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复查要喝糖水吗(糖尿病复查喝葡萄糖血糖一直不降怎么办)
不吃主食能降血糖?如何正确监测血糖?专家释疑→
东南网是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福建官方新闻门户网站。
今天(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宣传的主题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据统计,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2.8%,患者人数约1.3亿。那么,什么是糖尿病?它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哪些危害呢?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符合其中之一即可确诊。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长期高血糖可引起眼、心、血管、肾等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甚至死亡。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 母义明:糖尿病的危害就是血管的损伤,像心梗、脑梗,肾脏的蛋白尿、肾功能不全,还有的人下肢血管病变导致糖尿病足,另外包括很多神经系统的病变,内脏的像胃肠道的病变,像呼吸心跳都跟糖尿病发生有关系。一旦血管受损伤,神经也就受到了损伤。
哪些人群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糖尿病与一些疾病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年龄≥40岁,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与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等都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 母义明:有明确遗传史的这种糖尿病的家族里,后代患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两到三倍。除此之外在现实当中表现为:第一患病年龄很轻,就患病更早,另外病情更加严重,进展更加快,以往可能到了50岁、60岁之后糖尿病才慢慢达到高峰,而有明确遗传的这种情况下可能在30岁、40岁就开始患糖尿病。
如果空腹血糖>6.1mmol/L,或者餐后两小时血糖>7.8mmol/L,但是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这种情况被称为“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一项统计显示,在我国糖尿病前期的发病率大约是15.5%,如果不给予良好的控制,每年大约会有5%—10%的糖尿病前期个体发展为糖尿病。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 李玉秀:像那些到餐前没到点,就心慌出汗了,就很饿,到下一餐前很容易低血糖这种人群,反而可能是在糖尿病早期了,就是这种餐前的低血糖也可能提示;再有一个就是体重有点管不住了,就是迅速增加的时候,可能都要警惕。
防控糖尿病该如何正确监测血糖?
医务人员提示,8—12小时不进食可以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应该在吃第一口主食或喝第一口糖水后的2小时进行测量,需要打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需要一天多次测量血糖。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 母义明:测血糖之前首先要把手洗干净,保持在室温状态下,首先要用酒精消毒一下,消毒完以后一定要让它干燥,如果不干燥扎出来的血会溶血,影响我们结果。第一滴血不要用,因为第一滴血有刺破的组织和细胞,影响结果。用第二滴血,这样测出来血糖相对比较准确。
血糖平稳的糖尿病患者3—6个月去医院进行复查,其他情况的糖尿病患者需及时进行复查,以便医务人员根据血糖的波动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 李玉秀:有的时候我们会让他(患者)一两周就会来,就是我不能让你随便在家待着,这个高血糖没好还可以,再治出低血糖来就更麻烦了。所以两个方面决定了必须得是及时的一个水准,然后去把血糖调整在很好的范围里。
不吃主食降血糖的做法可取吗?
医务人员介绍,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全天饮食中最应该控制的是主食的摄入量,因为主食中的高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可能导致血糖波动,但如果少吃主食,甚至不吃主食,很可能引发低血糖,更容易加重病情。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 李玉秀:因为低血糖是一个短期快速的损伤,因为大脑只能利用糖,它不能利用其他的东西,所以一旦血糖不够,大脑就会不工作了,大脑不工作,人就昏迷了,就会表现出来情绪异常,甚至昏迷。所以短时间内就会让大脑发生损伤。
医务人员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的主食摄入量在200—300克。在饮食上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摄入,尽量吃一些低脂、低盐、高纤维膳食以及低糖等食物。应尽量采用清淡少油的烹调方法,比如清蒸、水煮、凉拌等。研究发现,先吃叶菜,再吃肉,最后吃主食,是控制餐后血糖最佳的顺序。
抽烟喝酒更易得糖尿病并引起并发症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 母义明:因为吸烟容易导致血管强烈收缩,从而导致重要脏器的缺血,所以如果长期吸烟,除了容易得糖尿病之外,也更容易得糖尿病的并发症,尤其是威胁生命心脏和大脑的并发症。喝酒最重要的是损伤肝脏,因为人体的肝脏就是处理这些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工厂,把肝细胞破坏之后,人体血糖控制更差,血脂控制更差,血压也控制更差。所以无论是吸烟还是喝酒,对糖尿病都没有任何好处,除了容易得糖尿病之外,更重要的是更容易引起并发症。
防控糖尿病首先要“管住嘴、迈开腿” 但还不够
医务人员指出,糖尿病是可防可控的,关键是“管住嘴、迈开腿”,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一定要坚持健康饮食和积极运动,使血糖尽快达标。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采取措施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可有效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 母义明: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得了糖尿病的人,如果是超重或肥胖的人,应该合理的控制体重,至少下降5%到7%。只要做到能够把体重下降5%到7%,那大约20%到30%的人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使得血糖控制更加平稳。
仅仅是“管住嘴、迈开腿”还远远不够。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的五项综合治疗措施。医务人员提示,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测1次空腹血糖,高危人群建议每半年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糖尿病人是否都要做喝糖水的检查?结果可以说明胰岛功能水平吗?
