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足疼痛治疗(糖尿病病足疼痛有什么止疼药)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顽固性糖尿病足疼痛有了“新疗法”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郭菁荔 通讯员 范晓苹

日前,海慈医疗集团神经外科主任孔军带领团队,为两名饱受糖尿病足截肢术后疼痛困扰的患者顺利实施脊髓神经电刺激器植入术(SCS)。这在全省开创了脊髓神经电刺激治疗糖尿病足的先河,填补了技术空白,为饱受顽固性疼痛折磨的患者提供了全新的诊疗方案。

患者于先生73岁,双足发黑坏死5个月余,诊断为Ⅱ型糖尿病足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经过常规治疗后,于先生的脚部疼痛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加严重,疼痛导致他彻夜难眠。虽然遭遇截肢,但于先生和家人没有放弃希望。孔军对他的症状做了一系列评估,认为目前最适合的疗法是脊髓神经电刺激疗法,该疗法也是国际上较受欢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神经调控技术。

为于先生手术过程中,孔军先选择好手术部位,然后将电极放置在脊柱特定节段硬膜外。因为脊髓质地脆嫩,对术者的要求极高,必须以极其轻柔、精准的技术操作,避免脊髓损伤。在与患者的沟通中,医生将程控参数调至患者舒适的状态。手术过程十分顺利,1小时后于先生惊喜地发现,自己双足的疼痛感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酥酥麻麻的感觉。于先生事后感激地说:“当晚我便睡了个好觉,终于不用每天被疼痛折磨了。”疼痛缓解的同时,于先生双腿皮温也迅速提升,这说明他的双下肢血液循环得到迅速改善。

据统计,我国成年人约有1亿人以上患有糖尿病,其中8.1%的患者罹患糖尿病足,这也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15%至25%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足溃疡,2%至16%的患者会截肢,而截肢患者的死亡率高达22%。面对如此“凶险”的糖尿病并发症,众多糖友甚至到了“谈足色变”的地步。脊髓神经电刺激疗法作为国际上较受欢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神经调控技术,缓解疼痛的同时,可帮助患者降低截肢率。早发现早治疗,可更大程度降低截肢风险。

据孔军介绍,脊髓神经电刺激疗法是一种微创局麻手术,该疗法通过植入脊髓硬膜外腔的电极导线,将神经刺激器产生的电脉冲传至脊髓,对脊神经进行低压电刺激,阻断和干预疼痛信号的传导。这在有效缓解由糖尿病足导致的疼痛的同时,可帮助舒张下肢血管,改善肢端微循环,进而一定程度上避免坏疽和溃疡的产生或恶化,并促进其愈合和修复,为患者保肢带来正面积极的作用。第一期手术是“体验治疗”,如果患者对止疼效果满意,肢端微循环改善明确。第二期手术会将脉冲发射器植入皮下,来持续发射电脉冲,改善患者肢端微循环,降低疼痛。

植入脊髓刺激器并不是治疗的结束,术后的程控和综合管理是关键。患者植入电极后,需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电压、频率等刺激参数设置,才能使治疗达到理想的效果。海慈医疗集团神经外科也将开设程控门诊,为复诊患者进行术后的程控,确保参数设置,使患者得到最佳治疗。

■专家简介

孔军,海慈医疗集团脑科诊疗中心神经外科负责人,主任医师、教授。擅长脑膜瘤、垂体瘤、胶质瘤等肿瘤切除术;熟练掌握三叉神经痛、癫痫以及帕金森等神经外科手术。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脑功能监测与调控康复专委会神经调控与康复学组委员、浙江省癫痫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等社会职务。

作者:范晓苹

来源: 青岛日报

糖尿病足疼痛别硬扛!

《Pain Therapy》最新研究显示,脊髓电刺激(SCS)技术可显著缓解糖尿病足慢性疼痛,疼痛缓解率达80%以上(Zhang et al., 2025)。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南方地区糖尿病足发病率比北方高35%,与湿热气候导致的感染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国际疼痛研究协会提醒:早期干预可降低85%的截肢风险!家庭医生团队发布社区防控方案!

一、地域解码:你家的生活环境正在“伤害”双脚?

