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脚指甲增厚(糖尿病脚指甲增厚踢住流血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双脚出现这些表现,暗示糖尿病足要来了,得赶紧治疗!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你有没有注意过自己的脚?
或许你只是觉得最近鞋子穿得有点紧,或者脚底偶尔有点麻木,甚至觉得脚趾间有点发热、刺痛,但你并不在意。
但你知道吗?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变化,可能是“糖尿病足”悄悄到来的信号!
糖尿病足,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名字,实际上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一旦发展到严重阶段,可能会导致感染、坏死,甚至截肢。
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溃疡发生率接近19%,而其中约14%最终需要截肢!
你还敢忽视脚上的这些信号吗?
我们把时间往回拨几年。
一个50多岁的糖尿病患者,刚开始只是觉得脚底有点麻,尤其是晚上睡觉时,脚趾像被针扎一样疼。
但他觉得这可能是走路太多造成的,没有放在心上。
几个月后,他发现脚底的皮肤变得干燥、脱皮,甚至有点裂口,每次洗脚的时候都会隐隐作痛。
他开始有些担心,但又觉得这只是皮肤干燥,涂点润肤霜就好了。
再过了一年,他的脚趾开始变色,变得有些发黑,指甲也变厚了。
直到有一天,他的脚趾上出现了一个小伤口,本以为会很快愈合,没想到伤口却越来越深,甚至开始流脓、发臭。
这时候,他才慌了,赶紧去医院。
医生告诉他:这是糖尿病足的严重阶段,必须立即住院治疗,否则可能面临截肢!
这个案例并不是个例,而是许多糖尿病患者的真实写照。
糖尿病足,并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一个缓慢恶化的过程,从麻木到溃烂,最后甚至发展到截肢,整个过程可能长达几年,但一旦恶化,就难以逆转。
如果你的脚出现了这些异常信号,一定要尽早警惕!
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足的出现往往有一些早期表现,如果能够尽早发现并干预,就可以有效避免病情恶化。
哪些表现需要特别注意呢?
1.感觉异常:脚底麻木、刺痛、烧灼感,尤其是晚上加重。
对冷热感觉迟钝,比如洗脚的时候,水温很高但自己却感觉不到烫。
轻微的伤口或摩擦感觉不到疼痛,甚至走路时被小石子硌到也没什么感觉。
脚底干燥、皲裂,即使抹了很多护肤品也不见改善。
脚趾或脚背皮肤变色,发红、发紫甚至变黑。
指甲变厚、变形,甚至长霉菌(灰指甲)。
3.血液循环异常:脚经常冰冷,即使在温暖的房间里,脚还是凉凉的。
走路时小腿或脚部容易疼痛,休息一会儿才会缓解。
脚上的伤口长时间不愈合,甚至出现溃烂。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有糖尿病,并且出现了以上任何一种症状,请务必提高警惕,尽早去医院检查!
糖尿病足的形成,主要和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有关。
神经损伤导致“感觉迟钝”
高血糖会损伤神经,导致脚部的感觉逐渐消失。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脚如果被扎伤,会立刻感到疼痛并采取措施。
但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受损后,即使脚被划破、烫伤,甚至感染,也可能毫无知觉,直到病情加重才发现。
血管堵塞导致“供血不足”
糖尿病还会损害血管,使血液循环变差,特别是脚部这种距离心脏最远的部位,更容易缺血。
一旦血流不畅,伤口就很难愈合,甚至会逐渐坏死。
免疫力下降,感染风险增加
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较弱,一旦脚部有伤口,细菌更容易繁殖,导致感染。
如果不及时控制,感染可能会扩散到骨头,最终只能截肢。
这就是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的脚特别“脆弱”,一旦受伤就难以痊愈。
五、如何保护双脚,避免糖尿病足?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请把脚部护理当成每天的必修课!
无论有没有不适,都要每天检查一次双脚,尤其是脚底、脚趾缝、小伤口。
如果视力不好,可以请家人帮忙检查。
2.选择合适的鞋袜穿宽松、透气、舒适的鞋子,避免鞋子过紧或摩擦。
避免赤脚走路,防止意外划伤。
选择棉质袜子,避免穿太紧的袜子,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3.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合理饮食,少吃高糖、高油、高盐的食物。
坚持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如散步、游泳等低强度运动。
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糖,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如果发现脚部有伤口、溃疡、变色等异常,务必第一时间去医院,早发现、早治疗,避免严重后果!
