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书向红丁(向红j的糖尿病人的饮食一书)
- 1、73岁向红丁教授,研究糖尿病50年,总结独家降糖秘诀,很多人打卡
- 2、著名糖尿病专家送大家2个降糖运动处方,平稳血糖,安全有效
- 3、进入糖友家 → 最懂糖尿病的人去世了,他生前提出的“抗糖宝典”你一定要知道!
73岁向红丁教授,研究糖尿病50年,总结独家降糖秘诀,很多人打卡
资料来源:
1.唐夏.向红丁:防治糖尿病要做到“三个五”[N].中国消费者报,2017-11-18(B04).
2.张艳华.向红丁教授冰城授科普[J].糖尿病新世界,2017,(06):69.
3.王敏.向红丁:糖尿病科普教育领军人[J].糖尿病新世界,2016,(10):10-11
1944年4月,向红丁教授出生在湖南省古丈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参与过“一二九运动”的进步记者,母亲是教书育人的知识分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他自幼文理兼修,尤其对科学充满热忱。童年时期,父亲常带着向红丁阅读医学书籍,母亲则鼓励他观察自然,解答他的各种“为什么”。
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向红丁不仅成绩优异,更养成了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在高考时,他更是以“理科状元”的成绩考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医学专业,成为了家乡的骄傲。
然而,1968年毕业时,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向红丁被分配到青海雪域高原接受“再教育”。青海高原的生活环境极为艰苦,海拔3000多米,空气稀薄,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三十度。初到藏区时,向红丁和其他知识青年一样,白天开荒修梯田,晚上学习毛泽东思想。可尽管如此,医生的职责却始终没有从他的心中淡去。
有一次,一位藏族牧民因持续高烧昏迷不醒,家人跪在雪地里恳求他的帮助。向红丁连忙赶到牧民家中,用简陋的设备进行检查,发现对方呼吸急促、胸口剧痛,判断是重症肺炎。他心急如焚,深知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果将不堪设想。
向红丁连夜翻山越岭寻找药草,并结合有限的抗生素为牧民进行治疗。几天后,牧民苏醒,病情好转,他的家人泪流满面地向他磕头表示感谢。那一刻,向红丁心中百感交集,他感受到了作为医生的价值,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医生的价值,在于让最无助的人看到希望。”
1978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已在青海扎根十年的向红丁毅然决定重返学术道路。这一次,他再次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师从国内内分泌科泰斗池芝盛教授。在一次随师出诊时,池教授发现一名糖尿病患者未按医嘱服药,血糖失控严重,叹息道:“糖尿病教育任重道远,若只做‘坐堂医生’,中国永远摘不掉‘糖尿病大国’的帽子!”
这句话如惊雷般击中了向红丁。他沉思良久,深感责任重大,明白了医学不仅仅是治病救人,更应防患于未然。于是,向红丁立下誓言:不仅要治病,更要“治未病”,让糖尿病患者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1985年,向红丁获得博士学位后,赴美从事博士后研究。美国先进的糖尿病防控体系让他大开眼界,但同时也让他焦虑。向红丁意识到,西方的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盲目照搬只会水土不服。他在心中下定决心:“我们不能照搬美国模式,必须找到适合中国人的‘抗糖之路’。”
1995年春天,北京市卫生局启动“健康快车”活动,向红丁担任主讲人。他面对台下数百名糖友,发现很多患者对糖尿病的管理知之甚少。他顿时有些焦急,随即调整思路,摒弃艰涩的医学术语,用生活化的语言解释糖尿病管理:“教育是车夫,饮食、运动、药物、监测是四匹骏马,缺一不可!”台下听众纷纷点头,甚至有人恍然大悟般地低声自语:“原来是这么回事!”
