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吃的电饭锅(糖尿病吃的电饭煲)
神奇的“降糖”电饭煲 是冤枉钱还是真有效
来源:太平洋电脑网
“无糖”生活方式的兴起让追求健康的人们在饮食习惯上多了一个标准,也让商家们发现了其中的商机。“无糖”饮料,“无糖”饼干……只要是一切跟甜有关又让人上瘾的食物都可以和通过“无糖”或者“低糖”来获得快乐的同时又减轻人们的罪恶感。
连米饭这种日常的主食也终究没逃过商家敏锐的眼睛。可是香喷喷的白米饭在稻田里孕育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它香甜的口感,不像其他加工食品那样可以从源头做到“无糖”或“低糖”。既然天生条件受到了限制,那就通过后天努力来弥补。于是“降糖”电饭锅逐渐出现在了大家的视野中。
“降糖”电饭锅自问世以来,受到了不少关注,但是争议也不断,许多人都说这是“智商税”,并不值得购买。我们今天就来揭开下“低糖”电饭煲的真面目,看看是否有必要入手。
“降糖”电饭锅的原理
米饭是淀粉类食物,淀粉是高分子碳水化合物,是由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其中的淀粉分为两种结构。一种是水溶性很强的,容易被人体吸收的支链淀粉,一种是不容易转化成糊状,消化速度慢,对血糖影响较小的直链淀粉。直链淀粉中存在抗性淀粉,抗性淀粉又称抗酶解淀粉,难消化淀粉,在小肠中不能被酶解,但在人的肠胃道结肠中可以与挥发性脂肪酸起发酵反应。其性质类似溶解性纤维,具有一定的瘦身效果。“低糖”电饭煲就是让米饭的支链淀粉脱离。
和普通电饭煲相比,所谓的降糖或低糖电饭煲,不过是在内胆设计上有所不同,并没有利用很高大上的技术。“低糖”电饭锅的原理就是在结构设计上下了一番功夫,将普通电饭锅的单层金属内胆更改为带有漏孔隔层的双层锅胆。
当大米煮到半熟时,一部分支链淀粉溶到米汤中,米汤从漏孔隔层沥掉,再把半熟的大米进一步蒸熟。这样做出来的米饭,糖类含量就会低一些。使人体在吃同等饭量的同时,摄入较少的还原糖,却还是有相同的饱腹感,从而起到减少糖摄入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当米汤沥掉后,不但糖分减少,也可能带走其他对人体有益的蛋白质、维生素B1族等。一边降糖,一边丢失营养元素,并没有赚了的喜悦感。说实在的,还不如把一部分的精米换成杂粮(比如藜麦、糙米),这样能减少糖分的摄入又补充了粗粮,感觉更加一举两得。
低糖不等于降血糖
今天3月到7月,广东省消委会联合多家单位开展了“低糖”电饭锅实验比较,测试了20款价格不等,覆盖中高低档位的产品,测试了蒸煮米饭的还原糖含量和抗性淀粉含量两项关键指标,最终的结果显示大多数“低糖”电饭锅样品的确具有一定的“减少米饭糖类含量”的功能效果。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95%以上的消费者愿意在保证产品效果的前提下尝试“低糖”电饭煲,消费者对其还是有较高接受和认可度的。不过“低糖”电饭煲对于健身人群来说还是挺适合的,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可以降低糖分又能最大限度保持米饭中营养物质的“低糖”电饭煲相对于普通电饭煲而言的确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不过广大消费者应科学看待“低糖”电饭锅的功能效果,低糖”电饭锅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米饭的还原糖含量,增加抗性淀粉含量,但并不等同于食用“低糖”米饭就直接降低人体血糖含量。
必须清楚,“无糖”电饭锅做出来的米饭的确能够减少糖分,但是并不代表不会升高血糖,只是升高的幅度降低了。所以降糖不等于降血糖,消费者需要正确理解产品宣传,尤其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不能将降低血糖的希望寄托在一锅饭上面,食用“低糖”米饭不能作为“降血糖”的主要方式,特别不能取代有关药物的作用。
“降糖”电饭锅只是辅助
如果真的有购买需求,我们在购买前应询问清楚宣传上的功效是否有第三方检测机构鉴定报告或技术证书支撑,毕竟现在很多商家为了满足消费者追求“健康”的心理,样品宣传的效果会过于浮夸,导致与实际检测结果不一致。
为了防止买到伪劣产品,我们应该尽可能选择知名的品牌,不仅可以保证质量,在售后服务上也更有保证,购买时也应该选择正规渠道,不要为了追求低价而忽视了产品品质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止是低糖的米饭,管住嘴迈开腿也同样重要。“低糖”电饭锅只是我们在饮食习惯上的助力器,保持健康,最重要的还是从自身做起。
老人买的降糖“黑科技”,糖尿病电饭煲值得买吗?
