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烧鸡腿堡糖尿病(板烧鸡腿堡 中国上市时间)
“汉堡减肥法”拥6万条笔记 埋头吃不运动就能月瘦30斤?
近日,社交平台小红书上掀起了一股“减脂餐”热潮,“汉堡减肥”相关笔记达6万余条,号称能月瘦30斤。汉堡、比萨等高热量的食物,在一些博主笔下成了好吃又不胖的“减脂餐”。以“汉堡减肥法”为例,有博主声称,去掉酱料、芝士的汉堡就是一顿具备优质蛋白质、膳食纤维、碳水的营养均衡减脂餐。那么,如此吃法真能减肥吗?营养跟得上吗?对健康有无影响?
算笔数字账
只吃汉堡竟是变相节食
仔细观察,多位博主的帖子里充满了千卡数、糖含量等数据,博主们分析得头头是道。当然,减脂期间对各种热量“精打细算”不足为奇,但想健康减脂,是否只计算食物的热量即可呢?
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曾婷。以多数博主推荐的减脂利器——麦当劳板烧鸡腿堡为例,相比其他快餐食物,这算是营养比较丰富的,面包胚提供碳水化合物、肉片提供脂肪和蛋白质、蔬菜提供纤维素、维生素,似乎能满足人体所需营养。然而,汉堡的营养并不均衡:面包胚是精制面粉,蔬菜占比太少,为了增加食物的口感,酱汁里的盐分、脂肪也不低。
羊城晚报记者查阅麦当劳官网得知,一个板烧鸡腿堡的热量为404千卡。按照博主所谓的减脂吃法,把汉堡的酱料、鸡腿皮甚至一片面包胚都去掉,如此一来,最后能吃的部分热量大约为200千卡至300千卡。一顿吃一个,一天吃三顿,总热量在1000千卡以下。
“严谨地说,这样吃不能称之为减肥或减脂,应该叫变相节食。”曾婷介绍,一般来说,健康成年人的基础代谢大约是每天1200千卡至1600千卡。若每日摄入量长期低于800千卡,短期内体重必然会降,但长期来看,对健康的负面影响极大。轻者身体乏力、失眠焦虑;重者营养不良,可能引发各种慢性疾病,得不偿失。
没有绝对的垃圾食品
只有不科学的吃法
曾婷表示,一个吸引人的减肥帖子往往简单粗暴,不顾减肥者身高、体重、年龄、性别、体脂率、肌肉量、基础代谢、过敏状况等,重复单一食物种类即可。这对那些只想短期内减重、不顾健康的减肥小白来说,极具诱惑力。
“汉堡本身无罪,任何食物也都不该钉在耻辱柱上,因为它们兢兢业业给大家提供各种能量和营养。短期而言,你吃得少,体重自然会降;但长期来看,没有正常人能长期忍受单调匮乏、营养严重不均衡的饮食。让人诟病的不是食材,而是食材占比不合理。节食是过不了一辈子的,一旦恢复正常饮食,体重易反弹,这对身体显然有害。”曾婷说。
医生建议,想健康减脂或保持健康体态,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长期饮食模式。首先要学会搭配,食物要多样,每餐控制好总摄入,让摄入热量小于消耗热量,且热量差不能太大;二是要开展运动项目,配合减脂;三是保持良好的情绪,不要让减肥成为压力,这有助于减重。偶尔放松一下也不要紧,避免报复性暴饮暴食。
健康损害在体内
看不见摸不着
羊城晚报记者查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发现,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尽管部分膳食因素有所改善,但大部分人群的膳食质量仍然不理想。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的心脏疾病、脑卒中和Π型糖尿病死亡率与膳食因素有关,膳食不平衡是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曾婷从临床上也证实了这点。她说,不管患者是胖是瘦,但一眼是无法看到他们体内脂肪占比的,必须通过体检。若其内脏脂肪超标,可能会导致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也就是说,一个靠节食减肥的女性,短期看起来减肥目标达成,殊不知,她的心肌功能可能已经受损。(记者 刘欣宇 通讯员 许咏怡)
来源: 羊城晚报
糖友吃饭指南:吃饱吃好不升糖的终极奥秘
