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会失尿吗(糖尿病会导致失禁吗)

李药师谈健康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泡沫尿时有时无,就是肾脏已受损?辟谣:不如做好这4件事

对于有糖尿病问题的朋友来说,高血糖带来的各种并发症风险,才是最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些朋友很担心长期的糖尿病影响,会造成肾脏健康的危害,于是就经常观察自己的尿液情况,发现尿液有泡沫时,就担心自己已经开始出现了蛋白尿的问题,而有时候发现又没有泡沫,这种情况下,就免不了要纠结,到底这种泡沫尿时有时无的情况,是否象征了糖尿病肾病已经发生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这方面的话题。

糖尿病出现泡沫尿,就一定是肾脏功能受损了吗?

在网上有一些健康科普文章说,糖尿病人要注意观察自己的尿液情况,如果尿液中出现泡沫,就是出现了蛋白尿的问题,这样的说法虽然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未免也太过绝对和偏颇。

导致尿液出现泡沫的原因有很多,尿液本身的冲击力,便池中洗涤剂未冲洗干净等外界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尿液出现泡沫,而从生理方面的原因来说,尿液中如果出现蛋白质,确实会改变尿液的表面张力,导致尿液出现泡沫而久久不散,但除此之外,糖尿病人血糖控制不良,或服用促进尿糖排泄的列净类降糖药,都有可能导致尿液中葡萄糖的排泄增加,从而改变尿液的表面张力,导致出现泡沫尿的问题;而一些泌尿系统感染问题的朋友,炎性物质进入尿液时,同样也有可能会到最后尿液出现泡沫的情况,导致尿液出现泡沫的原因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糖尿病人如果泡沫尿时有时无,据此就判断一定是出现了蛋白尿的问题,是并不准确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了泡沫尿的问题,还应该结合相关的检验指标以及相关症状,具体判断导致泡沫尿产生的真正原因。

如果是糖尿病人出现了泡沫尿的问题,又确认确实是蛋白尿的问题,当我们通过尿常规检查,发现蛋白尿问题时,很多时候肾脏的受损情况都已经比较严重了,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考虑糖尿病肾病的调理治疗等问题的话,往往就有点晚了,糖尿病患者想要保护好自己的肾脏健康,比起经常观察自己的尿液情况来,做好以下3件事更重要。

糖尿病患者保护肾脏健康,做好4件事很重要

想要保护好肾脏健康,避免高血糖带来的肾脏健康危害,首先要做的当然是控制好血糖水平。糖尿病之所以会伤害肾脏健康,主要是以下2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高血糖带来肾脏的高滤过压力,肾脏长期在高滤过压力下工作,会造成肾脏的过滤功能出现问题的风险逐渐加大;另一点是高血糖对肾脏小动脉健康的影响,肾脏的小动脉硬化等都与高血糖的控制不良密切相关。因此,糖尿病人如果能够把血糖控制到平稳达标的范围内,高血糖对肾脏带来的过滤压力影响以及肾脏小动脉健康影响,就都会大大减少,肾脏健康受到影响的风险也就更小。而尽早地加强血糖控制,减少高血糖对肾脏带来的健康影响,就是减少糖尿病肾病出现风险的重点。

除了控制好血糖以外,生活过程中,注意戒除相关的不良习惯,对于保护好肾脏健康同样非常重要。喝水太少,高盐饮食,经常憋尿,严重偏食等坏习惯,都会对肾脏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想要养护好肾脏健康,就应该在生活中注意适量多喝水,低盐饮食,多注意摄入维生素营养,不憋尿,保持合理充足的睡眠和休息等,做好这些方面,也是养护好肾脏健康的重要方面。

对于糖尿病人保护肾脏健康,还要注意血压的控制。有很多有糖尿病问题的朋友,同时也是高血压患者,而除了糖尿病会伤肾,高血压同样也会伤害肾脏的健康,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问题的朋友,出现肾脏健康问题的风险就更大。如果仅仅控制好了血糖,而血压不进行积极的控制,肾脏健康仍然还是会受到影响,只有在控制好血糖的基础上,尽量的把血压控制到达标平稳的范围内,才能够更好的保护好肾脏健康。

