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病人容易高血糖(糖尿病病人容易便秘吗)

上观新闻 0
文章目录:

为什么患糖尿病的越来越多?可能与这4个原因有关……

糖尿病是全球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得了这种疾病,平时“不痛不痒”,看似没有什么大碍,但它可以引发100多种并发症!

其中就包括失明、肾功能衰竭、截肢等,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中国人很容易得糖尿病

在我国,患糖尿病的人并不少。

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达1.41亿人。

相当于我们身边,每10个成年人里,就有1名糖尿病人。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容易得糖尿病呢?

离不开下面这几个原因——

01 超重的人越来越多

超重或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过多的糖、游离脂肪酸在引起能量过剩、诱发肥胖的同时,会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加重肥胖;而肥胖加重胰岛素抵抗,又要求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02 饮食越来越精细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粮食越吃越细。

如我们常吃的精米白面里面几乎不含纤维,吃进体内,很快被消化分解代谢,会让血糖急速升高。

再加上鸡鸭鱼肉等肉食性食物越来越丰富,小面包、饼干、冰激凌、奶茶等甜点的过度摄取,都会使我们的热量超标。

如果平时不注意运动,这些吃进去的热量总消耗不掉,就造成了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血糖值就越来越高了。

03 运动量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纯体力劳动越来越少,工作学习需久坐、上下楼有电梯、出行可以开车或坐车,就连自行车也可以选择电动的。

这种生活方式,使得我们的肌肉量大幅下降。

要知道,我们的肌肉中有肌糖元,肌肉一运动,肌糖元就把食物转化的血糖消耗了,血糖就会降下来。

从这个角度看,平素肌肉比较松弛的朋友,如能有所侧重地长长肌肉,其实是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的。

04 睡眠时间越来越少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是深植于我们体内的“生物钟”,违反这种规律就很容易出现健康问题。

因为,在人体中,有一种压力激素——皮质醇,当我们感到压力增加或者午夜仍处于觉醒状态时,大脑就会认为我们“处于危机中”,需要救援,于是指挥皮质醇相应增加,保护我们度过“危机”。

而这种激素有拮抗胰岛素的作用,会引起血糖升高,加重胰岛素抵抗,导致脂肪堆积。

哪些是提示糖尿病的信号?

身体出现哪些信号要警惕被糖尿病“盯上”呢?

满足以下任何一条就可以认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了,需要密切注意血糖的变化。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尤其是父母、同胞、子女中有糖尿病患者。

✿超重或肥胖的人:体质量指数(BMI)≥24和(或)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

✿缺乏体力活动者。

✿有巨大儿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女性。

✿黑棘皮病患者。

✿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的患者。

✿有类固醇类药物使用史或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

十句话能帮助你控血糖

01 每周两次负重练习

养成每天快走三四十分钟的好习惯,并且在每周选出两天做一下负重练习。

无论是举哑铃,还是给腿上绑了沙袋后抬腿或者步行,当我们感觉到四肢的肌肉绷紧了,而且觉得酸、累,肌肉才得到了锻炼。

02 上下班尽量走路

上下班能走路就走路,上下楼梯时,能不坐电梯就不坐电梯。

03 每天少坐90分钟

限制久坐行为是防止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式。

04 在家吃饭

餐馆菜大多油盐含量高,在家吃饭,油盐可以自己掌控,还能注意膳食搭配,对控制血糖非常友好。

05 主食控制在250g

如果平时没有特别重的体力活动,我们可以适当控制一下主食的摄入量。

一般以每天200~300g谷物(干重)为宜,其中包含1/3~1/2的全谷、杂豆和薯类。

主食可适当分配于三餐之中,早餐100g、午餐100g、晚餐50g是比较合理的搭配。

06 少吃加工肉制品

加工肉制品(如咸肉、熏肉和热狗)中的各种添加剂可能是导致糖尿病的罪魁祸首。

07 避免食用浓缩糖类

如糖果、巧克力、甜点等。

如果想吃甜的食物,可以选择水果。

08 腰臀比不能大于1

腰臀比是预测肥胖的一项指标,比值越小越健康,当比值大于1时,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大。

09 不做夜猫子

睡眠不足会增加患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欠上短短30分钟的“睡眠债”,就可能对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产生显著的影响。

10 每年测一次血糖

定期监测血糖,有助于我们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以便及时调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资料:养生中国、健康时报、健康中国

编辑:王雨思

糖尿病常见诱发因素有哪些?一起来了解

吉林长春,一男子长期大量饮酒体重暴减诱发糖尿病,引发关注。糖尿病不是吃糖吃出来的病,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可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病风险。戳图了解糖尿病常识为了自己和亲人的健康收藏。(人民日报)

来源: 封面新闻

糖友患癌几率比常人高1倍!高血糖为什么会“促发”癌症?

癌症是全球第二大致死疾病,据2018年统计,全球范围内有1800万癌症新发病例和960万患者因癌症死亡,而且,未来的几十年里,发病率还将持续上升,而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人数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高达4.25亿,每11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该病,500万人死于糖尿病,12%的全球卫生支出用于治疗糖尿病和它的并发症上。

那如果有一天告诉你,这两大疾病互为影响,互为关联,是否会引发你新一轮的恐慌呢?在日本糖尿病学会和日本癌症学会发布研究成果声明,糖尿病患者罹患癌症的风险为无糖尿病人群的1.2倍。

而美国糖尿病协会则在2010年发表报告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癌症的风险要比无糖尿病人高20%-50%。

同一时间在中国的一项慢病前瞻性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患肝癌、胰腺癌、大肠癌、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为最高,最高可达2倍。

糖尿病是如何发展成为癌症的?

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临床统计,糖尿病患者患癌几率高于无糖尿病患者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背后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直到2018年7月19日,我国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员施扬/石雨江教授发布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科研成果揭示了背后的原因。

简单来说,人在生下来后就带有一群抑癌基因,能够抑制癌细胞的发生和生长,其中有一个基因叫做TET2蛋白就是属于这一群中的一个。

研究发现,它的主要作用是催化DNA上的5mC向5hmC修饰的转化,在癌细胞中可以明显的发现5hmC水平出现广泛的下降,间接说明TET2抑癌功能在下降,在临床上,可用来判断癌症恶性的程度高低。

好了,这还不是最可怕,可怕的是在糖尿病患者的体内也发现了5hmC水平出现明显下降,进一步发现,这是因为高血糖会抑制身体内一种叫AMPK蛋白激酶的活性,导致了TET2Ser99磷酸化与TET2蛋白稳定性降低,从而减少了TET2蛋白生成5hmC,上面已经说到,一旦5hmC生成减少,则意味着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降低,发生肿瘤的风险增高。

糖尿病患者容易导致哪些癌症风险增加?

当然并非所有的癌症种类都与糖尿病密切相关,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肝癌、胰腺癌、大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患病的风险最高。

专家认为,肝脏本身就参与血糖的调控,高血糖反过来会影响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从而糖尿病成为肝癌的独立发病因素,而胰腺作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器官,影响更为明显。

此外,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女性糖尿病患者患任何癌症的几率都比男性高6%,怀疑是雌激素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糖尿病患者可用二甲双胍防癌症

糖尿病人除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外,积极控糖在预防癌症上就显得极为重要了,而其中,研究显示,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患癌的风险低于使用其它降糖药物的患者。

石雨江团队表示,主要是二甲双胍能增强TET2的活性,从而对肿瘤达到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