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糖尿病但血糖不高(糖尿病但血糖一直正常)
患糖尿病40年,身体健康,血糖达标,没有并发症,她得益于4件事
上次给大家分享了一篇糖友控糖的经历,反响热烈,很多网友都想再看一点这种例子,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患者姚女士病史是40年,她的儿子也是糖尿病患者,目前正在用她的法子一起控糖,母子二人经常交流心得。那么,为什么她的血糖一直很稳定,也没有出现并发症呢?她说得益于4件事。
患病40年,身体健康,血糖达标,没有并发症,得益于4件事
第一件事:转变心态,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在患病前,姚女士听说过糖尿病,但是对它不了解,也不知道严不严重,患病后她听身边的朋友说该病治不好,一辈子都得吃药,她感觉生活一下子就没了色彩,连最喜欢的二胡都不想去碰。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她去医院复查,血糖又升高了,医生说这样下去不行,一定要转变心态,不能任其发展。
姚女士专门买了一本关于糖尿病的书,终于对该病有了一定认识,它虽然治不好,会跟着一辈子,但是它能被控制,只要按时吃药、改变生活习惯,把血糖稳定住即可,它的并发症很可怕,对眼睛、神经、心脏都有危害,所以,一定要预防并发症出现。
身边有朋友好心建议她,要不要从网上找“大师”看一看,买点“秘方”回来吃,姚女士拒绝了,她知道网上能保证治愈的药都是假的,千万不能迷信,不能病急乱投医。就算要吃药,那也是听从医生吩咐服用正规的降糖药。
姚女士非常爱吃肉,每顿都要吃,以前她最爱吃红烧肉、糖醋排骨,所以身材很胖,如果让她把肉戒了,简直比登天还难,她后来想到一个方法,既能顿顿吃肉,又不会对血糖产生影响,其他爱吃肉的糖友也可以借鉴。
姚女士吃肉有“三个原则”,红肉不吃、肉皮不吃、不放调料,在看了相关书籍后,她了解到经常吃红肉对身体不好,尤其是加了大量调料和食用油烹饪出来的肉,从那以后,每次吃肉优先选择鱼肉、虾、鸡肉,而且不吃皮,烹饪的方法很简单,用水蒸或者用砂锅炖,豆瓣酱、花椒、猪油都不吃,只放点葱姜蒜增香。
另外,在整体饮食上她还把握了六个原则,那就是粗粮为主、荤素搭配三七分、规律进餐、绝不多吃、先喝碗汤、禁烟酒。晚上8点以后坚决不加餐,实在饿了会喝一杯牛奶或吃个苹果,油炸的食物一口都不会吃。
姚女士之前没有运动的习惯,吃饭后喜欢坐在那修剪花草,有时也会出去遛遛狗,连广场舞都很少跳。患病后她一反常态,买了一双运动鞋和一身运动服,每天晚上人少的时候去跑步。她165斤,个子不高,刚开始跑的时候不到五分钟就喘个不停,两条腿发软,心里只想放弃,但是转念一想,这不光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家人,一定要坚持下去,凭着这股毅力,从五百米坚持到了3公里。
运动后她发现自己的血糖降得很快,从15mmol/L,降到13mmol/L、10mmol/L,现在餐后血糖已经能控制在7以下。因为她太心急了,运动三个月后发现自己膝盖疼得厉害。
医生检查后告诉她运动过度了,减肥控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一定要注意两个“度”,一个是运动的难度,一个是运动的速度,要适合目前的状态,从简单的有氧运动做起。姚女士调整了运动量,从3公里降到1公里,膝盖就不再疼了,血糖也很稳定,身材有肉可见地瘦下来,肚子上的游泳圈都变小了。
不能因为你运动了、吃得少了就不吃药了,要知道自己是糖尿病,不是血糖轻微偏高。吃多少药、怎么吃,应听从医生指导,同时还要把复查结果告诉医生,根据当前的变化考虑是否需要调整。再提醒一句,不要害怕吃药对身体不好有依赖,它没有那么可怕,如果经常换药,很有可能造成血糖波动,不能乱听别人忽悠。
姚女士最后想告诉大家,关于糖尿病的注意点还有很多,每一天都不能放松,不想并发症找上门,就要端正态度,从饮食、运动、吃药三个方面着手,同时还要定期测量,血压、血糖、体重、腰围都可以在家自己测,抗糖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但是为了健康,这些就不算什么了。
血糖高,但没有糖尿病症状,怎么回事?
必须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糖尿病病人都有明显的症状,也就是说没有糖尿病症状的人不见得就肯定不是糖尿病病人。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如下:
①血糖高到一定水平才出现糖尿病症状。
有人发现,只有在血糖水平高于15.0mmol/L(270mg/dL)一段时间的情况下,临床上才出现明显的“三多一少”等糖尿病症状,可是诊断糖尿病的血糖标准要远低于此值。
②对高血糖的反应不敏感。
有的人,特别是老年人可能对高血糖不那么敏感,血糖已很高,临床上还没有什么感觉。如有些人肾糖阈升高,虽已是糖尿病病人,但因尿糖不多,却没有什么感觉。
③缺乏糖尿病知识。
有些人对糖尿病一无所知,虽然已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却没有认识,还认为是“能吃能喝身体好”,“有钱难买老来瘦”,这些情况很容易造成漏诊,以至贻误病情。
国外有人研究发现,糖尿病病人患病到诊断之间,有7-10年的时间间隔,换句话说,糖尿病病人在其得到明确诊断之前,可能已不知不觉地受了糖尿病多年之害,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发生在2型糖尿病病人身上,尤其值得警惕。
欢迎关注微糖公众订阅号:boyibangdy
官网:www.welltang.com
空腹血糖不高,可能也有糖尿病?医生告诉你→
在中国,糖尿病已经成为
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的
第三大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疾病
对于糖尿病的指标问题
有网友询问:
到底血糖多少,才算确诊糖尿病?
对于这一问题,有请
上海中医药大学金牌健康讲师
来自针灸推拿学院的刘又宁
进行详细解答
刘又宁介绍,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占10.4%,若长期存在高血糖,将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以及功能障碍。
普通人的空腹血糖应小于6.1mmol/L,糖负荷后两个小时的血糖应小于7.8mmol/L。目前国际通用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分类是WHO (1999年) 标准[1]。即如果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包括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加上一次的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者糖负荷后两个小时的血糖大于11.1mmol/L,或者随机血糖大于11.1mmol/L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如果没有典型症状,则需要患者改日复查血糖以确认。
那如果空腹血糖
在6.1~7.0mmol/L之间
算什么情况呢?
对于这个问题,刘又宁解释,要提到糖尿病的前期——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
空腹血糖受损是指患者查空腹静脉血糖值为≥6.1mmol/L且<7.0mmol/L,而服糖后2小时血糖正常<7.8mmol/L。
而糖耐量异常又称为糖耐量减低,是指空腹静脉血糖值<7.0mmol/L,而服糖后2小时血糖值为≥7.8mmol/L且<11.1mmol/L。
如果确定为以上两种情况,则可以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如控制每天饮食的总热量,保持低脂肪、低糖、高纤维素的饮食。同时进行规律、适当的运动,避免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快。
如果确诊了糖尿病,则需要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谨遵医嘱,积极治疗,以控制糖尿病症状、预防急慢性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04):292-344.
本文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刘又宁
本文审核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医医院 张毅
(均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金牌健康讲师团)
科普内容 仅供参考
如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
来源: 名医话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