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内分泌医院(糖尿病在内分泌科一般做什么检查)
- 1、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缓解糖尿病及并发症 用好这一“有力武器”
- 2、医院发展|喜讯: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内分泌科在“糖尿病健康科普视频大赛”中斩获佳绩
- 3、用“打卡”“评分”来做糖尿病管理,效果如何?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缓解糖尿病及并发症 用好这一“有力武器”
据最新研究统计,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2.8%,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35.2%。“这组基础数据隐藏的信息是,我国糖尿病持续高发,并且目前尚未达到糖尿病患病人数高峰。”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保守估计,每年我国至少有上千万例糖尿病前期病例进展为糖尿病。
两字之差意味着疾病的不可逆转,终身用药也将成为糖尿病患者的“甜蜜”负担。可喜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历经多次迭代,临床常用糖尿病治疗药物已增至九大类,且有一大批新型降糖药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其中创新药物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简称SGLT-2抑制剂)中的一种还被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这些利好政策的实施大大提升了患者的用药可及性。
虽然糖尿病治疗手段日新月异,但母义明认为,未来的挑战仍不可小觑,尤其是基层的糖尿病管理。“原因不仅在于城市周边糖尿病患病率持续升高,还在于基层群众糖尿病管理理念有待更新,基层群众对糖尿病危险因素的认识还有待加强。”他强调,过去临床一味强调控糖,现在只要血糖偏高,除控糖外,还要管理好血脂、血压、体重等相关因素。因此,除了重视个体化治疗外,综合管理也至关重要。
糖尿病前期——
早期干预有效预防糖尿病
与多年前相比,近些年我国糖尿病发病情况,呈现出城镇周边患病率高于城镇的特点。这既预示着糖尿病领域即将面临更艰巨的挑战,也进一步佐证了基层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性。
“调查显示,农村地区很多人未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更快。同时,约60%的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患有糖尿病。”母义明参与了上述调查,并开展了大量走访。他说:“在北京市平谷区某村了解相关情况时,村长列出了一长串患有糖尿病的村民名单。事实说明,大城市郊区糖尿病患病率非常高。”
导致城镇周边糖尿病患病率高的原因,一是城镇周边居民大多经济状况良好,不完全依靠体力劳动维持生活,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二是城镇周边居民还未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理念未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母义明认为,糖尿病管理的难点在基层,挑战是如何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做到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如果糖尿病早期病变得到有效控制,可以有效预防进展为糖尿病。保守估计,我国约有3.5亿人为前期糖尿病患者。按照自然规律发展 ,每年有1000万~3500万例前期糖尿病病例进展为糖尿病。如果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将大大降低前期糖尿病进展为糖尿病的概率,减少糖尿病患病人数。
SGLT-2抑制剂——
2型糖尿病并发心肾疾病患者的首选用药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增高,导致大血管、微血管受损,进而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因此,一旦前期糖尿病进展为糖尿病,在控糖的同时,必须兼顾并发症管理。”母义明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约有70%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并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并发肾脏功能损害的糖尿病患病人数在全球位居前列。对此,母义明分析:“研究发现,一般降糖药对糖尿病并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和肾脏损害并没有突出或直接疗效。但近几年研究发现,SGLT-2抑制剂和GLP-1(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对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衰、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等都有一定疗效。”
其中,SGLT-2抑制剂在肾病管理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SGLT-2主要分布在肾脏近曲小管S1段,是一种低亲和力、高转运能力的转运体。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在肾脏近曲小管完成肾小球滤过液中90%葡萄糖的重吸收,从而达到降糖的目的。同时,SGLT-2抑制剂可以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单独使用低血糖风险小,还能与其他口服降糖药、胰岛素联合使用。
