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足半足(糖尿病足半足截肢从哪截)

何医生健康讲座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双脚出现3大表现,要注意!可能患上了糖尿病足


李医生走进诊室时,看到了一位神色忧虑的中年男子。这位名叫张明的患者是一名50岁的建筑工程师,他正低头看着自己的双脚,眉头紧锁。

"张先生,您今天来是有什么问题吗?"李医生温和地问道。

张明抬起头,眼中充满了担忧:"李医生,我是一名糖尿病患者,最近我的脚总是感觉不对劲。我担心......"

李医生注意到张明的犹豫,轻轻点头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张明深吸一口气,继续道:"我听说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得一种叫'糖尿病足'的并发症。我的脚最近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症状,我很害怕......"

李医生仔细听完张明的描述,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典型的糖尿病足早期症状案例。他决定借此机会不仅帮助张明,还要提高他对这种常见但往往被忽视的糖尿病并发症的认识。

"张先生,您能具体描述一下您脚部的症状吗?"李医生温和地问道。

张明开始详细描述他的症状:"最近我的脚总是感觉麻木,有时还会刺痛。而且,我发现脚上的皮肤变得很干燥,甚至开始开裂。最让我担心的是,我的脚似乎变形了,看起来和以前不太一样。"

李医生认真地听完,点了点头:"张先生,您的观察很仔细。这些症状确实值得我们重视。您刚才描述的这三种情况——麻木和刺痛感、皮肤干燥开裂、以及脚部变形,正是糖尿病足的典型早期表现。"

看到张明脸上闪过的恐慌,李医生赶紧补充道:"不过,您不用太过担心。及时发现这些症状是非常重要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糖尿病足,看看我们该如何应对。"

李医生开始详细解释糖尿病足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他告诉张明,糖尿病足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神经变和血管病变引起的。高血糖会损害神经和血管,导致足部感觉异常和血液循环不畅。

"您刚才提到的三大表现,每一种都有其特殊的意义。"李医生解释道,"麻木和刺痛感是由于神经受损引起的。这会导致您对疼痛和温度的感知能力下降,增加了受伤的风险。"

张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回忆起最近几次不小心踩到尖锐物体却没有立即感觉到疼痛的经历。

李医生继续说道:"皮肤干燥开裂则是由于血液循环不畅和神经功能异常导致的。这会使皮肤更容易受伤,同时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至于脚部变形,"李医生指出,"这可能是由于神经变导致足部肌肉萎缩和关节异常所致。这种变形会改变足部受力点,增加压力性溃疡的风险。"

张明听得认真,但眼中仍带着些许困惑:"李医生,那我该怎么预防和治疗呢?"

李医生微笑着回答:"预防和早期干预是关键。我建议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严格控制血糖:这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足的基础。

2. 每天检查双脚:仔细观察有无伤口、水泡、皮肤变色等异常情况。

3. 保持足部清洁和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双脚,并仔细擦干,特别是趾缝间。

4. 保湿:使用适合的保湿霜来防止皮肤干燥开裂。

5. 穿合适的鞋袜:选择舒适、合脚的鞋子,避免赤脚行走。

6. 定期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

7. 戒烟:吸烟会进一步损害血管,加重病情。

8. 定期足部检查:建议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专业的足部检查。"

张明认真地记下了这些建议,但他还有一个疑问:"李医生,如果已经发展成糖尿病足了,还有治愈的可能吗?"

李医生解释道:"糖尿病足的治疗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早期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轻度病变可以通过改善血糖控制、局部创面处理等方法来治疗。但如果病情严重,可能需要进行血管重建手术,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需要截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早期预防和干预的重要性。"

听到"截肢"两个字,张明不禁倒吸一口冷气。李医生注意到了他的反应,安慰道:"张先生,不用太过担心。您及时发现了早期症状,这是非常好的。只要我们积极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再加上正确的足部护理,是完全可以预防糖尿病足的进一步发展的。"

张明点点头,脸上的忧虑稍微减轻了一些。李医生继续说道:"接下来,我会为您制定一个详细的治疗和护理计划。我们会定期检查您的足部状况,同时也要密切监测您的血糖水平。"

在接下来的半小时里,李医生仔细检查了张明的双脚,并详细记录了他的症状。他还为张明演示了正确的足部护理方法,包括如何正确清洗和擦干双脚,如何选择合适的鞋袜等。

临走前,张明感激地说:"李医生,谢谢您今天的详细解释和指导。我现在明白了糖尿病足的严重性,也知道了该如何预防和护理。我一定会严格按照您的建议去做的。"

李医生微笑着点点头:"张先生,您的态度很好。记住,糖尿病足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警惕,做好日常护理,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您随时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来找我。"

送走张明后,李医生坐在办公桌前,思考着今天的诊疗经历。他深感在糖尿病患者中普及足部护理知识的重要性。很多患者往往忽视了足部的小问题,等到发现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李医生决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足部护理的宣教。他相信,只有让更多的患者意识到早期预防和干预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看着窗外的阳光,李医生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虽然糖尿病足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只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每个糖尿病患者都能保护好自己的双脚,继续走出健康美好的人生道路。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13(4):315-409.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9,11(2):92-108.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糖尿病防治管理办法. 2019.