这便是后来享誉全国的“五驾马车”理论雏形。而为了验证这一理论的可行性,向红丁不停地深入社区调研,亲身体验患者的生活困境。有一次,他在随访中听到一位糖友抱怨:“医生只开药,却不说怎么吃!”向红丁一时心生愧疚,立即蹲在患者厨房,用白菜、糙米示范如何搭配健康饮食。这一幕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在此后的20余年,向红丁带领团队走遍全国200多个城市,举办上千场公益讲座,听众累计逾百万人次。他不仅是医生,更是无数糖尿病患者的“抗糖导师”。
1996年,向红丁顶着外界“借公益敛财”的流言,创建了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在初创时期,由于经费匮乏,他自掏腰包购置桌椅,甚至将家中的书房改为办公室。而当某药企以百万赞助费换取协会背书“神药”时,向红丁却是勃然大怒,毫不犹豫地回绝道:“宁可不做,绝不助纣为虐!”
在协会成立次年,向红丁推出了《糖尿病300个怎么办》。书中用“吃四条腿不如吃一条腿”(猪牛羊→鸡鸭→鱼→蘑菇)等通俗易懂的比喻,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日常智慧。该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千万家庭的“抗糖宝典”。
如今,在内分泌医学领域深耕半个世纪的向红丁教授,早已成为中国糖尿病防治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不仅在糖尿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还将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为无数患者提供了科学、实用的健康管理方案。向红丁倡导的糖尿病综合管理理念,已成为国内糖尿病防治体系的重要基石,影响了几代医学工作者。
向红丁教授曾用“航海理论”来比喻糖尿病管理。他认为,人体就像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船只,而血糖的稳定就如同船的航行方向。胰岛功能相当于舵手,如果舵手失去控制,船只就会偏离航线,甚至陷入风暴之中。因此,糖尿病管理的关键不是简单地控制血糖,而是要全面维护胰岛功能,使其能够精准调节血糖水平,从根本上降低糖尿病的并发症风险。
那么,如何才能让这艘船在风浪中稳健前行呢?2017年6月,向红丁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出了“三五防糖法”,并且抱病完成了他的最后一次公开演讲。在演讲台上,向红丁微笑着说道:“其实啊,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学会我这个‘三五防糖法’,并且持之以恒地长期坚持,简单有效,不花一分钱,保证糖尿病从此远离你!”
向红丁教授提出的“三五防糖法”,是基于他多年糖尿病防治经验总结出的科学管理方法,旨在帮助糖尿病患者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实现血糖的稳定控制。该方法分为“三项基本原则”和“五大核心要素”,强调长期坚持、个性化管理以及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三项基本原则:一、控糖不是短期任务,而是一生的管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需要患者长期坚持科学管理,不能只依赖药物,而忽视日常调控。
二、血糖控制要个性化,不是所有患者都一样——每个人的体质、病情、生活习惯不同,管理方式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而非照搬别人经验。
三、生活方式调整比药物更重要——仅靠吃药无法解决问题,合理饮食、运动、监测等综合管理,才能真正让糖尿病得到控制。
向红丁教授深知,许多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科学指导,在控糖过程中常常陷入误区,如盲目忌口、过度依赖药物或忽视运动。因此,他特别总结出了五大核心要素,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更轻松地控制血糖。
一、合理膳食: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暴饮暴食,同时注重营养均衡。向红丁教授提出“吃四条腿不如吃两条腿,两条腿不如吃没有腿”的饮食理念,即少吃猪牛羊等红肉,多吃禽类和鱼虾,并适量增加豆类、菌菇类食物。
二、规律运动:适量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波动。向红丁建议,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快走、游泳、太极拳等低强度、持久性的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有氧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三、血糖监测:规律检测空腹、餐后血糖,掌握自身血糖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用药方案。他强调:“监测血糖不是为了医生,而是为了自己,让自己更清楚身体的变化。”
四、情绪管理:长期焦虑、压力大会影响血糖稳定,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糖尿病的控制。向红丁教授发现,许多患者一旦被确诊,就陷入过度恐慌,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因此,他提倡通过冥想、音乐、社交等方式缓解压力。
五、科学用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迷信“神药”或偏方,确保药物治疗与生活管理相结合。他曾愤怒地拒绝某些企业提供的“特效降糖药”赞助,因为他始终坚信:“糖尿病管理没有捷径,只有科学和坚持才能带来真正的健康。”
向红丁教授常说:“糖尿病并不可怕,学会‘三五防糖法’,坚持下去,不花一分钱,也能远离糖尿病的并发症!”这一方法已帮助成千上万糖尿病患者实现健康管理,成为中国糖尿病防治的重要理念。
(注:《73岁向红丁教授,研究糖尿病50年,总结独家降糖秘诀,很多人打卡》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
著名糖尿病专家送大家2个降糖运动处方,平稳血糖,安全有效
糖尿病被称为“甜蜜温柔”的杀手,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的“第三号杀手”,已成为严重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而且呈现年轻化趋势。
糖尿病在我国有“三高”、“三低”之说,“三高”指患病率高,并发症高,医疗费用高;“三低”是糖尿病确诊率低,治疗率低,治疗的达标率低。
那么,得了糖尿病怎么办,没有得的人应该如何预防呢?