六、结语:别等到“失去”才后悔!糖尿病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悄无声息地发展,而你却毫不在意。
很多患者在截肢后才追悔莫及:“如果当初早点重视就好了……”
但你还有机会!
从今天起,关注你的双脚,做好糖尿病足的预防,让双脚陪伴你更久,走得更远!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2020.
《糖尿病足的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21.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双脚出现这4种情况,别不在意,可能是糖尿病足前兆,要立即就医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冬天的夜晚,老张一边守着暖炉,一边嘟囔着:“最近脚总是冰凉,走两步还疼,是不是天气太冷了?”他没当回事。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脚趾头上长了个小溃疡,怎么也不好。去医院一查,医生的诊断让他大吃一惊——糖尿病足。
老张懊恼地说:“早知道早点看医生,也许就不会这么严重。”但生活中像老张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糖尿病足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它早就藏在一些微小的信号里,等着被我们察觉。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双脚出现哪4种情况,可能预示着糖尿病足的前兆?别等问题严重了才后悔。
第一种情况:脚部感觉异常,麻木或刺痛想象一下,你的脚像是穿上了一双“隐形袜子”,总觉得麻麻的、刺刺的,甚至轻轻一碰也没什么感觉。这并不是简单的“脚麻”,而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会损害神经系统,尤其是负责传递感觉的周围神经。随着时间推移,脚部的触觉、痛觉和温度感都会逐渐减弱。很多患者在泡脚时因为水温过高烫伤,却毫无察觉。甚至有些人走路时脚被磨破了皮,却完全感觉不到疼痛。
记住:脚部的感觉异常,很可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早期警报。
第二种情况:脚部皮肤干裂、发黑或溃疡脚上的皮肤就像一面镜子,能反映出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的状态。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容易导致血管硬化,血液流通受阻。这种情况会让脚部的皮肤出现以下几种变化:
- 干裂和脱皮:皮肤因为缺乏血液滋养,变得干燥甚至开裂。
- 颜色异常:脚趾或脚背可能发紫、发黑,这往往是因为供血不足导致的。
- 溃疡难愈合:一个小小的伤口可能久治不愈,甚至逐渐恶化成严重的溃疡。
这些看似普通的皮肤问题,其实暗藏着血液循环障碍的危险信号。如果发现脚部皮肤颜色异常或溃疡迟迟不愈,一定要尽早就医。
第三种情况:脚凉、脚肿或疼痛糖尿病足的另一个“幕后推手”是下肢血管病变。血糖过高会损伤血管壁,导致动脉变窄甚至堵塞。血液无法顺畅地流到脚部,脚自然就会出现以下情况:
- 脚凉: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暖气十足的冬天,脚总是冰冰的,摸起来比身体其他部位凉得多。
- 脚肿:血液淤积或淋巴回流不畅,会让脚踝或脚背出现肿胀感。
- 疼痛:轻微活动就会引发脚部疼痛,甚至在休息时也隐隐作痛。
如果你的脚凉、脚肿或者疼痛持续存在,不要以为只是“天冷”或“累着了”。这种情况可能隐藏着严重的血管问题,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避免恶化。
还记得小时候玩泥巴时,脚趾头上总会沾些泥土吗?那时的脚趾灵活、健康。但当糖尿病足隐患出现时,脚趾和指甲会悄悄发生变化:
- 脚趾变形: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关节僵硬,脚趾可能逐渐变得弯曲、畸形,甚至形成所谓的“锤状趾”。
- 指甲增厚或变色:糖尿病患者的脚趾甲常常因血循环不良或真菌感染而变厚、变黄,甚至出现裂纹。
- 嵌甲或甲沟炎:指甲边缘嵌进皮肤里,引发疼痛和炎症,严重时可能导致感染扩散。
这些脚趾和指甲的变化,不仅是外观问题,更是糖尿病对软组织和骨骼损害的表现。及时关注并处理这些异常,能避免更严重的后果。
糖尿病足的危险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脚的问题。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全球每年因糖尿病足截肢的患者高达100万。而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庞大,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糖尿病足的发生,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带来致命风险。比如,感染扩散到全身,甚至导致败血症。因此,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是对抗糖尿病足的关键。
