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常规(糖尿病病人的护理问题)

九派健康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的护理与控制

【来源:智慧生活报】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这种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等多种并发症。因此,科学的护理与控制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本文将从饮食、运动、药物和心理四个方面,详细阐述糖尿病的护理与控制方法。

一、饮食护理

1. 控制总热量摄入: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自身营养状况,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合理搭配膳食结构。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应以低糖、低盐、低脂为主,确保营养均衡且清淡;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避免暴饮暴食,定时定量进食。

2.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血糖上升速度,提高饱腹感。糖尿病患者应多吃芹菜、菠菜、白菜、苦瓜、黄瓜等蔬菜,以及苹果、猕猴桃等低糖水果。

3. 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糖尿病患者避免或少吃含糖饮料、甜食、肥肉、油炸等高糖高脂食物,以减少血糖波动和肥胖风险。

二、运动护理

1. 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代谢水平,帮助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和糖分。适合糖尿病患者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和打太极等。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分散在每周的5天内进行。

2. 注意运动时间与安全:最佳运动时间是餐后一小时,此时血糖水平较高,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糖。同时,运动时要避免空腹,以防低血糖发生。建议随身携带糖果或饼干,以备不时之需。

三、药物护理

1. 严格遵医嘱用药:糖尿病患者需严格遵从医生的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尿糖等指标,以评估药物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

2. 注意药物副作用:糖尿病患者注意观察药物使用后的反应,一旦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选择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要学习正确的注射方法,并注意轮换注射部位,避免皮肤硬结和感染。

四、心理护理

1. 保持积极心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患者需保持平和的心态,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2. 应对焦虑与压力:糖尿病患者常面临疾病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学会调节情绪,适当放松身心,对控制病情非常重要。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参加糖尿病教育课程、加入病友交流群等方式,获取更多信息,缓解焦虑情绪。

总之,糖尿病的护理与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患者、家人和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合理的用药和积极的心态,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焦亚蠓 河北省霸州市中医院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糖友日常护理有重点

【来源:生命时报】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抗糖尿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糖尿病患者除了应接受规范的治疗外,日常护理也至关重要,以便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一、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其潜在危害不容忽视。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代谢紊乱,影响身体对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糖尿病还可能导致神经病变,影响感觉和运动功能,甚至引发截肢等严重后果。此外,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染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长期高血糖还会损害大血管和微血管,导致心血管疾病和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保障自身健康。

二、糖友的饮食护理。当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后,最关键的就是要把饮食控制好。1.糖尿病患者应遵循定时、定量、定餐的饮食原则,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建议患者将每日三餐分为六到七次进食,避免饥饿和餐后高血糖。2.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以维持健康的体重和血糖水平。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并严格执行。在烹饪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油脂和糖分的使用,选择清蒸、煮、炖等健康的烹饪方式。3.糖尿病患者需要保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主食可以选择谷类食物,粗细搭配;吃菜以清淡为主,尽量选择低脂、低糖的食物,同时要注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糖和血脂水平。

三、糖友的用药护理。1.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在选择药物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体质和健康状况,选用适合的药物。患者要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如有不适及时就医。2.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了解病情的变化。可根据医生的建议,采集空腹、餐前、餐后等不同时间段的血糖进行监测。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还需监测胰岛素的剂量和注射时间。

四、糖友的运动护理。1.糖尿病患者应进行持续、规律、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慢跑等,有助于降低血糖、改善心肺功能等。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应根据个人兴趣、病情、体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2.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和强度。运动强度以最大耗氧量的50%~70%为宜,运动时的心率控制在170减去年龄为宜。在运动过程中,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保持呼吸顺畅,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3.糖尿病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发生低血糖、跌倒等意外情况。建议患者在运动前进行热身活动,运动后进行放松活动。同时,要随身携带糖果等零食,以备低血糖时食用。

五、糖友的生活护理。1.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充足睡眠、戒烟限酒等。这些习惯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身体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2.糖尿病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皮肤、会阴部等的清洁。要定期洗澡、更换衣物和床单被罩等。同时,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清洁用品和化妆品。3.糖尿病患者应特别重视足部护理,因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建议患者每天检查足部一次,注意足部皮肤的温度、色泽以及神经感觉。每晚用温水洗脚并涂抹保湿霜。如果足部已经出现破损或感染,要及时就医处理。4.糖尿病患者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关心爱护患者,帮助其正确认识以及处理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方式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其治疗信心和积极性。

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护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通过合理的饮食护理、用药护理、运动护理和生活护理等多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身体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关心支持也是患者成功管理疾病的重要保障。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的注意事项

【来源:淮北日报】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朱婉芹

糖尿病是我们所熟知的慢性疾病,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除了需要注意日常的用药管理以外,还需注重日常饮食以及居家护理等,那么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有哪些注意事项?1型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一样吗?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相关话题,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一、1型糖尿病严重还是2型糖尿病严重?

