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神经病变药物(糖尿病神经病变做什么检查能确诊)
依帕司他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常用药,科学服用注意这些方面
参考文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治指南(2018年)》
《实用内分泌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糖尿病是一种让人头疼的慢性病,它会让血糖升高,还会像“蚂蚁啃树”一样,一点点损害全身的神经。许多糖尿病患者会感到脚麻、刺痛,或者像被蚊子叮咬一样瘙痒,甚至有时候连热水烫到都感觉不到。
这就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带来的麻烦。
在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物中,依帕司他是医生常开的药之一。
这个药到底有什么作用?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今天就来详细讲讲,让大家用药更安心。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根本原因,是血糖长期过高,导致神经细胞受损。
就像水管长期生锈会导致水流不畅,神经损伤后,信号传递也会变得迟钝甚至出错,带来各种不适。
依帕司他的作用,就像给“生锈的水管”除锈,让神经能恢复正常工作。
具体来说,它可以:
减轻神经损伤:糖尿病会让神经细胞的代谢变得混乱,依帕司他能阻断这个过程,减少神经的损害。
缓解手脚麻木和疼痛:许多患者吃一段时间后,手脚的刺痛感、麻木感会有所改善,晚上也能睡得更安稳。
改善感觉异常:有些病人明明没碰到东西,却总觉得有针扎感或者手脚像戴着厚手套一样迟钝,依帕司他可以帮助缓解这种问题。
而依帕司他只是帮助修复神经,并不能直接降血糖,所以在服用它的还是要控制好血糖,不然神经损伤会继续加重。
一天吃几次?饭前还是饭后?
依帕司他通常是一天三次,每次50毫克,而且饭前或饭后吃都可以,不过最好按照医生的建议来服用。
如果总是忘记吃药,可以固定在早、中、晚三餐后服用,和其他药物错开一些时间,以免影响效果。
吃多久才有效?能不能停药?
依帕司他不是“止痛药”,吃了不会立马见效。一般来说,至少要服用两三个月,神经损伤的症状才会慢慢改善。
如果症状减轻了,也不能自行停药,要请医生评估后再决定是否继续服用。
有些患者吃了一段时间后觉得症状好转,就擅自停药,结果没过多久,手脚又开始麻木、疼痛,甚至比之前更严重。
服药一定要遵医嘱,不要随意停用。
服药期间,这些食物和习惯要注意避免过量饮酒
酒精对神经的伤害很大,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本身神经已经受损,喝酒就像是在伤口上撒盐,会让症状加重。
如果实在想喝,可以选择不含酒精的饮料,比如温水泡柠檬、淡茶水等。
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
维生素B对神经修复有帮助,尤其是维生素B1和B12,可以帮助受损的神经恢复。
平时可以多吃瘦肉、鸡蛋、牛奶、豆制品、猪肝、花生等食物。
少吃高糖、高脂肪的食物
血糖控制不好,神经损伤会继续加重。少吃甜食、糕点、油炸食品,尤其是含糖饮料,比如奶茶、碳酸饮料等。
可以用燕麦、全麦面包、糙米这些粗粮替代精细米面,这样血糖上升会更慢一些。
大多数人服用依帕司他都不会有严重的副作用,但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轻微的不适,比如:
胃不舒服:有些人吃完药可能会觉得胃部有点胀气或者恶心,可以改在饭后服用,减少胃部刺激。
轻微头晕:如果服药后偶尔感到头晕,建议坐下来休息一会儿,或者服药时间调整到晚上,以免影响日间活动。
皮肤过敏:少数人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或红疹,如果症状明显,要及时联系医生,看看是否需要换药。
如果服药后出现严重的不适,比如呕吐、腹泻、呼吸困难等,就要立即停药并去医院检查,以免发生危险。
每天检查双脚,防止小伤口恶化
糖尿病患者的神经损伤后,脚部感觉会变迟钝,有时候被玻璃划破了都不知道,如果不注意,小伤口可能会发展成严重的溃疡,甚至导致截肢。
每天洗脚后都要检查一下脚底和脚趾缝,看看有没有伤口或者红肿。
