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肾病出科小结(糖尿病肾病常用的临床检查)

陕西老年健康发布 0
文章目录:

「规培感悟」记肾病科规培学习体会

在肾病科学习生活的时间是忙碌而又充实,愉快而又短暂。1个月,学到的知识虽然有限,但在这里,从科室老师身上学到的医德智慧和求知方法却是无限的,更是一生受用的。缘分使然,我被分到邵主任和张青青老师组,在她们的带领下开启了我在肾病科的学习之旅。

这是一个学术氛围极其浓厚的科室,每日晨交班结束后的小讲课,也是每个科室成员和学生的必修课。由邵燕燕主任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最新指南,交流科室常见病和疑难病的治疗经验,背诵解读《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等经典,或是结合交班为学生答疑解惑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授教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不断地引发我们的思考,激发我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每日查房是了解患者实时病情,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和增进医患感情的重要环节。细节上,邵燕燕主任和张青青老师做足了工作。

虽然小组患者多,出入更替快,但查房前每个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诊疗方案、检查结果,包括患者当日晨起的血压、血糖她们都烂熟于心。无论面对病情多么复杂的患者,或是性格多难捉摸的患者,她们总是不急不躁,细致周到,一丝不苟。把患者的临床治疗安排地井井有条、层次分明。

每日根据患者的治疗需求,不断的调整优化治疗方案。在查房时,邵主任会仔细地告诉患者每种药物的服用时间、剂量、方法,并把服药清单打印出来让患者严格执行。有时遇上血压控制不稳定的患者,邵老师会在查房时亲自再为患者测量一次血压,为患者倒好水,敦促患者及时服药,邵老师暖心的举动深深地触动了我,这样的细节不但为我们提供了临床示范,又安抚了患者的焦虑情绪,更是用行动向我们这些后生诠释了“大医精诚”的含义。

面对肾病、糖尿病、高血等患者,邵主任和张青青老师更是严谨,她们把低盐、低脂、低嘌呤、精蛋白等健康饮食方案具体到了每一种食物,并打印成册发放到患者的手中,单是糖尿病的健康饮食,A4纸就打了足足五页,并在床旁为患者逐条解读,这些举措极大的增强了患者的依从性,从而增强了治疗效果。正是因为邵主任她们的仁心仁术,才让患者在有限的住院治疗时间之内健康受益最大化。

每周三下午固定的学习讲课更是内容丰富,干货满满。虽然平时临床工作十分的繁忙,但认真负责的科内老师都会为讲课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做成课件,为大家传道授业解惑。从肾病科相关疾病的化验单解读,到常见肾病和科室优势病种的学习,以及科内老师他们积累的临床经验都对我们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让我们在短期内对肾病的中西医诊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

教学查房也是规培学习的重要环节,肾病科教学秘书范彩文老师,每次教学查房她都安排地有条不紊,让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锻炼自己,再由带教老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科内系统学习探讨该患者、该疾病的诊治,让我们及时发现短板,改正错误,从而提升个人的专业素质。

一个肾病科,半个内科学。在肾病科学习的这一个月,尿毒症,高钾血症,肾病合并心衰,脑梗死,心梗、糖尿病等这些病症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接触涉猎,当我下次在临床中再次遇见它们的时候,就不会再手足无措了。此时有必要再次衷心地感谢肾病科的老师们。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告别在即,我拿着出科考核表让邵主任签字时,老师叮嘱我:“你现在还年轻,无论以后在哪个单位,在哪个岗位,都可以干出一番事业,前提是用心做学问,用心治病人,只有用心做服务,健康才能有温度……”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这样充满温暖和积极上进的科室和团队中,面对优秀而又细致耐心的老师们,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匮乏和临床经验的绝对不足。医学生涯学习才刚刚开始,肾病科学到的严谨、细致、和奉献精神将会一直鼓励着我,鞭策着我。健康所系,性命所托,前路--任重道远。

来源:西安市中医医院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朱松柏:投身深地领域,以创新技术护卫能源安全

新华社成都3月20日电 题:朱松柏:投身深地领域,以创新技术护卫能源安全

新华社记者萧永航、顾煜

“90后”四川小伙朱松柏,2014年从位于“天府之国”的西南石油大学毕业后,就来到茫茫戈壁中的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工作。十余年过去,他带领团队像松柏般牢牢扎根祖国边疆,面对深地油气开发这一世界级难题,形成一批自主创新技术,为实现我国深地领域油气开发技术自立自强,保障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平稳供气作出贡献。

