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的实验报告(糖尿病的实验报告医学基础)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get新技能!解读10项糖尿病相关检查报告单

得了糖尿病免不了要和各种化验单打交道,因此,学会看化验单就成了每一位糖友的基本功。但糖友毕竟不是专业人士,看懂化验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一篇专业的科普文章来帮忙了!

本文就教大家怎样解读与糖尿病相关的各项检查。

1.尿糖(U-GLU)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只含有微量的葡萄糖,尿糖检查呈阴性。当血糖增高到一定程度(8.9~10.0毫摩尔/升以上)时,肾脏的肾小管就不能将尿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回吸收,尿糖就会增高呈阳性,化验单上用“ ”号表示。

一般情况下,尿糖可以反映出血糖的情况。但尿糖还受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有时血糖与尿糖并不完全一致。

例如:当患者有肾脏疾病时,由于肾糖阈增高,患者尽管血糖很高,尿糖却往往是阴性;再如,妊娠期妇女肾糖阈往往减低,尽管血糖不高,尿糖也可呈阳性。

另外口服SGLT-2 抑制剂控制血糖的糖友尿糖会呈阳性,因为该类药物的降糖作用是通过促进尿糖排出而发挥作用的。因此,尿糖结果仅供参考,而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尿常规报告单(尿糖阳性)如下图:

图1:尿常规报告单(尿糖阳性)

2.血糖

临床上所说的血糖是指血浆中的葡萄糖。空腹血糖(FPG),是指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除饮水外未进任何食物)于早餐前抽静脉血所测的血糖,它可以间接反映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餐后2小时血糖(P2hPG)则可间接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为:FPG≥7.0mmol/L和(或)P2hPG≥1 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FPG在6.1-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IFG),P2hPG在7.8~11.1mmol/L为糖耐量受损(IGT)。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统称为糖尿病前期。

表1:高血糖状态分类:

表2: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注:空腹状态指至少8 小时没有进食热量;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或糖耐量异常;无典型糖尿病症状,需改日复查空腹血浆血糖以确认;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性血糖增高,若没有明确的高血糖病史,需在应激消除后复查,重新评定糖代谢状态。

健康人在一次性摄入大量葡萄糖后,血糖浓度仅为暂时性轻度升高,2小时后可恢复到正常水平。作为糖尿病患者,理想情况下血糖应控制在: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mmol/L。

3.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用于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

健康人在一次摄入大量葡萄糖后,血糖浓度仅为暂时性轻度升高,2小时后可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是人体的耐糖现象。给受试者测定空腹血糖后,口服75克无水葡萄糖,之后分别在半小时、1小时、2小时及3小时采血测血糖,并画出相应的血糖——时间曲线,即为口服葡萄糖耐糖量试验。

正常值:空腹血糖3.9-6.1mmol/L,血糖在口服葡萄糖0.5-1小时达高峰,峰值<8.89mmol/L,2小时后血糖<7.8mmol/L,3小时后血糖恢复正常。

如下表中患者A为正常OGTT结果,排除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B空腹血糖≥6.1,但<7.0mmol/L,2小时血糖正常,诊断为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C空腹血糖< 6.1mmol/L,但2小时血糖≥7.8mmol/L,诊断为糖耐量异常IGT。

IFG和IGT患者需要生活方式干预。

表3:OGTT数据:

OGTT试验对糖尿病具有很大的诊断价值。对空腹血糖正常或可疑升高,及餐后2小时血糖可疑升高等疑患有糖尿病者,均须依赖葡萄糖耐量试验才能做出最后诊断。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OGTT)可以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断起到辅助作用,但OGTT不能用于评估糖尿病控制情况。

4.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

血糖水平受饮食、运动量、情绪、药物的影响而经常波动,因此化验一次血糖只能反映采血那一刻的血糖水平,不能反映采血前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采血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为4%~6%。我国糖尿病指南要求,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

糖化血清蛋白反映的是此前2-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其正常值为1.5-2.4mmol/L,对于血糖波动较大的糖尿病患者,了解其平均血糖水平更有意义。但糖化血红蛋白不能用于糖尿病的诊断,也不能用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化验结果来指导每日降糖药物的用量。

5.尿微量白蛋白(UAER)

糖尿病患者常易并发肾脏损害,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会逐渐发展为尿毒症。但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常为阴性,易被忽略,待尿常规中出现尿蛋白阳性时,肾脏病变往往已不是早期。

