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用药用于减肥(糖尿病病人用药)
- 1、一针减重20斤!这一降糖药竟成“减肥神药”,糖友称:买不到药
- 2、网红减肥笔号称“一个月能瘦16斤” 4000一支 Saxenda实为糖尿病用药
- 3、降糖处方针剂成了减肥“神药”?医生:存在副作用 不建议用于减重
一针减重20斤!这一降糖药竟成“减肥神药”,糖友称:买不到药
1,网上爆火的“减肥神药”竟是降糖药
“扎一针,不用节食、不用运动,就能轻松瘦......”
不知何时起,一款糖尿病治疗药物在网上名声大噪,备受关注的原因竟然是能够减肥........这款被传疯的“网红药”竟然是司美格鲁肽,本是效果明显的降糖药现在却被当成了“减肥神药”。
2,减重是司美格鲁肽降糖后的副作用
司美格鲁肽是一种通过GLP-1受体影响对葡萄糖代谢产生多种作用的生理激素,可以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和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机制来降低血糖,两者均为葡萄糖依赖性。
因此当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反之亦然,也就是双向调节,和普通的降糖药物不同,属于一种“智能”的降糖药,血糖正常的时候,注射再多它也不会发挥作用。
通俗地讲,体重减轻是司美格鲁肽降糖后的副作用,它可以减少人体饥饿感,延缓胃排空,从而减少进食、增加饱腹感,达到减重的作用。
3,糖尿病患者称:已经买不到药
司美格鲁肽在国内的使用很普及,除了显著的降糖效果外,还有减重、降压和降脂的多种功效。
然而现在却遭到大批量“减肥人士”的哄抢,市场上购买司美格鲁肽的人群里,用来减肥比用来糖尿病治疗的人还多,这样的情况导致了司美格鲁肽供不应求,有不少粉丝朋友说,现在一药难求!个别医院确实出现了短期“断供”的情况,导致有用药需求的糖尿病患者只能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拿到药。
4,国内并未批准用于减重治疗,司美格鲁肽减重有风险
现在门诊中也有不少“减肥人士”来开药,但在中国,司美格鲁肽只被批准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属于一种降糖药,且具有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作用,暂未批准用于减肥。
是药三分毒!司美格鲁肽虽有较好的减重效果与安全性优势,但在使用过程中,一些人会出现头晕、反胃、腹泻甚至更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建议减肥还是要按照最好最健康最科学的方式:增加运动、控制饮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
网红减肥笔号称“一个月能瘦16斤” 4000一支 Saxenda实为糖尿病用药
图片来源 网络截图
“四月不减肥,五月徒伤悲”“一胖毁所有,大地因你抖”……又到了每年的“露肉季”,你是不是也在为减肥发愁?有同样烦恼的可不只你一人,为了减肥,各路人士绞尽了脑汁,全网召集快速瘦身法,力求达到“不少吃一块肉,不用迈一条腿就能躺瘦”的效果。
于是,商家也极力迎合大众心理,推出各种减肥产品。最近一种Saxenda减肥笔就在朋友圈流传开来,声称“只要轻轻一针,食欲就能减半”,“一个月能瘦8公斤”。
Saxenda减肥笔未在中国上市,存多种风险
新京报记者查询发现,这款Saxenda减肥笔通过微商购买的价格为2000元-4000元一支,主要成分是利拉鲁肽,是一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是由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的处方注射产品,但Saxenda并未在中国上市。美国食药监局(FDA)网站显示,其主要用于BMI大于等于27kg/㎡(超重)同时伴有至少一种与超重相关疾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或BMI大于等于30kg/㎡(肥胖)的成年人慢性体重管理。此外,Saxenda需配合低热量饮食计划,同时增加体育锻炼。
虽然FDA批准其可用于减肥,但在对Saxenda风险评估及规避策略中还带有一项黑框警告:Saxenda在啮齿动物研究中观察到有甲状腺瘤(甲状腺C细胞瘤)发生,但尚不清楚Saxenda是否在人身上会引起甲状腺C细胞瘤,包括甲状腺髓样癌(MTC)的甲状腺瘤。也就是说Saxenda的使用存在着甲状腺髓样癌的风险,此外,FDA同时提醒该药还可能存在急性胰腺癌、胆囊炎、糖尿病人服用会导致低血糖症等风险。
事实上,不少人注射Saxenda后出现了不适。网友“白净”表示,自己在使用Saxenda两天后感觉“消化不良,胃难受带着心脏也不舒服”,还出现呕吐症状。
与Saxenda成分相同产品用于治疗糖尿病
新京报记者查询国家药监局官网发现,含有相同活性成分利拉鲁肽的药物“诺和力”(Victoza)于2011年在中国获批上市,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马雅辉介绍,尽管Saxenda的主要成分和国内批准上市的诺和力完全一致,但Saxenda只在美国、欧盟和加拿大获批可用于减肥,而诺和力在国内只被批准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属于降糖药,并未批准用于减肥。
专家表示,利拉鲁肽能够让体重减轻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可能的机制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中枢作用,通过直接或间接(迷走神经)作用于下丘脑的进食中枢,抑制饥饿信号,激活饱食信号,从而降低食欲,减少能量摄入;另一个是利拉鲁肽具有一定的延缓胃排空的作用,从而增加饱腹感,减少进食。动物研究提示,利拉鲁肽可通过增加白色脂肪棕色化、增加棕色脂肪产热的作用增加能量消耗。