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8).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5.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糖尿病足诊疗指南(2019年版).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9,35(12):1076-1089.

糖尿病足不容忽视,这三点很重要!

您可能想象不到,一个小小的足部皮肤破溃,就有可能让一位糖友走上人财两空的境地,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最新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数据:我国是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10年增长56%,经统计,2021年,全球范围内约5.37亿成年人(20~79岁)患有糖尿病,而中国有1.4亿成年人(20~79岁)患有糖尿病,相当于全球每4个成人糖尿病患者就有1个是中国人,而糖尿病足又是糖尿病的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治疗疗程长、治疗费用昂贵,最悲痛的结局就是截肢甚至于死亡!糖友们,是时候关爱您的双足了。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如何做好糖尿病病人的足部管理,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

最好的治疗即是预防,爱护双足,要把握三个关键点,即“基础点”“中心点”“基本点”,养成生活好习惯。

关键点1:基础点

“基础点”即良好的代谢管理。糖友们的日常管理基础,包括降糖、降压、调脂、抗凝、抗血小板、扩血管药物等基础的药物治疗,同时强调个体化的血糖、血压、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定期检查各项指标,确保各项指标达标,才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出现。相关控制目标可参考下图。

中国 2 型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

测量指标

目标值

毛细血管血糖(mmol/L)

空腹 4.4~7.0

非空腹 <10.0

糖化血红蛋白(%)

<7.0

血压(mmHg)

<130/80

总胆固醇(mmol/L)

<4.5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男性 >1.0

女性 >1.3

甘油三酯(mmol/L)

<1.7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未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2.6

<1.8

体质指数(kg/m2)

<24.0

另外,糖尿病血管病变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也是糖尿病足发病的基础,患者要定期前往医院进行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的专科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关键点2:中心点

“中心点”即以保持足部皮肤的完整性为中心,注意日常足部管理的细节。表皮是最好的天然屏障,是皮肤最外面的一层具有保护功能的组织。一旦皮肤破溃,因糖尿病疾病特点,高糖环境下的创面就容易引发感染,进而出现伤口不易愈合的局面,如果不积极治疗,就越发严重,所以避免皮肤破溃是糖友们的日常足部管理的中心环节。那么日常如何做,才能避免皮肤受损呢?

1. 选购合适的鞋子和袜子,尽量下午买鞋,两只脚同时试穿,穿着袜子试穿,选择大小适宜(鞋后帮可伸入一小指为宜)、圆头、透气好、防滑、无粗糙接缝的鞋。鞋底不要太薄,内部宽度应与足最宽处的宽度相等,高度应考虑给足趾的空间。穿新鞋半小时左右后应脱下检查,检查是否有被压红的地方或摩擦的痕迹,新鞋应逐渐增加穿的时长。袜子选用浅色的棉袜,袜口不要太紧或太松,袜子的高度宜高于鞋帮的高度。有条件的可以前往专业机构测试足底压力,定制适合自己双足的鞋袜。

2. 穿鞋前先检查鞋子内是否有异物,避免活动时硌脚,引起外伤。

3.不穿外露脚趾的凉鞋,不要赤脚穿鞋、赤脚走路。

4. 涂抹润肤油或霜,滋润足部皮肤,避免皮肤干裂。

5.避免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取暖产品,勿拔火罐、艾灸,以防烫伤。

关键点3:基本点

“基本点”即掌握有效的足部护理是基本。充分有效的足部护理必不可缺。

1. 定期检查足部。请家人或者借用镜子,每天洗完脚后,仔细检查足底和趾缝,观察是否有破皮、出血、水疱、足癣、胼胝或鸡眼、灰指甲或嵌甲等。

2. 正确洗脚,一般水温在37℃左右,不高于40℃,可选择水温计进行测试,如无水温计,可用手腕内侧来测试水温,以无烫感为宜,洗脚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不建议泡脚,尤其有足部皮肤破损、冠心病、心功能不全、静脉曲张、血管病变等疾病禁忌泡脚。

3. 选择柔软吸水性好的浅色毛巾进行擦脚,可以方便从观察毛巾上是否有血迹来判断足部受损情况。

4. 修剪指甲时,应注意平剪成“一”字,不要斜剪,侧缘不要剪太深,剪后磨平。

5. 积极治疗足部疾病,如胼胝、鸡眼、脚气等,可选择糖尿病足专病门诊就诊,避免去私人或不正规的诊所进行修脚等。

6. 足部按摩,每天可自行按摩足部10分钟,2~3次/日,以促进血液循环。

7. 规律运动,每周保证3~5次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等,卧床患者可选择床上“蹬自行车”运动,改善循环。

8.戒烟,吸烟会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病率,所以一定要戒烟。

只有生活中多注意,才能提高生活质量,避免糖尿病足的出现。

作者: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叶姝

血糖高了,看脚就知道?出现3种脚部变化,提醒你要及时降糖!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这是微循环系统小分队在细胞峰会上说的最后一句话。那天,所有的细胞都挤在显微镜下开了一场“糖分危机大会”,红细胞、神经细胞、免疫细胞纷纷发言,控诉高血糖的“暴力统治”。而最先敲响警钟的,居然是那些不起眼的脚部组织。

脚,默默承载着我们的一生,却最容易成为高血糖的“泄密者”。今天,我们就顺着脚的线索,踏上一场侦查高血糖的冒险旅程。

第一站:脚底破了个小口子,竟迟迟不愈合?微循环系统发来警告!

