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喝饮料妊娠糖尿病(孕妇喝饮料有影响吗)
孕期患上糖尿病?可能是这4个原因导致的,教你简单4招调理
糖尿病是现在的富贵病,但是这种病也是有生理性的,例如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女性怀孕前未患有糖尿病,而在怀孕期间出现血糖含量异常的现象。一般分泌后这种症状就会逐渐消退。
而妊娠期糖尿病却容易造成流产、早产和死胎等严重危害,而且还可能会造成羊水过多和增加巨大儿的概率。另外,还会导致分娩过程中出现难产和产伤,造成分娩时间延长,从而引起宫缩乏力性出血。所以,孕妇治疗妊娠期糖尿病至关重要。
一、为什么会患上妊娠期糖尿病?
1、身体需糖量增加
本身怀孕后,胎儿就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母体就需要在短时间内摄取足够的葡萄糖,以满足身体和胎儿发育的需要。
2、肾脏的排泄增加
在怀孕期间,肾脏的滤过率会有所增加,所以肾小球的滤过率也被迫增加,但是肾小管对糖的重吸收利用没有相应的增加,因此会导致过多的糖类从尿液中排出,达到糖尿病的标准。
3、激素作用
妊娠后,母体内的雌激素以及孕激素都会有所增加,而这领个激素都会增加母体对葡萄糖的利用,进一步刺激葡萄糖的生成,这都会导致血糖的升高。
4、食量增加
怀孕之后,为了保证孕妇的营养,会盲目的进食补充营养,导致摄入的能量过多,而过多的葡萄糖除了会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还会导致血糖升高。
二、患上妊娠糖尿病怎么办?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在了解发病原因后,可以进行对症治疗。
1、定期孕检
过高的血糖对孕妇和胎儿都不好, 所以需要定期孕检,发现异常可以及时处理。
2、控制饮食
孕妇应该严谨遵守饮食规律,每天摄入足够定量的营养素。摄入过多,易导致血糖升高,摄入过少,也会影响自身和胎儿的发育。所以饮食管理的要求与其他类型糖尿病不同,均衡饮食,并且保证有效控制血糖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的关键。
(1) 最好以蔬菜、谷物(尤其是全麦)及豆类来补充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注意在早餐中获取足够的碳水化合物。
(2) 吃瘦肉、脱脂乳及低脂酸奶、干酪补充蛋白质,避免高脂饮食。
(3) 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全谷物、水果、豆类及蔬菜),有助于维持血糖平衡。
(4) 少吃含有较多糖类添加剂的食品 。
(5) 口渴喝水,尽量少喝果汁及碳酸饮料。
(6) 少食多餐(如每天6小餐,间隔均匀)。
3、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是健康妊娠的重要组成部分,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妈妈适量运动还可以帮助自身的胰岛素更好地工作,是帮助控制血糖的有效途径。
4、药物治疗
经过严格的饮食管理和运动疗法,血糖仍不能有效控制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接受胰岛素治疗。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喝水血糖都会升!准妈妈可长点心
今年出生的“猪宝宝”肯定不少。然而,营养专家却提醒准妈妈,近年来,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率逐年升高,给孕妇带来很多“甜蜜的负担”。如果您年龄超过35岁、有糖尿病家族史等,应该在孕期注重均衡饮食,即便喝水、饮汤也要注重时段,保持合理的体重增长,切勿以为“一人吃两人补”,不幸患上糖尿病。
吃双份餐,胎儿健康受威胁
怀孕前,没有患糖尿病的孕妇,早期血糖通常都是正常的,血糖增高主要发生在妊娠中晚期,因此会导致胎儿在8、9、10月胎龄过度发育,胰岛素过度分泌,增加巨大儿、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流产、早产风险。如果孩子体重过大,将来成年后肥胖和患糖尿病的概率也会增加。
所以,怀孕后应科学饮食,切勿觉得应该吃“双份餐”,要很好地控制血糖。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营养科田爽医师说,孕期,孕妇体重增加12公斤为适宜,从中期开始,要以每周体重增加400克不超过1斤,孩子出生体重6斤左右为目标。
九分饱,少吃甜食
绝不是婆婆妈妈说的那样,怀孕后是两个人的分量,应该多吃,要吃双份。田爽医师说,孕妇进食原则应该适量均衡。适量就是不要吃十分饱,九分就差不多了。饿了咋办?可以吃黄瓜、番茄、胡萝卜这些既有营养、含糖分又很少蔬果。
其次,要少吃甜点心、饮料和水果,因为这些东西含有大量的糖分,吃了以后很容易被吸收、转化,体重会明显上升。当然,水果也不能吃太多。现在有一些水果的含糖量也很高,多吃也会让体重增加很快。
控制饮食的同时还要适当运动。孕期最简单有效的运动方式就是快步走,最好每走半小时,走完有出汗、心跳明显加快为准。
饭水分离,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除了合理饮食,正确喝水也很重要。可能有人会问,水又不含糖,怎么会影响血糖数值?田爽医师说,水本身确实不会升糖,孕妇每天的饮水量一般有1700-1900ml,要想足量饮水又能控制血糖,一定要注意饭水分离。
这是什么意思呢?饭水分离是指不要一边吃饭一边喝汤,也不要吃粥、汤粉等,这些汤汤水水进到胃里,食物会特别容易被消化吸收,血糖自然就会升得很快。而牛奶、豆浆这些液态食物,同样要跟饭分开喝。
如何正确喝水?田爽医师说,要大量的喝水一定要注意时间,餐前一小时,餐后两小时才可以大量喝水,如果饭后口渴,喝一两口润润喉咙就可以,千万不要大量喝!大家学会了吗?
