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视力(糖尿病并发症视频完整版)
糖尿病的并发症可致失明,这些你知道吗?
来源:人民网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失明的重要原因。定期检查眼底和控制血糖是不可忽视的预防措施。
糖尿病会引起很多微血管的并发症如白内障、葡萄膜炎、青光眼、干眼症等。糖尿病还会引起视神经和视网膜的病变。若治疗不及时,很可能会导致失明。有研究数据显示,十年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其视网膜并发症的发病率在20%~30%。病史在十五年以上的患者,三分之一的人会发生眼底病理改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可预防的疾病,但由于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不容易被患者察觉。因此,糖尿病人需要每年做常规的眼底检查。此外,糖尿病人在生活中还需结合运动、药物和饮食,控制好血糖。
糖尿病病史在五年左右的人,如果血糖控制的很好,则需每年检查一次眼睛。但如果发现眼睛有严重的问题,就需要每半年或每三个月检查一次眼睛。
我国糖尿病病人对于眼底病变的认知程度还很低。医生在临床接诊时,65%的人都不知道糖尿病会导致严重的眼部并发症,这点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只要糖尿病患者重视它,95%以上的人是不会因糖尿病而失明的。
本文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眼科主任,同仁眼科中心副主任魏文斌教授进行科学性把关。魏文斌教授擅长眼底病的临床诊疗,尤其在视网膜脱离、眼内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个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可至失明 尽早规范治疗可维持视力
三分之一的糖尿病人群会发生眼底病变,在眼底病变中,大约又有三分之一为黄斑水肿,严重的黄斑水肿会引起失明。本月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几种药物纳入北京市新版医保目录,在北京医院眼科主任戴虹看来,在药物治疗费用降低的同时,公众对黄斑水肿的认识还有待加强,如果能及早开始并坚持规范治疗,患者视力完全可以维持。
糖尿病患者应警惕黄斑水肿
黄斑水肿的发生,与糖尿病关系密切。作为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糖尿病并发症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糖尿病并发的眼底病包括出血、增殖及黄斑水肿(DME),其中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北京医院眼科主任戴虹介绍,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三分之一伴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这其中又有约三分之一会出现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这些眼底病变会给患者的视力造成不可逆影响,甚至有失明的风险。
黄斑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是眼睛中心视力最为敏锐的区域,人们能维持正常视力,也是黄斑在发挥作用。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发生与糖尿病的病程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患有糖尿病时间越长,越有可能发生DME,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越严重,也越容易发生DME。总体来说,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由于长期血糖水平不稳定的状态导致视网膜的脉管系统受到损伤,也就是提高了血视网膜系统的渗透作用,使得血视网膜的通透性增强了,积液(渗透液)进入黄斑部位,从而引起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戴虹告诉记者,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发生会造成严重的视力下降,主要表现在视野的中心区域会有暗点(也就是斑片状的视物模糊)、难以清晰地看到细节、看物体的形状有所改变、比实际形状变大或变小、直线在视野的某些部分出现波浪状或断裂等。
想维持视力 前三年规范治疗很关键
黄斑水肿要终身治疗,但这并不意味着患者的视力一定会走向失明的最坏结果。戴虹解释,如果患者能及早开始并坚持规范治疗,“特别是在前面三年的规范治疗,控制住水肿,视力就可以维持,临床中,少数黄斑水肿患者治疗后,(视力)会恢复到正常水平。”
要及时开始治疗,就要求患者能发现黄斑水肿的早期症状。戴虹指出,目前常规的检查手段即可及时发现眼底异常情况,及早发现症状,“在早期就能很好地控制水肿,疗效自然也好。”但遗憾的是,目前能主动在早期来就诊的患者并不多见,戴虹表示,“更多是到了一定程度才来就诊,我们接诊的大部分患者都是转诊过来的,主动来眼科就诊的不多。如果患者的就诊率、检查率能提高,那黄斑水肿的治疗时机也就能往前提一大步。”
从2020年1月1日开始,新版医保目录正式开始实施,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国内用于治疗黄斑变性的几种主要药物也都进入其中,戴虹认为,医保覆盖面得以扩大,报销额度也由原来的4针增加到5针,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基于此,如果能及早发现症状并开始规范治疗,黄斑水肿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得到很大的提升。
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编辑 王鹿 校对 何燕
糖尿病殃及黄斑可致盲 如何拯救糖尿病患者视力
如今糖尿病已经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随着病程的延长,并发症的威胁会越来越大。由于长时期血糖水平的改变,会导致眼底视网膜小血管的损伤,这种损伤会造成严重的视力下降。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会有1/3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眼底病学组组长许迅教授介绍,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会影响到全身的血管和神经,这其中也包括眼底的血管和神经。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1/3伴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这其中又有约1/3会出现DME。截至2017年,根据流行病学统计显示,估算我国已诊断糖尿病患者中有临床意义的DME患者约71万。这些眼底病变可给患者的视力造成不可逆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是视力损伤的高危人群,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管理更应该引起重视。
黄斑是什么?糖尿病患者的黄斑为什么会出现水肿?
黄斑是我们每个人眼睛中心视力最敏锐的区域。DME的发生与糖尿病的病程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一个人患有糖尿病时间越长越有可能发生DME,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越严重越容易发生DME。DME也是由于长期血糖水平不稳定的状态导致视网膜的脉管系统受到损伤,也就是提高了血视网膜系统的渗透作用,使得血视网膜的通透性增强了,积液(渗透液)进入黄斑部位,从而引起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想而知,黄斑这么敏锐的区域,糖尿病性的黄斑水肿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视力。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为什么需要及早治疗?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发生会造成严重的视力下降,主要表现在视野的中心区域会有暗点,也就是斑片状的视物模糊,难以清晰地看到细节,包括近距离和远距离的;对比敏感度会下降,看到的颜色是暗淡褪色的,看物体的颜色会改变,有发暗的感觉;看物体的形状有所改变,有时候比实际形状变大了,有的时候也会变小了,直线在视野的某些部分出现波浪状或断裂。DME患者的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正常的工作状态,给家庭和整个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导致的视力丧失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可以治疗的
2012年前,医生们只能使用激光来治疗DME。激光治疗虽然可以阻止DME进一步进展,但是无法恢复或提升DME患者视力,还有可能导致视网膜损伤等,进一步影响视力的不良事件,临床急需新型治疗手段。
近几年,随着阿柏西普等抗VEGF药物的出现,局部抗VEGF注射已经成为DME的一线治疗方法。调查发现,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若不进行有效干预,一旦丧失视觉功能,会首先丧失工作能力,其次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并带来巨大的照护负担。
新型治疗手段抗VEGF给DME患者带来视力获益 眼底病治疗曾经是眼科最为棘手的领域,近些年随着技术和药物的进步,在我国一些创新手段已经得到应用。北京医院眼科主任戴虹教授介绍:DME是黄斑区微血管渗出和新生血管生成造成的,阿柏西普的主要目标就是对抗并阻断被称为VEGF的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从而减少新生血管生长,消退DME水肿,使患者病情不再发展。相对于激光治疗,它最大的优点是能够逆转病情,让部分患者已经失去的视觉功能重新恢复,即便是重度DME也可以提高1行视力,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