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型糖尿病小便臭(二型糖尿病小便有异味怎么回事)
尿液出现不同异味,或是4类健康问题征兆,别不当回事
排尿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儿了,但是有时候注意观察和体会尿液发生的一些变化,也能够有助于我们发现相关的健康问题。健康的尿液应该是无色或淡黄色的透明液体,虽然有一定的异味,但味道通常较浅,但在某些情况,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的尿液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异味,面对这样的情况,是不是身体患上了什么疾病呢?今天的这篇科普文章,就来和大家聊一下尿液异味的那些事儿。
如果尿液出现异常的刺鼻气味,就一定预示着生病了吗?当然不是的,很多时候,尿液出现气味的异常,也有可能是各种生理原因造成的。
比如我们的日常饮食,就可能会影响尿液的气味,有些朋友吃了芦笋,芦笋中的植酸成分在体内分解,并通过肾脏过滤后进入尿液,就有可能会使尿液产生一种类似于硫磺的味道,这种时候,就是饮食带来的异味,有些朋友喝咖啡,吃鱼或洋葱、大蒜等食物后,也有可能会使小便有强烈的气味,这种情况都不必过分担心,都属于生理性的气味变化,停止食用相关食材以后,尿液的气味自然也就会消失。
除此之外,喝水太少,或长时间憋尿,也有可能让尿液的气味变得更加强烈,这种情况会使尿液中的氨等成分被“浓缩”,也会让尿液产生较强的刺激性气味。但对于喝水太少和憋尿的问题,我们都是不提倡的,每天保证充足的水摄入量,并且在有尿意的情况下及时排尿,是避免尿路结石,尿路感染等健康问题的好习惯,应该长期坚持。
尿液有异味,有可能是这4种健康问题影响当然也有一些疾病问题,会影响到尿液的气味,而如果我们能够结合可能存在的其他症状及现象,及时判断分析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并及时诊察判断,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处理,当然也是很好的。
1、尿液有臭味,小心泌尿感染和结石
对于有尿路感染问题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频的现象,而且在排尿时,尿液也会出现一种类似于发臭的气味,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寻常,而且如果还伴随排尿疼痛,发烧等症状时,应该及时的就医诊察,看是否真的存在尿路感染的相关问题,如果真的是,及时使用抗生素能够治疗和改善尿路感染,越早越好。
肾脏的结石问题,也有可能会带来小便的异味。肾结石会导致尿液的潴留或延缓尿液的排出,这种情况也会导致尿液中各种无机盐和氨的积聚,而有些肾脏结石本身也含有带硫的胱氨酸,这种情况下,排出的尿液可能闻起来有臭鸡蛋味,同时还可能会伴随剧烈腰痛,小便有血或发热等症状时,应注意肾结石的风险,及时排石也是非常重要的。
2、尿液有果味,注意高血糖风险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血糖没有得到积极控制的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超过肾脏过滤重新吸收葡萄糖的肾糖阈,就会有部分葡萄糖被迫排入尿液中,此类患者的小便以及呼吸往往都带有一定的“甜味”,这种甜味其实是酮体的聚积造成的。
糖尿病患者不能够很好地利用葡萄糖,身体就不得不燃烧脂肪来获取能力,这是身体产生的化学物质就是酮体。除了尿液有“果味”以外,酮体尿还可能引发酮症酸中毒,如果糖尿病人血糖过高,并伴随呕吐、呼吸困难、思维混乱等情况时,应该及时就医救治,积极控制血糖,是避免出现酮症酸中毒和尿糖的重中之重,一定要注意做到。
3、尿液有鱼腥味,或是遗传性疾病
这种小便出现鱼腥味的疾病,通常称作三甲基氨尿症,这是一种基因缺陷造成的遗传性疾病,有这种问题的人,身体无法分解三甲胺这种物质,这种情况下,三甲胺需要通过小便、汗液、呼吸以及其他的体液排出,虽然这种情况,不一定会影响健康,但确实这种鱼腥味的气味,确实是比较影响生活的,可以通过一些药物治疗,饮食控制以及特殊的肥皂等,能够有助于减弱这种气味。