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降压药方面,也是有讲究的,普利/沙坦类药物,在降压的同时,还能够减少肾脏的过滤压力,对于有微量蛋白尿问题的朋友,还有降低蛋白尿的作用,是糖尿病人合并高血压的首选降糖药,除了这两类药物以外,地平类药物对于肾脏健康也没有不良影响,是联合用药的好选择,而利尿剂类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可能会对血糖代谢产生进一步的影响,应该结合具体情况,在确实需要的情况下再选用。

糖尿病人要保护好肾脏健康,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要经常对肾脏健康的相关指标进行定期检查监测。这一点比起看尿液是否有泡沫来,要重要和靠谱的多。想要发现肾脏功能的早期损伤,检查尿常规还是不够的,对于糖尿病患者,建议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以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这两个指标,这两个指标对于发生肾脏早期损伤,在肾脏受损还未进入失代偿期的时候,就发现问题,是非常有重要的,如果发现尿微量白蛋白超标时,就积极地采取措施,通过合理的选用药物,做好生活调节保护好肾功能,肾功能出现进一步受损,进入失代偿期的风险就会大大减少,也就不用担心发展为肾衰竭尿毒症的问题了。

总而言之,我们在预防疾病风险,预防相关并发症风险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起综合调理的相关概念,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相关症状,相关迹象来注意有没有出现疾病问题,但也应该结合具体的医学检查手段,对疾病进行尽早地调理控制,不管是糖尿病人的血糖血压,还是微量蛋白尿问题,尽早地采取措施,进行积极地干预控制,才是最重要的。#谣零零计划#

糖尿病,出现泡沫尿,多为脾肾两虚(含治法)

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蛋白尿和泡沫尿,这通常不是正常现象,可能表明糖尿病肾病已经发展。这种情况意味着病情可能进入了复杂阶段。在中医的视角下,糖尿病引起的蛋白尿被称为“漏肾精”,其主要特征是尿液味道异常、发黄,并带有经久不散的细小泡沫。

根据中医理论,糖尿病进展至此,患者常表现为脾肾两虚。主要症状包括消瘦、便溏、耳鸣、眩晕、乏力、呼吸急促以及严重的尿频和尿蛋白。这种脾肾两虚的状态反映了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发现后应及时进行治疗。

我之前有一位患者,他患有糖尿病已超过10年,但这段时间并没有规律地服用降糖药物。半年前开始出现腰痛和乏力的症状,休息后有所缓解。一个月前出现尿量减少、全身浮肿、食欲不振、腹胀和全身乏力等症状,尽管当地治疗效果不佳,他依然前来求医。

初次看诊时,患者面色苍白,四肢轻度浮肿,胃脘部有胀闷感,食欲不佳且口中有明显异味。询问得知,患者大便不畅,每3至4天才排便一次,且有便秘情况。同时,他还感到腰膝酸软,夜间尿频,脉搏沉细。尿检显示尿蛋白呈现轻度至中度阳性。综合症状与体检结果,诊断为虚劳型糖尿病肾病,主要表现为脾肾两虚、湿浊瘀血互结。

治疗方案侧重于补益脾肾、清化湿浊、活血化瘀、解毒为主要治疗方向。处方包括红参、生山药、淫羊藿、桃仁、红花、赤芍、甘草、白术、丹参、菟丝子、黄连、草果仁、半夏、大黄等药物。患者连续服用方剂40剂后,症状明显改善,尿蛋白水平降至轻度阳性。

这位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已超过10年,期间治疗效果不佳,逐渐发展为糖尿病肾病,并进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失代偿期,甚至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为尿毒症。患者面色苍白,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四肢轻度浮肿,脉沉细。这些症状反映出肾阳不足,导致身体无力气化通利水湿,从而引起浮肿。腰膝酸软和脉沉细也是肾阳不足的表现。

当肾气无法有效气化水湿时,水湿邪气泛滥全身,影响到脾阳的正常运作,使得升清降浊的功能失调。水湿之邪弥漫中焦,阻碍气机的正常运行,因而导致胃脘部胀闷、食欲不振和口中异味等症状。

红参、白术、生山药、半夏、草果仁有益气健脾、芳香化湿的作用;淫羊藿和菟丝子可补益肝肾,温肾化气,帮助肾气化解水湿,从而利水消肿。丹参、桃仁、红花和赤芍能够活血祛瘀,因为糖尿病病程长,常伴有气虚血瘀、水瘀互结的症状,所以在益气理气的基础上,加入活血化瘀的药物可以调畅气血。黄连清热解毒,泻火;大黄清泻中下焦的瘀毒,帮助肾脏排泄毒素,减轻肾脏负担。

