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怎么干预(糖尿病前期怎么预防)
糖尿病前期患者需要综合的干预方式
“少吃甜,多运动,减体重,……”预防糖尿病的方法有万千,但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而言,究竟哪种方法能更好地帮助其降低患上糖尿病的风险?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分泌与心血管病诊治中心主任李光伟教授做客新华会客厅时表示,糖尿病前期作为正常糖代谢和糖尿病之间的过渡状态,采取综合的干预方式,可有效延缓和减少其向糖尿病转化。
据李光伟介绍,在糖尿病干预方面,目前世界范围内均提倡通过控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等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少吃饭、多干活”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前期,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法”可在三至六年间降低50%糖尿病发生几率。
但由于工作或者身体等因素的限制,有些患者并不适用于“生活方式干预法”。针对这类患者,李光伟表示,也可以通过药物实现干预。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提到,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效果不佳,且合并有其他危险因素者,可考虑使用二甲双胍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可以干预治疗。(肖寒)
糖尿病前期干预有据可依
《中国糖尿病前期临床干预专家共识》(简称:《共识》)近日发布。《共识》以循证医学为基础,采用新颖的问答形式,为临床医生提供糖尿病预防的关键流程和临床干预的具体措施,对于推动糖尿病防治的关口前移,糖尿病管理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共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母义明教授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朱大龙教授牵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会内分泌学专业学会富有基层糖尿病工作、教育经验的专家组成“共识制订小组”共同制定。多项研究表明,有效干预糖尿病前期可明显减少其转化为糖尿病的可能性。因此,对已发现的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有效管理成为预防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键。
母义明表示,这份专家共识专门针对糖尿病前期,从理论到实践、到药物干预,更加具体,贴近临床使用。此外,针对糖尿病前期“危险程度”不同,《共识》首次提出了“分层管理”,依据发生糖尿病的风险高低将糖尿病前期分为较高风险人群和较低风险人群。提出对于较低风险人群可通过强化健康教育,以更具执行性的生活方式干预进行临床干预;而对于较高风险人群或具有健康需求、有经济和医疗条件者可考虑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进一步选择适当的药物干预。通过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干预,延缓和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母义明强调,糖尿病前期发现越早,干预越早,效果越好,将来的获益就越大。所以,现在要强调预防为主。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章秋教授表示,Ⅱ型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有效管理是预防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这将为我国糖尿病预防工作提供更具实践性和操作性的落地指导,以推动我国糖尿病防控事业发展。
糖尿病前期该怎么治疗?医生:遵循3个原则,还可以恢复胰岛功能
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的王琛主任医师。
糖尿病的后备军是什么?糖尿病的后备军指的是血糖超过正常值,但是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比如说空腹血糖大于6.1,但是还没有超过期或者是餐后两个小时血糖大于7.8,但是还没有超过11.1,都叫糖尿病的后备军,我们叫糖尿病前期。怎么样能够让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血糖恢复正常?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一说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我们叫胰岛素抵抗,什么叫胰岛素抵抗?我先给大家解释一下。胰岛素是通过它的受体才能发挥作用,但是因为年龄大、长期高热量的饮食、肥胖少动等等原因,胰岛素受体不敏感,人体还分泌原来那些胰岛素就达不到它的作用,这就给大脑有一个信号,大脑就误认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就开始发出信号让胰岛素分泌,但是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因为受体不敏感,还起不到它的作用,所以说大脑就持续地给胰腺发信号,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久而久之一下慢慢就给耗尽了,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够,是因为它的受体不敏感,最后通过大脑的信号把胰腺给耗竭,这是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这就如同一台卡车核定载重是10吨,但是我们长期装20吨跑,而且又不注意汽车的维护,油路也不清洗,发动机也不清晰,慢慢的它就跑不动了,跑不动以后我们肯定就要踩油门,结果踩还是跑不动,最后使劲踩,使劲的加压,使劲的给油门,最后把发动机耗竭是一样,这叫胰岛素抵抗。
首先第1个要减少高热量的饮食,比如说清淡饮食可以减轻胰腺的负担。
第2个要减肥,就相当于这卡车卸载似的,减轻胰腺的负担,也能够减少胰岛素的分泌。
第3个要运动,其实运动对胰岛素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为什么说因为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治疗胰岛素抵抗,所以说运动对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非常好的治疗措施,概括起来就是清淡饮食、多运动、减重等等,慢慢可以把胰岛素抵抗性给纠正过来,血糖逐渐恢复正常。
如果说我们改善生活方式,刚才我说的改善生活方式,三个月以后还不能纠正,糖尿病前期血糖还不能恢复,正常的话,根据指南也可以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这个药非常的好,一方面可以减少糖吸收,促进周围组织对糖的利用,关键是二甲双胍能够促进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所以说通过以上措施,清淡饮食减重运动辅助,注射二甲双胍治疗可以让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血糖恢复正常。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就是遗传因素加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先说说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根据统计,比如说父母有一方有糖尿病的话,子女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40%,子女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比正常的家庭要高40%。如果父母双方都有糖尿病的话,子女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就比普通家庭高70%。我再说说糖尿病发生的非遗传因素,比如说年龄大,另外长期的高糖、高蛋白、高热量饮食,还有肥胖少动等等,是遗传因素与这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遗传因素我们改变不了,第二年龄改变不了,但是有些因素是可以改变的,比如说控制饮食、清淡饮食、减少糖的摄入、蛋白的摄入、油脂的摄入。
第二减重也是可以改变的。
第三,多运动糖尿病能不能治疗以后完全恢复正常,早期的糖尿病经过改善生活方式以后能够恢复正常,早期的糖尿病,如果经过严格的饮食控制,运动减重也许能够恢复正常,但是许多糖尿病人是不能完全恢复的,比如说你不能改变你的基因,你也不能改变年龄。还有一个如果糖尿病病程比较长的话,出现了胰岛素抵抗,导致胰腺耗竭,我们讲过胰腺耗竭,胰腺的功能不行了,即使你改变了生活方式减重以后,胰腺功能也可能恢复不了。如果说糖尿病出现了并发症,比如说心、脑、肾、周围神经、视网膜等等,像这种情况,这个情况就需要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恢复正常,并不意味着不能治疗,不能控制。
许多患者通过合适的用药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联合的作用,长期把血糖控制正常,避免出现并发症,照样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所以说不能治愈,不能扭转,不能完全恢复正常,并不意味着不能治疗疾病也能健康生存!
您还有哪些健康养生方面的问题,头条关注南方健康,三甲医院医生顾问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