基于SGLT-2抑制剂独特的作用机制和显著的临床疗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提出,对并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风险高危患者;并发慢性肾脏疾病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抑制剂。
“我们强调,在生活方式干预等基础治疗的前提下,无论患者是否使用二甲双胍,只要发生肾脏损害、心衰,都可将SGLT-2抑制剂作为首选用药。”母义明认为,强调SGLT-2抑制剂的首选用药地位,有助于让医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早期干预并发症的益处,从而选择有循证医学证据,且能改善心肾疾病的药物治疗。在使用这些药物进行治疗后,医生还要重视疾病的综合管理,包括降压、调血脂、抗血小板等,从而使并发心肾疾病的糖尿病的治疗取得更好的疗效。
专家呼吁——
将SGLT-2抑制剂纳入国家基药目录
2014年1月,首款SGLT-2抑制剂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这标志着SGLT-2抑制剂的诞生。2017年,SGLT-2抑制剂来到中国,自此我国的糖尿病治疗步入后SGLT-2抑制剂时代。
目前在我国,7款SGLT-2抑制剂被应用于临床。“但主要集中在大型医院,它们是大医院糖尿病防治的‘主力军’。在基层,SGLT-2抑制剂的普及率并不高。”母义明表示,可以通过专业培训、用药知识普及等方式,拓展基层市场,也可以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基层临床用药规范化发展。
近些年,国家高度重视慢性病的治疗与管理。这通过国家医保目录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越来越多的慢性病治疗药物品种就可略见一斑。2019年,一款SGLT-2抑制剂被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敲开了基层市场的大门。
母义明认为,目前SGLT-2抑制剂在口服降糖药中表现尤其优秀,不仅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降体重,还可有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另外,随着几款SGLT-2抑制剂先后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其价格也从14~17元/片降至几元钱/片,几乎与其他类别的降糖药相当。
综合有效性与经济性等多种因素,SGLT-2抑制剂已具备被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基础条件。同时,SGLT-2抑制剂可有效避免糖尿病并发肾脏损害和心血管疾病,能显著减少患者的后续花费,从而降低疾病负担。“因此,将SGLT-2抑制剂作为一类药物,都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具备合理性。”母义明分析,随着各大指南、共识的不断推荐,以及相关用药知识的普及,SGLT-2抑制剂的基层用药可及性将逐步提高。如此一来,在广大郊区或糖尿病高发地区,SGLT-2抑制剂将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文:王天鹅
来源: 健康报
医院发展|喜讯: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内分泌科在“糖尿病健康科普视频大赛”中斩获佳绩
来源:【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
近期,由山西省护理学会主办的2024年度“糖尿病健康科普视频大赛”圆满结束。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内分泌科在此次大赛中表现出色,府城病区荣获“卓越案例奖”,汾东一病区荣获“优秀案例奖”,充分彰显了我院在糖尿病健康科普领域的专业实力与创新精神。
本次大赛旨在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25年)》,支持健康中国建设,弘扬以民众健康为核心的理念,并持续推动糖尿病健康科普活动,以提升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医院内分泌科积极投入,精心策划并制作了多部科普视频作品,经过激烈的竞争,最终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
医院作为中华护理科普基地,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将专业的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健康科普内容,服务广大民众。此次获奖不仅是对医院内分泌科护理团队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医院护理人员科普工作的高度认可。未来,医院将继续秉承“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创新科普形式,拓宽科普渠道,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贡献力量。同时,医院也希望通过这些优秀的科普作品,能够帮助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疾病知识,掌握科学管理方法,提高生活质量。
图文:护理部 内分泌科
编审:党委宣传部(宣传中心) 邵蕊菁
责编:党委宣传部(宣传中心) 王 斌
投稿邮箱:tyszxyy6012@163.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微信公众号致力于公益宣传
无任何商业用途
若有文字、图片、视频设计侵权或违规
请及时告知删除
门诊地址
汾东院区
