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足血管造影(糖尿病足血管造影微血管栓塞)

U1S1享健康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足必须要做的七种下肢血管检查

1.测血压了解踝肱指数(ABI)

优点:ABI是诊断下肢缺血简单、客观、无创的方法

方法:这个血压测的部位除了我们平时测的部位的血压还要测踝部胫后动脉或胫前动脉,记录两个部位的收缩压。得到踝部动脉压与肱动脉压之间的比值。

一般情况测血压的部位(肱动脉)

下肢下部的动脉

判断标准: 0.9~1.3 提示血流正常

<0.9 提示局部缺血

<0.4 提示严重缺血

糖尿病足患者ABI>1.3也有可能可能存在缺血,为什么呢? 因为糖尿病足患者有血管钙化的可能性。

2.测血压了解踝肱指数(TBI):指足趾动脉收缩压与同侧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

ABI>1.3时结果不可靠,需进行该项测量。

优点:简单、客观、无创

判断标准:≥0.7 提示血流灌注正常

<0.7 提示存在局部缺血

3. 经皮氧分压(TcPO2)检查

是局部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可以通过与测定位点相连的电极反映从毛细血管透过表皮弥散出来的氧气含量,是反映组织灌注的一项检查,能更准确地反映皮肤组织的实际供氧量,有助于评估肢体缺血程度。

A.前足/后足 tcpO2 ≥30mmHg (无论是否触及足背动脉),可门诊护理伤口、清创或小范围截肢;

B.前足/后足 tcpO2 <30mmHg 或者保守治疗4-6周无效,需行血管造影,必要时行血管重建;

C. 前足/后足 tcpO2 <30 mm Hg 并且有足踝部地水肿或蜂窝织炎,血管造影前需行溶栓,并反复检查;

D. 跟骨坏疽或不愈合的溃疡,将后足的tcpO2值升高至40mmHg观察,若保守治疗2-4周无效则行动脉造影;

4.多普勒超声

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医学影像检查方法,通过使用超声波来观察人体内部器官和血流情况。

多普勒超声是目前最常用的下肢动脉病变筛查方法,能提供动脉血流的具体动态信息,明确狭窄或阻塞的位置及严重程度。

5.下肢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

CT血管扫描的原理主要是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然后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和重建,生成血管的二维或三维影像。在扫描过程中,通常需要注射造影剂,以增强血管的显示效果。

CTA能够准确判断狭窄或闭塞的位置、长度及远端流出道的情况,为血管重建提供参考,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造影剂。

6.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磁共振血管成像,就是运用磁共振这个检查设备来检查看看患者血管情况如何的一种检查方法。

MRA对动脉闭塞段的远端流出道显影质量较高,对血管重建有参考价值。使用的钆造影剂肾毒性小,适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

7.动脉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动脉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通过动脉穿刺,将导管插至兴趣动脉或接近兴趣动脉处注入对比剂进行血管造影的方法。因直接显示动脉系统,血管重叠少,影像清晰,质量高。

DSA是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可在介入血管重建术中使用,肾功能不全者须注意造影剂用量。

小时健康小站 | 血管病变足背“先知”,糖尿病人学会摸脚背自检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郑佳颖 通讯员 董丹

水管如果不注意清洁,随时有生锈的可能。

人体的血管也是一样的,它藏得更深,平时不易察觉。等发现时“生锈”堵死,就为时已晚了。

“足背动脉,听到过吗?”

小时健康小站、杭州上城区笕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签约医生麻桥锣经常在门诊时对病人发问。

患有糖尿病的张大妈就被麻医师的提问难住了。

“在足内踝和外踝的连接处中间取一个点,再在大脚趾和二脚趾中间取一个点,两点相连的这条线,就是足背动脉的位置了。”麻医师耐心地告诉她。

足背动脉的搏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血管的健康状况。

如果一侧的足背动脉搏动发生了变化,有可能预示着动脉出现了问题,务必引起重视。

麻医师特别录制了视频,教大家“摸”出血管好与坏。

这个动作非常简单,一看就会,两个手指准备好。可以选择躺平或者坐位,以双手食指施加相同压力寻找并感知两侧足背动脉搏动强弱。

测量时间一分钟,双脚都要测量。如果摸到波动明显减弱或消失,说明有足部病变的可能性。

“如果一边的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左右不对称要怎么办啊?”居民张大妈紧张起来。

麻医师说:“如果是这样,有可能就是下肢动脉硬化。如果双脚的足背动脉都越来越弱,还要警惕总动脉等位置相对更高的血管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等风险。”

