乙醇擦拭采血部位,待干后进行皮肤穿刺;

2. 通常采集指腹侧面等末梢毛细血管全血进行检测,水肿或感染的部位不宜采用,在紧急时可在耳垂处采血;

3. 皮肤穿刺后,弃去第一滴血液,将第二滴血液置于试纸上指定区域;

4. 严格按照仪器制造商提供的操作说明书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检测;

5. 测定结果的记录包括被测试者姓名、测定日期、时间、结果、单位、检测者签名等;

6. 使用后的针头应置专用医疗废物锐器盒内,按医疗废物处理。

血糖监测知识多懂一点

1. 血糖监测时间点选择

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血糖监测的频率选择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点,包括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及夜间(一般为凌晨2~3时)。

2. 读懂自己的血糖

正常的空腹血糖在4.4-7.0mmol/L范围内;非空腹血糖≤10.0mmol/L是正常的血糖。如果任意一次测量的血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