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爆发(糖尿病爆发是什么意思)

环球网 0
文章目录:

OMG!25岁姑娘血糖飙升至常人16倍!生命危在旦夕,起初症状像肠胃炎

浙江海宁一位25岁姑娘

血糖高出正常人上限值16倍!

意识模糊、急性肾功能衰竭!

生命危在旦夕……

医生都惊了!

一查竟是得了这种病!

呕吐、腹痛到意识模糊被送急诊

姑娘到底经历了什么?

“97.3毫摩尔/升!”当看到血糖计上这个“逆天”的数字,在场的医生都睁大眼睛,发出惊叹。

97.3毫摩尔/升是个什么概念呢?

正常人的空腹全血血糖值应该在3.9至6.1毫摩尔/升之间,这意味着,血糖值达到正常人血糖值上限的16倍多,而将血糖推至“登峰造极”的是海宁一位25岁的年轻姑娘小李(化名)。

呼吸急促、意识模糊、酮症酸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小李被送进海宁市中心医院急诊室,接诊的内分泌科主任郑恂说,当时情况非常紧急。

12月11日下午,记者在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病房见到小李时,郑医生正在为她做检查。

小李老家在陕西,看上去有点瘦,她告诉记者,以前自己的身体状况还是不错的,很少感冒。

可就在前几天,小李出现了口干、多饮的情况,她以为是吃了咸菜导致的口渴,所以也没放心上。没想到,后来小李就出现了呕吐、肚子痛的症状,“一天吐了十多次,连喝水都吐,太难受了!”

小李起初以为她得的是急性肠胃炎之类的疾病,还在家附近的卫生院挂过盐水。

第二天,小李的情况越来越糟糕,出现意识模糊等症状,家人急忙将她送往市中心医院急诊室。

抽血报告出来后,医务人员也很吃惊,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化验单上有很多指标异常,尤其是血糖、肌酐等指标。

“血糖高,血压下降、电解质紊乱、血肌酐上升、横纹肌溶解,提示代谢紊乱非常严重,病人生命危在旦夕。”郑医生介绍。

小李入院后,医生对她采取补液、胰岛素降糖等各种积极的治疗措施。经过一段时间住院治疗后,她的各项指标趋于正常了。

小李到底得了什么病?

经过诊断后,原来小李得的是比较少见的暴发性I型糖尿病,并伴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酮症酸中毒,横纹肌溶解症等严重情况。

据介绍,暴发性1型糖尿病是由日本学者Imagawa等首先提出的,临床表现为发病突然、症状明显、进展迅速、病情危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1型糖尿病。

郑医生表示,“暴发性1型糖尿病目前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有关。患者起病前大多有流感症状或胃肠道症状。”

经过积极治疗后,小李的各项指标慢慢地降了下来,血糖接近正常范围。遗憾的是,由于小李的胰岛功能丧失,不得不终生进行胰岛素治疗。

“暴发性1型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主要发生在成年人身上。”郑医生介绍,一般来说,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1型糖尿病起病年龄更早,症状更重,而2型糖尿病往往起病隐匿,很多患者经常到体检的时候才发现血糖已经很高了。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年轻?

这几种生活方式易致病

如今,糖尿病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

最新的糖尿病相关数据统计显示

我国的糖尿病发布率呈现年轻化趋势

郑医生认为,除了家族遗传外

最关键的就是与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医生总结了几点,

赶紧对照一下你有没有“中招”!

01 吃得多 动得少

现在不少年轻人喜欢吃快餐店的高蛋白、高脂肪食品,喜欢将饮料当作水喝。

出门坐车或者开车,平常很少运动,天热就打开空调,很少出汗。

02

不吃早餐 夜宵“恶补”

这是上班族的通病,早上起得晚,空着肚子去上班,晚上找朋友吃一顿夜宵。殊不知,这也是诱发糖尿病的因素之一。

(网络图)

一日三餐是生理需要,如果饮食不规律,血糖一直波动,容易出现糖代谢紊乱。

03

熬夜、精神压力大

熬夜、精神压力大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而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一旦内分泌系统受损,患病的几率也就增加了。

(网络图)

04

喜欢吃含糖的食品

多项研究显示,常喝加糖饮料或加糖果汁饮料,都能增加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

另外,高血脂、高血压、免疫力低下等人群也越来越年轻化。医生提醒,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从年轻时候开始,而身体的保养,更需要提早进行。

医生说:“特别是一些年轻体壮的人,认为自己身体很好,平时有不适觉得熬熬就过去了,不及时去医院检查,结果等到实在撑不住的时候,体内的代谢紊乱往往已经非常严重了。”

很多人以为,

糖尿病患者能吃的东西少之又少,

其实合理制定饮食菜单,

少食多餐,

才是“控糖”的关键!