测量尿微量白蛋白则可以反映早期肾损害,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

临床上常将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 30~300mg/g 称为微量白蛋白尿(UACR>300mg/g称为大量白蛋白尿),此时如能严格地控制血糖、血压并配合其他治疗,肾功能大多能得到较好恢复。

6.血、尿酮体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以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多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如不能及时发现和救治,可危及患者生命。

指南推荐血清酮体检测辅助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若无法检测血清酮体,可检测尿酮体。血清酮体≥3 mmol/L或 尿酮体阳性(2 以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的重要标准之一。

但尿酮体检查只能作为筛查试验,结果阳性也可能是由于不能进食或呕吐造成的,结果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酮症,故准确性较差。

7.血脂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综合征,除血糖高以外,往往还同时伴有血脂代谢异常等,共同构成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要求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应检查一次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如果患者已经在接受调脂治疗,应根据疗效评估的需求,增加血脂检测的次数。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指出:40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应控制在2.6 mmol/L以下,保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值在1.0 mmol/L以上。

表4:中国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

8.胰岛功能测定试验

主要用于了解胰岛β细胞的功能状态,协助判断糖尿病类型并确定治疗方案。通常包括:

胰岛素释放试验:口服75克葡萄糖或馒头2两,测定餐前及餐后血浆胰岛素水平。

空腹正常胰岛素值为5-25μU/ml,服糖后1小时上升为空腹的5-10倍,3小时后恢复至空腹水平。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严重缺乏,餐后胰岛素分泌也无明显增加,胰岛素释放曲线呈无反应型或低平曲线。参见图2

2型糖尿病早期,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水平可正常甚至略高,但胰岛素分泌高峰往往延迟至2-3小时后出现;2型糖尿病晚期,由于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趋于衰竭,其胰岛素分泌曲线可与1型糖尿病相似,参见图3

图3: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释放曲线

9.C肽释放试验

C肽测定试验的意义与胰岛素释放试验相同,可以间接反映自身胰岛素的分泌情况,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用于糖尿病的分型诊断及协助诊断胰岛素瘤。但C肽比胰岛素评价β细胞功能更可靠,因为C肽是胰岛素原最后生成胰岛素时的等分子离解产物,C肽测定可以排除外源性胰岛素的干扰,能更准确地反映患者自身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

健康人空腹血浆C肽值为0.8~4.0微克/升,餐后1~2小时增加4~5倍,3小时后基本恢复到空腹水平。

10.糖尿病相关抗体

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等,主要用于糖尿病的分型。健康人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这三种抗体均呈阴性。1型糖尿病多呈阳性,其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诊断价值最高,其阳性率高达90%且可持续多年。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

[2]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

版)[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7,11(1):7-28.

作者:驻马店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陈泉峰

“5年糖尿病,我成功治好了”,听一位糖尿病患者讲述他的经历

糖尿病成功笔记(5年亲历)

28岁,开始寻找一个答案:糖尿病能治愈吗?

所有人都告诉我,不能!至少在目前的医疗科技下,普通人无法治愈。

但是,我不甘心,我想自己试试。

我才28岁。

老婆怀孕了。

房贷刚还了1年,还有29年。

老母亲还没有退休,还没开始陪她呢。

还好,世界没有抛弃我,老婆还爱着我,老妈也鼓励我。

我没有放弃,我尝试努力做点什么。

理工男对世界有着自己的理解。

我会做一些尝试,假设-计划-验证-分析-结论。

现在:不打针不吃药,血糖一切正常。空腹大概在5mmol/L。餐后2小时,大概在6-7mmol/L。

成本:脑细胞一堆!

01. 故事的开头,真让人悲伤

2014年9月,刚过28岁的生日,感觉身体不适,求教了度娘,应该是得了糖尿病,该挂内分泌科。

9月15日,去三甲医院做了个检查:

空腹血糖:21.89mmol/L

糖耐实验:30分钟30.26mmol/L,120分钟43.3mmol/L

02. 在医院,才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近距离观察了隔壁床的糖尿病并发症患者:

• 一个大爷,脚背无法愈合,透过脓液可以看到骨头。

• 一个大叔,皮肤溃烂,身上布满粘液。

稳定病情:

• 饮食,每天只吃医院里面的定制糖尿病套餐。

• 打针,每天打胰岛素,护士拿着手指长的针,扎在圆润的肚子上。

• 观察,每天监测指尖血糖10次,千疮百孔。

• 检查,每天排除并发症,包括电击测神经,辐射测肾功能.....