也称为三甲基氨基尿症,这种遗传病会使你的小便有鱼腥味。当您的身体无法分解三甲胺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你最终会通过你的小便、汗水、呼吸和其他液体排出这种化合物。这并不意味着你不健康。但是您的医生可以帮助您控制气味。他们可能会给您抗生素、特殊肥皂,或建议您吃某些食物。
4、尿液有霉味,或是器官衰竭的迹象
当某些器官出现衰竭时,也会影响尿液的分泌和气味。例如肝脏功能衰竭时,肝脏处理甲基硫醇、二甲基硫化物等物质的能力下降,病人的呼吸,尿液就有可能会想类似于腐烂,发霉的味道;而当肾脏功能衰竭时,肾脏对于有害物质的过滤能力下降,尿液中的毒素不断累积,也会使尿液产生一定的特殊气味或强烈的氨味,同样值得特别注意。
上述几个方面的尿液异味,如果同时伴随着相应的其他典型症状时,一定不要忽视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积极地排查和诊治,了解导致尿液出现异味的具体原因,并积极对相关疾病进行治疗控制,就是非常重要的。
药物也可能会影响尿液气味除了生理性原因,病理性原因以外,药物也可能会对尿液的气味形成影响。例如有些朋友服用过量的维生素补充剂时,就有可能会使尿液出现异常的气味和变化,维生素B1的过量补充,其代谢物和过量的维B1都需要经过尿液排泄,会使尿液产生鱼腥味,而维生素B2摄入过量后,则会使小便出现亮黄色,这种情况往往都是一过性的,但结合情况,适量补充维生素,避免过量也是很重要的。
具有抗菌作用,常用于泌尿系统感染及其他感染的磺胺类药物,服用后也会使尿液产生臭味,而一些治疗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也会影响小便的气味,如果不能判断这些气味是否是药物所引起,可以通过咨询医生,或观察停药后尿液的变化来进一步确认。
今天的这篇科普文章,为大家介绍了让尿液产生异味的多种可能原因,希望能够对大家正确认识小便出现异味的可能原因,及时识别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能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也欢迎大家积极转发分享,让更多人看到靠谱的健康科普知识。
糖尿病人排尿,若出现5个异常,需重视,或是尿毒症来临的信号
对于糖尿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种疾病非常顽固,凭借如今的医疗手段还无法被根治,只能够,通过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用药,按时监测血糖来稳定,而对于糖友来说,长期高血糖影响最大的便是容易诱发一系列的并发症,而在这些并发症当中也包括糖尿病肾病,病情严重,极大可能也容易引发尿毒症。
因此对于糖友来说,日常生活中需要积极的预防糖尿病肾病,多多注意身体的异常变化。
如果肾脏失去功能,我们只有通过肾透析或肾移植两种方式。
在医疗保健系统中,肾脏疾病是花费最昂贵的疾病,许多肾衰竭病人不得不依靠透析治疗维持生命,糖尿病是导致肾衰竭的首要原因,其次是失控的高血压。
在美国,每年的新增肾衰竭病例中 ,糖尿病患者占43%,失控高血压占34%。
糖尿病为何会发展成为“尿毒症”?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容易发生糖尿病肾病,是因为患者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极高,被肾小球过滤时容易附着在肾小球上,不仅影响被肾小球过滤的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久而久之还会使其变硬、变窄。
好在从糖尿病到尿毒症的过程不算太短,一般需要3-5年才能显现一期,五期为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此时患者会出现大量蛋白尿,肾功能的损害会进一步加快,大概3到4年就会发展成尿毒症,最后只能靠透析维持。
糖尿病尿毒症的原因很多,如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所以对于糖友来说,预防尿毒症,一定要控制好这三个指标,尤其是血糖,只有稳定血糖,才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人"排尿"若出现5个异常,需重视,或是尿毒症来临的信号!
