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后会糖尿病吗(胆囊切除后糖尿病概率上升)
04年我做胆囊切除手术,发现患了糖尿病,19年未得并发症的秘密
#头条创作挑战赛#
2004年的一天,我因胆囊炎突然发作住进了医院。经检查,是胆囊里的结石掉进了胆管,需立即做手术。但术前检查却发现血糖很高,经几次测验后,医院诊断我有糖尿病,需先把血糖降下去,才能做手术。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降糖治疗后,医院才给我做了胆囊切除手术。出院时,医生建议再去其他医院看一看。
出院后,在家休息一月后,身体基本康复。我又开始四处求医治疗糖尿病,经过几个医院诊断,确定我患的是二型糖尿病。医生说,这个病是终生疾病,基本没有治愈的可能。并告诉我患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胰腺分泌胰岛不足,不能很好的分解糖分,使其转化为营养,因而形成了糖尿病。根据我的病情,医生建议我早点打胰岛素治疗。
但我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固执的认为我的病没有到打胰岛素的程度,再说,打胰岛素花钱多,又麻烦,天天要打针,往肚子上戳窟窿,这是我不能接受的。
于是我开始了用药物治疗糖尿病的艰难探索。从2004年到2008年我几乎吃遍了各种降糖药,比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片,消渴丸等等。一种药失效了,就换另一种药,也包括服一些中药成药,中药汤剂。
但到了2009年,所有的药几乎都不起作用了,血糖持续维持较高水平,体重也减轻不少。这时我听说糖尿病国家政策可以办长期医保,就是选一个医院住院治疗,医院对你的病情检查治疗后出一个诊断意见,然后到医保局办长期门诊,国家给你一个每年门诊报销额度,这样你每次门诊购药可以按一定比例报销。
这次我没有犹豫,立马住进了离家较近的医院。大概是门诊报销政策使我下定了决心,毕竟人是铁,钱是钢啊!经过一段时间注射胰岛素治疗后,我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血糖也维持在理想水平。出院时,医院给我开具了办长期门诊的有关证明,我到省医保
局办理了长期门诊手续。
自此,我开启了用胰岛素治疗我的糖尿病的历史。我开始用的是诺和灵30,这种药必须饭前30分钟打。用药期间,有时因工作忙,应酬等原因,常有不方便注射,忘了打等原因,没有注射胰岛素等原因,引起血糖波动。
记得2018年,我因忘打胰岛素等原因,血糖波动较大,住院一段时间进行了治疗。医生建议我改用诺和锐30注射,这种药不用饭前提前30分钟打,可以在进餐同时注射,比原来用诺和灵方便多了。
到现在,我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已经15个年头了。总起来看,改用胰岛素,特别是办了长期门诊后,治疗效果有了保证,治疗成本显著下降。期间我曾两次住院进行治疗,调理,及时得到了医生指导,也对注射用药进行了调整,保证了用药方便,及时。
我患糖尿病已近20年,迄今没有发生并发症血糖也比较平稳。我的主要经验教训是:
1.早打胰岛素比晚打好。我刚开始患病时没有听从医生建议打胰岛素,使病情有所发展。迫不得已才改用胰岛素治疗,病情才稳了下来,如果早点打胰岛素,胰缐受损肯定没有现在严重,胰岛素用量也会比现在要少。
2.要尽早住院办长期门诊。这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有了报销你就能买一些好药,你治疗才有保证,大多数人病情担误是由于经济上的原因。
3.严格控制饮食。我手头有主要食品含糖量和糖尿病人饮食指南两张表。平时购食品,做饭都参考这两张表,最关键是主食控制。大米掺点杂粮。尽量少吃白面条白米饭白馒头。主食严格控制量,一次不超过2两。水果拣含糖低的吃,不吃多。
4.坚持运动。每天坚持上下午户外散步半小时。有事耽误了或碰上雨雪天气,就在自家客厅散步,或举举哑铃,做做体操。
5.坚持早睡早起,绝不熬夜。我每天晨6时起床,晚11时睡觉,中午睡半小時,偶尔遇上睡不着时,也不看手机,而是静静躺床上听听音乐或听书。
6.坚持测血糖,记录饮食数据。我一星期至少测一次早中晚血糖。血糖不好时每天测3次血糖。平时一日三餐吃了什么都坚持记下来,通过测血糖对比哪些食物容易升糖。
7.坚特良好的打针用药习惯。我现在用胰岛素是诺和锐30,这款药可在吃饭时打,不用饭前30分钟打,比较方便。勤换针头,我虽然不是每次打针都换针头,但基本上每周要换一次。血糖不好或有饭局時,我就加片二甲双胍。
8.平时外出或运动时包里带上水果糖和吃的东西。我在外出和运动时曾多次发生低血糖,原因是吃饭晚了或运动时间过长或剧烈,每次都靠吃糖果度过了危机。
糖尿病患者注意了,吃高蛋白、脂肪食品易诱发胆囊炎
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的存在增加了胆道手术的危险性及手术前后处理的难度。