众所周知,糖友在临床中的治疗框架是“五驾马车”,即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病情检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
从可控因素方面来说,饮食和运动对糖友来说占有重要地位,上周本君讲了饮食,今天就给大家讲讲糖尿病合理运动的那些事。
讲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
首先,运动可以促进热量消耗,增加脂肪代谢,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血糖控制;可以促进骨骼、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能力,恢复细胞对糖的吸收,使血糖水平下降。
其次,运动后,肌肉、肝脏还会摄取大量葡萄糖,使血糖进一步下降,如中等量的运动,其降糖作用能够维持12-17小时;还能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有利于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所以,科学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天然处方。著名糖尿病学家向红丁教授,推荐过很多安全有效的降糖运动处方,养生君在此分享2个,供大家参考。
小时候大家都玩过踢毽子吧,但长大后很多人都不玩了,其实踢毽子运动量不大,却能使全身得到活动,有益身心健康,特别适合糖友。
踢毽子以腿部、脚部运动为主,主要以下肢做盘、磕、拐、蹦、落等动作来完成。
这样不仅使下肢的关节、肌肉、韧带得到锻炼,充分活动腰部,带动全身血液循环;还可以加强足部肌肉的锻炼,对于糖友来说大有裨益,可减少脚部病变的发生。
动作要领:
- 背部稍微弯曲,眼睛看着毽子;
- 手臂上摆,在踢毽子时身体要保持松弛;确切地说,腿部之外的其他部位,都要放松,不要过于僵直;
- 将脚抬起,用脚的内侧去踢毽子;
- 时间不超过15分钟,感到冒汗了即可。
注意事项:
糖友刚开始踢毽子时,动作幅度应该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这样肌肉才会柔而不软、韧而不僵,不至于拉伤退或腰部肌肉。
八段锦: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八段锦是传统的健身功法,分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练习无需器械,不受场地局限,简单易学。
八段锦中其中两个动作:“两手擎天理三焦”和“调理脾胃单举手”,非常适合糖友练习,可增加能量消耗,减轻体重,降低血糖,舒缓情绪,改善胰岛素抵抗;尤其能很好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运动期间,血糖可得到良好控制。
“两手擎天理三焦”具体操作步骤:
第1步:
- 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含胸收腹,腰部、脊椎放松。
- 头正平视,口齿紧闭,用鼻子做深呼吸,宁神调息1-2秒,气沉丹田。
第2步:
- 两手从体侧缓缓举到头顶,转掌心向上,用力向上托举,同时两脚的脚跟随着双手的托举而起落。
- 托举6次以后,双手掌心向下,沿着身体前方缓缓按自腹部,之后再回到最初的站姿,重复做10次。
“调理脾胃单举手”具体操作步骤:
第1步:
身体自然站立,全身放松,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在体侧自然下垂。
第2步:
左手从左侧翻掌上举,手臂挺直,手指并紧,手心向上,指尖向右,同时右手掌下按,指尖向前。
第3步:
左手从左侧落下,掌心下按,指尖向前,右手从右侧翻掌上举,手臂挺直,手指并紧,手心向上,指尖向左,如此反复练习10次。
糖友运动时,需注意5点当然,糖友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只要身体状况允许,平时可以适当做操、散步、慢跑、爬山、爬楼梯、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练剑等。
不过,糖尿病患者在运动过程中,需注意以下5点:
1、运动以餐后1小时左右为宜,饭前运动容易造成低血糖,运动前后注意监测血糖变化。
2、不要在空腹情况下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最好在运动前后注意加餐,可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3、运动前后注意补充足够水分,否则过多出汗会导致血液浓缩,血液粘稠,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4、老年糖尿病患者为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注意运动时脚必须穿着合适鞋袜。
5、老年、有严重并发症、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不宜勉强运动,以免发生意外。
⊙版权声明:文章选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孟孟
进入糖友家 → 最懂糖尿病的人去世了,他生前提出的“抗糖宝典”你一定要知道!
