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与虚(糖尿病与虚症有关系吗)

心血管专家罗继红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多是因为气阴两虚!讲一张方子,益气养阴,巧妙降血糖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聊中医调理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思路。

什么是气阴两虚?

简单来说,就是气血加上阴虚。这种状态是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元气和阴精耗伤而导致。

因为气虚,可能乏力、气短、心慌、爱出汗,腰膝酸软。因为阴虚,所以患者可能口渴、舌头干燥,特别想喝水,大便也可能跟着干燥。

这类人的舌脉,往往脉细弱或沉细,舌淡或暗红,舌边有齿痕,苔薄白或少苔,舌面津液少。这个状态,就是气阴两虚。

这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发展中后期,都容易呈现的状态。

对于这种证型的糖尿病患者,中医是有办法解决的。

什么办法?下边我给大家分享一则医案,看完你就明白了。

曾经有一位患者,男性,42岁,姓陈。

这位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已经有10年时间了,一直伴有口干、气短、五心烦热等症状,平时一直再用格列齐特及拜糖平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在6.5 mmol/L~7.5 mmol/L之间波动。

但是近期症状加重,空腹血糖7.9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3 mmol/L。联合降糖用药也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家里人决定试试中医方法,于是来到我的门诊。

刻诊,见患者形体消瘦,面色晦暗,口干,乏力,便溏,舌紫暗,苔薄白,脉细数。问患者平时饮食怎么样,患者回答说自己一直都在按照降糖食谱来规律生活。

听到这里,我心里有底了,就给患者写了一张配伍。方用七味白术散、生脉散、桃红四物汤化裁。

见:人参、茯苓、白术、木香、葛根、天花粉、山药、山茱萸、麦门冬、北沙参、五味子、黄连、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炙甘草。水煎服。降糖西药格列齐特及拜糖平同前使用。

上方用21剂后,患者口干、烦热、乏力诸症明显减轻。空腹血糖6.8 mmol/L。效不更方。西药同前使用。

上方又用14剂,这个时候体力增,烦热除;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上方去黄连、人参,继续口服。西药同前使用。

上方又用28剂,空腹血糖5.2 mmol/L。.上方去桃仁、红花,再服1个月,巩固疗效。

好了,这则医案,我就给大家说完了。这中间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糖尿病中医并没有这个病名,而是归属于“消渴症”范畴。具体病因,中医是这样说额,禀赋不足,饮食劳倦,情志内伤,感受外邪均可导致阴虚燥热而发为消渴。

消渴日久,耗气伤阴,导致气阴两虚。久病入络,久病必瘀,气阴两虚往往夹瘀,消渴病中,瘀是标实中较重要的病理因素。

所以,这个时候,中医治则多是益气养阴,化瘀通络。

上文中患者病程日久,耗气伤阴日久,很容易就会出现气阴两伤的局面。阴虚有热,热扰神明,所以他就心烦易怒,口燥咽干,夜不能寐。那是典型的虚热所致。

看舌头,舌紫暗,苔薄白。这是阴虚的表现。脉象细数,更说明问题。细脉,主气虚。数脉,主有热。

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该怎么用药了。

方中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对热病气津两伤,口渴尤宜,既能补气,又能生津,本品亦为补脾要药,可改善倦怠乏力、便溏等脾气虚衰症状;

茯苓,白术健脾渗湿;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善行脾胃之滞气,因气芳香能醒脾开胃,在补益剂中能减轻补益药的腻胃和滞气之弊,有助于消化吸收;

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消渴与脾肺肾有关,本品能调补三脏,为治疗消渴常药;

山茱萸性温而不燥,补而不峻,补益肝肾,为平补阴阳之要药;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常用于消渴病证属阴津不足者;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尤善清肺胃之热,可用于燥热伤津之消渴证;麦门冬长于滋养胃阴,生津止渴,兼清胃热,善养肺阴,清肺热,养心阴,清心热;

北沙参补肺阴,清肺热,补胃阴,生津止渴;黄连清热泻火解毒,善清胃火可治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证;

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因益气生津止渴,治热气伤阴,可用于口渴多饮之消渴证;桃仁、红花、赤芍、川芎行气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可明显缓解气阴两伤之消渴病。

总得来说,益气养阴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原则。

气阴两虚是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会有的阶段。当然,平时除了做好预防外,大家也可以寻求祖国医学来帮忙,中医擅长的就是慢性病。

上文中的方剂仅代表个案,大家要在专业医师的辩证指导下运用。

好了,今天就给大家说这么多。

糖尿病,多是因为“脾虚”,中医名方:健脾益气,巧妙降糖

《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概括了正常人体水谷精微的代谢过程,突出了脾在这个过程中的重要性,刚好展现了中医对于脾的认识。