<点击右上角关注“糖尿病管理团队”头条号,与13万糖友一起学习靠谱的糖尿病知识>
作为糖尿病人你被医生做过喝糖水的检查吗?感觉如何?没有体验过的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检查吧:当医生怀疑你得糖尿病,就会安排你空腹静脉抽血测血糖,然后一口气喝下含75克葡萄糖的水溶液,喝糖后的半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各测血糖一次,简化版的也可以只测空腹和2小时血糖。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检查呢?
一、喝糖水试验,首先是为了准确的判断你到底是否有糖尿病
喝糖水的检查,医学上叫做"糖耐量试验",代号“OGTT”。顾名思义就是看看你身体对葡萄糖的"耐受"程度怎么样,如果喝了糖水血糖还正常,那么你就是正常人,如果喝了糖水血糖高了,那么你就是糖尿病或者糖尿病前期了。所以喝糖水的检查,首先是一个确诊糖尿病的检查。
可能你会觉得奇怪,直接查血糖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非要用糖水来刺激呢?
原因是确诊糖尿病不仅仅要看空腹血糖水平,还要看给你固定量的糖刺激后的血糖水平,也叫做"负荷后血糖水平",说的直白点儿就是"给你点压力"看看行不行。而且因为血糖升高的时候往往是从餐后血糖开始升高的,仅测空腹血糖水平大概会漏掉80%的早期糖尿病人,所以知道筛查糖耐量的意义了吧。
可是如果你空腹血糖已经高到7mmol/L以上,且有糖尿病的表现,比如喝水很多、尿的很多等,医生就可以不给你查"糖耐量"而直接给你带上糖尿病的"帽子",所以也不是所有的糖友都会做这个检查。
二、"糖耐量试验"可以反应胰岛功能吗?
这要看医生怎么开的检查了,如果医生只是开了"OGTT"、或者"糖耐量试验"这些字样,那么检查出来的结果只能间接的判断胰岛功能水平,不能直接反应。如果是"OGTT 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那么就改变医生要评估一下你的胰岛功能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水平了。
是不是听着有点晕?
"OGTT"只查喝糖水前后3个小时的血糖水平,而"胰岛素和C肽释放试验"则是增加了你喝糖水前后胰岛素和C肽水平的检查,这个是最直接反应胰岛功能的检查。如果你做个这个检查,手边有这个化验单,不妨现在去看一眼。
那医生为什么不一定给糖友检查胰岛功能呢?主要因为一直以来医生都被教育的认为把血糖降下来就好了,胰岛功能并不容易保护,查了意义也不是很大。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这个观点现在逐渐被改变了,降糖药的胰岛功能保护作用越来越被重视了。
另外一个原因跟不同医院的化验检查条件也有关系。
简易的OGTT检查
(一张简易的OGTT检查结果)
三、怎样通过这个OGTT加胰岛素释放试验判断我的胰岛功能好不好呢?
1、 先看怎么解释血糖结果:
· 如果空腹血糖>7,2小时血糖>11.1,表示你基本上是糖尿病了。
· 如果空腹血糖在6-7之间,和/或而喝糖后2小时血糖在7.8-11.1之间,代表你属于糖尿病前期。
· 如果空腹血糖高于9以上,说明你胰岛功能损伤较为严重。
· 如果空腹血糖不高,而2小时血糖较高,提示你处于糖尿病早期阶段,胰岛功能还不错,逆转糖尿病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
这个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图,你能看懂吗?