穿舒适的鞋袜,避免挤压
鞋子太紧、袜子太厚,都会压迫神经,让麻木和疼痛加重。
最好穿柔软透气的棉袜,鞋子选择宽松、轻便的款式,避免高跟鞋和硬底鞋。
适当活动,防止血液循环变差
长期不活动,血液循环变差,神经修复速度也会变慢。
可以每天散步30分钟,如果腿脚不方便,也可以坐着活动脚趾,或者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流动,让神经得到更好的修复。
依帕司他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常用药,它的作用是帮助修复受损的神经,减少手脚麻木和疼痛。
它并不能直接降血糖,所以控制血糖仍然是最重要的。
服用依帕司他要坚持服用,不能随意停药,同时要注意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少喝酒,减少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摄入。
除了吃药,日常护理也很关键,每天检查双脚、穿舒适的鞋袜、适当活动身体,这些都能帮助神经更快恢复,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的治疗是个长期过程,但只要科学用药、合理护理,生活质量还是可以大大提高的。希望大家都能保护好自己的神经,远离糖尿病并发症的困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西药和中成药有哪些?了解一下!
文 | 吾观健康
编辑 | 吾观健康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咱们聊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简称DPN),这个毛病听起来拗口,但影响可不小。啥感觉呢?脚底下像踩了钉子、蚂蚁在腿上爬、半夜脚疼睡不着……更离谱的是,有些人“没知觉”,脚烫了、划破了都不知道,最后搞出感染,严重的甚至截肢!
听完是不是背后一凉?别怕,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治疗DPN的西药和中成药都有哪些,怎么用才靠谱!
一、西药:科学救场,疼痛不再“扎心”1. α-硫辛酸:神经修复界的“顶流”!如果说谁是DPN患者的“神经小保姆”,α-硫辛酸必须榜上有名!它是强抗氧化剂,能减少神经损伤,还能改善神经功能。不过,这玩意儿得按疗程打点滴才有效,口服的吸收一般,想靠吃药见效?那可能得有点耐心了。
2. 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疼痛“灭火器”。DPN的疼痛,简直是“神经性火灾”——烧得你白天难受、晚上睡不着。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就是专门灭火的,它们是抗癫痫药,但对神经疼痛特别管用。不过,它们可能会让人犯困,开车、搬砖的小伙伴们,吃之前一定要掂量掂量!
3. 抗抑郁药:谁说它们只管心情?度洛西汀和阿米替林,听着是抗抑郁药,但它们还能镇痛。DPN的神经疼痛,跟大脑“误报”有关,这两位能帮大脑“冷静下来”,疼痛自然就少了。但要注意,剂量得控制,否则可能导致口干、嗜睡,甚至情绪低落。
4. 其他药物:营养神经,稳住血管。B族维生素(特别是B1、B6、B12)对神经有好处,医生经常会开。再加上依帕司他这种“神经保护伞”,它能减少高血糖对神经的损害。简单点说,这些药就像给神经装了个“防护罩”,但要长期坚持用,别指望吃两天就见效。
西药有一套,中医也不甘示弱,很多中成药对DPN也有不错的效果,特别是改善气血、活血化瘀这一块,搞得明明白白!
1. 牛黄清心丸:血管垃圾清道夫。DPN很多时候是气血不通,牛黄清心丸能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改善微循环,让神经“吃上饭”。但注意!血压低或者脾胃虚寒的人慎用,别为了治神经病变,结果反而吃出个胃疼来。
2. 补阳还五汤:专治麻木、无力。这款中成药特别适合手脚发麻、无力的DPN患者,它能活血通络,给神经“供电”。不过,上火体质、阴虚火旺的人慎用,别一边治神经病变,一边嗓子疼得说不出话。
3. 血府逐瘀丸:让血液“通畅无阻”。DPN的神经损伤,很多时候是因为供血不足。血府逐瘀丸能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让神经不再“挨饿”。但这药不是所有人都能吃,孕妇、月经量大的女性要避开,别弄巧成拙!
