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糖尿病会遗传吗(后期引起的糖尿病遗传吗)
父母是糖尿病患者,遗传给孩子的几率到底有多大?一张图告诉你!
为人父母,最关心的就是孩子们的身体健康。
尤其是自己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等终身疾病,在自己饱受疾病折磨得同时,最关心的就是这个病会不会遗传给孩子。这对于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意看下一代受苦的父母来说无异于是一种身心的摧残。
糖尿病会遗传吗?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向红丁主任医师说:糖尿病是会遗传的。
糖尿病是有遗传性的,糖尿病患者的子女肯定比非糖尿病患者的子女容易得糖尿病。如果父母双亲都是糖尿病患者,那么子女得糖尿病的机会更大。1型和2型糖尿病均有遗传倾向,遗传对发病的影响略高于环境,占50%~60%。它们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的感性,易感性使这些人比一般人容易得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相比,2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更加明显。但这并不是说,糖尿病患者的子女就一定得糖尿病,研究表明,即使父母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其子女的糖尿病患病率也不超过20.0%。往往有这种情况,糖尿病患者的子女对糖尿病了解比较多,对糖尿病的危害及糖尿病的预防知识比较了解,他们防患于未然,平时就比较注意饮食起居,反而不得糖尿病。即使血糖有了轻度增高,他们也会积极采取措施,使病情不但不发展,而且能缓解。所以说,糖尿病是有遗传倾向的,但又是可以预防的。
怎么预防呢?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科主管护师俞萍说:
糖尿病虽存在一定的遗传因素,并且难以根治,但是在生活因素和环境因素上注意还是可以预防的。
1.树立正确的进食观,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热量过度摄入、营养过剩、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原因。热量摄入适当,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维生素充足,是最佳的饮食配伍。
2.定期测量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应该将血糖测定列入中老年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一次正常者,仍要定期测定。凡有糖尿病蛛丝马迹可寻者,如有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更要及时去测定和仔细鉴别,以期尽早诊断,争得早期治疗的可贵时间。
3.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并发其他慢性病,患者多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加强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而到了晚期,疗效往往不佳。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常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能长期过上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糖尿病具有遗传性,子孙后代都会有人患糖尿病?恐怕不少人理解错了
糖尿病具有遗传性吗?答案是肯定的。
英国有研究人员对200对单卵双胞胎进行了为期20余年的观察,发现这些双胞胎在不同时间患上1型糖尿病的一致性为54.4%,2型为90.6%。而且,患上2型糖尿病主要受多个基因影响。
上海曾对1000多个糖尿病家庭进行研究后发现,父母都患有糖尿病的家庭,孩子患糖尿病的几率大于只有一方患病的家庭。如果亲属有人患糖尿病,则患病的概率要比健康人高3-4倍。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也曾发表了一篇论文显示,父亲空腹时血糖升高以及耐糖受的降低能影响后代的糖代谢情况。
由此可见,糖尿病确实具有遗传倾向。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糖尿病发病率却逐渐增高,发病人群也呈年轻化趋势。由于糖尿病具有遗传倾向,因此不少人在患上糖尿病之后比较担心,孩子以后是不是也会患上糖尿病,孩子的孩子是不是也无法幸免?
其实这些问题可能是对遗传倾向产生了误解。跟一些传染病遗传不同,父母患有糖尿病,孩子遗传的是易患糖尿病体质,而并非糖尿病本身。这也能从侧面说明,为何父母患有糖尿病,但姊妹好几个只有一个人患病的问题。
简单来讲就是,虽然易患糖尿病,但如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糖尿病就会离得远远的。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却成天吸烟喝酒、熬夜泡吧、久坐不运动、营养过剩,想不得糖尿病都难。
一般来讲,2型糖尿病的遗传性比1型更强,而且患2型糖尿病的人也逐年增多。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讲,如果一个人患有糖尿病,不建议找同样患病的另一半,孩子遗传的几率大为提高。
但是这只是建议,因为糖尿病并不影响结婚生子,后期控制较好且没有出现并发症,也和正常人没多大区别。
如果父母患有糖尿病,孩子该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建议做好以下几点要求。
首先,饮食上要少吃精致碳水,比如白米饭、白面等等。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在物质条件不丰富的以前,人们很少能吃到精致碳水,基本以杂粮为主。随着生活条件改善,人们的主食越吃越细,这些食物的升糖指数较高,糖尿病的发病人数也呈爆发性增长。因此,在饮食上,可以适当吃点粗粮,蛋白质、碳水、维生素等分配均衡即可。
其次,适当进行运动。锻炼的好处很多,可以降低血糖,同时保持身材好看。很多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特征就是肥胖,经常久坐且不喜欢运动。为了避免以后患上糖尿病,坚持每周3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运动,不仅降血糖,还能提高抵抗力。
最后,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当父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就得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孩子知道父母患有糖尿病,即便自己还很健康,也需要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听人劝吃饱饭,坚持做好上面所建议的,糖尿病基本就不会找上门了。
《糖尿病会不会遗传》,中国科学报,2014 年,2 月20 日,第 004 版
《中科院动物所证实父亲诱导的糖尿病易感性跨代遗传》,家庭医生报,2018 年,8 月27 日,第 005 版
孕妈妈的烦恼|糖尿病会遗传?
妊·娠·高·血·糖
孕妇在24-28周都会去医院做 OGTT 糖耐量试验,很多妈妈们都很担心血糖这一关。
孕期高血糖,到底该怎么办?
妈妈们都有一个疑问
怎么吃,怎么动
才能控制血糖
让宝贝健康长大?
几位妈妈的烦恼
1 吃得越多越好?错!小李第一次怀孕,为了孩子,她每天吃了很多自己原本不太爱吃的东西,比如:油腻的鸡汤。
全家人都仿佛像填鸭一样鼓励她吃,又不敢让她运动。
而实际上,孕期前三个月,孕妈妈不能放肆地大吃大喝,这个时候,如果嘴上不限制,脚底下又不勤快不爱运动,一不小心,就容易高血糖。
2 有经验就放心?错!小林觉得,已经生过一个孩子了,有经验了,但虽然孕产过程很熟悉,这次却被诊断出高血糖,明明吃的一样,心态也平和,为什么这次自己的身体血糖反而高了?
其实这并不意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体重的增加,二胎出现高血糖的风险会更高。二胎妈妈对于孕产过程虽然熟悉,也不要放松警惕哦。
3 身材好不担心?错!小张孕前身材很棒,她全家都爱运动,经常和家人朋友参加马拉松。去年奉子成婚,本来计划当个辣妈的,没想到居然在医院的糖耐量试验发现血糖11以上,吓了一跳。
好身材也可能控制不住血糖?妊娠糖尿病可能发生在每一个妈妈身上。但即使发生,也不用担心,只要有专业指导,优化生活方式,就不需要担心。
4 糖尿病会遗传?错!小赵的父母就是糖尿病,自己也是高血糖,上周刚好28周,一检查,果然妊娠糖尿病。小赵想,难道就逃不过糖尿病的魔咒吗?我的孩子怎么办?
糖尿病虽然受到基因影响,但不良的生活方式更加容易遗传。真正让糖尿病“遗传”给下一代的,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和有待优化的生活细节。
想要健康的宝宝,以及产后迅速恢复的健康体魄,欢迎来轻糖生活寻求专业营养师、医学博士和运动指导的帮助。
每周一次视频,每天的问答,让你在孕期和产后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