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汾东院区: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汾东大街256号,汾东大街与太茅路交叉路口东南角。
地铁路线
市民可乘坐太原地铁2号线至西桥站(B1口),转乘G8路公交车至医院北门、住院部、急诊、门诊下车。
公交路线
乘坐公交车906、306、910路、610支线公交,贾家寨村下车可达。
火车南站来院路线
太原南站乘坐807路公交车至南中环长治路口,转乘太原地铁2号线至西桥站(B1口),转乘G8路公交车。
武宿机场来院路线
太原武宿机场乘坐G4路至南中环地铁站(长治路南中环口)公交站,转乘太原地铁2号线至西桥站(B1口),转乘G8路公交车。
府城院区
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府城院区: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解放路东三道巷1号。
地铁路线
市民可乘坐太原地铁2号线至大北门站(C口)出站后,步行755米即可到达。
公交路线
乘坐25路、615路(临)公交车至北肖墙坝陵北街口(征兵大厦),向西100米;乘坐610路、820路、820支路、829路公交车至解放路市中心医院站,东二道巷向东200米即可到达。
火车南站来院路线
太原南站乘坐807路公交车至南中环长治路口公交站,转乘太原地铁2号线至大北门(C口),步行755米即可到达。
武宿机场来院路线
太原武宿机场乘坐G4路至南中环地铁站(长治路南中环口)公交站,转乘太原地铁2号线至大北门(C口),步行755米即可到达。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本文来自【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用“打卡”“评分”来做糖尿病管理,效果如何?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超过1亿人,居世界第一。
对于不少糖尿病患者来说,每餐应该吃什么?运动量是否足够?药物服用是否正确?这些都是常常困扰大家的问题。
在这里,内分泌科医生、营养师、运动师、心理咨询师、糖尿病教育护士和共同照护师等“组团”,借助互联网平台和数字技术,为糖尿病患者制订健康管理计划,提供线下教育管理处方、线上咨询指导、跟踪管理等服务,探索更有效、更易操作的慢病管理模式。
线上打卡互动
线下看病开药
“做鼻腔手术前体检,我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现在饿了不敢吃,吃点东西血糖就飙升,不吃又怕低血糖晕倒。每天测7次血糖,10个手指头都扎破了。每次给自己打胰岛素都想哭,更不敢跟周围人说。”张女士在诊室里对记者说。
3个月前,深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贾黎静给张女士开出了首张药物处方。
“这3个月,每天我都要在手机App上打卡,上传吃了多少食物,以及血糖、血压的测量结果,还通过App跟贾主任、营养师、运动师、心理医生咨询。这段时间,我的体重从65千克下降到59千克,血糖很稳定,精神也好了很多。”张女士说。
贾黎静医生一边在数据平台上查看张女士的血糖、血压等指标,一边告诉她,“你的血糖持续达标很久了,而且没有波动,以后不用天天测了,一周一测就可以。药物可以减,等下我给你开新的处方。另外,你168厘米的身高,现在的体重很标准,不用再减重了。3个月以后再复诊。”张女士高兴地连声道谢。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药物控制血糖仅是康复路上的一件事,更重要的是,如何真正管住嘴、迈开腿,实现健康生活方式的有效转变,科学应对风险事件。
从诊室出来后,张女士前往隔壁诊室找运动师和营养师,咨询新的运动和饮食计划。
“之前您鼻子刚做完手术,不能剧烈运动,所以我建议您多走路、练习八段锦。现在,您可以加强下肢训练,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肌肉。”运动师张龙一边说着,一边演示,“屈膝半蹲,膝盖不要超过脚尖,一组45次,一日3组……”
“新开的药要餐前吃,注意多喝水。看你最近加了猕猴桃,可以继续保持现在的餐单。要注意几个情况:餐后饿不饿,有没有不舒服。另外,保持现在的体重就好。半月测一次体重,如果有较快下降,比如一周下降1公斤~2公斤,就要在App上跟我们说……”照护师刘晓燕叮嘱张女士。
张女士向记者展示手机App上她昨天上传的午餐图片:炒青菜、苦瓜炒肉、清蒸鱼,还有一小碗杂粮米饭。
照护师刘晓燕对这份餐单打分四星,并点评:“午餐特别好,搭配也很棒,继续保持哦,餐后要注意适当运动哦。赞。”
“有医生护士的帮助真的太安心了。”张女士打算再去心理咨询师那里商量一下她未来的复工计划。她告诉记者,为了治病,她此前选择了辞职。
“一上午最多安排14位患者,每人看完全部门诊需要2个小时左右,这样才能保证充分交流。”贾黎静对记者坦言,不少患者到一些医院的内分泌门诊,只要求医生开药,却并没有提供血糖、血压等定期监测结果,“但在我们这里,患者必须提供这些数据,才能给开药。”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年初,贾黎静团队还与第三方合作线下制定个体化营养处方,线上实现糖尿病患者的个性化数字配餐。
专业医护协助
加强患者自我管理
“糖尿病患者所面对的核心问题并不是诊疗服务,而是生活方式管理。事实上,具体做法国内外的相关指南都有,但让患者自己对照去做太难了,需要专业医护协助。从我们目前的情况来看,效果是不错的。
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9月1日,接受管理的230多位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从54.21%上升至71.79%,远高于国内平均数30%。”贾黎静告诉记者,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糖尿病教育管理分会给予她的团队很多技术支持和信心。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郭晓蕙教授介绍,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开设的“互联网 糖尿病”共同照护门诊,多学科团队也开展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患者教育管理及相关研究。
