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1型糖尿病生活日常(1型糖尿病生活注意事项)

糖仁健康科技 0
文章目录:

1型糖尿病:如何正确的运动?一周运动几次?又有哪些类型

我们都知道,运动能够降低血糖,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的说法,大多数患有 1 型糖尿病的成年人应该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至高强度有氧运动。但许多人可能达不到这个量,需要逐渐增加运动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

没有一种运动是最好的,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柳叶刀》2017 年概述了许多研究支持的锻炼对 1 型糖尿病患者的益处,例如:

  • 达到 A1C 目标的机会更大
  • 更好地实现血压目标
  • 每日总胰岛素需求减少
  • 减少心脏病风险因素,如血脂异常和高血压
  • 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如视网膜病变和微量白蛋白尿
  • 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严重低血糖并昏迷的风险较低
  •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在选择运动之前,你需要知道

睡前至少 2 小时完成锻炼。这可能有助于防止在睡觉时出现延迟性低血糖。在每次锻炼之前和之后检查你的血糖。

如果您要长时间锻炼,请在锻炼期间每 30 到 60 分钟检查一次血糖。在锻炼后的几个小时内,重新检查血糖。运动后你的血糖会持续下降几个小时,这可能会导致延迟性低血糖。

使用速效碳水化合物来治疗锻炼期间或锻炼后可能出现的低血糖。例如,随身携带葡萄糖片、果汁。

运动前血糖<5.0mmol/L:

立即进食15~30克的快吸收型碳水化合物。

监测血糖,直至血糖>5.0mmol/L,才能运动。

运动前血糖5.0~8.3mmol/L:

运动开始时,进食碳水化合物,一般按“每小时每公斤体重0.5~1.0克”的量进食。

运动前血糖8.3~13.9mmol/L:

无须进食,直接开始运动。

运动中血糖<8.3mmol/L,才补充碳水化合物。

运动前血糖13.9~19.4mmol/L:

监测尿酮体。

如果尿酮体阳性或者强阳性,不能做任何强度的运动。

如果尿酮体阴性,可以做低到中等强度的运动,但不能做高强度运动,因为会加重高血糖。

当血糖<13.9mmol/L时,才能进行中高强度的运动。

如果你计划锻炼一个小时或更长时间,请加入一些蛋白质。

运动后调整胰岛素用量

1、基础胰岛素剂量调整

运动时,建议减少基础胰岛素用量20%,并监测睡前血糖,避免夜间低血糖。

2、餐后2小时内进行的运动

要预调整运动前主餐的胰岛素用量。

1.低强度有氧运动(25%最大摄氧量):30分钟运动,餐食胰岛素减少25%,60分钟运动减少50%。

2.中强度有氧运动(50%最大摄氧量):30分钟运动,餐食胰岛素减少50%,60分钟运动减少75%。

3.高强度有氧运动(70%-75%最大摄氧量):30分钟运动,餐食胰岛素减少75%。

4.剧烈有氧运动或力量训练(﹥80%最大摄氧量):30分钟,不需要减少餐食胰岛素。

  • 中等强度基本上意味着在锻炼期间应该能够轻松地说话(而不是唱歌)。
  • 剧烈的强度意味着在锻炼过程中,你不应该在不暂停呼吸的情况下说几句话。

空腹或餐前进行的运动,要调整下一餐的餐时胰岛素用量。

应用胰岛素泵者,在运动前30~60分钟,就要减少或者暂停胰岛素输注,能预防低血糖。

1型糖尿病患者该怎么运动?