引言:市场上出现的一项“黑科技”——专门为糖尿病患者设计的“神奇”电饭煲被很多老人青睐。今天极养君带大家了解一下这门“黑科技”,到底应该买吗?
极养君特意搜索了几家比较知名品牌的产品介绍
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
在煮饭过程中,能滤过米汤并冲刷溶解出大米中的淀粉,从而达到“脱糖”的效果,使用一个月相当于少吃了300块方糖(有的甚至介绍可以少吃500块方糖)!
▲ 图片来源|网络
把日常吃的大米饭变成低碳水低能量的主食,
既满足了糖尿病患者的需求,
还能帮助减肥,
也太令人心动了吧!!!
真的是科技带来的福音吗?用这样的电饭煲煮出来的饭,糖尿病患者就能敞开吃而不用担心血糖增高了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糖尿病电饭煲”的秘密。
现在市面上的糖尿病电饭煲所宣称的“控糖”原理基本分为两个方面:“低糖甑”沥米以及“虹吸式沥米脱糖”。
所谓“低糖甄”,是底部带有小孔,用于滤掉米汤的筛锅。
而“虹吸式沥米”则是利用沥米内胆的内外压差将米汤沥出。
这两种原理就像做传统的“沥米饭”(又称“捞米饭”),即先将大米加水煮至尚未熟透时,沥出“米汤”后将干饭蒸熟,其目的都是洗刷掉大米表面的支链淀粉,使得米饭中直链淀粉及“抗性淀粉”的比例增加,从而达到降低米饭的血糖指数(GI)的作用。
这些理论是客观真实的吗?
基于这些理论的糖尿病电饭煲值得购买吗?
先来看看“沥米饭”的后果。
淀粉总量改变少
诚然,谷物的外层存在一定量比较容易分散在水中的淀粉,在煮饭的过程中遗弃掉一部分的米汤的确能降低淀粉总量。然而,米汤中所溶解的这一小部分淀粉,可能多吃两口米饭就能全被补回来,而真正影响糖尿病患者摄入的淀粉总量的还是大家的饭量。所以,因为有了能脱去米汤的电饭煲而随心所欲的吃大量的米饭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是非常不可取的。
营养物质也随水而去
比被洗刷掉的淀粉更重要的是,在谷物的糊粉层有许多珍贵的营养素,也会随着米汤一起被遗弃。
让我们拿小麦来举例,在小麦中,具有健康益处的最重要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是矿物质,多酚,以及维生素B和维生素E等[1],而在国人普遍维生素B摄入不足的情况下,这些营养素显得尤为重要。这些营养素以及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小麦的最外层,也就是麸皮和糊粉层,而糊粉层被认为是有营养的部分,虽然它的重量仅占整颗小麦的6%~9%[1],但它浓缩了整颗小麦中绝大多部分的膳食纤维和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除去麸皮和糊粉层的小麦籽粒的重量虽然占到了总体的80%~85%,但它的组成几乎全为淀粉以及非优质蛋白质[1]。这么看来,如果仅仅是为了舍弃那一点淀粉而抛弃了谷物中绝大多数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活性物质,实在是因小失大了。
不难发现,市场上的这款黑科技电饭锅的主要卖点是去除支链淀粉,这是噱头还是真的有用?这种淀粉真的是控糖的关键吗?先让我们来认识认识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抗性淀粉这三种淀粉吧。
淀粉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多糖,在植物中以储存的碳水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淀粉由两种类型的多糖分子组成: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
直链淀粉由大约500至20,000个通过糖苷键连接在一起的葡萄糖单体组成,呈链状。
支链淀粉
支链淀粉分子是巨大的,有分支的葡萄糖聚合物,每个支链淀粉包含一到两百万个残基。与直链淀粉相比,支链淀粉是有分支的。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之间有许多不同点,此外,已有研究证明,对于不依赖胰岛素的二型糖尿病患者,主食中的直链淀粉含量越高,主食的GI越低,更加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2]。在研究选择的所有主食中(两类米饭,六种面条),糯米直链淀粉的含量最高,GI最低。
抗性淀粉
抗性淀粉是指对α-淀粉酶和支链淀粉酶的分解作用具有抗性并可以在结肠中发酵的淀粉,可以被认为是膳食纤维的一种。谷物(全谷),种子和其他含淀粉食物是抗性淀粉的丰富来源。其发酵的最终产品是二氧化碳,氢气,甲烷和短链脂肪酸(SCFA)。由于抗性淀粉不能被淀粉酶分解,因此基本不提供能量,非常适合有减肥需求的人群。此外,抗性淀粉在小肠中发酵的产物SCFA也是预防癌症、肥胖和代谢紊乱,参与瘦素的产生和调节的物质。
目前,抗性淀粉已经被证实对人体有多种多样的益处,包括预防结肠癌,降低胆固醇,降低血糖,抑制脂肪堆积,减少胆结石的的形成等等[3]。我们重点来关注它对于控制血糖的效果。有研究发现抗性淀粉丰富的食物的GI相对更低,例如普通淀粉芋头和抗性淀粉芋头的GI分别为60.6±0.5和51.9±0.9[4]。抗性淀粉本身并不能被淀粉酶消化,无法产生葡萄糖,此外,抗性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在肠道中的消化速度较慢,因此能更好的控制葡萄糖在血液中的释放。由此可见,抗性淀粉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确实是有益的。
