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能吃二甲双胍吗)

全科医师老胡 0
文章目录:

1周就肾衰竭!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若常出现4个不适,立即就医

“不是糖尿病嘛,控制下血糖不就行了?”很多人对糖尿病的印象,仍停留在“控制饮食、少吃糖”这一层。但一个被反复忽视的事实是: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带来的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肾病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数据,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4亿,其中约30%的人将发展为糖尿病肾病

更令人警惕的是,这种肾病往往悄无声息地潜伏多年,一旦“爆发”,可能在短短一周内发展为急性肾衰竭,危及生命。

糖尿病患者该如何识别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哪些症状是“肾功能亮红灯”的警示?又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走到那一步?

总觉得累,是不是太敏感了?

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疲惫不过是“没休息好”或“天气燥热”。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持续的乏力往往不仅仅是累,而是肾功能正在悄悄下降的信号

当肾脏受损时,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身体就如同一个“垃圾堆积”的系统。“怎么最近老是提不起劲?”这不是心理暗示,而是身体真实的反应。很多患者在初期只是觉得“有点困”,一觉睡醒又恢复如常,便不再在意。

直到出现恶心、无食欲、注意力不集中等“连锁反应”后,才恍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但肾功能可能已悄悄滑落至临界值。

糖尿病患者若感觉持续疲惫、精神不振,不妨考虑是否与肾脏有关。

是不是有点不安了?那下一个信号你绝不能忽视。

小便泡沫多,是正常还是真的“泡”了?

有人说,“小便起泡又不疼不痒,谁会当回事?”但医学上,泡沫尿常常意味着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表现

肾小球是过滤血液的“筛网”,一旦筛网破了,蛋白就会漏进尿液中,形成泡沫。“我喝水少,所以尿浓吧?”这的确可能,但如果每次小便泡沫都多,而且久久不散,就绝不是水喝少那么简单

更严重的是,很多人会拿“天气热、上火”自我安慰,殊不知当尿蛋白持续存在时,肾脏已经在默默承受巨大的损伤

每一次忽视泡沫,都是错过一次拯救肾脏的机会。

那有没有简单方法判断是否异常?一个生活小技巧是:观察尿液泡沫是否持续超过30秒不消散,并伴有尿液异味或颜色变化,这种情况需尽早就医排查肾功能。

夜尿频繁,是年纪大了还是肾脏出问题了?

很多中老年人对夜尿习以为常,甚至认为是“岁数到了”,但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这可能是肾脏浓缩功能下降的前兆

正常情况下,夜间应该是肾脏“休息”的时间。但当肾小管功能受损,尿液调节失衡,夜尿就会增多。“怎么一晚上要起来三四次?”其实这不是正常老化,而是肾脏功能下降的“预警灯”

更令人担忧的是,夜尿增多常常被归咎于“喝水多”“天气热”等外部因素,而真正的“内忧”却被忽视。

如果夜尿频繁还伴有下肢水肿、晨起眼睑浮肿,就更要提高警惕。“水喝进去哪儿去了?”答案是——身体已经开始储水排不出,这是肾衰早期的典型表现

一个被忽略的问题,或许正悄悄颠覆你的健康。

血糖控制得不错,为什么肌肉越来越无力?

“我血糖控制得挺好啊,怎么腿站不稳了?”很多糖尿病患者有这样的疑问。

肾功能衰退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尤其是钾、钠的异常,使肌肉兴奋性降低。再加上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影响,肌肉无力、手脚麻木、走路不稳就成了常见表现。

“是不是年纪大了骨头松了?”很多人会自我安慰,但真正的原因可能藏在肾脏的代谢障碍中

更严重的情况是,尿毒症前期患者常有肌肉萎缩、体重骤降等表现。这不是“吃得少”,而是身体在悄悄“消耗自己”

糖尿病患者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肌肉无力,一定不能简单归咎于老化或营养不良。

这时及时检查肾功能,是保住生命质量的关键。

肾病不是“熬”出来的,而是“拖”出来的

很多人总是觉得,“我挺能抗的”“症状不严重”等等,最终却把小毛病拖成了大问题。

糖尿病肾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初期几乎无痛无痒,极易被忽视。当患者真正感到不适时,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再想“补救”,代价就成倍增加

医学研究显示,糖尿病肾病发展到肾功能不全平均仅需5~10年,而在某些诱因(如感染、高血压失控)作用下,甚至可能在1周内急剧恶化为肾衰竭

“我不抽烟不喝酒,怎么还这样?”生活方式确实重要,但并不能完全抵消糖尿病对肾脏的损伤。定期体检、主动监测成为糖尿病患者的“救命索”

想守住肾脏?从这几件小事做起

与其等到症状出现后手忙脚乱,不如现在就做点什么。

控制血糖是基础,但更要关注血压、血脂和体重管理。研究显示,血压稳定在130/80mmHg以下,有助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饮食方面,减少盐分和高蛋白摄入,避免加工食品,是保护肾脏的“软盾”。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豆制品、鱼类),“吃得清淡,也能吃出健康感”

每年监测一次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是早期发现的重要手段。

很多人说,“我没时间体检”,但等病来了,时间就不是你能控制的了。

写在最后:别等肾脏“抗议”时才回头

糖尿病不是“慢性小病”,它像一只隐形的手,悄悄撕裂着身体的每一块屏障。而肾脏,是它最容易“下手”的地方。

我们无法预知哪一天会成为那“1周内肾衰竭”的人,但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把握每一个“信号”、每一次体检、每一顿饭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鲁建华,王晓文.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策略[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04):241-245.

[2]高文静,赵莉.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检测与肾病早期发现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02):129-133.

[3]李俊,朱凌云.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监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0):1215-1219.

以上内容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对此文章,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糖尿病药吃多了,可能伤肾你知道吗?

