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眼做什么检查(糖尿病眼睛并发症哪个医院治疗)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医生提醒:眼睛出现这4个症状,可能是糖尿病眼病的先兆,建议尽快做这4个检查

近年来,由于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引起的眼病攀升,眼睛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健康难题。

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3的人会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导致的失明风险是普通人的25倍。

一分钟简单自测

1.视力变得模糊:眼睛像透过磨砂玻璃看东西,总是不清晰。

2.视物变形:出现看东西变形的情况。可能是糖尿病黄斑水肿。

3.视野里有黑的、浮动的斑点。这可能是视网膜小血管破裂,少量出血进入玻璃体,以及玻璃体脱离引起的。

4.读书或者开车的时候看不清视野中央的东西。随着病情发展,如果黄斑区受牵连,就会出现视野中央暗影,视野中央的东西会看不清。

除此,还可能会有分不清颜色眼睛干涩等症状。

如果出现上述4种情况,尽快去医院确认,争取最佳控制时机。别以为是老花眼不当回事,一旦出现更明显的症状,病情就很难控制住了。

糖友专属“护眼秘籍”:“4 4 20”

定期做这4项眼科检查

1.常规视力、眼压。

2.免散瞳或散瞳眼底检查。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是明确糖网分期和严重程度的主要手段。

4.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检查:利用光学对组织的作用造成影像,并不像脑部断层含有辐射物质,对人体没有伤害。OCT检查能高度解析黄斑部、视网膜、视神经扫描切面,提供更精确的诊断治疗。

筛查频次:

  • 1型糖尿病青春期后发病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应尽快首次筛查,随后每年1次检查;
  • 妊娠糖尿病妇女每3个月检查一次,并定期复诊;
  • 已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需增加眼底检查的频率,根据病情每3-12个月检查一次。

不管视力是否下降,糖友们都必须定期进行眼科检查,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在早期就控制住病情。

控制这4个指标

1.糖化血红蛋白控制<7.0%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内(如年龄偏大、有严重并发症,请遵医嘱),可以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密切监测血糖的变化,遵医嘱服用相应的药物来控制血糖。


2.血压控制<130/80毫米汞柱


糖尿病病友的血压控制<130/80毫米汞柱(如年龄偏大、有严重并发症,请遵医嘱),可以预防或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研究表明,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增加10%。


3.控制血脂


控制好血脂、体重可以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风险。

4.控制体重

成年糖尿病病友的体质指数(BMI)控制在18.5≤BMI<24.0的范围内,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建议男性糖尿病病友腰臀比<0.9,女性腰臀比<0.85。

养成“20-20-20”的用眼好习惯

糖尿病病友要减少看手机的时间,用“20-20-20护眼法”减轻电子产品对眼睛的伤害,如看20分钟手机→眨眼20秒→看20英尺(约6米)以外的物体或远方。

2023年6月6日是第28个全国“爱眼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请一定要: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获益。

作者:湖北省新华医院刘佩文工作室主任医师 刘佩文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这几种眼底疾病,严重的可致失明!

【来源:半岛新闻客户端】

我国2021年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糖尿病影响着全国1.4亿的患者。它是一个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无声无息地侵蚀着我们的健康。除了糖尿病本身,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同样严重。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约有670万人因糖尿病并发症离世。而在糖尿病的并发症中,糖尿病相关眼病不仅会引起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致失明。近日,记者采访了青岛眼科医院北部院区眼底病科副主任马修彬,与大家探讨糖尿病相关眼部的问题。

女孩10岁确诊糖尿病,13年做了4次激光手术

“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且越来越趋向年轻化。我们接诊的有糖尿病相关眼病的患者中,年龄较小的仅有10岁。”马修彬告诉记者,安安(化名)今年23岁,10岁那年因眼部有炎症来就诊,经检查,发现是前葡萄膜炎。“这是一种免疫性的疾病,所以我当时推荐她去做一下免疫相关检查。后来她确诊有糖尿病,而且这些年血糖情况一直很不稳定,出现了糖尿病相关眼病,已经做了4次视网膜光凝术了。最近来就诊时,发现她眼睛有黄斑水肿,也要进一步治疗。”

马修彬表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我国已约有3700万人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且糖尿病史10年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约为50%,超过20年的患者患病率几乎为100%。“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通常会引起患者双眼视物模糊,视物变形、变色、飞蚊症、夜视能力差、视觉中心出现黑点或空白点甚至突然失明等。这种病共分为6期,较轻的患者往往会有视网膜出血等情况,通过良好的血糖控制是可以恢复的;但在4期以后的患者,往往会伴随黄斑水肿、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症状,不但难以恢复,控制发展也比较困难。”

那么,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如何治疗?马修彬表示,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玻璃体内注射药物,这种方法能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阻止新生血管的形成,促进水肿吸收。第二种方法是激光光凝治疗,它能降低视网膜氧耗,防止新生血管的增生,阻止病变范围扩大,延缓病情恶化。第三种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对于不吸收的玻璃体积血、纤维增殖膜、视网膜脱离等情况,需要积极采取手术治疗。“一旦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做定期检查至关重要。而早发现、早治疗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最好防控方式。”马修彬说。

把饮料当水喝,小心糖尿病性白内障找上你

马修彬表示,白内障也是糖尿病患者十分常见的并发症。白内障是指,我们眼球里的一个叫“晶状体”的结构发生了混浊。“我们眼睛中的晶状体,就如同是一架照相机的镜头,可以帮助人的眼睛调整焦点。如果晶状体出现了混浊,就会阻挡光线进入眼内,引起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正常人一般过了60岁,会有白内障的情况,但糖尿病患者患白内障的时间通常会提前至45岁之前。相形之下,糖尿病性白内障,一般为双眼发病,而且发病相对迅速,数月、数周、乃至数天晶状体就会完全浑浊,多发生在血糖没有控制好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中。”

马修彬表示,日常生活中,不少年轻人把饮料当水喝,这会过度消耗身体的胰岛功能,引发糖尿病。“临床上我们发现,这种情况一般很难早期发现。而且不少年轻人自制能力差,哪怕发现了,也无法做到很好地控糖,所以糖尿病性白内障会发展得很快。如果白内障不及时治疗,第一是会增加手术难度;第二是白内障会影响眼底的检查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若不及时治疗眼底病变,视力会降低甚至于失明,而这种病情导致的结果是不可逆的。”马修彬说。

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筛查眼底,早发现早治疗

采访中,马修彬建议广大市民,Ⅰ型糖尿病患者,自发病5年内必须进行第1次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决定后期眼底复查时间或到眼科进一步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确定诊断后尽快进行首次全面的眼科检查,筛查眼底病变,如果没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建议每年检查1次;如果已经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则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级标准,缩短随访时间。

那么,我们如何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马修彬建议市民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合理应用降血糖药物;健康饮食,少吃油炸、淀粉类食物,多吃蔬菜、高蛋白食品;同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定期进行眼健康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半岛全媒体记者 江海峰)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劳动年龄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

而血糖、血压、血脂、糖尿病病程都是糖网的危险因素,此外糖网的发展还与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及妊娠、肾脏疾病等有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要做的检查一般包括: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

1型糖尿病患者应在青春期后(12岁后)开始检查眼底,之后每年随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确诊时首次检查眼底,之后每年一次随诊;妊娠糖尿病患者应在妊娠前或妊娠初期3隔越开始检查眼底,若首次检查诊断为中度非增殖性糖网,则每3-12个月随诊,若首次诊断为重度非增殖性糖网,则每1-3个月随诊。(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