但这就能证明糖尿病电饭煲
是能改变糖尿病患者饮食,
让患者们能“放心大胆吃饭”的福音了吗?
抗性淀粉控糖,看质量还要看数量。
抗性淀粉一共有4类,其中第三类抗性淀粉是由直链淀粉在“老化”(已经煮熟糊化的淀粉降温后,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重新排列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紧密的晶体结构后组成的[5]。因此,影响抗性淀粉生成的因素其中之一,就是食物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糖尿病电饭煲在沥出“米汤”这一步骤中洗刷掉了一部分支链淀粉,提高了直链淀粉的比例,这的确能促进抗性淀粉的生成。然而已有研究证明,如果为了控制血糖和胰岛素反应,抗性淀粉必须占总膳食摄入淀粉的至少14%,才能真正显现出效果[6]。
可抗性淀粉的生成不仅受到直链/支链淀粉的比例的影响,还会受到烹饪的温度循环(例如反复冷却加热)、淀粉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淀粉与脂质的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在普通的煮饭过程中,直链淀粉转化为抗性淀粉的几率也并不可观。有研究发现,小麦淀粉在反复多次的冷却高压灭菌下,抗性淀粉的比例也仅提高了10%[7]。
一句话总结,就算这电饭锅能促进抗性淀粉的生成,生成的量太少,对血糖控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实际上,抗性淀粉,包括其他的膳食纤维能够更广泛地从其他的天然食物,例如杂粮,豆类中获取。煮饭时在米中拌一些泡好的大豆(黑豆,黄豆,鹰嘴豆)或者杂粮薯类,做一碗杂粮饭,对于膳食纤维和抗性淀粉的吸收以及控制血糖都很有效,大可不必这么大费周章地从饭中摄取这一小部分的膳食纤维,还因此丢弃了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性价比实在不高。
餐后血糖浓度峰值的大小和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进餐的时间,进食的数量和食物的组成等等。
能量摄入量
保证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水平平稳保持在正常范围要点在于减少碳水化合物和总能量的摄入量。与碳水化合物的来源(蔗糖或淀粉)或类型(GI高低)相比,所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的质量对血糖的影响更大[8]。简单来说,即使杂粮饭的GI值偏低,一碗杂粮饭对于血糖水平的影响还是比一口普通米饭大。总能量摄入偏多同样能引起血糖的不正常波动。能量摄入和消耗的不平衡造成脂肪的堆积,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对血糖失去控制。
因人而异的GI值
大数据研究还表明[9],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同一样食物的GI值是高还是低对不同人来说是不一样的,比如说,面包可能对于你来说是毫无负担的食物,对于其他人来说却是血糖暴涨的炸弹。因此,光专注于食物的GI值可能适得其反。
进餐速度
吃饭速度快也能造成血糖水平短时间内大幅度波动,而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节能力并不如常人敏捷,各餐间隔时间长则容易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短暂的低血糖症状,这是非常致命的。
因此,一餐吃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不控制总能量摄入以及快速进食等饮食习惯都是不可取的。控制血糖应当“细水长流”,不能急于求成。
饮食控糖任重道远我们不难发现,“糖尿病电饭煲”所谓的“黑科技”其实抓错了控制血糖的重点。尽管“沥水”能降低米饭一定的GI值,也能增加少量的抗性淀粉,但影响能力都不高,且目前对于GI控制血糖是否有意义仍存在争议,而真正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碳水和能量总量更应该得到重视。
糖前期人群通过饮食控制血糖是一件性价比很高的事,通过改变日常的饮食习惯,长期坚持,就可能达到日后要靠药物治疗才能达到的效果。但是拥有好的饮食习惯并非易事。我们不能单纯地定义每种食物或每种行为的“好坏”,也无法制定出严格适合每一个患者的饮食准则,因为每个患者的生理差异和口味差别非常大,根据实际情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糖尿病电饭煲”也是如此,它更大的功效在于提醒人们保持健康生活、健康饮食的理念和态度。因此,消费者应当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来决定是否购买,而控制血糖保证健康的重点,依旧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 “糖尿病电饭煲”通过“沥水”功能除去了米饭表面的一些淀粉,具有一定的降低米饭GI值的作用,但作用微弱;