中国《胆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疗的专家共识(2021版)》强调:胆囊切除术是胆囊良性疾病的唯一治愈性手段。目前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指征包括——
一、胆囊结石:多发结石以及结石直径超过3cm;充满型结石、瓷性胆囊;胆囊壁增厚超过0.3cm;
二、胆囊息肉:直径>1cm,生长迅速且形状不规则的单发息肉;
三、胆道感染: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四、胆囊恶变:胆囊癌(早期)。
治疗上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主,对于无法耐受胆囊切除术的高危人群或炎症严重解剖不清的急诊患者,可以暂行胆囊造口术。
为了引起读者的重视,现将我们遇到的一个病例故事述说如下:
2022年10月18日,60多岁的患者冯女士被120救护车送至我院急诊,因神志欠清,急救科黄冠东医生第一时间询问病史。
据冯女士的女儿介绍,冯女士有多年的2型糖尿病病史,此次腹痛3天,没有就医,也没告诉女儿,自己在家吃点止痛药略有缓解,当日疼痛难忍而挂急诊。
黄医生了解病情后,认真检查患者:患者心率150,血压75/50mmHg,神志欠清,整个腹部都有压痛,即刻完善抽血及影像检查。
检查结果一出来,把众人吓了一跳,血糖高到25.2 mmol/L,白细胞只有2.4 *10^9/L,肌酐304 mmol/L,腹部CT检查提示腹膜炎,局部小肠肠壁增厚水肿,系膜间隙内渗出、腹腔积液,胆囊结石,胆囊炎,盆腔积液。
急诊组陈杰主治医师应邀急会诊,通过家属的病史和急救科黄医生提供的检查结果,再检查患者,发现该患者仅仅在30分钟内就出现点头样呼吸,整个腹部压痛非常明显。
陈医生做了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的是淡黄色液体,可以肯定的是腹腔有脏器穿孔,陈医生和急诊组高琦副主任医师再次去看患者CT,发现有一颗高密度影游离在盆腔,和胆囊内的结石密度一样,高主任当时就判断,该患者胆囊穿孔的可能性极大。
结合所有的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脓毒性休克、急性腹膜炎、胆囊穿孔、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肾功能不全、2型糖尿病。
高主任和陈医生把治疗方案告诉患者女儿,女儿看着濒危的母亲,含着泪说:“高主任,陈医生,希望你们能救救我妈妈,不开刀的话,必死无疑,哪怕有一丝希望,我宁愿死马当活马医也要救我妈!”
家属的配合,让医生无比感动,高主任和陈医生一边制定手术方案,力争“快速,简单,有效”,一边联系急诊手术室、麻醉科、重症监护室,短短15分钟内陈医生就把患者送至急诊手术台上。
经验丰富的麻醉科严海副主任医师,快速而谨慎地进行麻醉,整个手术过程中,全程使用升压药抗休克治疗。术中证实为胆囊穿孔,腹腔大量胆汁及脓苔。陈医生为患者实施了“胆囊造口术 腹腔引流术”,整个手术时间仅用了40分钟,术后即刻护送至重症监护室(ICU)。
入ICU后患者病情危重,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值班张中伟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包括床旁超声等,充分评估病患的心肺功能及液体平衡状况,迅速予抗感染、抗休克、呼吸机辅助通气等综合治疗。
考虑到患者术前合并肾功能严重减退,体内有机酸堆积、毒素清除障碍、高钾血症、尿量减少,当晚果断地采取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
接下来的日子也是如履薄冰。由于患者胆囊穿孔毒素入血,病情复杂且凶险,持续性休克仍需较大剂量升压药维持血压。此外,感染消耗,血小板进行性降低,最低跌至20*109/L以下,治疗复杂且存在一定矛盾。
ICU吴芳副主任医师团队仔细分析病情后制定了详细而有效的治疗方案,如及时根据微生物培养结果调整抗菌方案;予以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监测血流动力学,优化治疗策略;并根据每日血检结果及超声评估情况,动态调整每日血液净化治疗方案,包括透析抗凝策略与每日超滤量,尽可能做到精准治疗;凝血方面的管理也是困难重重,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血栓或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经过连续13个日日夜夜的奋斗,在ICU医护团队的不懈努力下,2022年10月31日成功拔除冯女士的气管插管,4天后转出ICU,转入外科病房继续治疗,并在6天后顺利出院。
一个月后,冯女士精神抖擞地来院复诊,她激动地握着医生的手说:“感谢六院给我第二次生命,谢谢白衣天使们!”
