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的早期能治愈(糖尿病的早期能查出来吗)

内分泌科程井军主任 0
文章目录:

某些早期糖尿病,是可以治愈的,你属于其中一种吗?

某些早期糖尿病是可以治愈的。

之前有个患者说他一年半之前为了戒烟就大量的吃零食、吃口香糖,结果半年后出现了多饮、多尿、多食这样的情况。一查随机血糖25,空腹血糖11,还因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住院治疗一周。后来每天口服二甲双胍,同时坚持运动减肥,饮食控制,血糖也恢复正常。后来就把二甲双胍停掉了,停了半年血糖还是维持正常。

他问我这是不是糖尿病已经治愈了?应该说当时他的病情比较重,但是他的病程相对比较短。他认识到问题以后就开始饮食控制、运动减重,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血糖恢复正常,可以认定是治愈。但是不排除年龄大了以后糖尿病复发。

从这个例子可以发现某些早期糖尿病人是可以治愈的,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长期维持正常。

糖尿病的早期能治愈吗?今天武士芬主任详细解答

早期糖尿病能不能治愈或者能不能逆转?

这里首先要重新定义一下糖尿病治愈这个概念。一般意义上的糖尿病治愈就是指血糖控制的很好,在患者的生命过程中没有出现大的并发症,这就算是很成功了。

想控制糖尿病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在采取有中医参与的综合治疗的时候,中医不但对糖尿病自古就有认识,在实践上更是积累了比较成熟的方法。像我40年的临床生养中就见证了很多糖尿病患者在中医药加入进来以后体质得到了改善,并发症进展得到了控制,生活质量因而有了提高。

糖尿病前期如何逆转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尽早进行干预,是降低患糖尿病风险的重要手段。我国糖尿病患者众多,据估算,我国有近1.5亿糖尿病患者,而糖尿病前期患者则高达3.88亿。

“2007—2008年的全国性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15.5%。”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罗樱樱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称,“我国糖尿病前期患者数量庞大,患病率高。但由于糖尿病前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所以容易被忽视。”

糖尿病前期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中间状态。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值比正常人高,但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高于等于6.1毫摩尔每升但低于7.0毫摩尔每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等于7.8毫摩尔每升但低于11.1毫摩尔每升。2001年,糖尿病专家提出“糖尿病前期”一词,用来替代此前的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异常(IGT),旨在让医生及公众对血糖轻微升高引起足够重视。

罗樱樱表示,遗传、超重或肥胖、家族史、妊娠高血糖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均可引起血糖代谢异常,引发糖尿病前期,“最主要的诱因还是不良生活方式”。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罗樱樱称:“糖尿病前期人群进展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风险远远高于正常人。”

好在糖尿病前期有逆转的可能。也就是说,如果血糖控制得好,可以阻止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甚至有望让血糖恢复正常。比如,对于因超重导致的糖尿病前期,通过减重就可以实现逆转。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前期都可以逆转。罗樱樱告诉记者:“糖尿病前期患者中,有约1/3的人血糖可能恢复正常,有约1/3的人会进展为糖尿病,还有约1/3的人会维持在糖尿病前期状态。”

那么,糖尿病前期患者如何才能成功实现逆转呢?罗樱樱强调,关键在于改变生活方式。“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延迟或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她说。

我国著名的“大庆研究”证明了这一点。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进行一项糖尿病前期干预的研究。该研究通过对大庆油田大样本人群长达30年的调查和随访发现,对生活方式干预6年,可使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9%,2型糖尿病发病中位时间推迟3.96年。

什么是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呢?罗樱樱表示:“糖尿病前期患者要控制饮食总热量,增加蔬菜摄入量、减少酒精和单糖的摄入量,其中超重或肥胖患者要减轻体重,每天食用盐的总量不超过5克;每天要进行至少2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此外,还要定期监测血糖。”

近年来,也有一些研究提出,生活方式干预和有效药物干预“双管齐下”,可以增强干预效果,降低糖尿病前期进展至糖尿病的风险。“但用药之前一定要到医院进行评估,让医生决定是否有必要用药。”罗樱樱强调,“生活方式的干预才是控制糖尿病前期进展最重要的手段。”

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早期筛查很重要。“早筛查早干预,有助于实现逆转。”罗樱樱称,“有妊娠糖尿病,超重或肥胖,有家族史、巨大儿生产史的高危人群等需要定期筛查,如果发现血糖异常就要尽早干预。”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前期患者即使成功逆转,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监测血糖。因为糖尿病前期不仅是罹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也是可能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一定要重视糖尿病前期的发现和干预,这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节约相关医疗成本和社会资源的有效措施。”罗樱樱强调。(代小佩)

来源: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