- 抗性淀粉(膳食纤维)对于控制血糖、减少体重、抑制脂肪堆积、预防结肠癌等许多方面有益,但“糖尿病电饭煲”增加的饭中抗性淀粉的比例少之又少;
- 保证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水平平稳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的要点在于控制碳水和能量摄入的总量,控制进食速度;
- 尽管“沥水”后的米饭GI值的确相对偏低,但相同食物的GI对于不同个体来说可能是不一样的,而且它也失去了许多重要的营养素,所以这种电饭煲煮出来的米饭糖尿病患者并不可以无限制的吃。
文章|April Liu MS
校稿|Xinyin PHD, RD 编审|Haoran PHD
编辑|Jiaqi Xu BS, RD 设计|Fay
声明:本文由《极养®视界》(JiYang_Vision)首次发布,如需转载需事先取得本平台书面授权,并必须标明文章转载出处;文章版权归《极养®视界》所有,未经授权,任何个人/机构不得擅自刊登或在其他媒体上转载全部或部分文章内容。
参考文献
[1] Fardet, A., 2010. New hypotheses for the health-protective mechanisms of whole-grain cereals: what is beyond fibre?. Nutrition research reviews, 23(1), pp.65-134.
[2] Juliano, B.O., Perez, C.M., Komindr, S. et al. Properties of Thai cooked rice and noodles differing in glycemic index in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ics. Plant Food Hum Nutr 39, 369–374 (1989). https://doi.org/10.1007/BF01092074
[3] Ashwar, B.A., Gani, A., Shah, A., Wani, I.A. and Masoodi, F.A., 2016. Preparation, health benefits and applications of resistant starch—A review. Starch‐Stärke, 68(3-4), pp.287-301.
[4] Simsek, S., Ovando-Martínez, M., Whitney, K. and Bello-Pérez, L.A., 2012. Effect of acetylation, oxidation and annealing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bean starch. Food chemistry, 134(4), pp.1796-1803.
[5] Wang, S., Li, C., Copeland, L., Niu, Q. and Wang, S., 2015. Starch retrogradation: A comprehensive review. 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 14(5), pp.568-585.
[6] Higgins, J.A., 2004. Resistant starch: metabolic effects and potential health benefits. Journal of AOAC International, 87(3), pp.761-768.
[7] Tian, Y., Zhan, J., Zhao, J., Xie, Z., Xu, X. and Jin, Z., 2013. Preparation of products rich in slowly digestible starch (SDS) from rice starch by a dual-retrogradation treatment. Food Hydrocolloids, 31(1), pp.1-4.
[8] Franz, M.J., Warshaw, H., Daly, A.E., Green-Pastors, J., Arnold, M.S. and Bantle, J., 2003. Evolution of diabetes 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 Postgraduate medical journal, 79(927), pp.30-35.
[9] Zeevi, D., Korem, T., Zmora, N., Israeli, D., Rothschild, D., Weinberger, A., Ben-Yacov, O., Lador, D., Avnit-Sagi, T., Lotan-Pompan, M. and Suez, J., 2015. Personalized nutrition by prediction of glycemic responses. Cell, 163(5), pp.1079-1094.
网红“脱糖电饭煲”成糖尿病患者福音?营养专家:“脱糖”非“降糖”
近日,脱糖电饭煲成为“网红”。有商家称,该类电饭煲可降糖70%,这让需要降糖维持血糖平衡的糖尿病患者看到福音,“觉得终于可以敞开吃了!”