在人体的“高速公路”——血管中,红细胞每天勤勤恳恳地为全身运输氧气和营养。然而,当血糖长期偏高时,这条高速公路却变得拥堵不堪。糖分像一群“不守规矩的乘客”,黏在血管壁上,导致血流变慢、血管变窄。

这时候,脚部的微循环系统率先中招。由于脚部距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本来就较弱,而高血糖进一步让微血管的修复能力下降。一旦脚底出现小伤口,伤口周围的细胞就像收不到物资补给的“孤岛”,无法迅速愈合。

科学数据支撑:根据《糖尿病足的诊断与治疗指南》,糖尿病患者中约15%-25%的人会发生足部溃疡。而溃疡一旦感染,可能发展为严重的糖尿病足,甚至需要截肢。

冷知识提醒你知道吗?人体的微血管长度总和约为10万公里,足以绕地球两圈半!可惜在高血糖状态下,这些血管就像堵车的高速路,所有服务都被延误。

小结:

如果脚上的小伤口迟迟不愈合,别再以为是磕碰不小心。这可能是微循环系统在向你发出“高血糖预警”信号。

第二站:脚趾变得麻木?神经细胞的“罢工”抗议!

脚趾麻木、刺痛,甚至感觉像被针扎?这不是普通的疲劳,而是神经细胞发出的“抗议信”。

在血糖过高的状态下,神经细胞“身处险境”。多余的糖分转化为“山寨分子”——山梨醇和果糖,堆积在神经细胞中,导致这些细胞肿胀、功能受损。换句话说,神经细胞就像被困在糖水里的“泡菜”,逐渐失去活力,甚至出现“罢工”现象。

科学数据支撑: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报告,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50%会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其中以脚部神经受损最为常见。

趣味类比:想象一下,你的神经细胞是脚底的一根根电话线,正常情况下,它们用来传递感觉信号。但高血糖就像一场“糖雨”,淹没了这些线路,信号无法传输。于是,你的脚趾渐渐失去知觉,甚至连被烫到都感受不到——这就是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忽视足部伤口的原因。

小结:

如果你感觉脚部发麻、刺痛或灼热感,别再以为只是“坐久了”。神经细胞的“泡菜化”可能已经悄悄开始了。

第三站:皮肤干燥、脱皮?汗腺“罢工”背后的秘密!

如果你发现脚部皮肤变得干燥、脱皮,甚至出现皲裂,那可不只是天气干燥的锅。这背后,隐藏着高血糖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偷袭”。

自主神经系统就像人体的“智能家居中枢”,负责调节汗腺分泌。当血糖过高时,这个中枢系统也会受到影响,导致汗腺功能下降。脚部皮肤得不到足够的水分滋养,就会变得干燥、粗糙,甚至容易开裂。

科学数据支撑: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率高达20%-40%,而皮肤干燥是其常见表现之一。

冷知识提醒:你知道吗?人体每天平均通过汗腺蒸发约500毫升水分,几乎相当于一瓶矿泉水。而高血糖状态下,脚部的这瓶“矿泉水”却可能被“锁住”了。

小结:

当你的脚部皮肤变得干燥、脱皮,甚至开裂,不要只怪护肤品不够给力。可能是汗腺“停工”了,提醒你血糖需要管理。

血糖高了,脚部为何会如此“诚实”?

为什么脚部总是最早暴露高血糖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脚部位于人体的“末端”,血液供应和神经分布相对薄弱。一旦血糖水平失控,最先受影响的就是脚。正因如此,脚部变化往往是高血糖的早期信号,值得引起重视。

如何守护脚部,远离高血糖的“陷阱”?
  1. 定期监测血糖:保持空腹血糖在正常范围(3.9-6.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不超过7.8mmol/L。
  2. 关注足部护理:每天检查脚部,特别是是否有伤口、裂口或感染迹象。
  3. 穿合适的鞋袜:避免穿太紧的鞋子或容易摩擦的袜子,选舒适透气的材质。
  4. 保持运动: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帮助血糖代谢。每天快走30分钟是不错的选择。
  5. 饮食管理:减少高糖、高脂肪的摄入,多选择全谷物、蔬菜和优质蛋白。
结语:脚是血糖的“晴雨表”,别让它的信号被忽视!

脚可能是最“沉默”的器官,却往往在关键时刻发出最诚实的健康警告。小伤口不愈合、脚趾麻木、皮肤干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变化,可能是高血糖悄悄侵袭的“开场白”。

守护脚部健康,就是守护你的生命质量。毕竟,糖尿病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它的名字,而在于你是否读懂身体给出的每一个信号。


参考文献:

《糖尿病足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版)》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糖尿病全球报告》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糖尿病并发症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