确诊糖尿病后,你是不是每天都在和食物玩"扫雷游戏"?啃黄瓜、戒主食、见糖色变...停!这些操作可能让你的血糖坐过山车。最新研究显示:科学吃饭能让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5%!跟着营养师解锁真正的控糖饮食密码。
糖尿病饮食6大误区
❌ 误区1:主食=洪水猛兽
真相:大脑每天需130g葡萄糖!完全断碳可能引发酮症酸中毒
❌ 误区2:无糖食品随便吃
真相:无糖月饼的热量可能是米饭的3倍
❌ 误区3: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真相:长期100%粗粮可能损伤胃黏膜
❌ 误区4:水果是禁区
真相:柚子、蓝莓等低GI水果可每日限量食用
❌ 误区5:喝粥必须配胰岛素
真相:杂豆粥的升糖速度比白粥慢50%
❌ 误区6:饥饿控糖法
真相:持续饥饿可能引发反应性高血糖
黄金饮食公式
211餐盘法则 ️
✅ 2拳蔬菜(深色占1/2)
✅ 1掌蛋白质(鱼/豆/蛋)
✅ 1拳主食(粗细比=3:7)
吃饭顺序黑科技 ⏳
先吃菜 → 再吃肉 → 最后吃主食(餐后血糖峰值下降40%)
超级控糖食物红黑榜
红榜(建议常吃)
黑榜(建议少吃)
魔芋(零卡饱腹王)
糯米制品(升糖核弹)
三文鱼(ω-3抗炎冠军)
勾芡汤汁(隐形淀粉陷阱)
鹰嘴豆(抗性淀粉仓库)
果汁(去纤维的糖水炸弹)
亚麻籽(膳食纤维王者)
油炸食品(双重升糖buff)
三餐控糖模板
早餐
燕麦50g 水煮蛋 凉拌秋葵
⚠️ 避开:白粥 油条(升糖CP)
午餐
杂粮饭100g 清蒸鱼 西蓝花
✅ 神器:餐前喝300ml水(延缓糖吸收)
晚餐
荞麦面80g 豆腐 菠菜
加分项:饭后散步20分钟(降糖效果 30%)
加餐智慧包
10:00:10颗巴旦木 1个小番茄
15:00:100g无糖酸奶 5颗蓝莓
21:00:1块魔芋果冻(防夜间低血糖)
外食保命指南
1️⃣ 火锅:选清汤锅底,先涮菌菇后吃肉
2️⃣ 快餐:麦当劳选板烧鸡腿堡(去酱) 蔬菜杯
3️⃣ 聚餐:自带杂粮饭替换白米饭
血糖友好型烹饪法
✅ 冷处理:土豆冷藏后抗性淀粉增加50%
✅ 粗加工:胡萝卜切块比擦丝升糖慢
✅ 酸性调味:醋溜菜式可降低GI值
✅ 低温烹煮:蒸煮比油炸减少AGEs生成
糖友必备口诀:
吃饭要像树懒——慢嚼细咽
进食要像程序员——精准定时
加重要像会计——严格记账
记住:糖尿病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学会聪明吃!定期监测血糖变化,找到专属你的"甜蜜平衡点"。转发给需要的家人,让科学饮食成为控糖的最佳武器!
怎样的饮食才能降低患糖尿病风险?控糖智慧把好餐桌上的三道防线
一位全科医生的饮食防控指南
去年接诊的出租车司机老王令我印象深刻——他每天两瓶可乐配炸鸡排,三年间体重暴涨50斤,确诊糖尿病时空腹血糖飙到17mmol/L。握着诊断书时他苦笑:“没想到饭量不大,却栽在吃上。”这样的案例促使我整理出这份“家常版”防糖饮食指南,让普通人的饭碗变成健康的护盾。
一、餐桌保卫战:胰岛素与血糖的攻防故事如果把身体比作工厂,血糖就是燃料,胰岛素则是仓库管理员。当问题出现时:
1. 运输系统瘫痪(胰岛素抵抗)
炸鸡块里的油脂让细胞表面像糊了层油膜,胰岛素(钥匙)插不进细胞锁孔
后果:血糖在血管里堆积,像堵车的快递车挤满街道
2. 管理员过劳死(胰岛β细胞衰竭)
长期加工甜食让胰腺24小时加班,最终导致“胰岛素工厂”提前退休
危险预警:餐后3小时仍感觉饿、容易疲劳可能是早期信号
诊所的红外热成像仪曾拍到一位甜食爱好者的腹部——高温区集中在胰腺部位,如同超负荷运转的发动机发出发烫警报。
二、餐桌上的“三色警戒线”红色禁区(高危刺客)
隐形糖罐:
✓ 乳酸菌饮料(300ml含糖≈12块方糖)
✓ 精细面食(馒头GI值88,比白糖还高)
✓ 蜜汁猪肉脯(100g含添加糖30g)
油脂炸弹:
▫ 奶盖茶(顶层的奶油堪比喝猪油)
▫ 起酥饼干(氢化植物油是胰岛素抵抗推手)
警戒故事:有位糕点师每天试吃新品,三年后指尖血糖仪显示的数字竟超过烘焙温度计——空腹血糖9.8mmol/L。
黄色缓行区(限量通行证)
热带水果(芒果每天≤200g)
根茎类蔬菜(土豆需替换部分主食)