有氧运动

快走、慢跑、跑步、游泳、骑自行车或跳舞等有氧运动可以很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并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氧运动是指在持续一段时间内使用大量肌肉群(例如腿部肌肉)的任何运动

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除了控制血糖水平外,还有助于强健骨骼和肌肉。事实上,力量训练可以帮助你燃烧更多的卡路里,即使你的身体处于休息状态。

平板支撑、仰卧起坐、俯卧撑、深蹲、弓步等运动非常适合增强力量和调理身体。尝试每个练习重复 12-15 次,完成 2-3 组完整的锻炼,中间休息 1-2 分钟。加强肌肉可以帮助降低血糖并使你的身体对胰岛素更敏感。

例如:

第 1 天:有氧运动(跑步机 15 分钟 固定自行车 15 分钟)

第 2 天:力量训练

第 3 天:有氧运动(30 分钟游泳)

第 4 天:有氧运动(跑步或骑自行车 30 分钟)

第 5 天:力量训练

第 6 天:有氧运动(30 分钟打网球或篮球)

第 7 天:休息

在做完这些运动后,你可以选择拉伸

  • 瑜伽
  • 太极
  • 普拉提
  • 基本伸展运动

如果你久坐,ADA 建议每 30 分钟起身活动一次。如果你不能进行 30 到 40 分钟的锻炼,取而代之的是,全天进行三到四个 10 分钟的活动。比如:

  • 走路代替开车
  • 在办公桌旁做一些伸展运动
  • 去公园散步
  • 尽可能走楼梯

建议在进行糖尿病锻炼时考虑到适当的计划。给自己一些目标——可能是增加你的耐力、减轻一定的体重、减少脂肪并增加一定比例的肌肉,或者增加整体的柔韧性。

不同运动形式与运动强度对于T1DM的血糖影响可能完全不同。

每个T1DM都需要个体化的调整策略。

糖尿病饮食:1型糖友最佳饮食建议

对于1型糖友来说,任何食物都可以食用,不过要规避一些糖分较高的食物。

建议每个人都采用同样健康、均衡的饮食,包括所有食物组的食物。

在你的膳食中加入一些碳水化合物是好的,因为如果没有碳水化合物,你的胰岛素可能会导致血糖水平下降过低。选择更健康的碳水化合物,例如全麦、淀粉类食物、水果和蔬菜、豆类、不加糖的酸奶和牛奶、坚果和牛油果。

1型糖友应该避免什么食物

在您诊断出糖尿病之前,您可能经历过极度口渴。最好避免喝含糖饮料和果汁来解渴。他们通常会很快将血糖水平升高到非常高的水平,这就是为什么它们可以成为治疗低血糖(低血糖水平)的有效方法。

那些标有“糖尿病”或“适合糖尿病人”的食物。都含有相似数量的卡路里和脂肪,它们会影响您的血糖水平。它们通常更昂贵,并且可能具有通便作用。坚持我们日常所吃的食物就可以。

了解碳水化合物

所有碳水化合物都会影响血糖水平,而我们吃的碳水化合物总量都会对血糖水平产生影响。

碳水化合物计数对于保持血糖水平稳定非常重要。这意味着将胰岛素与我们吃和喝的碳水化合物的量相匹配。

这需要时间和精力,一旦掌握了窍门,碳水化合物计数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它还为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选择何时以及吃多少。

有的糖友可能需要减轻、增加或保持体重,但在此过程中选择健康的食物很重要。



如何享受健康的1型糖友饮食

对于1型,没有所谓的“糖尿病饮食”。饮食包括选择饱和脂肪、糖和盐含量较低的更健康的食物。

帮助我们:

  • 控制血脂
  • 控制血压
  • 保持健康的体重。

这也有助于降低患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包括心脏病和中风。与任何生活方式的改变一样,在较长时间内进行渐进和现实的改变更有可能带来成功。

如果您正在使用基础推注胰岛素方案,每天注射几次,或者您使用胰岛素泵,那么您可以更灵活地选择可以吃多少碳水化合物以及何时吃。

大多数遵循这种制度的人会计算他们吃喝的碳水化合物,然后计算需要服用多少胰岛素。胰岛素的用量将根据摄入的碳水化合物量和其他因素(如体力活动、血糖水平或疾病)进行调整。