郭晓蕙表示,互联网、数字化平台可以使糖尿病患者“吃动平衡”的评估更精确。更重要的是,患者的心理情绪得到安抚,减少抑郁痛苦,进一步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
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有助于患者规律用药、规范监测血糖、合理膳食,培养并提高自我管理的行动力。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由于大型医疗机构就诊受限,更多糖尿病患者通过线上开具药物处方,进行持续管理,保持了较好的状态。
郭晓蕙介绍,美国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标准也强调利用线上方式强化糖尿病管理。在疾病管理过程中,不仅积极评估及监测反映疾病控制状况的指标,更多关注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予以个体化自我管理支持,这也将是未来慢病管理的有效模式。
以慢病为起点
引导患者分级就医
2020年9月18日,贾黎静团队开展了国内首个超过1000例的数字卫生技术与糖尿病筛查诊疗管理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期创建国内首个市级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糖尿病防治体系。
贾黎静介绍,团队对现有模式扩大规模,探索分级诊疗下的慢病管理新模式。将联合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以及11家社康中心共同参与,实现医疗与公卫人员合作,对接医院、公卫数据,计划两年入组2000位居民,按照发病风险进行分层管理,做实标准化、多层次的签约服务,用活电子健康档案,并形成科学的考核激励标准。
深圳市人民医院院长邱晨介绍,过去,体检人群、慢病患者、出院患者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网络医院高效链接各个团队,是对传统实体医院的有益补充。该院2012年下半年开始筹备网络医院,借助于网络医院公共服务平台把院内的服务延伸到院外,让就医体验得到改善。
目前,深圳市人民医院已经与盐田医院集团、光明新区医疗集团及布吉医院等医院签署合作协议,将通过医院协作和专科联盟等形式,对基层医院进行技术帮扶,对疑难病例进行诊断复核、即时会诊等,推动分级诊疗。
据悉,2020年6月3日,深圳市人民医院网络医院已开出首张“互联网 专病健康管理服务”的发票。这意味,医生开出的线上健康管理处方有了医保支撑。
短评丨慢病管理需建立长效机制
依托移动互联网搭建的健康管理平台,医护和健康管理师能随时与糖尿病患者联系,帮助患者提升疾病管理能力。糖尿病管理正在建立一种全新、灵活、高效的模式,这意味着,慢病防控开始由单纯治疗向综合管理方向转变。
与此同时,医疗健康行业的专家通过开展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探索更高效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糖尿病患者教育管理模式,探讨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慢病管理中的具体作用。这些工作都将在更广范围内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可靠的数据参考。
要让先进技术主导的糖尿病患者教育管理模式落地,需要政府的支持、鼓励和投入,需要建立一整套与之相匹配的工作体制和支撑体系,需要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机构、康养社区等相关方作出改变和努力。
比如,目前糖尿病等慢病患者教育管理服务的劳动价值在医疗体系内还缺少认可,多数地区还没有相关收费标准。即使是有收费标准的地区,在合作团队的利益分配方面还缺少可实施的细则,导致很难有效调动各方长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制定一整套合理的疾病管理和服务收费标准,完善谁获益、谁付费、谁服务、谁分配的机制。
此外,还需加快推进糖尿病患者教育管理服务成本效益的评估、糖尿病患者教育附加值的持续获益评估等相关卫生经济学研究,以验证支付模式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新形势和新条件下,只有促进医保支付和报销在慢病管理方面的转变,落实推动“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着眼于减少疾病发生风险、减缓并发症发展进程,才能从根本上节约医疗保健的成本,保障百姓健康。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糖尿病防控的关键不仅包括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患者教育和医护培训,而且应在公共卫生服务中打包成套的糖尿病筛查服务,如加入糖尿病足筛查等项目,从而发现更多早期患者和高风险人群,将教育管理的防控关口前移。为此,应制定更加积极前倾的防治政策,建立完善的社区公共卫生和慢病管理网络,明确各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糖尿病慢病管理中的职能,建立糖尿病综合医院与社区基层一体化的分级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全民性的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网络。
为助力卫生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医视野”栏目将聚焦医学各领域的先进理念和优秀实践,打造高端医者智库,撷取创新亮点,凝练发展思路,提升治理能力。
投稿邮箱:kjkp@jkb.com.cn
策划:罗刚 方彤
文:健康报
记者:王潇雨
编辑:李阳和 夏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