4. 黄芪桂枝五物汤:温经通络,改善麻木。这方子里有黄芪、桂枝、白芍等,主要补气血、温经通络,对DPN的麻木冰凉症状很有帮助。如果你冬天手脚冰凉,走路像踩棉花,那它可能适合你!
三、西药 中成药,能一起用吗?答案是:可以,但得看情况!
四、想远离DPN?这几点必须做到!西药 中成药搭配,可以互补,比如α-硫辛酸 血府逐瘀丸,既抗氧化,又活血通络,对DPN效果不错。
但别乱吃!有些中药和西药可能相互作用,比如抗凝药 活血化瘀中药,可能会让血流得太快,导致出血风险。
一定要找医生调配方案,别自己当“药王”瞎吃,一不小心可能越治越乱!
光吃药可不够,DPN想控制住,生活习惯得跟上!
1. 血糖控制好,神经少受罪。DPN的罪魁祸首就是高血糖,血糖降不下来,神经损伤就会持续加重。饮食、运动、用药,三管齐下,血糖稳了,神经才有恢复的可能!
2. 戒烟戒酒,别“火上浇油”。烟酒会让血管更脆、神经更惨,如果你还在抽烟喝酒,那可真是“双管齐下”虐待自己。想让神经好点?赶紧戒了吧!
3. 适量运动,别偷懒。适当的散步、游泳、太极,都能促进血液循环,让神经“活络”起来。但别激烈运动,免得脚受伤,DPN患者伤口难愈合,可不是闹着玩的。
4. 脚部护理,别忽视。很多DPN患者没知觉,脚被磨破了都不知道,最后发展成糖尿病足,严重的甚至截肢!每天洗脚、检查脚底,穿合适的鞋袜,别让小伤口变成大麻烦!
五、最后总结一句话!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是一朝一夕能治好的事儿,但西药 中成药 良好生活习惯,能让神经受损的速度慢下来,甚至部分恢复。所以,血糖稳住 药物配合 生活习惯调整,DPN就没那么可怕!别偷懒,赶紧行动起来!你的神经在等你拯救呢!
参考文献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现代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3个西药和3个中成药,一文总结:
一、西药:
1、甲钴胺:
进入神经细胞后,甲钴胺主要聚集于线粒体或细胞核之中,通过转甲基反应促进核酸—蛋白—脂质代谢,促进卵磷脂 (参与构成髓鞘的重要物质) 及神经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轴浆蛋白的合成、输送和轴索的再生,促进神经元的生长,从而修复受损的神经纤维和髓鞘,保持中枢及外周神经纤维功能的完整性,并提高神经纤维的兴奋性,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产生修复神经损伤和恢复神经功能的效果。作为蛋氨酸合成酶的辅酶,甲钴胺对于合成神经元内组成轴突的结构蛋白非常重要。此外甲钴胺也降低胆碱乙酰化酶的活性,抑制乙酰胆碱水解,从而提高神经兴奋性,有助神经传导速度的提高。
2、贝前列素钠:
本药是稳定的前列环素类似物,是扩血管类的代表药物,主要作用:扩张血管、提高对组织的供氧、抑制血小板凝集,由此对抗由于糖尿病患者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紊乱状态所引起的神经周围血管硬化和管腔狭窄;通过血小板和血管平滑肌的前列腺素受体,贝前列素钠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调节磷酸二酯酶活性,经过一系列途径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浓度升高,阻止平滑肌细胞增生或者迁移,松弛平滑肌来扩血管和抗血小板凝集,并抑制Ca2 流入及血栓素A2生成等,继而影响血小板的激活和沉积;同时使红细胞体积缩小,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增强;提高血液中腺苷浓度,降低白细胞含量,增加肝细胞生长因子,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3、胰激肽原酶:
本药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能使激肽原降解成激肽,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调整血压等作用;同时还能够激活纤溶酶原,提高纤溶系统和胶原水解酶活性,起到防止血凝、抗血栓和防止基底膜增厚等生理作用。其作用机制:1、降解激肽原,生成激肽,从而扩张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改善血管通透性及血流量。 2、通过缓激肽和组胺多肽对血栓烷B2 (TXB2) 的负反馈,促使血管内皮细胞产生PGI2,从而抑制血小板效应以防止凝血。3、激活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以提高纤溶活性,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含量,有利于防止血栓形成。4、降低肾血管阻力、心肌耗氧量及减少心肌细胞缺氧缺糖性损伤,从而起到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和增加血流量的作用。 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引起的微循环障碍及其他闭塞性周围血管病,如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视网膜病、眼底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二、中成药:
