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吃什么解决便秘(糖尿病吃什么解渴)
糖尿病患者多会被便秘困扰,原因是什么呢?又该怎样调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大肠君,我真的快受不了了!每天都在拼命挤,而它们却越来越懒!”某天深夜,人体的肠道细胞们召开了一场紧急会议。主角是勤勤恳恳的“蠕动工作者”——肠平滑肌细胞,它正在控诉自己工作的艰难:“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就像一条老旧的‘地铁线’,谁来修修?”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或者身边有人患糖尿病,便秘这个隐秘却常见的问题或许并不陌生。那么,糖尿病和便秘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这场“肠道会议”或许能为我们揭示真相。
让我们先从糖尿病的“幕后操作”说起。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控制中心”早已失控,导致血糖水平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这种“血糖风暴”不仅会损害血管和神经,还会悄悄盯上肠道,特别是那条负责排泄的“地铁线”——大肠。
连接一:神经系统的“断电事故”糖尿病对肠道的最大威胁,是它可能损害自主神经系统。听起来复杂?没关系,让我们简单点:想象你的肠道是一条地铁,而自主神经就是地铁的“中央调度系统”,负责指挥列车准点发车。如果神经系统遭到糖尿病的破坏,这条线路的“列车”自然会变得迟缓,甚至停摆,导致便秘问题。
据权威统计,约6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病变,而这种病变往往会首先袭击肠道,导致排便困难。肠平滑肌细胞无奈地抱怨:“没有指挥,我们就像失控的民工,干起活来全靠运气!”
糖尿病患者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常常感到口渴,尿量也比常人多。这背后是高血糖在搞鬼——当血糖过高时,肾脏为了“洗刷”掉这些多余的糖分,会拼命增加尿量。结果,身体里的水分被大量排出,而大肠却因缺水而无法正常运作。
“肠道里的存货(粪便)干得像块石头,我们怎么挤得动?”肠道细胞们一边抱怨,一边苦哈哈地工作着。大便变硬、排出困难的根本原因,往往是水分不足。
连接三:药物的“副作用黑名单”许多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比如二甲双胍。然而,降糖药有时会对肠道“下黑手”,导致便秘或腹泻问题反复交替。肠道细胞们纷纷吐槽:“明明是帮血糖‘打工’,却让我们吃尽苦头!”
不仅如此,一些患者为了控制血糖,还会减少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甚至不吃主食。这种饮食习惯会导致纤维素摄入不足,进一步加重便秘问题。
便秘的背后:肠道细胞的“吐槽大会”让我们把镜头拉近,看看肠道细胞们的“内部会议”:
大肠蠕动细胞:我们太累了!血糖高的时候,神经系统罢工,我们就成了无头苍蝇!
肠道黏膜细胞:水分呢?水分在哪?每次都干巴巴的粪便,我们怎么能顺畅工作?
肠道菌群代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太单一,不爱吃蔬菜水果,我们的“粮仓”都快空了!
这场吐槽大会揭示了便秘的根源:神经损伤、水分不足、饮食结构紊乱、菌群失衡……这些问题环环相扣,最终让糖尿病患者的肠道陷入了困境。
既然我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调理的方向也就清晰了。以下是几条科学建议,帮助糖尿病患者摆脱便秘困扰。
1. 补水,给肠道“加油”每天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尤其是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可以唤醒肠道的“动力系统”。记住:即便不觉得口渴,也要主动补水,这是对抗便秘的第一步。
2. 多吃膳食纤维,给菌群“喂粮”膳食纤维是肠道的“清道夫”,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糖尿病患者可以多吃以下低糖高纤的食物:
绿叶蔬菜:如菠菜、芥蓝、空心菜。
低糖水果:如火龙果、猕猴桃、蓝莓。
粗粮:如燕麦、糙米。
小贴士:千万别突然增加纤维摄入量,否则可能会引起腹胀或肠胃不适。慢慢增加,循序渐进。
3. 适量运动,唤醒“肠动力”运动对肠道的帮助不可小觑!每天坚持30分钟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瑜伽或游泳,能有效促进肠道蠕动。运动时,肠道细胞们会兴奋地喊:“终于不用再单打独斗了!”
