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二型糖尿病的病因(糖尿病什么叫一型二型)

宋药师 0
文章目录:

2型糖尿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型糖尿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头条创作挑战赛#2型糖尿病是一种长期代谢紊乱,特征为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约有4.22亿成人患有糖尿病,其中90%以上的患者为2型糖尿病患者。

本文将深入探讨2型糖尿病的成因,包括遗传、生活方式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并探讨如何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管理或预防这种病症。

遗传因素

遗传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研究表明,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患有2型糖尿病,子女患病的风险将增加40%;如果双亲均患病,风险则增至70%。目前已确认多个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遗传标记,如TCF7L2、PPARG等基因突变,这些基因通常影响胰岛素的作用和/或分泌。

生活方式因素膳食

高糖、高脂肪的饮食习惯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风险因素。研究显示,摄入过多的加工食品和饱和脂肪,以及纤维摄入不足,可以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

体重和肥胖

肥胖,特别是腹部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另一个关键风险因素。体重指数(BMI)超过25的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是正常体重人群的三倍以上。

缺乏运动

缺乏体力活动增加了2型糖尿病的风险。定期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可以改善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

环境和社会因素

研究还发现,社会和心理压力、睡眠质量不佳以及暴露于某些环境化学物质可能也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

预防和管理

虽然遗传因素无法改变,但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以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身体活动、改善饮食习惯、维持健康体重和良好的心理状态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结论

2型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其发展涉及遗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虽然个体的遗传背景不可修改,但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变,绝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此外,对于已经发病的个体,通过合理调整生活方式同样能够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糖尿病罪魁祸首不仅仅是糖,还有3种因素,很多人都自动忽略了

糖尿病在过去被称为“富贵病”,在现在被称为“夫妻病”。也就是说,一个家庭中有一个人患有糖尿病,那么剩下的人也会大大增加患病概率。

而人们对这种慢性病的印象都是吃糖太多引起的,虽然不能否认,在机体吃糖过多,尤其是机体可以直接利用的糖,如蔗糖等,就容易刺激胰岛素分泌,导致内分泌紊乱,升高血糖。

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对现代人来说,糖尿病以及诱发血糖升高的罪魁祸首不仅仅是糖,还有几种因素,只是很多人都自动忽略了。

首先是饮食方式的问题,正所谓全家人的身体健康主要依靠于日常烹饪的那个人,饭菜咸淡、饭菜整体上营养等,都和身体需求有关。还有有孩子的家庭,也会因为父母的做饭做菜方式深受影响。

如果一个家庭的饮食方式,长期是高油脂高热量低膳食纤维的主食,尤其是现代人都喜欢吃的精白米面,就容易增加餐后血糖上升,食用血糖生成指数高的精致主食后,大脑皮层收到信号,饭后还容易犯困。

另外,在近几年的研究上发现,经常食用精致主食的人和每餐都少量吃粗粮的人相比,前者更容易罹患二型糖尿病。所以,大家不要小看饮食方式的影响,主食一半为粗粮、清淡饮食、食物多样性才是好做法。

其次,据研究显示,人长期缺乏运动,不仅新陈代谢容易受到影响,还容易增加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概率。同时,这种生活方式还容易受到家庭的影响,如果一个人比较懒惰,那么其他人也会受其影响。

在控制血糖上,每天只是吃不消耗,即便是食用降糖药,也会对病情不利,是可以诱发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最后,睡眠也是一个方面,可能很多人把熬夜当做是习以为常的一件事,但实际上熬夜的危害有很多。早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把熬夜列为是1A类致癌因素,可以和经常食用油炸食物的危险相媲美。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经常熬夜导致生物钟不规律,会影响体内内分泌系统,导致内分泌紊乱,增加血糖升高的危险。

同时大家也不要妄想熬夜可以通过补觉补回来,如果生物钟紊乱,即便是白天补觉,人也只会越睡越累,身体早晚会被拖垮,所以大家不要忽视了。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2型糖尿病的致病因素

2型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基因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是不可控因素。环境因素包括饮食起居、工作生活等多个方面,是可控因素。202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院士团队发表的《中国糖尿病(第一部分):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研究报告指出,1980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不到1%,2018年中国大陆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2.4%。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2型糖尿病患病率也“井喷”式增长,进一步证实了环境因素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原因。

2型糖尿病的两个最主要的两个发病机制: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缺陷)和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前者胰岛素少了,后者胰岛素罢工了,结果是肌肉组织细胞对葡萄糖摄取减少,葡萄糖滞留在血液中,导致血糖升高。第三个机制是肝糖生成增加,也就是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增加。三种机制合称为2型糖尿病“三重奏”。

后来,班廷奖获得者、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糖尿病分部主任DeFrIonzo教授提出了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八重奏”:

1️⃣胰岛β细胞分泌缺陷

2️⃣肌肉组织葡萄糖摄取减少

3️⃣肝糖输出增加

4️⃣脂代谢紊乱

5️⃣肠促胰岛素效应减弱

6️⃣基础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

7️⃣肾脏对葡萄糖的处理失调

8️⃣神经递质功能紊乱。

2022年,来自莱斯特大学糖尿病研究中心和英国莱斯特NIHR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Ehtasham教授在原来“八重奏”的基础上,增加了4项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的最新病理生理机制:

1️⃣慢性炎症的激活

2️⃣免疫功能缺陷

3️⃣肠道菌群失调

4️⃣胰腺淀粉蛋白过度沉积。

与原有的“八重奏”一起构成了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机制“十二重奏”。

由此可见,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如果你有遗传因素,就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该及早对“环境因素”进行干预,按照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模式规范自己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让血压、血脂、BMI长期达标,定期监测血糖,及时了解内环境变化,筛查糖尿病危险因素并早期干预,做好糖尿病的“一级预防”。只要长期坚持下去,相信大家一定会将糖尿病拒之体外,拥有一个健康体魄,拥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