1、强力天麻杜仲胶囊:
本药方中以杜仲、天麻为主药,杜仲,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载有“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之效。天麻,归肝肾经,具有祛风通络,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功效。《开宝本草》记载“天麻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力”。强力天麻杜仲以补肝肾为主,兼有活血祛瘀、益气养阴之效。临床研究发现,强力天麻杜仲胶囊有较强的镇静抗炎作用,对神经性疼痛疗效较好。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后,下肢动脉血流流速峰值增加,提示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此外,强力天麻杜仲胶囊还可降低糖尿病患者体内过高的IL-6、TNF-α等炎症因子指标,有助于缓解糖尿病神经病变进展、降低糖尿病及其他并发症相关风险。总之,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肢体远端血流、降低血液黏滞度、降低血炎症因子指标,提示本药可改善微循环、减轻糖尿病患者亚临床炎症反应,除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外,还可能有助于缓解糖尿病患者多种代谢紊乱,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风险。
2、脉血康胶囊:
本药以水蛭为主要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络脉之功效,水蛭为传统的破血逐瘀中药,其味咸苦,入肝经血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水蛭唾液腺中含有水蛭素、肝素、抗血栓素等多种与抗凝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灭活凝血酶,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抑制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液高凝状态,保护血管内皮,阻止血栓形成和增加微循环灌注的作用。本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能解除和缓解患者肢体麻木及疼痛等临床症状,并能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其疗效机制可能与水蛭具有破血逐瘀通络,降低全血和血浆黏度,抑制红细胞聚集,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从而全面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善病变部位微循环障碍,增加周围神经供血、供氧等有关。
3、通心络胶囊: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从中医理论来看,与中医学中血痹、不仁、麻木、瘘证、痹证、脚气等的描述相似,很多古代文献有相关的论述如《丹溪心法》载:“消肾肾虚受之,腿膝枯细,骨节酸痛。”《普济方》云:“肾消口干,眼涩阳痿,手足烦疼。”等等,这些论述对我们现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持。现代认为,本病本虚为本,尤重肾脾;标实为主,脉络瘀阻,气虚推动无力、阴虚血行不畅、阳虚寒凝等原因导致痰、瘀阻络是主要病机,且与“络病理论”有密切联系,络病治疗方法对本病有很多有益的启示。我们认为本病治疗应以“补虚通络”为准则。其中,络气虚滞选人参益气通络,络气郁滞选降香、檀香、乳香、冰片辛香通络,脉络瘀阻选水蛭、土鳖虫、赤芍化瘀通络,脉络绌急选蜈蚣、全蝎、蝉蜕搜风通络。通心络的独特组方既遵循中医理论指导,又符合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达到了益气活血,搜风通络的目的,能更有效地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抗动脉硬化,稳定易损斑块,解除血管痉挛,消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改善血液循环保护微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