10天,终于被科普了糖尿病,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

10天后,血糖稳定了,带着胰岛素,出院了。

医生告诉我:接下来就要靠自己了!

03. 不甘心,理工男的反抗

1、制定目标:

• 第一目标:稳定血糖,杜绝并发症(糖尿病不可怕,并发症真可怕)

• 第二目标:恢复(万一恢复了呢?)

2、收集整合信息,完成初步计划:

信息收集:

• 医生的告诫:适度运动,合理饮食!

• 看了一本书:《基础营养学》

• 建立了简易的血糖模型。

• 计划方针:改变我能改变的,接受我不能改变的。

3、形成可执行的方案 :

吃的方案:

• 定时定量,定食谱!

动的方案:

• 餐后2小时血糖上升较快,增加消耗可以拉低血糖。

• 运动影响血液流向,人为的减少消化系统的血液供给,减慢消化速度。

睡觉的方案:

• 肝是主要的代谢器官,养肝必须早点睡。

• 睡不着,可以试试冥想。

• 减少干扰,主要是手机。

心态的方案:

• 不能成为家里的负面情绪源。

• 告诉我爱的人,有好多例子,糖尿病能活很久!

4、记录反思迭代 :

• 记录:每天写日记,包括吃/动/心情/血糖

• 学习:深入了解糖尿病

• 反思:参考记录,结合理论知识,谨慎调整

• 迭代:每天改变一点,为了我爱的人,还有爱我的人。

04. 曙光

行动:

换岗:用在公司积攒的人品,换了一个岗位,不用出差,准点下班。

(收入缩为1/3,勉强够用。人生真的到了做必选择题的时候,命和钱,一般人都会选择保命吧)。

日常:

• 早晚在家吃饭,中午带饭。严格按照计划中的食谱,定时定量,严格忌口。

• 餐后30分钟爬楼梯或散步。

• 带上N个黄瓜和西红柿,嘴巴馋了,拿出来啃两口。肚子饿了,拿出来咬两口。

每天记录:

• 05:30 | 起床看书,没有小孩和其他人的干扰。

• 07:00 | 记录体重,空腹血糖,胰岛素10u,洗漱

• 07:30 | 早餐,严格按照方案

• 08:00 | 上班,空余时间做拉伸运动

• 09:30 | 闹铃响,测血糖时间

• 12:00 | 闹铃响,午餐时间,严格按照方案

• 12:10 | 爬楼梯或散步

• 14:00 | 测血糖时间

• 16:00 | 加餐时间,黄瓜或番茄

• 18:00 | 晚餐时间,严格按照方案

• 18:30 | 静态运动

• 20:00 | 测血糖时间

• 21:30 | 睡觉闹铃,准备洗漱,手机放客厅充电

曙光:

继续观察了一个星期,血糖平稳了,值也很好。

我就有个大胆的想法:减少一个单位的胰岛素?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心惊胆战地观察血糖变化,包括空腹,餐后1小时,2小时血糖值。继续观察一个星期,确认血糖稳定。

2014年几个转折点的数据:

2016年初的报告:

05. 我的生活完全改变了

4年后:

• 习惯了盛饭精确到克,午餐是120g,晚餐是80g。

• 习惯了清淡口味,只有盐的菜,才能吃出食材的真正味道。

• 习惯了只喝水或清茶,告别了可乐果汁,就算是汤,也就尝尝味道。

• 习惯了别人夸我养生。

• 习惯了别人夸我身材好。

• 习惯了别人问我要减肥秘籍。

• 我也习惯了现在轻盈的身体,吃一点就饱的胃,到点就饿的肚子。

4年后:

• 体重一直稳定在60~62KG,血糖绝大部分时间都正常:

• 偶尔,和孩子去吃KFC,他吃着儿童套餐,我吃着沙拉套餐和白水。

• 偶尔,一家人去吃麻辣烫,蔬菜大部分都是我的。

• 偶尔,家里没有食物了,大家弄点面条对付一下,我也没问题。

但是,绝大部分的时候,仍然是拿着厨房秤,精准的吃着,米饭120g,绿叶菜200g,瘦肉50g,坚果5g...

最后,我幸福地,平凡地活着。

我想很大声的告诉大家,我糖尿病恢复了!

已经保持4年没有再测到高血糖了!有什么好吃的尽管放马过来!