又隔3月,冯女士严格控制血糖,把机体调整到最佳状态,于今年2月,来我院普外科行胆囊切除手术,术后6天即出院。
本病例中的冯女士是因为病情危重,行“急诊胆囊造口术”;在出院后,居家有效控制血糖,二期再行“胆囊切除术”,这样更有利于手术切口愈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综上所述,糖尿病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的患者,感染不易控制,糖尿病患者进食高蛋白、脂肪食品,又易诱发胆囊炎的发作。所以,建议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的糖尿病患者应尽快择期手术切除胆囊,以防后患,确保生活质量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在胆囊疾病的诊疗上有着丰富的经验,能为更多的患者朋友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外科主治医师 陈杰
通讯员: 顾海鹰
编辑:黄萌楣
审校:陈师睿
核发:谢涛
图片: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警惕!这4种人不能再这样吃早餐了!
早餐,开启了一天的能量来源
它是最重要的一餐
但也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餐
那么,什么样的早餐才是合格的早餐?怎么吃,才最健康?
今天,我们请来消化科专家,跟大家分享早餐的秘密。
早餐的重要性
一顿合适的早餐,犹如雪中送炭,促进激素分泌,让饥饿的细胞获得能量,早餐吃得好,不仅身体有了能量,大脑也会反应迅速,开启一天的良好状态。
人人都应该认真对待早餐,特别是以下人群,更是马虎不得。
哪些人要特别注意糖尿病患者:早餐决定上午的血糖稳定
早餐对糖尿病患者特别重要。合适的早餐对于预防低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及控制总热量和体重均有良好作用。
不吃早餐,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反应之后又可能发生高血糖反应,使血糖失控,出现血糖忽高忽低的状况。全天的胰岛素调节也会因此受影响,这也是糖尿病患者难以控制血糖的原因之一。
喜欢吃面条、稀饭,也要注意,单纯的碳水化合物对血糖也有很大的影响,不利于血糖控制。
糖尿病患者可以在主食中加些鱼片和蔬菜,稀饭中应加些麦片和鸡蛋,这样的搭配比较合理,避免了单纯碳水化合物谷类食物对血糖较大的影响。
胆囊疾病患者:不吃早餐病情加重
胆囊疾病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发生的滞后性和隐蔽性,并且有很长的间隔期,虽然不是一个人今天不吃早饭了,明天就会得胆囊结石,但一旦发现,往往已经形成较大的结石,只能切除。
奚医生告诉我们,无论人是否吃了早饭,胆汁在早上都照常分泌,如果不吃早餐,胆囊持续处于扩张状态,分泌的胆汁只能留在胆囊里,长此以往造成胆汁淤积,进而胆汁黏稠,导致胆囊结石和胆囊炎,更有甚者,发展到最后只能切除胆囊。
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人平时吃得很素,人也很瘦,经常不吃早饭,最后得了胆囊结石;而那些胖人,每天早饭吃得很多很丰盛,却没有患胆囊疾病,这可能就是吃早饭与不吃早饭的差别。上班族:不吃早餐导致反应迟钝
大脑唯一的能量来源就是血中的葡萄糖(即血糖)。血糖偏低,人就容易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精神萎靡,工作效率自然也就大大降低。不吃早饭,人体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血糖偏低的状态。
不吃早餐就从事重要的工作,空着肚子的身体为了取得动力,就动用甲状腺、副甲状腺、脑下垂体之类的腺体去燃烧组织,除了造成腺体亢进之外,更会使得体质变酸,长期如此容易罹患慢性病。
这里就要提醒一下广大上班族啦:一顿合适的、营养的早餐的作用可要比咖啡、能量饮料更有用哦。
体力劳动者:早餐吃不好身体吃不消
体力劳动者以肌肉、骨骼的活动为主,它耗能量大、体内物质代谢旺盛,需要及时补充能量,而体力劳动者能量的补充主要通过饮食来实现,在补充能量的时候需要注意,在均衡营养的基础上,侧重对蛋白质、脂肪和糖的摄入。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胆囊疾病之外,消化道疾病和肥胖症也是早餐没吃好造成的。
