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牙龈(糖尿病并发症牙周炎的危害及后果)
糖尿病患者遇上牙病,后果很严重
俗话说:“十个糖尿病人九个半坏牙”。最近半个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医五院”)陆续收治了几例糖尿病患者,就是因为牙病问题,差点没危及生命。
今年72岁的李大爷,有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等基础疾病。几天前,因右下后蛀牙牙痛引起面部肿胀,出现吞咽困难,情况较为严重,来到了南医五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
经过抽血、CT等检查显示,患者炎症指标较高,血糖远高于正常值;面颊部口底肿胀明显,大范围积气积液;右侧面部口底肿胀厉害,张口度只有1cm;患者已经出现无法吞咽,伴有轻微的呼吸困难。
考虑到病情危重,感染可能进一步向全身扩散,口底肿胀极容易引起窒息,随时危及生命。
口腔医学中心李志强副主任带领科室团队,立即根据患者情况,制定详细有效的治疗方案,及时邀请内分泌科、肾内科、呼吸与危急重症医学科等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通过切开排脓、冲洗换药、抗生素治疗等,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各项指标逐渐恢复,面部肿胀也逐渐消退。
无独有偶。在此期间,科室又收治了一名类似病状的患者。64岁的刘大爷,一直自觉身体状况良好。几天前在当地牙科诊所种牙,随后就出现了面部肿痛,吊针输液后不但未见起色,反而肿胀疼痛越来越厉害,甚至出现了呼吸困难,情况十分危急,患者立即被送院治疗。经过及时有效的处理,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在抽血检查中发现,刘大爷原来患有糖尿病,这也是他病情进展凶猛的罪魁祸首之一!但是由于刘大爷从未进行定期体检,所以一直懵然不知。
其实,科室遇到类似这样的病情还有很多……很多糖尿病患者常轻视牙病,实际上,牙病,特别是牙龈炎,可使细菌进入血液和活动细胞,产生对身体有破坏作用的炎症生物信号,在胰腺中,与胰岛素分泌(血糖)有关的细胞就会受到破坏。一旦这种现象发生,会引起血糖波动——血糖控制不好,各种并发症就会找上门来。
01什么是间隙感染?正常颌面部各层组织之间存在潜在的筋膜间隙,当感染侵入这些间隙时,化脓性炎症使疏松结缔组织溶解液化,炎症产物充满其中,此时才出现明显的间隙。感染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循阻力薄弱的组织扩散,形成弥散性的多个间隙的感染。
02间隙感染会有哪些症状?常表现为急性炎症过程,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张口困难,吞咽困难,疼痛等),全身表现为高热、寒战、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如患者原有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炎症容易再持续扩散,可出现口底广泛发炎、肿胀,甚至阻塞气道,导致呼吸困难、窒息而死亡;感染也可导致细菌进入我们的血液,出现全身败血症等,危及生命。
03间隙感染会怎么来呢?常见的感染来源多种,最常见为牙源性感染(智齿冠周炎、根尖周炎、颌骨骨髓炎等);其次是腺源性感染,可由扁桃体炎、唾液腺炎、颌面部淋巴结炎等扩散所致;还有血源性,相对少见。
04那该怎么治疗呢?轻:对于一般牙源性症状较轻的感染,建议尽早就诊于口腔门诊,对病灶牙进行处理后,结合口服消炎药一般可控制。
中:对于颌面部有明显肿胀的情况,若穿刺有脓,应及时进行切开排脓,必要时需输液治疗。
重:对于感染比较严重的病人,有可能会引起窒息或者感染全身扩散,危及生命,需住院治疗,尽快进行广泛切开排脓,必要时需气管切开,全身抗菌支持治疗。
05平时该怎么预防呢?上述的两个病人除了是牙源性感染之外,共同点是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年龄大,抵抗力相对较低,糖尿病会让感染变得更加难以控制,牙齿的问题引起严重的间隙感染,情况十分危险。
因此,专家建议首先要健康饮食,适当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其次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口腔/牙齿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加强口腔卫生;还有就是定期体检,特别是60岁以上人群,对于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最重要的是如果出现不舒服,第一时间要去医院就诊!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通讯员 秦新立 黄晓桥
图/视觉中国
口腔出现这些问题,或是糖尿病并发症来袭
□记者 崔宏远 通讯员 刘群
■受访专家
马瑜瑾 河科大一附院开元院区内分泌科主任
张江(化名)没有想到,他会以这种方式“出名”。
一周前,他因牙疼去医院就诊,竟引发众多糖友讨论,医生还为此设计了调查问卷。原来,张江被确诊为糖尿病口腔并发症。
1 他患糖尿病近15年,中招后才知道该并发症
68岁的张江是老糖友了。