责编:刘倩

简说内分泌 | 这种暴发性糖尿病起病迅速、病情危重,如处理不及时有生命危险

近日,梁女士在下班路上像往常一样点了杯奶茶,本想放松一下,可几个小时后,她开始感到腹部不适,以为只是进食不干净食物导致的消化不良,并未放在心上。

随着时间推移,腹痛加剧,甚至开始呕吐。她赶紧去了当地的医院,接诊医生初步诊断为急性胃肠炎,予对症治疗。然而,情况并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在家人的陪伴下,梁女士前往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就诊。

急诊科医生接诊后迅速为梁女士完善相关检查,结果显示随机血糖高达55.77mmol/L,酮体6.62mmol/L,血气分析的酸碱度为7.093,这些指标都指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此外,淀粉酶的升高提示了急性胰腺炎的可能,但腹部CT检查并未发现胰腺渗出。予降糖、补液消酮、抗感染等治疗,收治入院。

梁女士在芳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期间,科室团队为她进行了详细的问诊和查体等检查。结合检查情况,科室主任刘振杰带领团队制定了治疗方案,予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同时补液消酮、抗感染、抑制胰酶分泌。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梁女士腹痛、呕吐缓解,酮体转阴,血糖逐渐下降,酮症酸中毒得到了纠正,淀粉酶转阴。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疾病,梁女士感到非常困惑。她从未有过糖尿病病史,为何会突然患上酮症酸中毒,而且胰岛β细胞功能近乎丧失,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会不会和胰腺炎有关系?

刘主任耐心地向她解释,她所患的是暴发性1型糖尿病,这是一种罕见的糖尿病类型,病情进展迅速,胰岛β细胞在短时间内大量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急剧减少。

什么是暴发性1型糖尿病

暴发性1型糖尿病,简称FT1D,是1型糖尿病的一种亚型。这个病临床比较少见,其特征是胰腺β细胞功能快速恶化,起病迅速、病情危重,常常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出现不到一周,迅速恶化到酮症酸中毒,血糖急剧升高,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糖升高水平不匹配,如处理不及时可有生命危险。

目前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

(1)高血糖症状出现 1周内发展为糖尿病酮症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首诊时血糖≥16.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5%;

(3)空腹 C 肽<0.1 nmol/L,刺激后(餐后或胰高血糖素)C 肽<0.17 nmol/L。符合以上 3 条即可确诊。如果患者符合(2)和(3)标准,且病程不超过 1 周,则应高度怀疑 FT1D。

目前暴发性1型糖尿病病因不明确,研究发现,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遗传易感性等相关。

如何治疗?

目前暂无根治性方法。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需终身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

除了降糖、补液消酮、抗感染外,针对梁女士腹痛、呕吐、吃不下东西的情况,内分泌科医护团队以和解少阳为法,以中药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并配合中药热奄包行气降逆止呕。梁女士腹痛、呕吐短时间内得到缓解,胃口也慢慢恢复。但由于梁女士胰岛 β 细胞被破坏,功能难以恢复,出院时为其制定了睡前与三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的降糖方案,并嘱咐其控制饮食、监测血糖,定期门诊复查。

  • 简说内分泌 | 居高不下的血糖,竟然因为一碗面?
  • 简说内分泌 | 肢体乏力麻木,可能是这个指标有问题,精准诊断是关键
  • 简说内分泌 | 全身皮肤古铜色,不是晒黑这么简单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内分泌科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采用中医药辨证和中药烫熨、熏洗、针刺、穴位注射等特色疗法对以下疾病取得良好效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改善患者四肢未梢麻痹、疼痛,灼热等感觉异常。

对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及早期糖尿病,配合中医治疗,保护胰岛功能,强化控制血糖。

糖尿病胃肠病变,中医药治疗改善患者长期便秘、腹胀。

对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痛风性关节炎,采用中药内服和梅花针治疗,减轻症状,减少发作频率

糖尿病足,采用中西医外治保守治疗,减少截肢风险。

糖尿病骨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见腰背及双下肢疼痛乏力等。

其它诊治疾病:甲状腺疾病(包括甲亢、甲状腺炎、甲亢心、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肥胖病、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特发性水肿、高泌乳素血症等。

专家简介

刘振杰 主任医师

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胃肠病等糖尿病并发症以及代谢综合征、痛风、多囊卵巢、甲状腺炎等内分泌病代谢疾病。

供稿:陶一鸣

执行编辑:王军飞

审核校对:张靓雯

责任编辑:陈佳佳

平日常喝奶茶!29岁女生被诊断为爆发型糖尿病,住进ICU

近日,广东广州。29岁林小姐出现口干腹痛头晕等症状,多脏器出现衰竭,确诊爆发型糖尿病送入ICU。医生称,她入院前几天曾喝十几支甜饮料,平日常喝奶茶。(综合:澎湃新闻、广东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