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抑制食欲的药(糖尿病抑制食欲的针剂可以减肥么)
长假的“保胃”战 这些助消化小药安排上
国庆长假期间,不少人都开启了“逛吃逛吃”模式。面对美味佳肴,难免会情不自禁地吃到撑。节日里居家最好准备一些助消化药以作应急之需。除了乳酶生片、消胀片、多酶片等常用助消化西药外,还可准备副作用小、效果较为理想的中成药。
常见的助消化西药
胃蛋白酶
一种消化酶,常用于吃了蛋白性食物后,缺乏胃蛋白酶的消化不良,病后恢复期的消化功能减退,以及食欲不振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它有散剂(俗称药粉)、合剂、糖浆剂及片剂等。注意事项:不宜与硫糖铝、碱性药物同服。
胰酶
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及胰脂肪酶等,主要用于食欲不振及胰脏病、糖尿病引起的消化不良。注意事项:片剂不可嚼碎,也不能与酸性药物并用。
多酶片
含有胃蛋白酶与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等成分,适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病后胃功能减退及饮食过饱、异常发酵,尤其是老年人胃肠胀气等症。注意事项:不能嚼碎,也不宜与抗酸药洛赛克、硫糖铝、胃得乐、胃舒平、氢氧化铝、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合用,不宜同食猪肝(因含一定量的铜元素),否则会降低或失去疗效。
乳酶生片
含有活的乳酸杆菌,在肠内能分解糖类,生成乳酸,使肠腔酸度增高,从而抑制肠内病原菌的生长繁殖,且能防止蛋白质发酵和减少肠内产气,故适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肠胀气及小儿饮食失调引起的腹泻等症。注意事项:饭前服,儿童剂量遵医嘱。
消胀片
含有二甲硅油与氢氧化铝成分,可降低胃肠内气体微泡的表面张力,以促使微气泡破裂而释放出气体,排出体外,适用于治疗胃肠胀气,在气体排除后,有助于消化。注意事项:过多服用,易引起便秘。
常见的助消化中成药
保和丸
有化滞和中功效。适用于食积停滞、大便泄泻、腹痛腹胀等症。
香砂养胃丸
有燥湿平胃功效。适用于气滞湿阻、不思饮食、脘腹胀痛的消化不良症。
人参健脾丸
有健脾运滞功效。适用于脾气虚弱、停食不化等症。
香砂枳术丸
有健脾开胃、行气消痞功效。适用于脾虚食少宿食不消、胸脘痞闷等症。
木香顺气丸
有行气化湿、健脾和胃功效。适用于脘腹胀痛、恶心、嗳气。
假期饮食把握“四少一多”
为了保护好您的胃肠,节日期间饮食除了不要过量,还应该注意把握“四少一多”的原则——少油、少盐、少糖、少肉、多纤维。因为过多食用油、盐、糖和肉,不利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油腻的食品和肉食吃得太多,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食物纤维利于维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
文/邬时民
来源: 北京青年报
降糖药物能抑制食欲有减肥效果,也能增加胰腺炎发生几率
经济社会进步带来的物质极大丰富,不仅使人们摆脱了饥饿而且使食品获得更加便利、容易。但随之而来的超重、肥胖率激增,又让一部分肥胖人士有了减重、减肥的迫切需求。运动、节食、代餐、药物、手术等方案应运而生的同时,一些能够明显抑制食欲的药物,比如糖尿病治疗领域的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渐成减肥领域的新晋网红。
9月16-18日,第九届中国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国际肥胖代谢外科联盟中国学术会议暨第一届华人华侨肥胖代谢外科国际学术会议在穗举行,国际肥胖代谢外科联盟亚太区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王存川教授表示,“其实任何减肥手段,都是一个综合了运动、饮食、营养的多领域工程。且不说用糖尿病药物减重,本身会增加罹患胰腺炎和甲状腺水样癌的风险。这一方案如不配合运动、饮食控制,一旦停用后,同样会面临反弹。”
中国人特有的梨形肥胖
使其在BMI指数上丢失了2.5分
王存川教授表示,由于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种在饮食结构上特别迥异于西方人的高蛋白饮食结构。我国的肥胖问题,往往突出的表现在隆起的肚子上。“相对于欧美人种的全身型肥胖,我国的肥胖人士更容易发生高血压、高血糖等代谢性疾病。而且在BMI指数计数上,使得我国丢失了2.5‘分’。”
他进一步解释说,欧美肥胖人士往往在BMI指数达到30以上方才出现的代谢疾病,我国的肥胖人士在该指数达到27.5时就出现了。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国在超级肥胖的手术干预指征设定上和西方一致,即BMI指数超过35以上可以考虑进行手术减重。“但我国的手术减重标准还有一个补充,即指数介于27.5至35之间,有明确的代谢性疾病危及健康时,也属手术减重指征。”
王存川教授表示,肥胖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备受社会关注。现在每年肥胖人数年均增长400万,每20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肥胖。近年,广东省减重手术例数增长了30%。手术快速增长,数据大量积累,必然引发一轮减重手术迭代变革思考。目前医学界最关注、讨论最激烈的是,如何打破信息孤岛,整合长期积累减重数据,辅助减重术式选择,提升减重长期效果。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各位医护同行分享交流最新医学观点,研讨凝聚减重共识,共同推进中国减重事业高质量发展。