“患糖尿病快15年了,都说久病成医,可这结果还是第一次听说。”说起去医院看牙的事儿,张江一边说,一边揉了揉右侧的脸颊。
一周前,张江一觉醒来,觉得牙疼。他用舌头舔了舔牙齿,感觉有些不对劲儿。
“上火了?”张江想着,赶紧跑到镜子前张开嘴,他发现,不仅牙龈肿了,而且在右侧上颚槽牙的位置还长了一个白色的小疙瘩,一碰就疼。他赶忙吃了点消炎药和清火药,还在吃早餐时多喝了一杯水。
可到了当天下午,他的牙更疼了,味觉也有些异常,他便到医院就诊。让他没想到的是,牙疼、牙龈肿都是糖尿病口腔并发症的症状。
2 口腔出现这些问题,警惕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广为人知,知道糖尿病会引发口腔疾病的糖友却不多。”马瑜瑾说,她为张江治疗后,还专门设计了调查问卷,随机对20名糖友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只有6名糖友听说过该并发症。“我组织糖尿病患者教学时,还请张江到场讲自己的经历,糖友们交流、讨论得很热烈。”她说。
马瑜瑾介绍,糖尿病口腔并发症是糖友最容易忽视的并发症,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等是早期症状。不少糖友在出现这些症状时会自行用药治疗,有时甚至乱用偏方,造成病情延误。
“它和糖尿病关系密切,互相影响,危害可不小。”马瑜瑾说,糖尿病发病时间长,血糖控制不佳会间接导致多种并发症。比如,长期高血糖会对口腔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会改变口腔环境,引起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引发牙龈炎、牙周炎、口腔黏膜炎等多种口腔疾病,会让糖友失去牙齿,严重危害健康、降低生活质量,还会改变正常的容貌。
反过来,口腔疾病也会对糖尿病产生影响,如加重糖尿病血管病变等。
3 养成使用牙线的习惯,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
对糖友来说,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非常重要,积极治疗牙龈疾病有助于减缓病情。
马瑜瑾建议,糖友最好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平时积极做好口腔保健,坚持每天刷牙,养成使用牙线的习惯,已经出现口腔问题的糖友,最好在每餐饭后3分钟刷牙,或是用淡盐水漱口,减少口腔内的致病菌。同时,还要加强血糖监测,积极治疗牙周病。
牙龈增生,还老是上火、牙齿痛?医生提醒:祸根可能是这种降压药
“牙龈增生,怎么还会和平时吃的高血压药有关系?”
王姐今年58岁了,虽说年龄也不算大,但却是体态丰满,血脂超标。不知不觉,已经患上高血压病5年了。在刚诊断的时候医生根据她的血压特点及基础情况,开的降压药是缬沙坦胶囊,这个药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也正在用着,对于轻中度高血压来讲,降压效果还是不错的。
在前几年,王姐血压控制的还可以,但是近一年多来血压却控制的不再稳定,于是经过医生综合评估后给她把缬沙坦替换成了硝苯地平。服用几个礼拜后血压倒是平稳地降下来了,但王姐逐渐发现自己的牙龈出现了增生,刚开始还没注意,以为是年纪大了的缘故。哪知道增生的越来越厉害,经常是吃点辛辣的东西就容易上火,牙齿痛的厉害。
出现这种情况时很多人可能单纯地以为是长龋齿的缘故,这王姐也不敢耽搁,来到大医院看看。这医生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症结所在,说你这是吃的硝苯地平的缘故,给你换一种过段时间就会好。这王姐就纳闷了,牙龈增生,怎么还会和平时吃的高血压药有关系?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一点,今天张大夫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相关的知识。
一、降压药引起牙龈增生?快看看是怎么回事!其实大家不要误会了,并不是所有的降压药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在临床上最常发生的是“钙通道阻滞剂”这类降压药上,具体的比如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尼莫地平等等。而且值得提醒的是,有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发生率最高的是“硝苯地平”引起牙龈增生的发病率最高。为15%-85%,国内有报道为20.8%,看到这,我建议目前正在服用这类药的朋友不妨照照镜子看看有无牙龈增生呢。
言归正传,为什么这类降压药会出现这种并发症呢?从组织学观察,由硝苯地平导致的牙龈增生包括两方面。一是牙龈上皮表现为轻度到中度的过角化、棘细胞层增厚,上皮钉突增多、变长;二是上皮下纤维组织表现为与成纤维细胞增生相关的结缔组织纤维化,胶原排列紊乱,有大量炎性细胞侵润。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长期服用硝苯地平的患者,牙龈上皮基底层细胞有丝分裂旺盛,这将导致组织学所见的上皮增生,同时,超微结构观察可见上皮下有新胶原形成。