这可以让我们更灵活地选择食物和用餐时间,而不会影响我们的血糖控制。

如果您采用每天两次的固定胰岛素方案,您需要有规律的进餐时间,并且每天在这些膳食中摄入大致相同的碳水化合物部分。

比平时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血糖水平过高。相反,比平时少吃碳水化合物会导致低血糖。

1型糖友的健康零食

有时,我们会需要在两餐之间吃点小零食,以帮助保持血糖水平。

最健康的零食选择是不加糖的酸奶、不加盐的坚果、牛油果、水果和蔬菜,而不是薯片、薯条、饼干和巧克力。但吃的时候要注意份量,它可以帮助我们控制体重。

1型糖尿病家庭如何走出困境,成功者总结了10条

除了发生在1型糖孩子家庭亲子间的内耗,外部社会对糖孩子及家人的影响也是这场逆境的一部分。

从患上1型糖尿病开始,家长们会经常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公开病情还是选择潜伏?

隐瞒患者身份的代价就是糖孩子需要独自面对高低血糖所带来的风险,严重的低血糖会导致昏迷,甚至危及生命。曾经有选择隐瞒病情的家长,除了给孩子佩戴了胰岛素泵、能在高低血糖时报警并发送信息给家长的动态血糖仪,这些价格不菲的医疗器械之外,还跟年幼孩子约定,手机每振动一下,代表需要补打一个单位的胰岛素。即使如此,不放心的孩子妈依然会守候在学校门口,一旦出现孩子处理不好的情况,就设法进学校请假把孩子带出来。

为了隐瞒身份,糖孩子们经常需要躲进宿舍或洗手间测血糖或者自行注射胰岛素,在同学们外出聚餐和旅行时,也经常会因家长的各种担心而缺席。长期不得不远离人群、被迫与众不同的“潜伏”生涯,经常会造成糖孩子敏感、脆弱和孤僻的性格。

选择潜伏而不隐瞒的代价很大,公开病情带来的麻烦也不小。

在当今的社会,社会大众对1型糖尿病存在很多认知误区和错误的偏见:一个公开自己患者身份的1型糖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即使家长签下“在幼儿园出了任何问题也不需要园方负责”的保证书,还是会被以各种“正当”的理由拒收。三诺糖尿病基金会甚至还为帮助糖孩子家庭应对此类事件,即使设立了专门的公益帮扶项目,但依然举步维艰。

学校的担忧是孩子在学校“出问题”,因为不管是班主任、任课老师以及学校的医务室,都没有应对糖孩子高低血糖的设备和能力;另一方面,糖孩子本身的学习能力和自律性也是被质疑的点。要允许一个可能无法为学校带来价值,但确定会给学校带去风险的孩子入学,学校会如何选择,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在漫长的求学过程中,因为学习带来压力会导致糖孩子的血糖升高,几乎每天,几乎每一次作业和考试,家长都需要应对孩子高血糖的问题,而学校的军训、运动会、体育课则需要孩子冒着低血糖的风险,在和普通孩子一样应对学校生活的种种之外,血糖波动带来的困扰是每个糖孩子及家长每天额外的“必修课”。

在中考升学率不足50%的现在,糖孩子要走通这条升学之路,比普通孩子要难得多,这是不争的事实。

小学、中学、大学,糖孩子的每一次升学伴随着的都是被学校拒收的风险,即使顺利考入大学,依然存在被要求退学的风险。在社会新闻版面偶有所见的拒收、退学事件,都会加深糖孩子家长们内心的焦虑和担忧。

进入社会之后,考公务员,考教师资格等进入体制内的阳关大道,公开糖尿病患者身份也是一道确定的“送命题”;去普通的企业应聘,糖尿病患者的身份也会让糖孩子们在激烈的竞争中明显落入下风。

不管是编制内还是编制外,用人单位的担忧是共同的:他们对患有1型糖尿病的人们是否能不因病情影响工作,是否能和其他人一样加班、出差这些现实问题存疑。

不规律的作息甚至日夜颠倒、超常的工作压力、超长的工作时间,这些职场上常见的“内卷”对于糖尿病患者的伤害性是明显重于普通人的。机会受限、选择受限、能长期坚持下来的工作更少,求职的囧境带来的是自信的缺乏、个人能力成长的停滞和收入的低迷。这造就了糖孩子们择业更为艰难的现实。