“医生,我妈妈糖尿病十几年了,最近肾功能突然变差,会不会是药吃多了?”

门诊中,像这样的问题我听过太多。很多糖尿病患者家属发现,血糖控制得挺好,肾却出了问题,忍不住怀疑:“是药伤了肾?”

这个问题,不是“以讹传讹”,而是确实存在一定的医学依据,尤其是针对部分糖尿病药物,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不当,的确可能加重肾脏负担。

今天这篇文章,我就从机制、研究证据到实用建议,一次说清楚。


一、不是所有糖尿病药都“伤肾”,但有些必须小心使用

糖尿病药物种类很多,大致分为口服药和胰岛素类,但它们的代谢、排泄方式不一样,对肾脏的影响也有差别。

比如:

  • 二甲双胍(常用的基础降糖药)主要经肾脏排出;
  • 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容易在肾功能下降时堆积,引发低血糖;
  • 部分SGLT2抑制剂在肾功能受损时效果减弱,甚至可能加重脱水;
  • 胰岛素本身在肾功能恶化时代谢速度变慢,低血糖风险增加。

简单来说:肾功能不好时,药物排不出去,在体内“滞留”,就容易出问题。


二、最新研究证实:不合理用药,确实可能损伤肾功能

多项研究明确指出:糖尿病患者如果忽视肾功能变化,继续原有剂量用药,反而容易诱发肾损害或加重已有病情。

  1. 2022年一项综述指出使用磺脲类、二甲双胍等降糖药时若未调整剂量,会增加低血糖和乳酸酸中毒风险,进而损伤肾脏(Maxson & Lisenby, 2018,详见:链接)。
  2. 在《Seminars in Dialysis》上的研究强调有些降糖药应根据肾小球滤过率(肾脏过滤能力)调整剂量,否则增加肾毒性风险(Reilly & Berns, 2010,详见:链接)。
  3. 2022年另有文献指出: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的患者,用药方案需个体化,否则不但达不到控糖效果,还会加速肾损伤进展(Fadem, 2022,详见:链接)。

一句话总结:药不是越多越好,肾越差越要“减负”!


三、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要这样保护肾脏

1. 定期查肾功能,每3~6个月复查一次

包括:血肌酐(反映肾排毒能力)、尿素氮、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

2. 药物剂量必须跟着“肾功能走”

特别是以下情况一定要告诉医生:

  • 最近出现乏力、水肿、尿少;
  • 检查提示肾功能下降(肌酐升高、蛋白尿);
  • 有脱水、感染、低血压等情况。

3. 这几种药物使用要特别注意:

  • 二甲双胍:肾功能下降者可能诱发乳酸中毒,轻中度肾损者需减量或停用;
  • 格列本脲:半衰期长,老年人或肾差人群容易低血糖,应避免;
  • 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在肾功能轻中度下降时效果有限,重度肾损应慎用;
  • 胰岛素:肾功能越差,剂量通常越要减,否则低血糖风险显著升高。

4. 不要私自“叠加用药”,更不要“想吃就吃”

有些患者为了降糖更快,会一口气吃好几种药,甚至自己加量。这种做法非常危险,不仅伤肾,可能连命都保不住。


四、糖尿病和肾病“相爱相杀”,用药必须因人而异

糖尿病是肾病的头号杀手,但不合理用药又可能反过来伤肾,这就是所谓的“恶性循环”。

作为肾内科医生,我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糖尿病药不是看说明书吃的,是看肾功能吃的。”

如果你或家人正在吃糖尿病药,请务必定期复查肾功能,不要等到出现浮肿、乏力、尿少才后悔。


你有没有因为吃药而担心过肾脏?欢迎留言告诉我,我来帮你一起判断和分析!


参考文献:

Maxson R., Lisenby K.M. (2018). Managing the Diabetic Kidney Patient. The Journal for Nurse Practitioners.

Reilly J.B., Berns J. (2010). Selection and Dosing of Medic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Diabete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Kidney Disease. Seminars in Dialysis.

Fadem S. (2022). Diabetes and Kidney Disease. Staying Healthy with Kidney Disease.

肾功能不全可选用的六大降糖药物,你知道几个?

提起来降糖药物,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然而,随着疾病的进展,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有肾功能受损。那么,对于这些患者,他们该如何选用降糖药物呢?是不是只能选用胰岛素了呢?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盘点6种糖尿病肾病患者可以选用的降糖药物。

1.胰岛素

依据指南,胰岛素在肾病患者中使用时无绝对禁忌。但需要注意的是,肾功能不全时,胰岛素经由肾脏的清除明显减少,导致体内蓄积。因而,使用过程中除了密切监测血糖外,还应根据肾功能调整胰岛素用量。通常情况下,肾功能不全G3~4期时,胰岛素用量减少25%,而肾功能不全G5期时需进一步减少50%。

2.瑞格列奈

瑞格列奈为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用于调节餐时血糖水平。其中,

瑞格列奈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由胆汁排出体外,仅8%经肾脏排泄。因此,可以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

3.吡格列酮

吡格列酮为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通过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发挥降糖作用。该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过肝脏代谢。对于eGFR<60 ml/min/1.73 m2的肾功能不全患者,均无需调整剂量。

4.伏格列波糖

伏格列波糖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患者餐后血糖。该药物同样不需要经过肾脏的代谢。因此,可用于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的患者慎用。

5.利拉鲁肽

利拉鲁肽通过激活GLP-1受体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其中,该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尿液或粪便排泄。肾小球滤过率在15-59的患者使用该药物时,无需调整剂量。

6.利格列汀

该药物通过抑制DPP4酶的活性,增加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的分泌,进而发挥降糖作用。该药物主要通过肝肠系统清除,CKD者使用时无需调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