手术减重也会复胖
有人八年三次接受减重手术
八年前通过手术减重,将体重从180斤降低到了110斤。可完成减重后高糖、高脂饮食并未解决,年轻的肥胖人士张小姐在术后3年又很快反弹到了160斤,因为畸高的血压,她很快接受了第二次修正手术,体重又得到了控制。但其嗜好奶茶的习惯未变,不爱运动,寄望通过按摩等外部手段来被动减重的念头没变。张小姐在八年后又面临第三次接受减重手术的选择。
王存川团队的体重管理师陈笑梅曾经语重心长的劝说她,戒掉高糖饮食习惯,管住嘴、迈开腿,但效果一般。“手术减重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可以躺着就将多余的肉减下来,也需要管住嘴、迈开腿,吃动平衡。但患者如果不遵从医嘱、术后管理,有20%的手术减重患者肯定还会复胖。”
王存川教授表示,相对于单纯的运动、节食、代餐、药物减肥,手术减重的复胖率是比较低的。但前者需要持之以恒,手术减重则更需要强调术后的健康管理。
近年来,一些原本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药物如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因其有明显的抑制食欲效果。渐渐成了减重、减肥领域的新宠。“其本身说明书上就已经明确了会增加胰腺炎和甲状腺水样癌的发病风险。而且停用该药后往往也会复胖。”
让数据跑起来:
减重医患管理的重点突破口
“如何提高随访率,是目前全球减重领域遇到的棘手问题。之前我们主要依靠非智能化工具,如excel表格,人为录入信息,但随着减重案例增多,很快就出现录入输出困难、容易出错等问题,尤其对患者的随访监管及术后疗效等问题,不能进行规范化管理。为此,成立数据库迫在眉睫。去年,经过中国几大权威减重中心共同探讨,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减重中心的主导下成立了‘中国肥胖代谢外科数据库’,并已正式使用。”
王存川教授表示,近期举办的第25届国际肥胖代谢外科联盟世界大会发布了新的减重手术适应症指南,其中就借鉴了中国肥胖代谢外科数据库的研究成果。目前已有近100家减重中心加盟中国肥胖代谢外科数据库,录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生活习惯、术前检查、手术情况、术后随访等。通过分析数据,可以直观了解个案管理师的复查率、随访率,减重患者的体重达标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针对患者的阳性指标进行提前预警处理,随时追踪监督患者的术后减重效果。可以说,它是连接减重医患之间一座无形桥梁。
减重手术患者群像:女性占比3/4
目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减重中心业已录入4000余名患者信息。数据显示,在性别地域差异方面,女性患者达到75%,男性患者占25%左右。2019年以前,有60%-70%患者来自北方,近三年人口流动受限,患者主要来源于广东省内。年龄发布上,女性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5-45岁之间,男性18-30岁的患者居多。自减重中心成立以来,接受减重手术年龄最大的患者是78岁,年龄最小的为8岁。肥胖程度方面,70%的女性患者达到中重度肥胖即寻求减重手术帮助,80%男性患者达到重度肥胖后,最后才选择外科手术方式。
此外,这些患者的生活习惯有一定的相似性,男性发胖与爱喝酒、爱吃宵夜、常熬夜有很大关系,女性则偏爱零食、甜饮料特别是奶茶,情绪波动大,容易暴饮暴食。”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减重中心主任董志勇解释道:“这些胖友在接受减重手术前都尝试过不同的减肥方法,有40%的人去过专业的减肥训练营,短期内也取得很好的瘦身效果,但一离开训练营,没有专业营养师及教官严格管理,很快体重又反弹。此外,代餐、针灸、按摩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减肥方式,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被动式减肥,都想躺着瘦,结果,越减越胖,还伴有多种代谢疾病,最后只能接受减重手术。”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张灿城 陈笑梅 毛三三
西格列汀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科学服用注意4点
西格列汀是一种常用降糖药,其可以延长内源性肠促胰岛素和胃抑制多肽的半衰期,从而增强胰岛素分泌并抑制餐后高血糖水平。同时其还具有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降低肝脏葡萄糖的生成等多重作用,可以有效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且不容易引起低血糖、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
35岁的王女士是一名教师,由于喜欢吃甜食,因此身体一直偏胖,2年前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长期口服二甲双胍,但是由于她的饮食习惯较差,导致血糖控制依然不佳。