2、 再看胰岛素和C肽水平
这个比较复杂,通常情况下空腹胰岛素水平在规定的正常范围内(不同实验室正常范围有差异),喝糖后1小时的胰岛素水平能够达到空腹胰岛素水平的5-10倍,而到喝糖2小时或者3小时基本恢复到与空腹胰岛素差不多,就属于正常范围。也就是你的胰岛素水平在你喝糖后能赶紧升上去发挥作用,上去之后还能赶紧降下来,才是正常表现。
基本正常的胰岛功能
胰岛素功能基本正常
糖尿病人有以下几种不正常的可能性,你看看你属于哪种:
(1) 胰岛素水平整体都高于正常,或者升的太高:说明存在胰岛素抵抗,这时候你应该是比较胖,糖尿病比较早期,治疗上一般用二甲双胍、其他的胰岛素增敏剂治疗;
(2) 胰岛素水平整体都低于正常,而且高峰值达不到空腹水平的5-10倍:说明胰岛功能较差,胰岛素水平越低往往血糖越难控制,比较极端的是1型糖尿病,胰岛素水平可能接近于0。当然看胰岛功能损伤的水平不同,治疗方案不一样,最为严重的损伤用胰岛素为主进行治疗,辅助其他的药物;
(3) 胰岛素最高峰不是出现在半小时或1小时,而是出现在2小时甚至3小时,也说明胰岛功能受损伤比较严重了。在医学上叫做"高峰延迟"。
胰岛素高峰在2个小时,“高峰延迟”现象
总体来说,胰岛功能检查还是比较麻烦的,而且糖尿病人本身血糖就高,喝糖水还需要停所有的降糖药,对身体是一种刺激,所以一旦确诊了糖尿病,这种检查通常不会经常做。而做这个检查有两个原因:1、需要判断你到底有没有糖尿病;2、你自己或者你的医生非常希望了解你的胰岛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情况。
关于胰岛功能的检查和判断,你还有哪些问题,可以添加控糖教练威信tys2807咨询。
(本文作者:海艳医生)
海艳医生本尊
诊断糖尿病的8个误区,你别再被误导了
糖尿病的诊断可不仅是喝糖水那么简单,往往因为种种原因导致漏诊和误诊。下面就向大家介绍导致糖尿病漏诊的5个误区和导致糖尿病误诊的3个误区。
导致糖尿病漏诊的5个误区
误区1:没有糖尿病症状,应该没有糖尿病
病例:李大叔今年单位体检时被诊断为糖尿病,他不能理解,自觉平日里活动、精神都很好,没有口干、消瘦、尿多等任何不适,他觉得自己并没有糖尿病。
他的OGTT(口服75克无水葡萄糖粉试验)化验结果显示:空腹血8.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4.2mmol/L。
正确答案:90%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点是:
- 首先是年龄大,起病隐匿,不像1型糖尿病那样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 其次是神经系统功能减退,特别是口渴中枢功能减退,对血糖升高后的血液浓度变化感觉迟钝,加上平时肾小管浓缩功能差,夜尿多,所以大部分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早期甚至全程都没有典型的口干、多尿等临床症状。
所以不能依靠单纯的口干、尿多症状判断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
误区2:空腹及餐后血糖偏高,应该不是糖尿病
病例:杨女士今年的体检结果在参考范围内,看了化验单后面的参考值范围后,她觉的自己也不是糖尿病!