加工肉制品(每周火腿不超3片)
绿色通道(守护者联盟)
控糖三剑客:
✧ 青稞(富含β-葡聚糖的“缓释胶囊”)
✧ 秋葵(黏液如同肠道润滑防护膜)
✧ 青花鱼(Omega-3脂肪酸修复细胞膜)
降糖外挂食品:
✓ 鹰嘴豆(两种膳食纤维包裹淀粉颗粒)
✓ 生可可粉(多酚类物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三、定制你的黄金餐盘
老糖友刘叔的逆转案例: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三个月减重18斤,糖化血红蛋白从7.5%降至5.8%。他的成功法宝是“321餐盘法”——
早餐样板:激活动力舱
主食:黑全麦馒头(拳头大小)
蛋白质:柴鸡蛋 无糖豆浆
蔬菜:凉拌苦菊紫甘蓝(浇亚麻籽油)
↪️ 科学依据:晨起补充优质蛋白可抑制全天食欲波动
午餐模板:稳压充电站
三色糙米饭(糙米:燕麦米:黑米=2:1:1)
清蒸鲈鱼(淋姜蒜柠檬汁)
什锦菌菇(杏鲍菇 蟹味菇慢火煨制)
↪️ 现场演示:同样是150g主食,糙米比精白米血糖波动降低40%
晚餐秘方:修复黄金期
主食:山药玉米糁(玉米糁提前浸泡)
蛋白质:卤水豆腐(配虾皮紫菜汤)
蔬菜:西芹百合(少油快炒)
↪️ 专家提示:晚餐适量补充色氨酸(南瓜籽/香蕉)可改善胰岛素夜间工作效率
1. 办公室能量包
核桃仁(2颗) 圣女果(5粒)
希腊酸奶(无糖) 奇亚籽(5g)
黑巧克力(可可含量70%以上)
2. 深夜急救箱
△ 魔芋凉皮拌黄瓜(零碳水配方)
△ 烤杏鲍菇丝(撒孜然替代薯片)
△ 海苔包鸡胸肉松
真实试验:给志愿者连续三天加餐市售苏打饼vs自制全麦饼干,动态血糖监测仪显示前者平均波动幅度是后者的2.3倍。
五、烹饪战场八大心法降温灭火法
✔ 将米饭冷藏后加热:抗性淀粉增加30%
✔ 土豆煮熟放凉吃:升糖指数降幅达25%
分子封印术
◍ 醋溜菜肴(乙酸减缓淀粉分解)
◍ 先吃蔬菜后碳水(膳食纤维形成隔离网)
美味障眼法
✦ 用香菇粉替代味精
✦ 椰枣泥代替白砂糖烘焙
诊所用血糖模拟实验展示:同样的红烧肉,通过肥瘦分离、加魔芋块替代部分肉量,可使餐后血糖峰值降低28%。
六、外食生存指南1. 火锅篇
锅底优选:菌汤清汤(避开骨汤里的乳化脂肪)
蘸料秘方:蒜末 香菜 小米辣 淡酱油
进食顺序:绿叶菜→豆制品→肉类→少量粗粮
2. 快餐篇
△ 麦当劳:板烧鸡腿堡去酱 玉米杯
△ 星巴克:鸡蛋蔬菜卷 美式咖啡
△ 便利店:即食鸡胸肉 混合坚果包
3. 应酬篇
喝酒前吃三勺花生酱(保护胃黏膜 延缓酒精吸收)
席间常喝淡茶水(加速代谢多余油脂)
转盘策略:把自己忌口的菜转到对面
七、特别人群定制方案1. 外卖族救星
麻辣烫:汤底选清汤,加鹌鹑蛋、木耳、冬瓜
轻食沙拉:不要挤满千岛酱的伪健康陷阱
粥品:燕麦粥比白米粥更友好
某互联网公司曾集体改吃改良版工作餐(南瓜杂粮饭 青椒牛肉 凉拌羽衣甘蓝),员工年度体检血糖异常率下降43%。
2. 碳水依赖者转型计划
第一周:白米饭混入1/3糙米
第三周:面条换成莜面鱼鱼
第六周:尝试用花菜碎代替部分米饭
八、逆转不是梦:餐桌奇迹录58岁的李阿姨通过饮食调整半年内停用降糖药:
早餐革命:油条→杂粮煎饼(绿豆面 生菜)
零食转型:草莓夹心饼干→冻干草莓 坚果
烹饪升级:勾芡炒菜→水油焖炒法
她的血糖日记本上,曾记录着顿餐后血糖的“股市震荡图”,三个月后变成了平缓的“高原线”。
九、医生的餐后碎碎念关于代糖
零卡糖不是免死金牌:阿斯巴甜可能扰乱肠道菌群
★ 优选天然代糖:甜菊糖苷、罗汉果苷
关于欺骗餐
每月1次甜品日的正确打开方式:
✦ 放在高强度运动后
✦ 同时摄入大量膳食纤维(如先吃苹果)
结语
诊室里挂着幅患者送的十字绣:“管住嘴是良药,会吃饭即良医”。预防糖尿病的终极秘密不在药瓶里,而在你的购物篮、炒菜锅和咀嚼节奏中。正如老糖友张叔的箴言:“健康饮食不是苦行僧修行,而是重新学会享受食物的本真味道。”
医生手记:每粒米都藏着健康密码,每口菜都是生命投资。当你把餐桌变成控糖战场,会惊喜地发现——原来预防慢性病,可以比治病更有成就感。
重要提醒:本文内容是根据医学资料编写,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