成都的王女士近日便在网上购置了一台价格不菲的脱糖电饭煲。可使用几天后她发现,脱糖电饭煲不好掌握火候,“经常半截稀饭半截米。”且食用过后血糖变化也不大。那么,这类电饭煲是否真的有用?
营养师表示:“脱糖”非“降糖”,使用脱糖电饭煲增加的全是水分,相同重量的主食能量更低,“就类似于我们喝米粥。”
糖尿病患者:
脱糖电饭煲真的有用吗?
成都的王女士是一位糖尿病患者,由于需要控制血糖,她每日在进餐时,都只能严格按照医嘱控制总摄入量,这也让作为美食爱好者的她感到烦心。前段时间,看到网上有可以降糖的电饭煲,在病友的推荐下,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花几百元买了一台脱糖电饭煲。
网络售卖的控糖电饭煲
使用几天后她发现,脱糖电饭煲与普通电饭煲蒸出的米饭在口感上并无差异,但不好掌握火候,“经常半截稀饭半截米。”且食用过后血糖变化也不大,她不禁怀疑,用这样的电饭煲降糖真的靠谱吗?
红星新闻记者看到,在购物平台上,这类电饭煲比普通电饭煲要贵出2-3倍,且有商家声称可以降糖70%,那么,这类电饭煲真有降糖功能吗?对此,记者采访了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营养师孟德姣。
孟德姣
孟德姣表示,与普通电饭煲的实底内胆不同,脱糖电饭煲内胆底部布满漏水孔,下面还增加了一个收集米汤的盒子。普通电饭煲煮饭,就是连米带水一起煮,水干了米饭就熟了。而脱糖电饭煲在把米煮到半熟时,会采用所谓的“虹吸法”“波浪蒸煮法”等方法,将锅中的米汤滤掉,再把剩下的米蒸熟。类似于捞米饭/沥米饭的做法,借滤掉的米汤带走米饭中的部分淀粉,也就是糖分。
网络报道截图
她介绍,大米中70%左右都是淀粉,而淀粉又分为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比直链淀粉更容易被淀粉酶水解,也就更容易消化、吸收。因此在做捞米饭时,更多支链淀粉溶于米汤,直链淀粉的比例上升,所以蒸煮出的米饭更硬、更有嚼劲,对血糖影响也更小。
营养师:
碳水降低了近3倍水分却增加近一倍
但孟德姣表示,在对网上某品牌的脱糖电饭煲蒸出的米饭进行营养成分检测时发现,脱糖米饭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相比普通米饭,从40.6降至14.7,降低了近3倍,但同时也发现,脱糖米饭中水分却比普通米饭中的水分增加了近一倍,从54.7增加至82.7。
对比图
“这就表明,使用脱糖电饭煲蒸出的米饭增加的全是水分,就类似于在喝米粥,水增加了体积,相同重量的主食中碳水化合物更低、所以能量也更低,因此要靠粥吃饱,就得喝上两碗。”她表示,即使直链淀粉的吸水性更强、膨胀性更好,但吸了这么多水的米饭口感也会大打折扣。而且大米中除了淀粉,还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米汤在熬制的过程中,这些营养成分也会溶解到水中,大大降低了米饭的营养价值。
孟德姣强调,“脱糖”非“降糖”,经过沥米工序做出来的米饭降低餐后血糖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减少了。可谷类食物是人体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因此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不能一味地减少摄入,还得满足身体需要,“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总量不变,脱糖米饭的血糖效应并没有太大优势。”
提醒:
平衡膳食绝不仅靠一台“脱糖电饭煲”
最后,营养师孟德姣提醒大家,影响体重和血糖的不仅仅是主食,还有炖汤、炒菜油脂、五花肉、过量的水果、精制糖等。而控糖减重归根结底还是要平衡膳食,绝不是靠一台“脱糖电饭煲”就能完成的。与其花费不菲的价钱购买一台脱糖电饭煲,不如学着平衡膳食。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她介绍,不同类型的主食,其营养物质的含量也是不一样的,总体来说全谷物、薯类和杂豆的血糖生成指数要远低于精白米面,也可降低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结肠癌的发生风险。
她建议大家,每天吃全谷物和杂豆类食物50-150g,相当于一天主食的1/4-1/3,不同主食的混合还可以提高膳食营养优势。全谷物如小米、玉米、燕麦、全麦粉,杂豆中的红豆、绿豆、芸豆等都可以直接作为主食。
红星新闻记者 章玲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成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