她的OGTT(口服75克无水葡萄糖粉试验)化验结果显示:空腹血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9mmol/L。
正确答案:在诊断2型糖尿病时,我们的血糖就已经发生变化多年了,这一表现医学上叫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又叫糖尿病前期。
这时如果我们及时处理,可以防止糖尿病的发生。很多人往往就忽略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的诊断,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前期患者会进展成临床糖尿病,而且糖尿病前期已经启动了并发症的发生机制。
误区3:空腹血糖正常,不考虑糖尿病
病例:刘阿姨的单位每年安排体检,体检套餐中包含的空腹血糖项目每年检测均正常,直到近些天来因外伤后足部溃烂一直迁延未愈,大医院正规就诊后,医生告诉她患上了糖尿病足,刘阿姨很惊讶:医生,我刚做完体检,血糖都是正常的,我没有糖尿病。
她的OGTT(口服75克无水葡萄糖粉试验)化验结果显示:空腹血糖:5.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5.2mmol/L。
正确答案:我们诊断糖尿病,要注重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
空腹血糖正常并不代表不存在糖代谢紊乱,餐后血糖≥11.1mmol/L,一样诊断糖尿病,不要陷入只测空腹血糖排除糖尿病的误区,餐后血糖高一样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罪魁祸首。
误区4:普通餐的血糖正常,应该没有糖尿病
病例:王阿姨的体检套餐中同时包含了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空腹、餐后血糖年年检测均正常(普通餐)。
然而今年内分泌科医生的一包葡萄糖粉检测结果让王阿姨不能接受患糖尿病的这个事实。王阿姨自己分辨道:我年年的体检结果空腹及餐后血糖都是正常的,我并没有糖尿病!
她的化验单结果显示:
- 普通餐试验:空腹血糖:5.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2mmol/L。
- OGTT(口服75克无水葡萄糖粉试验):空腹血糖:5.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2mmol/L。
正确答案:血糖的高低会受饮食结构的影响,糖尿病的诊断依据应该是在口服75克葡萄糖粉的前提下检测到的空腹及餐后2小时的血糖数值,有些患者在检测血糖时进食少或者单纯服用脱脂牛奶或蛋白类,检测到的餐后血糖往往偏低,OGTT试验才是糖尿病诊断金标准。
误区5:经运动饮食治疗血糖正常,不是糖尿病
病例:赵大叔前年单位体检时诊断为糖耐量异常,医生建议其饮食运动控制,定期复查血糖。今年体检,赵大叔看到化验单很开心,因此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糖尿病。
他的OGTT(口服75克葡萄糖粉试验)化验结果显示:空腹血糖:5.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
正确答案:赵大叔认为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表示糖尿病已治愈。糖尿病是一个缓慢进展的慢性病。可以控制但不能根治。
在接受治疗后(包括单纯的饮食运动),患者的血糖可降至正常范围,但这并不代表糖尿病已经痊愈,还应继续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否则会导致病情恶化。
除了以上关于糖尿病漏诊的误区外,再来看看容易误诊糖尿病的3个误区。
导致糖尿病误诊的3个误区
误区1:血糖高一定就是糖尿病
很多人一查血糖高,就担心自己患上糖尿病,甚至到药店购买降血糖药物治疗,最后因严重低血糖住院抢救。
其实,有很多疾病(特别是内分泌疾病甲亢等)会引发血糖继发性升高,治疗原发病即可。
另外血糖高还可能是因为情绪紧张、发热等应激情况引发的生理性升高,还有一些药物可诱发血糖升高(降压药、降脂药等)。去除诱发因素即可恢复正常。
误区2:尿糖阳性一定就是糖尿病
过去医疗条件差,确实曾使用过用尿糖高来诊断糖尿病。远古时,人们通过偿尿有甜味来诊断糖尿病。顾名思义,大家会陷入到糖尿病一定会有糖尿的误区里。
但是后来发现,很多尿糖高的人不一定是糖尿病,因为尿检为无创检查,国人比较喜欢化验尿常规,往往会意外发现自己尿糖是阳性,从而担心自己患上了糖尿病,其实尿糖是由血糖浓度、肾脏对血糖处理能力共同决定。
故尿糖阳性/阴性都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有些药物及肾脏疾病会导致尿糖阳性。
误区3:指尖血糖高一定就是糖尿病
指尖血糖是指快速血糖仪测定的末梢毛细血管血的血糖值,从理论上说空腹时指尖血糖低于或等于静脉血糖。而进食后,指尖血糖会高于静脉血糖。
有些朋友喜欢借用身边糖尿病亲友的快速血糖仪来检测自己是否患上糖尿病,结果一测血糖高,陷入无谓的担忧,医院查静脉血检测又正常。
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建议,静脉血糖值才能诊断糖尿病。但是指尖血糖可以作为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了解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当然,用指尖血糖作为糖尿病筛查是可以的。
总之,经常体检,定期进行糖尿病筛查是必要的,对于诊断糖尿病,我们还是要听专业糖尿病医生的。
作者:唐 维 主治医师
审校:向建平 主任医师
作者单位: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怀化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