减肥的关键还是“管住嘴迈开腿”
马雅辉提醒,Saxenda在国外可用于治疗肥胖并没有那么简单,它是通过了一系列实验来证明该药物能让患者体重水平下降,但实验中要求使用该药的患者均为BMI≥30,且都是单纯性肥胖的非糖尿病患者。
正如FDA的提示,在使用Saxenda减肥的同时,生活方式的干预也不可少。比如健康的饮食,控制热量的摄入,体力活动、运动等的增加以及生活规律等,只想靠打点药就能减肥,那是不可能的。
此外,对于有些人还会用二甲双胍或其他降糖药去当减肥药吃的做法,马雅辉提醒,二甲双胍是应用最广泛的降糖药之一,在临床中可用于合并肥胖的糖耐量异常,“至于其他降糖药,如SGLT-2类的新型降糖药,虽然对体重会有影响,但都只是降糖药,不能作为减肥药来使用。”
新京报记者 王鹿 编辑 岳清秀 校对 范锦春
降糖处方针剂成了减肥“神药”?医生:存在副作用 不建议用于减重
来源:北京青年报
近期有网友称,在好友群和社交平台上流行一种打针减肥法,对于效果有人表示“打了6次针瘦了20斤”,还有的说“7天掉了10斤”。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种针剂其实是治疗糖尿病的处方药。
现象
传减肥有“奇效”
血糖不高也用药
“三个月,瘦了快10斤。”小颖(化名)是一名糖尿病患者,她不是在公布减肥效果,而是在和北京青年报记者介绍她因治病注射GLP-1受体激动剂后体重发生的变化。
“第一次注射时反应特别大,有时候吃不下饭,也不想吃,一旦硬吃就会吐,逐渐的饭量也变小了。因为这种药是处方药,必须经医师确诊后开出处方并在医师指导下方可购买与使用。我就诊的医院说这款药断货了,因为是一周打一次,现在也只能暂时停药,等来货后再去购买。”小颖说。
同样在使用类似药物的媛媛(化名)却是因为另一个目的——减肥。168厘米的身高、130斤的体重,在她看来并不完美。媛媛对自己的体重目标是达到曾经的108斤。“听说最近打这个针的人不少,直接抑制食欲,每天不饿,副作用小。虽然是处方药,网上也能随时买到,要求没那么严格。”
调查
不用处方也能网购
价格300至3000元不等
处方针剂,网上也能买到?北青报记者半信半疑地在网购平台搜索后发现,GLP-1受体激动剂类商品竟然多达4000多个结果。
从类别看,分一针1.5毫克和3毫克两种剂量,根据标准装、3盒装、5盒装等包装不同,价格从300-3000元不等。有店铺月销量最高达200多单,但因为需要冷链运输,有的商家设定的运费就高达180元。
当北青报记者咨询客服这类药物是否能用于减肥时,不少商家直接回复“可以”,有的则称“不建议”。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购买页面并不能直接下单购买,第一步必须先填写包括姓名、身份证、手机号、确诊疾病、处方等在内的问诊信息。对此,客服解释,因为是处方药,系统要求提交处方单、病例、检查报告中的任何一个,才能下单购买。
不过,对于没有处方又想购药的买家,有客服透露:“可以留下联系方式电话沟通。通过私下转账后,商家直接发货,这样可以规避网购平台系统的审核。”
专家
未获国家批准用于减肥
医生不建议用此类药物减重
在社交平台上,有人统计自己12天瘦了大概4斤,27天掉了10斤,但伴随体重下降而来的却是呕吐、恶心、便秘等副作用。
据了解,这些针剂作为处方药,均需由医疗机构有处方权的医师开具处方才能使用。对此,一位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向北青报记者介绍,目前市面上的GLP-1受体激动剂是用来治疗糖尿病的,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有的是每周注射一次,也有每天注射的。在降糖、降血脂的基础上的确可以减重。原理就是通过抑制摄食中枢,让患者食欲下降,抑制胃排空,有了饱腹感,就会吃得少。但是在我国,这类药品均没有获批用于减肥,所以从医生的角度肯定是不建议大家用它来减重。
该主任医师解释,之所以有人觉得使用了这种药物后有一点减重的作用,最主要的就是不想吃饭,减少了进食。她提醒,即便是糖尿病患者,也要从小剂量开始应用,否则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比如不想吃饭、没有食欲、恶心、便秘、影响肠蠕动等。
国家首批健康科普专家孙延庆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正常人使用降糖药物可能会出现低血糖、肾功能损伤、肝功能损害等一些身体其他机能的损害。肥胖的最主要因素就是遗传、饮食习惯和运动量少等原因。“靠药物减肥不可取,虽然能起到一点微弱的效果,但不对症,副作用会大于获益。”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彭永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我国没有批准这些药物在肥胖方面的适应症,目前所有的使用都属于超适应症用药或不规范用药。
内存
何为GLP-1受体激动剂
在我国批准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包括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度拉糖肽等,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根据作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短效和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需一日多次皮下注射,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可一日一次或一周一次皮下注射。
文/本报记者 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