如何保护双脚,远离糖尿病足?既然糖尿病足这么“难缠”,平时我们该如何保护双脚呢?以下几条建议,送给每一位糖尿病患者以及关心健康的你:
- 控制血糖是根本:糖尿病足的根源在于高血糖,只有把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才能从源头上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 每天检查脚部:养成每天检查脚的习惯,看看有没有伤口、红肿、溃疡等异常情况,尤其是脚趾缝和脚底这些容易忽略的地方。
- 穿舒适的鞋袜:选择宽松、透气、无硬边的鞋子和棉质袜子,避免鞋子过紧或摩擦导致脚部受伤。
- 避免过高水温泡脚:糖尿病患者的脚部敏感度降低,泡脚时容易因为水温过高烫伤。用温水(37℃左右)泡脚才是安全的选择。
- 定期检查血管和神经功能:每年一次下肢血管超声和神经功能检测,能帮助早期发现问题。
双脚是我们每天都在依赖的伙伴,但它们也最容易被忽视。糖尿病足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长期高血糖和不良生活习惯的结果。记住,脚上的小问题,可能隐藏着大风险。
生活里,我们总是等到问题变得严重,才想起去解决。但健康从来不是等来的,而是靠每一天的细心呵护换来的。那么,从今天开始,花几分钟看看你的脚吧。你的脚会感谢你的细心,而你的未来,也会因此更加健康。
参考文献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全球糖尿病足现状报告
《中华糖尿病杂志》:糖尿病足防治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WHO):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建议
糖尿病来临前,脚上可能会出现这5个信号,无论男女,都要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了,不管是衣食住行那一方面相比之前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物质方面基本能得到很大的满足,很多人赚了钱以后,就就特别安于享乐,饮食方面餐餐大鱼大肉的,能闲着就绝对不动,似乎这样的日子听起来就觉得舒服,但是时间长了,不仅容易发福,还很有可能患上糖尿病,这种对我们身体危害很大的疾病。
糖尿病会对我们什么造成什么危害?
首先先得告诉你们,糖尿病就现在来说是没有办法治愈的,只能说通过药物治疗,或者饮食控制,或者健康的生活习惯作为辅助治疗用以稳定病情,就目前来说糖尿病是没办法根治的,这个没发根治的疾病还会给我带来各种各样的并发症。
例如若是患上了糖尿病,血管就会容易发生病变,所以糖尿病人一般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与此同时患上了糖尿病也会损害我们的肾脏,从而引发肾病的出现,而糖尿病又会引发肝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糖尿病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得了糖尿病容易一身都是病!
糖尿病会有什么症状?
其实当糖尿病发生的时候,我们的身体都会有很多症状出现,只是很多人都不那么在意,从而错过了糖尿病最佳的治疗时间,其实当糖尿病发生的时候,我们的脚也会出现一些“信号”会用来提示我们可能已经换上糖尿病了。
信号一:长期脚趾发白
我们都知道,如果水一直泡在水里,脚趾会泛白没有血色,但是如果没接触水脚就一直处于发白的情况,那么很有可能是糖尿病,或者是肝脏类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脚的血管病变,从而导致身体供血出现一些问题导致发白的情况发生。
信号二:伤口愈合缓慢,有溃疡发生
当我们身患糖尿病的时候,过高的血糖代谢会引起脚部周边的血管发生病变,从而导致脚的供血不足,伤口愈合缓慢的情况发生,也是因为伤口愈合过于缓慢从而很容易导致细菌的感染,从而引发溃疡的出现。
信号三:脚发麻,发冷,无力
引起双脚发麻,无力,发冷的因素有很多,但是主要原因大多都是因为脚部的血管供血不足,或者是神经系统受到了损伤,这两种原因,而糖尿病不仅会给神经系统带来损伤,同时也会导致血管发生病变从而引发供血不足,所以如果有脚发麻,发冷,无力的情况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专业的诊治。
信号四:长期走路会剧痛
正常人走路久了都会感觉到酸痛,糖尿病人相比更甚,若是患有糖尿病长时间走咯,会导致剧烈的疼痛,这股痛感甚至会影响患者的睡眠,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缓解这种剧痛,这是因为若是患有糖尿病脚部会有供血不足的情况发生,还进行了长期的步行,导致身体负担过重引发的。
信号五:脚部皮肤干燥
糖尿病会导致身体内神经系统的病变和引起,脚部血管的供血不足,一旦这两个方面出现问题,很可能就会出现脚指甲变厚,脚部干燥易脱皮的情况发生,而且极易引发尿泡,出现伤口,还有可能出现溃疡的症状。
对于糖尿病,就目前的医学水平来说,其实没有什么完全根治的办法的,服药是为了降糖恢复身体血糖正常,服药是为了不引发更多危险发生,所以如果当我们发现身体出现一些糖尿病早期症状的时候最好其实到医院进行检查,这样更有助于我们进行糖尿病的治疗,能够帮助我们稳定病情。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