如果糖尿病患者因为降糖药出现便秘问题,可以与医生沟通,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同时,避免滥用泻药,以免损害肠道功能。
5. 益生菌的“神助攻”益生菌是肠道的“好帮手”,它们可以调节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健康。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食物,比如酸奶(选择无糖版本)或益生菌补充剂。
6. 定时排便,培养“好习惯”每天固定时间如厕,即使一开始没有便意,也要尝试“蹲一蹲”。这种习惯能帮助肠道细胞逐渐恢复正常的“工作节奏”。
糖尿病导致便秘,就像一场肠道的“交通事故”。但只要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采取科学的调理方法,就能让肠道重新“上轨道”。记住: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它带来的“小问题”。
最后,大肠君在会议上总结发言:“只要血糖控制好、饮食结构合理、还愿意多喝水、多运动,便秘一定可以被赶跑!”肠道细胞们纷纷鼓掌,期待着你为它们打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
参考资料: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21年更新版。
《膳食纤维对糖尿病便秘的影响》,《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20年第4期。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中华神经学杂志》,2022年第2期。
简说内分泌 | 糖尿病人便秘怎么办?推荐这些中医特色疗法
冯婆婆年近90岁,患糖尿病也30多年,近10多天开始出现反复的腹胀腹痛,大便秘结难解,随之血糖也变得不平稳起来,近期空腹血糖波动在6-10mmol/L,餐后血糖波动在9-15mmol/L,多方求治未果,最终冯婆婆来到广东省中医院刘振杰主任门诊。
为全面诊治,刘振杰主任建议她到芳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入院后动态监测血糖,并完善了腹部平片提示肠淤积,刘振杰主任查房时指出,冯婆婆的便秘与长期糖尿病病史相关,属于糖尿病胃肠病变。同时排便困难亦加剧了血糖的波动。
刘主任从中医出发,认为冯婆婆当前为少阳阳明同病,运用中医经典名方大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芩、生姜、酒大黄、酒白芍、厚朴、枳实、槟榔、芒硝、白茅根、天花粉)治疗,很快便缓解了冯婆婆的腹胀和便秘等症状。
随着便秘的缓解,冯婆婆的血糖也变得更加稳定,同时内分泌科医生也为她调整了降糖药物,仅1周时间,冯婆婆腹痛腹胀、便秘等症状完全消失,血糖控制也趋于稳定,带着满意的笑容出院了。
01 糖尿病患者为何会便秘?
糖尿病患者便秘的原因较为复杂,常见的有:
糖尿病神经病变:长期高血糖可导致控制胃肠道的自主神经受损,抑制胃收缩和胃排空,影响肠道蠕动,进而导致大便在肠道中堆积起来无法有效的排出,出现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其次,高血糖状态还会对肠黏膜的上皮细胞造成损害,这可能导致大肠内的水分被过度吸收,亦可引起便秘。
饮食因素:部分糖尿病患者担心吃的太多而影响血糖控制,摄入不足,同时因饮食控制而减少膳食纤维的摄入,进一步加重便秘。
活动量减少:不少糖尿病患者因合并多种并发症及心脑血管疾病,不敢进行运动,长期缺乏适量运动,肠道蠕动减缓,亦是便秘的因素之一。
药物副作用:一些降糖药物可能会对胃肠道蠕动产生影响导致腹胀便秘的不良反应,如二甲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代表药阿卡波糖)、GLP-1类降糖药(代表药利拉鲁肽)等。
心理因素:长期患病可能导致某些糖尿病患者情绪不稳定,经常感到过度紧张或易怒。众多研究已经证实,负面情绪会减缓胃部的运动和分泌功能,同样也会减缓肠道的蠕动,这些因素均会引起便秘。
02 便秘为会影响血糖控制?