对于糖尿病我们并不陌生,但是对于1型糖尿病严重还是2型糖尿病的认知,还存在诸多的局限。那么我们先来说说他们的主要区别。1型糖尿病以胰岛素不足为特征,病情发展迅速,胰岛β细胞在一段时间里就会受损,必须终身服用胰岛素。由于该类型患者多是依靠外源性的胰岛素,因此控制血糖比较困难。2型糖尿病主要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由于其本身仍具有胰岛的功能,因此其临床症状较为轻微,很容易被忽略。

那么听起来似乎1型糖尿病会更严重一些,其实不论1型还是2型,表现上都是血糖高,是否严重取决于患者自己血糖控制得好不好,有没有并发症。1型糖尿病的血糖更难管理,但现在有各种类型的胰岛素,有先进的胰岛素泵和血糖监测技术,照样可以管理得很好。2型糖尿病虽然可以用的药物更多,但是因为症状轻,很多患者不当一回事,结果在调查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率还不到一半。所以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结果的好坏不取决于是1型还是2型,而是取决于你怎么做,有没有长期把血糖管理好。

二、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吃多少?

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很难精确到克,所以推荐糖尿病患者学习“饮食手掌法则”,也就是用自己的手掌拳头,来衡量每餐吃多少量,记好四句话:“主果拳,蛋白掌,蔬菜捧,油脂尖”。

“主果拳”。每餐主食是自己一个拳头大小,每天不超过三个拳头,主食推荐比如杂粮饭、杂粮馒头、荞麦面,粗细搭配对控糖比较好。主果全的“果”是指水果,血糖控制好的情况下,每天可以吃自己拳头大小的水果,大约就是200g。

“蛋白掌”。鱼虾、鸡鸭等瘦肉,这些都是优质蛋白的来源,建议每餐吃掌心大小,大约就是50g,一天吃两个掌心就差不多了。肉类的选择上,“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两条腿的不如没有腿的”,也就是说,优先选择白肉,红肉要适量,不要吃肥肉和加工肉。

“蔬菜捧”。将双手合拢,这样一捧的蔬菜差不多就是500g,就是每天吃的蔬菜量,建议糖尿病患者多吃各种叶子类的青菜,他们的升糖指数一般都很低。但是要注意土豆、芋头、山药这些含有淀粉的不能算在蔬菜里面,要算在主食里面。

“油脂尖”。每天摄入的油脂量容易超标,因为肉类、奶类、零食。还有各种菜肴都有油,所以烹饪做菜的时候要严格控制油的量。患者一个人每天炒菜的油量尽量控制在大拇指指尖第一节的大小就够了。

三、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三个重要的血糖监测时间点

很多糖友都很重视空腹血糖,其实除了空腹血糖,以下三个血糖监测点也很重要。

第一个就是餐后两小时,它是从吃第一口饭算起,两个小时的时候测得的血糖,稍微提前或推后几分钟影响不大。测这个点的血糖即能帮助了解咱们的胰岛功能,看看你吃东西后,胰岛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怎么样。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餐前的用药是否合适。

第二就是睡前血糖,尤其是睡前打胰岛素的患者,一定要重视这个点的血糖监测,如果测得睡前血糖经常低,一定要告诉医生,看看要不要调整一下胰岛素剂量。不打胰岛素的患者,如果测的睡前血糖偏低,可以适当加点餐,比如喝一点无糖酸奶,或者吃两片无糖饼干等都是可以的,以防发生夜间低血糖,但是不要大吃大喝,还是需要注意忌口。

第三个就是夜间血糖一般是指0—3点之间测的血糖。如果有空腹高血糖,可以测夜间血糖。如果夜间有低血糖,说明空腹血糖属于“苏木杰效应”,需要减少睡前用药,如果夜间没有低血糖,一到早起就高,那有可能是“黎明现象”,睡前用药就得加量。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处理方案,一定不能弄混了。但是用药一定是医生的建议,不要自己“估摸着”就把药加了,或者减了,都是不对的。

四、用药效果不好,是犯了几个细节上的错误

错误一:认为服药时间早点、晚点都没关系,但是有的药物疗效就会因为服用早点晚点而达不到效果,所以医生说饭后服用或饭前服用,千万不要搞混了。

错误二:同类药物一起吃,记住一般同类的降糖药,不建议联合应用。例如二甲双胍的普通片和缓释片,如果自己对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太了解,建议到专科门诊进行咨询。

错误三:每一种降糖药都有多种规格,在使用的时候要看清规格,比如二甲双胍片,有0.25g的,有一片0.5g的,有一片0.85g的,有胶囊和片剂,还有普通剂和缓释剂,所以要选对剂量和剂型。

错误四:擅自增减药量,会导致血糖波动比较大。患者要做的是做好监测,把特殊情况做好注明,在就医的时候详细去咨询医生,这样才能最保险。

小结

目前糖尿病患者已经接近2亿,五年前调查发现中国大概1/3的人都处于糖尿病前期,所以大家要注重日常护理,提高生活质量。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