糖尿病患者出现血管问题的风险更高,更得多关注足背动脉搏动。学会这个技能,在家里可以定期自己做足背动脉搏动的检测。

医生提醒,触摸足背动脉,要注意指腹按压时力量要适中,避免将自己手指的搏动误认为是足背动脉搏动。触摸足背动脉时要让被测者足部放松。

足背动脉是判定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的粗略指标之一,有波动说明足部血供比较好;没有波动或者波动较弱,说明血供较差,这种情况就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比如下肢动脉的超声或者血管造影,如果有闭塞和血栓形成则需要进一步采取微创手术治疗。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治疗糖尿病足并发感染记住四项要求 重新健步如飞

在“首届国际糖尿病足高峰论坛暨中美合作郑州陇海医院糖尿病足首席科学家聘任仪式”上,美国心血管地平线国际血管大会共同主席、美国外科学院院士、国际外科学院院士、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健康科学中心血管外科主任张玮教授提醒大家:

□记者 蔡建华 实习生 王嘉译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患糖尿病足的风险高达40%。糖尿病足的发病原因多由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足部感染等引起,主要表现是足部溃疡、感染、组织坏死,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有截肢甚至发生败血症的危险。

为提高我省糖尿病足治疗水平,12月5日,“首届国际糖尿病足高峰论坛暨中美合作郑州陇海医院首席科学家聘任仪式”在郑州举行,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健康科学中心血管外科主任张玮教授,郑州大学一附院秦贵军、李震教授,郑州大学四附院史沛、曾西教授,郑州陇海医院赵发娥主任医师,介绍了糖尿病及糖尿病足国际、国内目前治疗的新理念、新进展,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郑州人民医院、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颐和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的200余名专家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上,郑州陇海医院总裁宋中举先生为张玮教授颁发了首席科学家聘书。张玮教授先后在美国夏威夷大学、纽约州立大学任职,现任美国心血管地平线国际血管大会共同主席,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健康科学中心血管外科主任、血管疾病研究室主任,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什里夫波特医学院终身教授,美国外科学院院士,国际外科学院院士。

出现糖尿病足

必须评估下肢血液供应情况

溃疡是糖尿病足的主要表现。在美国,出现糖尿病足后,使用抗生素、清理创面和评估下肢血液供应情况,是治疗糖尿病足的“三驾马车”。在我国,很多医院只重视抗生素的使用和创面的清理,却很少关注下肢血液供应情况。

得了糖尿病后,患者的神经和血管都会受到损伤。神经损伤会让患者知觉降低和痛感下降,即使脚部受伤也很难觉察,发现时,小伤口已经发展成大伤口。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容易出现粥样硬化,继而出现斑块,下肢血管变窄后,就会影响下肢血液供应。当下肢组织缺血缺氧时,即便进行了消炎和创面清理,伤口也很难快速愈合。此时,评估下肢血管的供血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张玮教授说,对下肢血管的供血情况进行评估并不复杂,可以先做没有创伤的血管超声检查,需要进一步检查的,可以做增强CT或核磁共振,甚至做血管造影。当发现下肢血管狭窄或堵塞时,根据情况,可选择球囊扩张、支架、搭桥等治疗,以恢复或改善下肢血管的血液供应情况。

只有应用多学科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的先进理念,对患者进行消炎、创面清理和恢复血液供应等综合治疗措施,糖尿病足才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美国,几乎所有血管外科都有独立的超声设备及专业技师,绝大部分国内医疗机构则没有这种意识。

“出现糖尿病足并发感染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更难控制。希望糖尿病足患者在治疗伤口感染的同时,更加重视糖尿病的治疗”。张玮教授说。

糖尿病患者 每天都要检查足部

一旦查出糖尿病,即使没有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也应坚持每天泡脚,保持脚部清洁干燥,并保证至少每天对脚部检查一次。挑选鞋子时,一定要选择保暖舒适的,鞋子不要太硬,也不要太紧,尽量宽松一些。

当脚部出现小的伤口时,有些糖尿病患者不在意,认为既然感觉不到疼痛,说明症状不重,仍然光着脚踩沙滩,我行我素。其实,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导致感觉不敏感,伤口疼痛程度与病的严重程度不成比例,所以,不能以是否疼痛来判断疾病是重是轻。

张玮教授提醒人们,糖尿病患者的脚部伤口即使很小,即使不疼痛,也应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以免发展成大伤口,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败血症。

郑州陇海医院董事长宋焱鹏表示:引入国际顶级的专家团队使郑州陇海医院在多学科综合治疗糖尿病足领域方面与国际接轨,将为更多久治不愈的糖尿病足患者带来福音。

让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通畅的方法有哪些?