异常1:排尿减少
正常情况下,我们身体的尿量与饮水有关,如果我们正常喝水,发现上厕所的频率逐渐减少,或者小便时,尿量减少。
如果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就要考虑自己的肾脏是不是出了问题,最好尽早就医。
异常2:尿液很臭
肾脏是我们人体重要的代谢和排泄器官,如果我们的肾脏有病,尿液的气味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比如,人患化脓性肾盂肾炎时,小便时容易有难闻的鱼腥味。
如果人体的血糖过高,那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就容易使尿液散发出水果的甜味,这个时候患者嘴里会有烂苹果的味道,所以如果人体的尿味长期变化,尽量不要大意。可能是出现了一些肾衰竭的信号。
异常3:尿液中有气泡
如果一个人的身体健康,那么排尿时尿液是正常的,但对于一些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控制血糖,糖尿病的并发症就会影响人的肾脏健康。
这时,在排尿时,人会发现尿液中有一层很小的泡沫,久久不能散去,其实这是生病的征兆。
尿液中有蛋白质,也叫蛋白尿。这是因为肾功能异常后,蛋白质无法排出,所以会随尿液排出,这样人就容易有蛋白质了。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大意,说不定尿毒症就要来了。
异常4:排尿颜色变红
正常人的尿液颜色是淡黄色的,偶尔会变深一些,主要和我们喝水的量有关,如果我们多喝水,小便的颜色会变浅,但很少尿液会变红。
所以,如果你在排尿时发现自己的尿液变红,也就是身体排出了血尿,这是肾病的征兆,你应该考虑感染、结石、肿瘤等,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尿液变红,应立即就医。
异常5:夜尿频繁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白天会排尿,晚上休息时也会排尿,在健康的情况下,一般人在晚上排尿的频次不会超过两次。
若是他又发现自己白天排尿并不多,而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晚上排尿,并且出现频繁起夜的现象,就需要检查一下自己的肾脏健康情况了,不要大意,及早的重视,更能够预防尿毒症的到来。
血糖高不高?看小便就知道,小便出现4种异常,警惕糖尿病
医生,最近一段时间,我的小便特别多,连妻子都笑我,说我干脆带着厕所出门算了。46岁的邓先生来到医院寻求帮助。
通过检查,医生发现,导致邓先生多尿的罪魁祸首,其实是2型糖尿病,邓先生的空腹血糖高达9.2mmol/L,餐后血糖则达到了16mmoL/L,试问,这么高的血糖,怎么可能不多尿呢?
糖尿病是一组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胰岛素的主要作用就是降低并稳定血糖,当我们大量进食后,食物经过胃肠道的吸收,营养物质被吸收入血,其中就包括葡萄糖,胰岛素的存在,让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始终保持在一个理想范围,方便各个器官的利用。但是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利用障碍,葡萄糖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变得不受控制,血液里的葡萄糖越来越多,一部分还会来到尿液中,当尿液中的葡萄糖增多后,会产生渗透性利尿的作用,所以患者就会出现多尿。
1、多尿,应该警惕糖尿病
导致多尿的原因非常多,但糖尿病是极为重要的一种,如果你原来没有什么肾脏毛病,近段时间突然出现多尿,除了多尿以外还有口干、多饮的表现,那么一定要高度警惕,这很有可能是糖尿病在作怪。
2、泡沫尿,应该警惕糖尿病
正常人的尿液也会产生少量泡沫,但注意,这里说的是少量,如果尿中伴有大量的泡沫则为异常。正常情况下,尿液表面张力很强,形成气泡较少,所以正常人的尿液是黄色清亮的。如果尿液含有一些有机物质和无机物,使尿液张力发生变化而出现一些泡沫。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升高之后,尿中的葡萄糖含量随之升高,葡萄糖属于有机物,会导致尿液的张力发生变化,于是自然容易形成所谓的泡沫尿了。
还有一种情况,有些糖尿病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他们是在肾功能出现异常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罹患了糖尿病,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会损伤靶器官,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会导致蛋白质的重吸收出现异常,尿中蛋白质增多,也会导致泡沫尿。
3、蛋白尿,应该警惕糖尿病
蛋白尿很难被发现,有些蛋白尿会表现为泡沫尿,有些蛋白尿表现为尿液浑浊,但大多数蛋白尿患者,其实并没有异常表现,这叫无症状性蛋白尿。
无症状性蛋白尿,多是在尿常规检查的时候无意间发现,蛋白尿是慢性肾病的典型症状,蛋白尿的形成原因与肾小球的屏障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由于糖尿病是导致蛋白尿的重要因素,所以发现蛋白尿,要第一时间去医院检查血糖。
4、异常臭味的尿,应该警惕糖尿病
正常尿液也会有味道,就是大家平时说的尿骚味,但是味道很淡。
如果尿液里的味道特别重,比如有特别明显的臭鸡蛋味,或者烂苹果味,则要警惕糖尿病。
臭鸡蛋味,专业上叫氨臭味,是肾功能出现异常后,大量的尿素氮堆积所致,烂苹果味,往往是糖尿病导致了酮症酸中毒,身体无法利用葡萄糖,于是就开始分解脂肪,在脂肪转化的过程中,就产生了酮体。
人到30岁以后,一定要重点关注自己的血糖,糖尿病是富贵病,生活水平提高了,管不住嘴,迈不开腿,自然就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了,正常成人的空腹血糖是3.9-6.1mmol/L,如果是6.2-6.9mmol/L,则提示空腹血糖受损,这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阶段,如果血糖大于或等于7mmol/L,且有明显的症状,就可以诊断糖尿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