但是,我一直没有去医院做糖耐实验,去验证我是否完全恢复了。

因为,那不重要,不管是否恢复,我仍然会按照当前的生活习惯,继续活着。也许,保持当下的对生命的敬畏,对活着的渴望,可以让我的余生更加的淡定从容。

06.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30岁左右,进一次医院,对人生的帮助极其巨大的,得病早了,对生命理解和敬畏还不够,太晚生病,身体恢复起来比较困难。

28岁的一场病,我痛苦,我后悔,我懊恼,但是我也感谢这一切磨难,坦然接受已经发生的,勇敢改变能够改变的。

现在的我,努力活着,竭尽所能,也牢记舍得的关系,从容和淡定。至于糖尿病是否恢复了?也许没有,也许恢复了。但是那个已经不是重点了,活在当下,珍惜每一天。

接下来的生命里,也许有一天,如果能活到80岁,可以尝试解开自己心底的疑惑,糖尿病到底恢复了吗?

出院到现在5年了,发现懈怠了。

好的,内容就到先这里为止,我是蔡医生,希望大家都能战胜心魔,战胜病魔!有兴趣欢迎关注一下,我会定期给大家更新最新最实用的医学知识。最后祝大家都能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9张图,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全搞定

本文来源丨尤医生聊甲状腺 作者丨关慷慷

看图学知识,这折线图你都知道吗?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是糖尿病诊疗过程中常见的检测手段,临床中为了节约时间、减少工作量,在不影响检测结果和诊断的前提下,经常合二为一,即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

正常人空腹基础血浆胰岛素水平约为5-20mU/L,其口服葡萄糖后胰岛素水平30-60分钟上升至高峰,可为基础值的5-10倍,3-4小时恢复到基础水平。

首先试验在早上7-9点进行,试验前患者休息15-30min,采集空腹样本。将75g无水葡萄糖溶解于250-300ml水中,5min内喝完,并从喝第一口开始计时:在30min、60min、120min、180min分别采集样本进行胰岛素检测,观察5次胰岛素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析。

以下根据9种典型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绘制的折线图,结合OGTT试验了解每个折线图所表现的临床意义。

图1:是一个正常胰岛素释放试验的折线图,正常人基础血浆胰岛素为5-20mU/L,口服葡萄糖30-60 min上升至峰值,可为基础值的5-10倍,多数为50-100mU/L,然后逐渐下降,3小时后胰岛素降至基础水平。

图1 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正常

图2:可以看出胰岛素空腹水平正常,0.5-1小时升高不到5-10倍,2-3小时后逐渐恢复正常水平,但糖耐量在正常范围内。说明该患者不需要太多胰岛素即可使血糖正常,即对胰岛素敏感。

图2 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胰岛素敏感

图3:可以看出空腹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水平,存在胰岛素抵抗(IR),0.5-1小时后升高5倍以上,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增多,即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在正常范围内。

图3 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高胰岛素血症

图4:看出空腹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水平,有IR。胰岛素分泌高峰在餐后2小时,糖耐量在正常范围内。此类患者有IR且伴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为2型糖尿病早期表现。胰岛素释放试验结合OGTT可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T2DM),该类型易出现餐前低血糖。

图4 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2型糖尿病早期

图5:看出存在IR,且伴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为T2DM典型表现。空腹血糖大于6.1mmol/L小于7.0mmol/L被称为空腹血糖受损。此病例空腹血糖6.5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

图5 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空腹血糖受损

图6:看出IR且伴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为T2DM典型表现。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7.8mmol/L小于11.1mmol/L称为糖耐量降低,此病例2小时血糖8.9mmol/L为糖耐量降低。

图6 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糖耐量降低

图7:看出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口服糖水后上升至高峰时间及数值正常,代表仍胰岛素敏感,但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为2型糖尿病。

图7 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2型糖尿病

图8:看出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但血糖仍高于正常,有IR,为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高峰延后,胰岛细胞受损较严重,应加用胰岛素。

图8 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2型糖尿病

图9:看出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胰岛素水平在服用糖水后没有明显升高,没有出现明显的峰值,血糖升高明显且降低缓慢,为典型的1型糖尿病。

图9 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1型糖尿病

1、本试验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协助判断患者是否存在IR的情况。

2、IR是T2DM的主要病理变化之一,临床中判断胰岛素抵抗的金标准是高糖钳夹试验,但该试验操作复杂、取血次数多、价格贵、耗时长,因此很少或者几乎从不在医院检查中应用。

与高糖钳夹试验相比,胰岛素释放试验可弥补或规避其缺陷,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