Tips
孕妇在怀孕24周以后要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如果三次中的任何一次检测结果超过正常值,就可以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正常值:
(1)空腹血糖5.1-7.0mmol/l(含5.1mmol/l);
(2)1小时血糖10-11mol/l(含10mmol/l);
(3)2小时血糖8.5-11.1mmol/l(含8.5mmol/l)。
29岁女子突发糖尿病入ICU,真是喝甜饮料导致的?
近日,广州29岁的林小姐突然出现口干、多饮、腹痛、头晕、乏力等症状,送院后确诊暴发型1型糖尿病,并多脏器出现衰竭,不得不进入ICU抢救。医生称,她入院前几天曾喝十几支甜饮料,平日常喝奶茶。
林女士告诉医生,自己这几天也没吃什么特别的食物,喝过糖水和功能饮料,没有糖尿病病史。很多人疑惑,难道喝得多甜饮料,就会得糖尿病吗?
我们知道,糖尿病一般分为两类,1型和2型,两者的病因是不同的。
1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自身免疫因素,体内细胞“自相残杀”,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不足,从而引起糖尿病。一般青少年期起病,发病时多食、多饮、多尿和消瘦的“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或者直接以酮症酸中毒的较重疾病状态发病,只能用胰岛素治疗,所以又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多基因遗传性复杂病,胰岛β细胞逐渐凋亡,胰岛素渐渐分泌不足,或者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所以引起血糖升高。这种类型糖尿病中老年人多见,占所有糖尿病的90%以上,治疗方法除了胰岛素外,还有多种口服降糖药。
但要声明的是,长期喝甜饮、奶茶虽然对身体不好,但并不是2型糖尿病的直接致病原因。存在糖尿病家族史,胰岛β细胞会比较“短命”,再加上经常暴饮暴食,胰岛长期超负荷工作,会导致胰岛细胞加速凋亡,另外肥胖、不运动,身体组织对胰岛素越来越不敏感,就会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不是短期内大量喝甜饮料就会得的。
而1型糖尿病是免疫因素引起的,跟喝饮料就更没有关系了。
所以说,喝甜饮料与糖尿病之间有“相关性”,但二者并没有“因果关系”,所以这个新闻有一定的误导性,会让某些人理所当然地认为糖尿病就是喝甜饮料所致的。
何谓暴发型糖尿病?那么,新闻里29岁的女子患的暴发型1型糖尿病又是怎么回事呢?
暴发型1型糖尿病是日本学者Imagawa于2000年首次提出的。本病发病时,胰岛β细胞在短时间内遭到大量破坏,高血糖症和酮症酸中毒进展亦极其迅速,但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阴性,病情凶险,如未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可在短期内死亡,属危急重症。
相比起普通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暴发型1型糖尿病有如下几个临床特征:
1、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程度比普通1型更严重,伴有电解质紊乱、肾功能受损,部分合并肝功能受损。但糖化血红蛋白常常是正常的,提示发病前三个月没有血糖升高现象。
2、起病时有消化道症状及胰酶水平升高,极易被误诊为急性胰腺炎或胃肠炎而延误治疗。
3、与普通1型相比,暴发型胰岛功能更差,胰岛β细胞功能几乎完全丧失,血糖波动大,也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
4、发病人群无性别差异;起病年龄不等,1-80岁都可以发病,以青少年和成人居多;妊娠妇女为高危人群。
5、发病机制可能跟遗传、病毒感染、免疫因素相关。
因此,新闻中的29岁女子本身可能就有1型糖尿病的一些病理基础,或基因方面有缺陷,或曾被肠道病毒感染过,或引起了免疫反应,而发病前几天喝十几支甜饮料只不过是一个诱因,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潜在患者高达5亿,无论哪一种糖尿病,都会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29岁女生被诊断为爆发型糖尿病住ICU##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