在中医看来,脾的主要作用在于运化水谷、运化水液,人体吃下去的饮食水谷经过口、食道进入到胃,通过胃对食物的消化作用,将食物变成糜烂的状态,通过脾的运化功能,将食糜转化为富含营养的水谷精微物质,进一步化生成气血,并且脾胃主管将精微物质输布运送到全身,营养人体各组织器官。因此,中医认为脾胃乃是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如果脾胃功能因为各种原因受到损害,导致脾胃虚弱、脾阳不振,那么脾胃的运化功能就不能正常地运作。糖尿病人就会出现脾胃无法将精微物质成功输送到各组织器官,而堆积在血管脉道之中,这时,就会出现全体各个脏器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那么,中医常说的消渴症的“三消”(包括上消、中消、下消)症状就会出现。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医案:

患者姓张,女,今年59岁。见诊的时候见患者身体消瘦,患者自述口渴多饮、多尿、乏力、纳食多常,眠可,大便正常,无明显手脚麻木、疼痛等症状。通过视频看到她舌苔,舌红少津,苔燥。检查了血糖,血糖值为11.9mmol/L。

情况了解得差不多了,给他开出一方:

黄芪、黄精、葛根、天花粉、白术、茯苓、玄参、麦冬、生地黄、枸杞子、黄连、山药。

每日一剂,水煎服。

服用半个月之后,患者口渴多饮、多食、多尿症状得到了明显的好转,但是活动时仍然感到疲劳乏力,舌质红,苔薄白,血糖降到了8.9mmol/L。

效果好转之后,给患者在原方之中加减了几味用药,继续服用了半个月。患者乏力、多食、多饮、多尿等症状消失了,血糖降到了7.5mmol/L,又将上方改成丸剂,长期服用。1年后复访,病情没有再复发,血糖恢复正常。

从患者的症状上看来,主要是脾出现了问题,脾胃乃是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当脾受到损害时,脾就不能生化气血,导致气血不足,那么人就容易出现乏力,犯困。由于脾受到了损伤,人体喝下去的水无法转变成具有营养的津液,出现口渴多饮,水不能运化只能下行,这就是造成多尿的症状。当脾的运化能力越来越差,人体所得的营养越来越少,自然而然就消瘦了。

清楚了病情的原由,我们来看一下方子:

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为主,又能生津止渴,黄芪补气升阳,以助脾之升清;山药、黄精味甘淡性平,能滋养脾阴;葛根味甘入脾,能升阳健脾,止渴生津;天花粉、麦冬润肺生津,养阴益胃;生地黄、枸杞子益肾补肝、生津养阴;黄连、玄参清热滋阴;丹参活血化瘀,与党参、黄芪相合,有益气活血之功。诸药配伍,健脾益气为主,意在治本;兼顾生津清热、化瘀活血,意在治标。标本兼治,才能血糖稳定,症状改善,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脾失健运,机体得不到滋养,导致津亏气虚,化燥生热,以致于产生各种并发症。气虚血行无力,则致血瘀,瘀血内阻会加重糖尿病,最终导致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吧,大家有相关的症状,需要在中医的指导下使用,切勿随意用药。

「体虚可能导致糖尿病」你可知道,这个“体虚”指的是气阴两虚

人去世了,有个说法是“这个人没气了”。这里的气,可不仅仅指的是呼吸。庄子说,人的生命就是气的聚集。气聚集在一起是生命,气消散了就是死亡。


平时生大病了,或者身体有严重创伤了,咱们也会说“元气大伤”之类的话。伤到元气之后,要好好休息,吃有营养的东西,来补元气。


气有这么两个最大的功能,一个是运化,运什么呢?运送血液以致周身循环,化什么呢?化吃到肚子里的水谷为己用。二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精气神”!为我们的身体提供“热量”,气足就神气十足!


稍微给大家讲一下“气”的种类,中医认为,气分为四种,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如果气虚了,那么气的功能也会跟着受影响。那回忆一下,糖尿病的症状都有什么?渴,喝再多的水也是渴,一直想吃东西,但也一直容易饿,体重却往下掉,身体疲乏无力,没有精神。


联想一下气的功能,就说得通了。


水谷化成的养分不能被血液很好地运送到全身,身体缺水,缺营养,口渴、饿、疲乏无力,这些症状跟着就来了。


气虚的部分说完了,阴虚的部分就更好解释了。如果把人的身体比作一块田地,那“阴”就是土地里的水。阴虚之后地里的水就减少,时间长了土地就会干涸,开裂。中医认为,阴虚就是血津液的亏虚。身体就跟着干燥,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糖尿病在中医里,被划分在“消渴”、“消瘅”、“膈消”、“脾瘅”、“肺消”、“消中”、“消肾”等病的范围里。
糖尿病的基本病机是气阴两虚,此为病之本。气虚则疲乏无力、易汗出;阴虚则烘热、盗汗、舌红、脉数;同时,阴虚易生内热,热气上腾则口干、烦渴引饮,热熏于中则多食、消谷善饥,热伏于下则多尿。
最后放一段中医的理论,感兴趣的可以研究一下,很有意思的。
气虚表现为寒象,如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畏寒肢冷。宗气阳化不及,则少气懒言;营气阳化不及,则倦怠乏力;卫气阳化不及,则畏寒肢冷。《灵枢·邪客》中记载:“宗气积于胸中,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镖疾,而先行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体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