无论是做彩超,还是做CT、核磁或造影检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看下肢血管的堵塞程度。如果糖尿病足患者下肢有溃疡,同时出现间歇性跛足,再加上下肢血管狭窄,并伴有平躺时脚疼加重,就应该采取介入或搭桥手术的方法,使血管恢复通畅。

支架介入手术是使变窄或发生阻塞的血管变通畅的一种微创手术,和搭桥比相对简单,大夫在患者大腿根部的股动脉穿刺一根空心管,支架顺着空心管直达狭窄的动脉,把狭窄处撑开,恢复下肢的血液供应。支架手术切口仅有几毫米,患者当天即能下床。搭桥手术需要开刀,切口长达几厘米甚至十几厘米,大夫取人体的一根静脉或动脉,在下肢架座“桥”,绕过狭窄的动脉,使下肢恢复血液供应。

运动可以降血糖

郑大一附院内分泌科主任秦贵军教授说,运动可以帮助患者降血糖,还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减轻体重,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当然,也有一些糖尿病患者不能运动,比如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发生了心肌梗死;各种感染的急性期;严重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严重的眼底病变;新近发生血栓性疾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血糖未得到良好的控制等。

运动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有氧运动多为大肌肉群的运动,可增加葡萄糖利用,动员脂肪,刺激心肺。常见运动形式有行走、慢跑、爬楼梯、游泳、骑自行车、跳舞、打太极拳和打球等。无氧运动主要靠肌肉爆发力完成,通常为特定肌肉的力量训练,由于氧气不足,促使乳酸生成增加,导致气急、肌肉酸痛等,常见运动形式包括举重、百米赛跑、跳高和跳远等,不主张采用此种运动形式。

●运动治疗的方案

运动前准备活动:5~10分钟,如步行、太极拳、保健操等,可逐步增加运动强度,以使心血管适应,并提高关节、肌肉的活动效应。

运动锻炼:为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等。

运动后放松活动:5~10分钟,如慢走、自我按摩等,可促使血液回流,防止突然停止运动造成的肢体淤血,回心血量下降,引起昏厥或心律失常。

●运动强度

最轻度运动:散步、购物、做家务等,持续30分钟消耗90千卡热量。

轻强度运动:太极拳、体操等,持续20分钟消耗90千卡热量。

中强度劳动:骑车、登山等,缓慢运动持续10分钟消耗90千卡热量。

重强度运动:跳绳、自由泳等,持续5分钟消耗90千卡热量。

●运动时间

可先从10分钟开始,逐步延长至30~40分钟,其中可穿插必要的间歇时间。

若达到靶心率,则运动累计时间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

能获得较好运动效果,又确保安全的心率称为靶心率,即运动试验中最高心率的70%~80%(一般人最高心率=220-年龄)。

●运动频度

每周锻炼3~4次为最适宜,如果每次运动量较小,而身体条件又较好,每次运动后均不觉疲劳的患者,运动频率可每天1次。运动锻炼不应间断,若运动间歇超过3~4天,则效果及蓄积作用将减弱。

●运动时间段的选择

通常于餐后1~3小时之间活动为佳,因为此时血糖会升高,运动有助于降血糖,也不会出现低血糖。仔细看药物说明书,尽量避开药物作用高峰,以免发生低血糖,若必须在药物作用高峰时运动或体力劳动,应适当增加饮食。

●运动的注意事项

血糖高于14mmol/L,不要运动。随身携带易于吸收的碳水化合物食物(比如面包等),以备出现低血糖情况下食用。运动时,还要戴写有家人名字和联系电话的胸卡,以备急用,并穿着舒适的鞋,并注意足部护理,锻炼前多饮水。另外,运动会引起食欲增加,消化功能增强,应注意饮食控制。运动减体重宜缓慢进行,每周减重400克。

●可选择的运动

一是步行,特别适合年龄较大、身体较弱的患者。快速步行900~100米/分,中速步行70~90米/分,慢速步行40~70米/分,建议从慢速步行开始,逐渐增加步行速度,距离可自500米延长至1000~1500米,中间可穿插一些爬坡或登台阶等。

二是慢跑,适合于较年轻、身体条件较好、有一定锻炼基础的糖尿病患者。常规慢跑,速度一般为100米/30~4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