半年前,王女士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导致她的视力下降的厉害,医生建议她使用胰岛素,但是她害怕疼痛所以拒接了,于是医生在为王女士增加了一种叫做西格列汀的药物,增强降糖效果,但是王女士害怕服用的药物多了损伤肝功能,医生解释道西格列汀是一种新型的降糖药,其主要的作用是增强胰岛素的降糖效果,同时可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对肝功能影响也较少。王女士听罢医生的解释后就按照医嘱服用,并且结合饮食调整后,她的血糖水平逐渐平稳了。
一、胃肠道与血糖调节之间的关系血糖的调节与人体中的多个环节相关,最近的研究发现除了胰腺以外,胃肠道在血糖调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不仅参与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还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制调节血糖的稳定水平。
首先,胃肠道内存在大量与血糖调控相关的物质,如胃抑制肽、胰高血糖素样肽-1、肠促胰岛素等,这些物质通过血液循环直接影响胰腺的功能,调节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影响血糖水平,其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由小肠和大肠的L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水平,同时还具有延缓胃排空的作用,能够增加患者的饱腹感,减少食量,从而间接控制血糖水平,临床上根据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开发了一系列的降糖药物,其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和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最为常见,如利拉鲁肽、西格列汀等。
其次,胃肠道微生物群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也逐渐受到关注,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失衡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肠道微生物能够通过调节炎症反应、代谢产物的释放等方式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分泌,从而影响血糖水平。
二、西格列汀的作用机制西格列汀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新型降糖药,其本质属于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特别是用于当运动,饮食、药物控制不佳时,联合使用西格列汀具有较好的降糖效果。
西格列汀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抑制二肽基肽酶-4活性、延长胰高血糖素样肽-1活性
西格列汀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的活性,减少其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降解,延长的半衰期,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降低餐后血糖,并在高血糖状态下有效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从而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2、促进胰岛素分泌
当血糖控制不佳时,西格列汀可以刺激胰腺的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有效降低血糖,但是当血糖正常时,则不会发挥上述作用,因此可以减少低血糖的风险,使用更加安全。
3、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西格列汀能够通过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抑制血糖升高,降低肝脏对葡萄糖的释放,增强血糖控制。
4、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西格列汀可以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促进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增强胰岛素的降糖效果。
5、增加饱腹感
西格列汀可以抑制胃肠蠕动,增加饱腹感,从而有效抑制患者的食欲,减少饮食摄入,帮助辅助控制血糖。
三、西格列汀临床上主要用于这几种情况西格列汀目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二线药物,其降糖作用明显,不良反应较少,因此常作为其他药物或者其他疗法的配合性用药,较少单独使用。
1、在饮食、运动下联合使用
对于糖耐量异常、肥胖等2型糖尿病初期的高危人群而言,虽然改善饮食和加强运动是首选方案,但是如果血糖控制 依然欠佳时,可以考虑联用西格列汀。临床研究表明在饮食、运动的基础上联用西格列汀,可以有效改善人体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胰岛素的是否,从而增强血糖控制水平,延缓病情发展。
2、肥胖伴2型糖尿病
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导致降糖药的效果欠佳。临床研究表明西格列汀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减少因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脂肪积累,进而帮助肥胖患者降低血糖水平。