而适龄糖孩子的求偶问题,也同样存在着各种错误认知的影响。

1型糖尿病的遗传概率非常低,但是社会大众普遍认知的是2型糖尿病的家族遗传,于是1型糖孩子在婚恋过程中,失败率最高就是“以后生孩子会不会遗传”这个问题。即使请出医生来做科普,可心怀疑虑的家长依然会持保留态度。

而拥有一个1型糖孩子的家庭,也很少愿意接受另一个糖孩子成为自己孩子的终身伴侣,家长们的担忧是现实的:两个糖孩子,双份医疗费用,以后自己生病可能没人照顾,反而可能还需要照顾对方。凡此种种,让1型糖孩子之间的“同病相恋”也少有成功。

很多自身条件很优秀的1型糖孩子成功结婚、生子,过得和普通人同样幸福;但更多的1型糖孩子还在寻找真爱的路上蹉跎。

以上列举的1型糖孩子人生路上的种种难关,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他们的人生注定与众不同,虽然关关难过,但灰色也绝不是他们真实人生的全部。排除万难,走出自己的精彩之路的也同样大有人在,结合这些成功者的实践,会长总结了以下十条经验,供广大糖孩子及家长们参考:

1、 胰岛素是1型糖孩子的生命线,不要停药!不要停药!不要停药!

2、 《甜蜜一生由自己》是必读书,它能带给1型糖孩子家庭的,是通往吃好、喝好、血糖好的健康、自由之路,哪怕一开始你觉得看不下去,看不懂,也要坚持读完它,并学以致用。家长和糖孩子都要学,这样可以明显减轻因为对糖尿病的错误认识而带来的亲子间的冲突。

3、 打针怕痛,可以尽量选4mm的胰岛素针头,还有经过特殊设计,疼觉更轻微的微疼胰岛素针头。经济条件好且学习能力强的,可以考虑胰岛素泵——但千万不要认为胰岛素泵都是“全自动”的,花钱买了就不用自己管了,它只是一个更高级的胰岛素注射工具,需要更多的知识和技巧去使用它,而且需要花更多的钱。

4、 测血糖怕痛,可以用疼感更轻微的采血笔,经济条件好的,可以考虑动态血糖仪。

5、 采用四针方案的糖孩子,长效胰岛素可以考虑新型的超长效胰岛素,比如德谷胰岛素。

6、 还在使用一天两针预混胰岛素方案的糖孩子,如果血糖长期控制得不好,要尽早去找医生更改胰岛素方案。

7、 1型糖孩子可以吃甜食,可以喝饮料,可以吃他们想吃的任何食物。但是需要掌握吃的时机、吃的方法和吃的份量,具体的方法《甜蜜一生由自己》上都有,如果能学会计算碳水,计算胰岛素剂量如何调整,掌握根据生活作息和饮食变化去补针的技能,那么绝大多数糖孩子的美食自由就一定能实现!

8、 我们鼓励糖孩子勇敢做自己,公开自己的1型糖尿病患者身份,但我们同样不反对在现实的歧视面前,隐瞒自己身份的糖孩子们,让他们去挑战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错误认知,承担沉重的后果,显然是不公平的。

9、 利用公益组织的线下活动和互联网上活跃的糖孩子,寻找到跟自己一样的糖孩子群体,找到属于自己的群体,对你很重要!

10、 如果你走不通考学之路,那么学好一门手艺就是一条谋生之路;如果你找不到合适的对象,那么跟你一样的糖孩子也同样是个可以接受的选择。

总而言之,医学在进步,社会也在进步,1型糖孩子所处的各方面环境也都在逐步改善中,即使难免经历坎坷,他们的未来也同样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自己的幸福。

愿我们所有的1型糖孩子,都能早日醒悟,走上一条通向自由和幸福的自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