不吃早餐,使人体消化系统的生物节律发生改变,胃肠蠕动及消化液的分泌发生变化,消化液没有得到食物的中和,就会对胃肠黏膜产生不良刺激,引起胃炎的发生,严重者可引起消化性溃疡 。
如果希望通过不吃饭来减肥的人,就要注意了,不吃早餐不但不能减肥,反而会招致更多脂肪。即使你很用心地控制中、晚餐的热量,但是很不幸,你饥饿的细胞会迸发出更强的吸收能力,大大超出你的想象。
常见早餐误区
对于正常人群来说,也不是吃了早餐就完成了营养任务,比如,这些早餐的常见误区就要注意避免了。
1
早餐吃到10分饱
“早餐要吃得像个皇帝”告诉我们早餐的营养摄取应该丰富多样,并不是建议吃得越多越好。奚医生告诉我们,早餐吃到8、9分饱是最好的。
早餐吃太饱,餐后血糖上升,人也容易发困,虽然早餐帮助保证了一上午的精力,但是也要坚持适量,不要适得其反。
2
“牛奶加鸡蛋”代替主食
早晨时,人体急需含有丰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重新补充能量,而牛奶和鸡蛋本身虽然富含高蛋白,但它们主要供给身体结构,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能量,人进食后很快会感到饥饿,对肠胃有一定影响,并会间接影响人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对儿童影响尤其大。
3
边走边吃
一个包子,一杯豆浆,边走边吃,相信很多上班族做过这样的事情。奚医生告诉我们,边走边吃,一方面容易造成腹胀,影响胃肠消化;另一方面,走着吃的时候胃的负担会加重,易导致胃下垂,尤其对于经产妇女、多次腹部手术有切口病,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进行性消瘦者、经常卧床少活动者、体形消瘦者来说,边走边吃更容易得胃下垂。
4
早餐只吃蔬菜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早餐要营养丰富,素食并不能提供充足的脂肪和蛋白质,营养比较单一,所以不提倡。
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各种膳食纤维应当均衡摄取,如果把牛奶、鸡蛋、蔬菜加主食当作理想早餐的标准,那么,如果再加上水果,便称得上是“黄金早餐”了。
5
早餐吃得过于油腻有的人早餐喜欢吃油条,但奚医生提醒,一次不要吃太多,并尽量每周不超过二次。
因为早餐过于油腻会造成胃肠的负担,而且还会导致高血脂。早餐还是比较适合清淡但营养全面的饮食,尽量少摄入油炸类食品。
如何正确吃早餐
说了那么多不吃早餐的害处,那么,怎样的早餐才是一份营养丰富的早餐呢?
几点吃 有讲究
既不能太早,也不宜太晚。奚老师介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体规律,但总体来说,晨起后20-30分钟后开始早餐是比较健康的,因为这时人的食欲最旺盛。
如果早餐吃得过早,反而不利于肠胃消化吸收。特别是老年人,胃、肠、胰的消化酶分泌减少,消化吸收及代谢功能下降,如果起得很早,又有晨练的习惯,起床后马上吃早餐,势必会影响胃肠功能,同时也对晨练不利。
早餐与中餐应有一定间隔,一般4~5小时为好。
如果早餐过早,那么数量应该相应增加或者将午餐相应提前。另外,起床后先喝点水再吃早餐比较合理。
吃什么 有讲究
淀粉类主食≥50g
碳水化合物转化为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葡萄糖。小米粥等淀粉类主食有利于消化液分泌,促进消化,保护肠胃。
牛奶≥100g;鸡蛋半个肉或者鱼20g一杯豆浆或几块豆腐
早餐中最好有奶类、蛋类、豆类中的两种,它们不仅能够提供充足的蛋白质,还能延缓胃的排空速度,延长餐后的饱腹感,让早餐更“耐饿”。
蔬菜+水果
二者提供足够的膳食纤维,补充营养元素。
坚果和油籽类
坚果类比如松子、杏仁等;油籽类比如花生、瓜子等。一勺杏仁、松子或者花生不仅能够提高早餐质量,还能降低肥胖发生,此外,坚果中富含维生素E和多种矿物质,有利于心脏健康。
做完这篇,小编默默把闹钟时间提前了15min
以后再也不边走边吃早餐了!
你还有哪些想了解的早餐小知识
赶紧留言告诉小编吧~
“
其他网友都在看
♥戳链接直接浏览♥
ID:scmingyi
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
*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内容合作,请致电:028-86780845
本文记者:赵立莹
图片来源:东方IC
本文编辑:赵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