也有研究认为,上皮增生并不是通过细胞数目的增多,而是减少了细胞凋亡,从而延长了细胞生命周期导致的。牙龈上皮下结缔组织的纤维化主要是由于胶原代谢紊乱造成的,这可能是由于硝苯地平能直接作用于牙龈成纤维细胞,影响其胶原合成与代谢。此外,从细胞学角度分析,硝苯地平可以促进牙龈成纤维细胞的增殖、DNA合成、胶原合成,并通过减少牙龈成纤维细胞对胶原的吞噬作用,导致牙龈I型胶原堆积,从而造成牙龈增生。
小结:故而目前可以肯定的是,硝苯地平能在服用此药的少部分患者中导致牙龈增生,多种因素参与其中,比如胶原代谢紊乱、激素、炎症与免疫反应等。也就是说服用这类药物后可能存在两种情况,即硝苯地平牙龈敏感型人群和硝苯地平牙龈耐受型人群。硝苯地平牙龈敏感型人群在服用硝苯地平以后,出现牙龈增生,而硝苯地平牙龈耐受型人群在服用硝苯 地平以后,不表现出牙龈增生,不论你此刻是否有牙龈增生,但大家要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就行了。
二、高血压病人,该怎么选用适合自己服用的降压药呢?我们临床上目前一线用于降压的药物一共有五大种,各有各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下面我就简单地来和大家说一说。
第一种,即上面讲到的钙通道阻滞剂,降压机理主要是通过阻断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子水平降低而引起心血管等组织器官功能改变的药物。临床上常用的代表药物有上面提到的硝苯地平控释片/缓释片、苯磺酸氨氯地平、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非洛地平片、尼莫地平片等等。它的适宜人群:左心室肥厚、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禁忌人群: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见副作用:心动过速、头痛、水肿、牙龈增生。
第二种,利尿剂,这种大家可能听得少一些,代表药物有螺内酯片、氢氯噻嗪片等。适宜的人群如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心力衰竭患者。禁忌症的话如痛风病人、处于妊娠时期,那是不能用的。现在单独用得比较少,很多都是结合在一起了,如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缬沙坦氢氯噻嗪胶囊等等。
第三种,β受体阻滞剂,这种用得就比较多了,如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卡维地洛片、拉贝洛尔片等等。这类药尤为适合合并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快速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病人服用,但一定要注意,有哮喘、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的病人是不能服用的。
第四种,RASS抑制剂,其实这里面包含两大类,即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代表药物如厄贝沙坦、氯沙坦、缬沙坦;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等。这二者的适应症差不多,适合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以及合并有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的病人尤为适合。但要注意,妊娠、高血钾、肾功能不好、双侧肾动脉狭窄等情况是不能用的。
对于高血压药物的服用,很多老百姓有着这种那种担忧,比如吃了是不是以后就断不了了?吃了是不是要上瘾了?是药三分毒等等。但我建议大家一定要理性地去看待,因为血压药需要你,而是你的病情需要血压药来控制,这点别搞混淆了。当然了,也有一些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最后血压控制不住脑出血瘫痪在床的。所以,高血压一旦确诊,该吃药还是得吃,但在用药上,我们总体把握这么一个“小剂量、个体化、优先选用长效制剂、个体化”原则,不论是血压还是并发症,那都是可防、可控的。
作者寄语:本文是笔者综合数小时时间综合总结而成,不加入专栏收费,无偿、免费地让大家阅读。愿对那些受到谣言误导、没有医学知识、没有健康保健观念的群体有所帮助。头条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如有不同观点可在评论区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觉得学到了有帮助,不要吝啬,献个爱心,点个赞,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人,感谢大家的支持。#心健康信科普##养老有道#
参考文献:
1.徐莉,李伟力.硝苯吡啶与牙龈增生关系的临床研究【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7,29(2):180-182
2.卢凤美,刘晓梅,姚海涛,等.硝苯吡啶所致小鼠牙龈增生的 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凋r:实验研究【J】.华西医学,2005,20(2): 306-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