3、2型糖尿病
当单用某种降糖药效果不佳时,临床上推荐联合使用西格列汀,从而加强降糖效果。临床研究表明在胰岛素、二甲双胍等一线药物的基础上联用西格列汀,可以有效促进胰岛素的释放,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强降糖药的治疗效果。
四、二甲双胍与西格列汀有什么区别?二甲双胍与西格列汀都是临床上常用的降糖药物,并且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虽然它们的降糖效果类似,但实际上2种药物在作用机制、作用特点和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
1、2种药物的降糖机制不同
二甲双胍是一种双胍类药物,其主要通过抑制肝脏对葡萄糖的生成,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其次,二甲双胍还有助于改善脂质代谢,降低体重。
西格列汀则是一种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DPP-4酶的活性,延长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半衰期,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
2、2种药物的作用特点不同
二甲双胍的主要特点是能够有效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时对体重的影响较小,适合肥胖的糖尿病患者。
西格列汀则以其较少的副作用和良好的耐受性而著称,适合需要长期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它在改善餐后血糖控制方面表现突出,且不易引起低血糖,适合那些对低血糖风险较为敏感的患者。
3、2种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同
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较多,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乳酸酸中毒,尤其在肾功能不全时容易诱发,因此使用二甲双胍时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
西格列汀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主要包括轻微的头痛、咳嗽和上呼吸道感染等,并且耐药性和依赖性较低,安全性较二甲双胍更好。
五、科学服用西格列汀注意这4点西格列汀是常用的DPP-4抑制剂类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2型糖尿病,其通过增强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来降低血糖水平,虽然西格列汀的副作用较少,使用相对安全,但为了确保治疗效果并减少潜在的风险,依然要在医生指导下科学服用。
第一、注意西格列汀的服用剂量和方法
对于轻度至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西格列汀的推荐剂量通常为每日1次,每次100mg;
其次,对于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西格列汀的剂量可能需要根据肾功能进行调整。对于肾小球滤过率≥50 ml/min的患者,一般无需调整剂量;当肾小球滤过率在30-50 ml/min时,建议使用剂量为每日50mg;而在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应避免使用。
第二、注意西格列汀的不良反应
西格列汀的副作用较轻,最常见的包括头痛、鼻咽炎、上呼吸道感染等,通常为短期症状。其次,极少数患者可能出过敏反应,如皮疹、水肿、呼吸急促等,如果出现需及时就医;最后,由于西格列汀对于胃肠道有一定刺激,可以诱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如可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
第三、注意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应禁用西格列汀;对于老年患者西格列汀的使用需谨慎,尤其是肾功能受损的老年人,应根据肾小球滤过率来调整服用剂量;对西格列汀的过敏的患者禁用;胰腺炎或者急性胰腺炎发作的患者禁用西格列汀。
第四、注意西格列汀与其他降糖药的联合使用
西格列汀可以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联合治疗时需密切监控血糖水平,防止低血糖发生。
六、总结西格列汀作为临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适合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其副作用较少,且不容易引起低血糖反应,患者的耐受性较好;其次,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在作用机制、作用特点和不良反应等多个方面有所不同,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服用。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