要问糖尿病科普教育哪位专家做得最好?
北京协和医院的向红丁教授当之无愧
他是糖尿病科普教育界的领军人物
是医界的楷模
糖友心中的灯塔
2017年9月4日凌晨四时,我国著名糖尿病学家向红丁教授,因积劳成疾心脏病突发而辞世,终年73岁。
糖尿病“五驾马车”一词曾红遍全国,同时这也让所有中国人记住了一个名字——向红丁。
他生前任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中华糖尿病协会会长。
多年来,他首创了“三五防糖法”,让国内诸多糖尿病患者受益良多!
他提出的糖尿病教育理论
五驾马车
教育、饮食、运动、药物和监测,并驾齐驱,一个也不能少。
三五防糖法
五个要点、五驾马车、五项达标
五个要点:多懂点儿,少吃点儿,勤动点儿,放松点儿,药用点儿。
五驾马车: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糖尿病监测。
五项达标:控制好体重、血糖、血压、血脂和血黏度。
别拿“吃糠咽菜的基因”吃大鱼大肉
中国人是拿“吃糠咽菜的基因”来吃大鱼大肉。
改革开放之前,长期的贫困锻炼了中国人很“抗饿”,一顿饱饭可以饿两天,禁得住饿,可以说有“饿不死的基因”。这种基因在贫困时期是一个非常好的基因,有这种基因才能活下来了。
改革开放后,突然富裕起来了,这种基因还在那在积攒能量,所以没吃几天饱饭,可能就变胖了,血糖就高了,糖尿病就来了。
所以吃饭还是得悠着点,还是要吃穷一点!
在今年6月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华夏糖尿病诊疗与健康管理高峰论坛上,向红丁教授曾指出,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大,晨昏颠倒,高糖、高脂、高盐、多油等饮食习惯是导致糖尿病大爆发主要原因。
“
患者教育工作必须往基层转移,三级医院的专家应该走出诊室,走进社区,对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进行一批批地集体诊治,而不是坐在诊室里一个个地等着患者来治。
”
他认为,糖尿病真正有效的治疗办法是五驾马车并重,综合治疗,教育先行,饮食营养疗法应作为基础手段长期坚持。
关于糖尿病
还有更多精彩内容
请猛戳!!!
↓↓↓
▷六医院专家王煜: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潜伏”的杀手
▷六医院内分泌斯洁骊:胰岛素治疗六大误区,你知道几个?
▷糖尿病人容易陷入的运动误区,来看看你中招了没!
今日直播预告
时间
今天上午10:00开始
标题
糖尿病教育之药物治疗
医生介绍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主治医师
李京晶
直播内容
糖尿病治疗方式多种多样,药物治疗关键在于用对药。如何选择药物?你想知道的,医生的回答都是在这里。
直播观看方式
1、病友圈观看:在四川名医糖友家(1、2、3、 4、5、6群)心血管圈、肾脏圈中,准时点击小康妹发送的直播链接观看。
2、如何加入病友圈:微信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微信公众号,在底部对话框中输入关键词“糖友家”“心血管圈”“肾脏圈”,按照提示入群。
直播回顾
糖尿病不可怕
可怕的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一个慢性并发症足以要了你的双腿!
如何早发现早防治?
戳下图看回放,听专家的独家见解!
↓↓↓
ID:scmingyi
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
*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内容合作,请致电:028-86780845
本文来源:综合人民网、健康时报、糖尿病之友、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图片来源:123RF等
本文编辑:谢语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