尊敬的朋友:

在南方湿热区(广东/福建),存在一些隐形风险:真菌感染的情况高发!据广州医科大学的研究发现,在梅雨季节,糖尿病足的感染率增加了 40%。早期信号表现为:足部会出现“蚁走感”(这是神经病变的早期标志)。

在北方干燥区(东北/西北),高危因素是:皮肤容易皲裂!北京协和医院的追踪显示,冬季足跟皲裂的患者中,有 72%发展成了深度溃疡。预警体征为:足部温度差大于 2℃(可通过红外测温仪进行检测)。护理方案是:使用含尿素成分的润肤霜(证据等级:A,ADA 指南)。

另外,城乡差异方面也需引起警觉:城市居民要警惕“健身房足部创伤”(上海社区的调查表明:53%的新发足溃疡与运动不当有关)。农村居民则要防范“赤脚下地感染”(四川县域的研究显示:穿胶鞋劳作可使足部外伤的风险降低 67%)。


二、家庭医生的“三阶疼痛管理方案”(附自测指南)

▶ 可逆阶段(轻度疼痛):

  • 识别要点: 间歇性跛行、袜缘压痕持续>2分钟
  • 干预方案: 定制弹力袜(压力梯度14-18mmHg) 每日10分钟踝泵运动

▶ 临界阶段(中度疼痛):
出现以下任一症状,建议1个月内转诊:
① 夜间静息痛
② 足部出现“红线征”(淋巴管炎标志)
③ 按压后肤色恢复时间>3秒

▶ 手术指征(重度疼痛):
当疼痛评分>7分(满分10分)且药物治疗无效时,建议考虑脊髓电刺激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证实,术后1年疼痛缓解率超过80%!


三、社区推广的“疼痛缓解计划”(非药物干预方案)

物理治疗方面:低频电刺激,一周搞 2 次,每次 20 分钟。红外线照射呢,每天 1 次,每次 15 分钟。

运动管理这儿:有个精准的计算公式,靶心率等于(220 - 年龄 - 静息心率)×40% 再加上静息心率。

禁忌证筛查这一块:要是振动觉阈值超过 25V 的,就不许跳绳。

心理支持方面:建了个“糖尿病足健康管理群”,还定期开展“疼痛管理”的讲座。


四、家庭医生的“全程管理策略”
  • 初诊筛查: 建立健康档案,进行足部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基础评估
  • 定期随访: 每3个月复查足部情况、疼痛评分
  • 转诊时机: 当出现严重疼痛或感染迹象时,及时转诊至疼痛科或内分泌科

结语: 国际糖尿病联盟宣布:科学的疼痛管理可使糖尿病足截肢风险降低72%!您此刻的转发,可能帮助身边人重获无痛生活。

参考资料:

(2025 Pain Therapy最新研究、WHO糖尿病防治报告、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在头条记录我的2025#

糖尿病足引起的疼痛,吃点药就能止疼,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作者:商丘五院赵大夫

糖尿病足引起的疼痛,吃点药就能止疼,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糖尿病患者出现的糖尿病足真的是让患者痛苦万分,尤其是日夜的疼痛,导致患者吃不下、睡不好,神经状态特别的差。这个疼痛的原因主要还是与糖尿病足的感染有着直接的关系的。

很多的糖尿病足患者对于止疼,首先考虑的就是止疼药,止疼药能止一时的疼痛,但这个药效过了以后,疼痛还是会出现的,再说一直靠着止疼药来止疼也不是办法,吃多了止疼套,身体就会产生一种抗药性。特根本就不是吃药来止疼的事的。

感染的组织附在患者的足病上面,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患者健康的组织,一点点的侵蚀,一点点的扩散面积,患者能不感到疼痛吗,那么止疼痛的根本还是在于对感染的控制。既然要控制它的感染,不让它发展,就离不开对糖尿病足并发机制的研究了。导致糖尿病足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患者的下肢血管、神经病变和感染,他们是同时出现的,更是同时存在的,那么这个就要“从长计议”了,不能只看那它是简单的糖尿病足(烂脚了)。

对感染的组织进行及时的清创,清除坏死的组织、肌腱、骨头、窦道、脓液,给创面减少压力与负担,让那些“猖狂”的有害组织统统清除掉,随即给它来个纯中药外敷(抗感染、营养创面、去腐生肌),根据创面恢复情况择药。血管病变导致的血管闭塞,再来个西医静脉输液扩张血管、软化血块,结合中医中药外敷按摩促进血液的微循环也就是改善了微循环,这样一来的话,整体与局部、中医与西医、内治加外治,专业、系统化治疗,就可以让疼痛的糖尿病足患者不再备受日夜疼痛的煎熬了。最后总结下这治疗方法是:中西医结合开放式保守不截肢。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