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暴瘦的危险(糖尿病暴瘦的危害是什么)
暴瘦40斤!男孩一天7、8瓶碳酸饮料患严重糖尿病,医生当场下病危通知书
9月2日上午,湖南航天医院院前急救站接到求助电话:附近小区一16岁男孩在家昏迷,不省人事。急救医生赶到现场后发现患者处于重度昏迷状态,呼吸急促、呼吸声粗重。询问家属得知昏迷状态至少持续了5个小时,医护人员立即将他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
由于病情严重,在距离医院不到10分钟的车程里,医生在救护车上就向家属下了病危通知书。送到急诊科检查后发现,患者血糖达到了52mmol/L,是正常值的五六倍,心率在140次/分左右,随时可能发生心脏骤停,血钾也达到了7.9以上,口腔还有“烂苹果味”。
“这是典型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湖南航天医院急诊科医生禹阳敏说,“他这种情况已经属于非常危重了,全身多个器官衰竭,再晚几个小时送来就有可能救不回来”。
家属告诉医生,男孩今年16岁,从初中起就痴迷于碳酸饮料,近期更是每天喝7、8瓶碳酸饮料或奶茶,一两个星期就暴瘦了40斤,送医前已经腹泻2日。
随后,禹医生为患者做了补液、降糖处理,经过急诊科2个小时的积极救治后,患者由昏迷转为昏睡状态,恢复部分意识,但情况仍然危重,被送往ICU进一步重症监护。目前患者已经脱离危险,转入普通病房。
禹医生提醒:“糖尿病越来越呈现年轻化趋势,主要和现在年轻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关,我们接诊的很多患者在交代病史时都提到了奶茶、果茶、碳酸饮料等关键词,这些都属于含糖量非常高的饮品,应适量饮用,否则一旦发展严重的糖尿病后果不堪设想。”
医生提醒,血糖高常见的症状包括:尿量明显增多、口渴多饮、易饥多食、体重显著减轻(俗称“三多一少”)等。
如果糖尿病长期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血糖控制情况不佳,则会波及其他器官,导致皮肤瘙痒、视物模糊、泡沫尿(尿中带泡)、肢体感觉异常(感觉过敏或减退)、腹泻或便秘、胸闷胸痛等症状。
来源:潇湘晨报 记者梅玫 通讯员粟霜晴
编辑:张恒 刘梦鸽
糖尿病人突然暴瘦是怎么回事?会恢复正常吗
糖尿病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糖尿病在出现时除了多饮、多食、多尿,还会有体重下降,甚至有些血糖过高在短时间内暴瘦,让人看起来感觉营养不良。而这也让人疑惑,为什么血糖上升会突然暴瘦,是否能恢复正常?如何做才能让体重恢复?其实在暴瘦后采取措施是可以让体重恢复正常范围。
糖尿病人突然暴瘦是怎么回事?
当身体血糖代谢有异常,糖分不能被充分利用吸收,导致血液中糖浓度不断上升,此时身体因为得不到足够的糖原和能量,会分解肝脏中的肝糖原来供应身体运作,在此时如果消耗过多能量,不足够供应就会消耗身体的脂肪来补充,时间一长,身体脂肪逐渐被消耗,也就会暴瘦。
糖尿病人暴瘦还能恢复正常体重吗?
大多数糖尿病人在体重不断下降期间如果能对血糖进行控制,并且进行营养调理,是可以改善并且让体重恢复的。
糖尿病人暴瘦要如何做恢复体重?
1、控制好血糖
血糖控制稳定是体重恢复的第一步,只有血糖正常,糖代谢不会受到影响,进入身体的糖分会被消化吸收,也就能供应身体运转,不会因为缺乏而需要分解其他脂肪。
2、营养饮食
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大多数糖尿病人在确诊疾病后会控制饮食,却不知控制过度会让体重更下降,保持营养均衡,避免摄取过多,也不过度节食。食物多样化,避免过于单一。
3、坚持运动
可能大多数糖尿病人在体重下降时认为继续运动会让能量被消耗而更消瘦,但其实运动可以提高胰岛分泌,帮助控制血糖。而且能增强身体肌肉量,对恢复体重有帮助。
4、排除其他原因
除了糖尿病,其他疾病话也会导致体重突然下降,如癌症、消化道疾病等,在确诊糖尿病的同时要排除身体是否存在其他疾病,才能更针对性地进行改善。
温馨提示
糖尿病人要清楚知道突然体重持续下降,给人营养不良的状态出现时要警惕,可能是血糖控制不佳,或者是饮食控制过度导致。此时要查明原因,并且采取措施。另外在服用药物期间可以根据情况让医生搭配让身体增重的降糖药,有些降糖药的副作用能增肥,暴瘦的糖尿病人服用不仅能控制血糖,还能让体重上升。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瘦糖友警钟敲响!再瘦下去身体要垮,这些知识90%的人都不知道
先分享一个病例:张教授确诊糖尿病时BMI只有18.2,他坚信"少吃多动"就能控糖。每天只吃两顿水煮菜,三个月暴瘦12斤,却在晨练时突发低血糖摔成骨折。
这绝非个例!最新《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数据显示,我国消瘦型糖尿病患者占比达21.3%,其并发症发生率比体重正常患者高出43%。
三大致命漩涡正在吞噬你的健康
1. 肌肉溶解危机:人体每流失1公斤肌肉,胰岛素敏感性下降12%
很多瘦糖友还在坚持"饿肚子控糖",殊不知肌肉正在悄然流失。日本代谢病研究所发现,60岁以上消瘦糖友每年平均流失肌肉量达1.8kg,相当于每月失去一个500ml矿泉水的肌肉重量。这种"隐形消耗"会导致基础代谢率持续下降,形成"越饿越胖"的恶性循环。
2. 血糖过山车综合症
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科王卫庆教授团队跟踪研究发现,BMI<18.5的糖尿病患者中,83%存在"餐后血糖骤升骤降"现象。这种波动比持续性高血糖更危险,会加速血管内皮损伤,让视网膜病变风险增加2.7倍。
3. 营养不良并发症
2023年《柳叶刀》最新研究指出,体重过轻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几率是正常体重者的3.2倍。当身体长期处于"能量赤字"状态,免疫细胞更新速度降低40%,伤口愈合能力断崖式下跌。
四大认知陷阱正在摧毁你
陷阱一:瘦子可以任性吃
李女士身高160cm体重42kg,每天两杯奶茶配炸鸡,半年后糖化血红蛋白飙升到9.8%。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专家解释:消瘦不等于代谢健康,胰岛功能可能比肥胖者更脆弱。
陷阱二:水果当饭养生法
杭州王奶奶每天吃2斤荔枝"补身体",导致酮症酸中毒送医。营养师提醒:高GI水果要控制量,建议每天不超过200g,选择苹果、草莓等低糖品种。
陷阱三:妖魔化药物治疗
"二甲双胍会伤肾"的谣言让38岁的程序员小刘拒绝用药,三个月后视力模糊确诊视网膜病变。北京协和医院肖新华教授强调:新型降糖药如DPP-4抑制剂既能控糖又能保护胰岛功能。
陷阱四:极端饮食控制
南京赵阿姨坚持"零碳水饮食",半年后肌少症住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营养科数据显示: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低于130g,肌肉分解速度加快3倍。
从今天开始,改变观念,把“不敢吃”变成“会选吃”,掌握科学的饮食和运动方法,照样能吃得健康,血糖稳定,生活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