便秘时,肠道蠕动减弱,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就会持续吸收糖分,可能导致血糖水平上升。同时,腹胀和腹痛等不适感,可引起应激反应,进一步影响血糖稳定。此外,便秘会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导致血糖上升。
03 糖尿病患者出现便秘应该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若出现便秘,首先应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保持充足的水分;并适度运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久坐少动;定期监测血糖,避免使用能引起胃肠道反应的降糖药物。
另外,中医特色疗法在治疗糖尿病便秘中具有独特优势,使用得当可明显改善症状。中医认为便秘基本病机为大肠传导功能异常,与脾、胃、肺、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治疗时注重辨证施治。
以下介绍一些常见中医特色疗法:
中药内服:根据便秘的不同类型,选择相应的中药方剂,诸如麻子仁丸,大柴胡汤,温脾汤,济川煎等都是中医治疗便秘的有效方剂,但注意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辨证施使用。
针刺治疗: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天枢、大肠俞、足三里等,来调节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穴位敷贴:将中药制成软膏或药饼贴于相应穴位上,常用穴位如神阙穴、天枢、中脘、关元等,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达到调理气机,理肠通腑的效果。
推拿疗法:通过手法操作,如顺时针摩腹,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
中药保留灌肠:将中药煎剂通过肛门灌入,使其在结直肠中保留,通过肠粘膜吸收发挥疗效,如使用承气类汤等进行灌肠,可以缓解排便阻塞感,减少排便时间,减缓腹胀、腹痛。
药膳调理:使用黄芪、山药、莲子等食材煲汤,有助于健脾益气,改善胃肠动力,适用于乏力多汗的气虚型便秘患者。
耳穴压豆: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通过在耳廓上的特定穴位贴上王不留行籽等,进行适度的揉、按、捏、压,以刺激穴位,可调节脏腑功能和内分泌系统,疏通经络,调畅气血,便秘患者可选用大肠、直肠下端、脾、三焦、皮质下、交感等穴。
中医特色疗法虽好,但注意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进行辨证后使用。临床过程中上,医生常采用内外治相结合的方法法,往往能更有效地缓解症状,取得更佳疗效。
简说内分泌 | “原来我不是2型糖尿病?”这可颠覆了这位“老糖友”的认知
简说内分泌 | 这种暴发性糖尿病起病迅速、病情危重,如处理不及时有生命危险
- 简说内分泌 | 全身皮肤古铜色,不是晒黑这么简单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内分泌科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采用中医药辨证和中药烫熨、熏洗、针刺、穴位注射等特色疗法对以下疾病取得良好效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改善患者四肢未梢麻痹、疼痛,灼热等感觉异常。
➤对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及早期糖尿病,配合中医治疗,保护胰岛功能,强化控制血糖。
➤糖尿病胃肠病变,中医药治疗改善患者长期便秘、腹胀。
➤ 对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痛风性关节炎,采用中药内服和梅花针治疗,减轻症状,减少发作频率
➤糖尿病足,采用中西医外治保守治疗,减少截肢风险。
➤糖尿病骨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见腰背及双下肢疼痛乏力等。
其它诊治疾病:甲状腺疾病(包括甲亢、甲状腺炎、甲亢心、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肥胖病、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特发性水肿、高泌乳素血症等。
专家简介
刘振杰 主任医师
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胃肠病等糖尿病并发症以及代谢综合征、痛风、多囊卵巢、甲状腺炎等内分泌病代谢疾病。
供稿:芳村医院内分泌科 彭幽
执行编辑:卢悦明
审核校对:王军飞
责任编辑:陈佳佳
糖尿病,容易便秘,中医推荐一方,改善便秘!
糖尿病患者比普通人群的便秘发病率更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糖尿病在中医认为是阴虚燥热。
干燥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是很多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身体皮肤瘙痒的原因,同时,长期便秘的糖友会对身体产生其他的危害,研究发现,在用力排便时,由于腹压压力增加,血压一过性的可以达到200!导致诱发脑出血、脑梗、心梗,甚至会影响到眼睛视力导致失明。所以糖尿病患者的便秘情况,更应该得到关注。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糖尿病患者便秘的案例:
患者女性,57岁,身高168cm,体重67kg患者主诉:便秘5年前开始便秘,便干量少,每天排便费力,常有肛门堵塞感,排不尽,伴腹胀,有时腹痛。
5年来一直靠各种导泻或中药排便,常因便秘问题情绪烦躁。患者于10年前发现糖尿病,由于没有任何不适未服降糖药。近五年担心糖尿病并发症,开始口服降糖药,但是饮食控制不严格,血糖一直未达标。
这位患者常年办公室坐着工作;喜欢吃肉食,蔬菜较少,不挑食但饮食比较单一。
诊断:糖尿病便秘
治则:养血和中,行气开郁
处方:柴胡、当归、白芍、川芎、黄芩、砂仁、肉苁蓉、半夏、麦冬、蒲公英、生白术、枳实、荆芥、桃仁、杏仁、炙甘草
药后第3剂开始排便,自觉排便通畅,7剂后,大便保持每日2次左右。随访1月,按既往剂量服用二甲双胍,血糖波动在10mmol/L左右。
该患者舌底瘀,因此我加大活血药物:桃仁;
杏仁又能通降肺气;
现代药理研究,生白术可以促进胃肠分泌,使肠胃分泌旺盛,蠕动增速;
麦冬能养阴,兼能制半夏之燥。
蒲公英能够清热,有两个主要功效,一是治牙龈出血,二是能通便,在这里我们用它通便;
砂仁能够化湿气,最能开胃。
患者反映服本方后腹部肠鸣加剧,上厕所的感觉很强烈!
总之,“凡治病必察其上下”,我们强调通便对治疗糖尿病的意义,实际是为体内的毒素增加外出的通路。
最后,也叮嘱各位患者,血糖平稳了,也不要掉以轻心,还是要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不要暴饮暴食、重油重盐,保持适量的运动,这样血糖才能够长久治安,便秘才不用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