初到塔里木,朱松柏就被“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标语牌感动。当书本的描述变成碑刻的内容,当黑白照片变成鲜活的故事,“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有了坚实的注脚。“什么不会就学什么,什么困难就干什么。”他跟着师傅们一头扎进钻井现场,从最艰苦的场地工、泥浆工干起,连夜加班是常有的事,“经常累得手直发抖。”

朱松柏正在对气田综合地质进行研究。(受访者供图)

2016年,塔里木全面开启建设3000万吨大油气田的征程,朱松柏投身到我国首个万亿方大气区——克拉-克深万亿立方米大气区的建设中。

气藏研究和油气田开发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治理世界罕见的“水侵”问题。一旦见水,气井产能就会断崖式下降,而地面数千米下的水侵通道千变万化,难以精细描述。

朱松柏带领团队按照“三月吃透一口井,半年摸清一个藏”的工作节奏,在资料中逐井、逐藏寻找“治水良方”。团队在“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每一个油气藏,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每一口油气井”的信念支撑下,历时四年,终于摸清了“乡村小道逐级水淹,高速公路切割封气”的水侵规律,打出“控、排、治、防”组合拳治理气田“水患”。

针对克拉-克深大气区关键资料录取难度大、渗流规律认识不清等问题,朱松柏又带领团队自主攻关形成超深超高压气藏动态监测技术,首次实现井深超8000米、温度超180℃、压力等级超138MPa的地层温度压力录取,实现三超(超深、超高温、超高压)气井从测不成到测得成、测得准、测得好的本质跨越,被称为“一根钢丝穿越地下珠峰认识油气藏”的技术奇迹。

2019年春天,正是突破技术瓶颈的关键时期,朱松柏亲自主导测试、开展现场试验,刚从克深132井出来就接到了孩子出生的消息。

“也许是没能第一时间赶上孩子出生的愧疚,也许是试验获得成功后的狂喜兴奋,我当时号啕大哭。”朱松柏说,工作十余年,最对不起的是家人,自己一直忙于工作,陪伴爱人、孩子的时间屈指可数。

如今,已是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克拉采油气管理区油气藏地质研究所所长、党支部书记的朱松柏担子更重了。他带领年轻的石油人们以“我为祖国献石油”“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精神为指引,大胆探索、勇于尝试。

朱松柏带领团队开展气井流动保障研究。(受访者供图)

“实习期间希望大家每天手写一篇总结、参与一项技术研究和技术改造、找到职业生涯一个热爱的方向……”朱松柏要求新员工对采油气、井下、经营等方面广泛涉猎,形成地质、气藏开发、地面集输等一体化知识结构,具备多学科统筹化解复杂科研生产问题的能力。

“希望大家用青春逐梦大漠,将初心镌刻天山,坚信‘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争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青年先锋。”朱松柏说。

骨科出科小结(护理)

骨科出科小结骨科出科小结

在骨科长达两个月的实习中,我们与病人零距离接触,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也让我们了解到自己将来的工作环境,认清自己以后的道路,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目标。骨科周围的环境看起来整洁舒适,护士、护工、医生、病人、病人家属之间相处和谐。我们的带教老师也很认真地教导我们,在我们做错时,也会很认真地给我们讲解。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了解到理论知识和医院中的实际操作有所区别,我们需灵活运用,对于我们的实习,科里的老师们都很重视,每周的实习安排也谨然有序,从而让我们循序渐进的学习与成长,在此,对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及各科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踏实工作,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同时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能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骨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带教老师对我们的无菌要求和三查八对的要求特别高,所以我们的操作考考的都很不错,这源自于老师的悉心教导。骨科大多数是颈椎、腰椎椎管狭窄、膝关节、髋关节等疾病,通过做病史以及背病史,我们学着给患者提出护理问题以及护理措施,带教老师知道了我们很多,让我们能够充分的了解这些疾病的知识,术后病人回来的体位是怎样的,不同的手术有着不同的体位,像髋关节病人术后取外展中立位,防止髋关节脱位,颈椎病人手术回来以后需要佩戴颈托,吸氧,防止病人呼吸困难以及让病人说说话,查看喉返神经有无损伤,观察患者四肢情况,嘱病人握拳,动动脚;膝关节手术病人回来以后患肢体取膝关节伸直位,以及术后病人如何进行功能锻炼。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把ERAS快速康复理念运用到实际中。

通过了在骨科这段时间的实习,我特别感谢我的带教老师以及各位老师前辈的悉心指教,我会牢记她们以身作则的优良作风,谨慎严谨的工作态度。并将不断鞭策自己,不断提醒自己,努力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保持自己的优点,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