这些药物通过泻下、活血化瘀和排毒的作用,去除体内秽浊之气,增强了整体治疗效果,帮助患者缓解病情,改善肾功能。

中医讲究一人一方,临床病症复杂,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论治,随症加减。

得糖尿病的人缺乏两种营养素,容易造成血糖波动,诱发并发症

糖尿病,常被人调侃成“甜蜜的负担”或是“美食的报应”,实则它是自律缺失和觉悟不足发出的双重警告呀。先来说说自律这方面。缺乏自律,那血糖就如同坐过山车一般,忽上忽下,好似一个情绪极不稳定的顽童,肆意折腾。吃顿火锅,血糖会像火箭升空般飙升到极高处;喝杯奶茶,血糖更是直接冲破天际;而要是饿上一顿,血糖又会像坠入深渊般跌得极低,比那不断减少的存款余额掉得还快呢。

血糖这般剧烈波动,带来的恶果可不少。血管就像被反复拉扯的橡皮筋,在长期忽高忽低的折腾下,最终弹性全失,硬化、堵塞接踵而至,心梗、脑梗这些“恶魔”也就随之而来了。神经也跟着遭了殃,仿佛一群被扰乱秩序的“小卒”,变得手脚麻木、疼痛,甚至失去知觉,可别以为只是年龄大了的缘故,实则是神经不堪血糖的“折磨”,罢工了呀。肾脏更是每日在帮着过滤血糖,却未被好好对待,长期高血糖如同汹涌的洪水,直接把肾给“冲垮”了,尿蛋白出现,肾衰竭也一步步逼近,直至走到透析的边缘,处境十分艰难呢。

那怎么让血糖不再像坐过山车呢?得管住嘴呀,高糖、高脂、高精加工食品要少吃,别把奶茶当水一样猛灌,别心存侥幸觉得“只吃一口”没关系,血糖可不管吃几口,只看最终的“总账”呢。还要迈开腿,运动就像是最天然的“胰岛素增效剂”,每天走上一万步,血糖便能稳如磐石。可别整天瘫在沙发上,不然血糖可就要“撒欢”失控了。再者就是规律作息,熬夜会让胰岛素变得像个“懒汉”,致使血糖彻底失控,别再刷短视频到凌晨三点了,身体可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呀。

再讲讲觉悟这一块。不少糖尿病患者觉得,自己血糖高点没啥大不了,反正不胖,平时也没啥感觉,可这想法大错特错呀。糖尿病最狡猾的地方就在于前期几乎没啥症状,等察觉到不对劲时,往往为时已晚了。糖尿病的并发症那是多种多样,就像一份长长的菜单呢。眼睛方面,视网膜病变可能出现,严重的话直接就失明了,原本五彩斑斓的世界可能瞬间变成“黑白模式”,让人陷入黑暗呀。

心脏这块,一旦糖尿病与高血压、高血脂凑一块儿,那就如同凑齐了“心梗套餐”,到时候医生想救都难呢。肾脏呢,糖尿病肾病会引发尿蛋白、肾衰竭,最后只能依靠透析维持,肾可不是只用来调侃“补肾”的,那可是保命的关键呀。还有脚,糖尿病足会让伤口难以愈合,严重的话直接就得面临截肢,原本买鞋的快乐,最后竟变成了“假肢挑选”的无奈,多可悲呀。

那如何提高“糖尿病觉悟”指数呢?体检是重中之重呀,每年去查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别等到尿蛋白出现、视力模糊了才想起去看医生,那可就迟了。血糖监测也不能少,虽说不用天天扎手指,但定期测一测还是必要的,可不能让血糖悄悄飙升了自己还蒙在鼓里呢。另外,要听医生的话,让吃药就吃药,让控糖就控糖,别自作聪明当什么“网络医学专家”,乱信偏方,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呀。

总之,糖尿病最缺的不是那些降糖药,而是自身的自律和觉悟呀。血糖大幅波动,会让血管、神经、肾脏一同陷入崩溃境地,后果远比想象中严重得多。糖尿病的并发症丰富得如同自助餐菜单,若不想“点菜”,就得提前做好预防呀。最好的“药”就是自律与觉悟,可别等到医生无奈摇头叹息了,才后悔没好好照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