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维生素d糖尿病(缺维生素d糖尿病的症状)
所有糖友注意!补充三种维生素,对降糖大有帮助,文章详细解答
秦女士身材偏胖,5年前确诊糖尿病,虽然每天都要吃药,但是她从来没有觉得麻烦,再加上她性格豪爽,在别人眼里看起来一点都不像得病的样子。
确诊疾病后,秦女士非常听医生的话,减少了饭量,增加了粗粮,每天晚上还会去运动,每次复查血糖都很不错。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秦女士却感觉双腿不得劲,还总是背痛,她以为自己又得了什么大病,赶紧咨询给自己治疗糖尿病的医生,医生建议她先去骨科查一查。
经检查,秦女士的骨密度水平低于-2.5,维生素D水平不足20ng/mL,也就是说,秦女士腿没劲后背痛是因为骨质疏松。
秦女士不理解,是自己老了吗?自己才50岁,这就骨质疏松了?
有数据显示,在京、沪两地50-70岁的中老年人群体中,近九成人群缺乏维D。而在青岛内分泌糖尿病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35%的患者维生素D不足,年龄越大,不足的情况越严重。
维生素D
它参与糖脂代谢,补充后胰岛素敏感性更强。另外,它也能降低机体炎症水平,提升免疫力,降低患者生病的风险。
《欧洲内分泌学杂志》上一项研究显示,维生素D可改善代谢功能,经过半年的补充,参与者体内的胰岛素更加敏感。
注意:患者在服用前应咨询医生,结合个人情况,再做补充,因为长期、大量服用某一种营养素,可能出现副作用,一般每天补充800毫克,如果缺乏的程度不高,也可通过食物、晒太阳补充,海鱼、蛋类、牛奶都有足够多的维生素D。
提醒:硫酸铝、硫酸镁等药物会影响维D吸收,应分开服用,一个放在餐前,一个放在餐后,尽量在白天吃完,然后到户外逛一逛,促进维D转化。
叶酸
叶酸能促进血管内脂类物质代谢,降低血脂水平,同时还可滋养神经,降低神经病变的风险,若患者血压不稳定,叶酸也可帮助预防血管病变。
研究表示,摄入叶酸有助于降低HCY水平,改善胰岛功能,降低机体炎症水平,摄入量越高,患病率越低。补充叶酸后糖尿病风险降低了30%。
再说了,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容易缺乏叶酸,一方面是因为摄入不足,叶酸转化能力较低,另一方面是服用药物影响了叶酸的代谢。
注意:食物中的叶酸很容易流失,建议简单烹饪,以下这些食物中都有较多的叶酸,包括小米、玉米、香菇、南瓜、柚子、猕猴桃、动物肝脏等。
提醒:不管是饮食补充,还是吃药,叶酸进入人体后要先转化后利用,但是如果患者存在基因突变,转化能力低下,将会出现代谢障碍,这类人群出现中风的风险会比较高。
B族维生素
糖尿病医学营养指南指出,患者容易出现缺乏B族维生素的情况。
补充B族维生素能改善神经炎,同时还可降低动脉硬化的风险。
一般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12
注意: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很脆弱,容易被真菌入侵,出现脚气病的概率比较高,补充营养素有助于帮助皮肤屏障修复,降低糖尿病足出现的风险,也可减少脚气病。全谷物、豆奶蛋、红肉都是不错的选择。
提醒:患者长期服用大概率会出现缺乏的情况,应适当补充。神经受损的症状不太明显,但是时间久了危害很大,如肢体麻木、烦躁、焦虑、低落、记性差、失眠等,给中老年患者带来无尽的折磨。可以通过动物性食品补充。
患者经过药物和生活调理后,一般血糖都会降下来,这个时候患者很激动,想恢复正常生活,我想说现在高兴还太早,因为患者的胰岛已经不能正常工作,一旦恢复大鱼大肉的生活,很快又会血糖升高,只有持久缓解才是“逆转”。
“逆转”不是胰岛恢复正常了,而是降糖药减少了,血糖也不会上升,甚至慢慢停药后,通过运动、健康饮食、减肥,也能将血糖平稳住,不过,要空腹血糖小于5.6维持一年以上,才能说自己成功了。
无论什么时候,包括血糖正常的人,都要坚持健康饮食,控制每天摄入的热量,保证营养丰富种类多,不把自己吃撑,搭配粗纤维的食物一起吃,加强代谢减少热量。
早晨可以吃凉拌蔬菜、牛奶、鸡蛋、花卷,中午吃清炒蔬菜、蔬菜汤、杂粮饭,晚上吃清淡的肉、凉拌蔬菜、水果、小半碗米饭,最好不吃内脏、鱼籽、加工肉。加餐适宜选择水果、牛奶、坚果,分量不用多,通常半个苹果、300毫升牛奶、一小把坚果即可。
患者可以吃鱼、吃肉,但不是大家所想的“大鱼大肉”,在保证饮食均衡的前提下,科学烹饪食物,不用药物补充,也可吸收到足够的维生素,但若存在偏食的情况,就容易缺乏营养。
参考资料:
[1]张磊教授团队:中国T2DM患者维生素D缺乏现状如何?看青岛地区研究数据 | ADA中国之声·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2022-06-16
[2]近九成中国人缺乏维生素D 维生素D的作用被小看了·新快报.2017-07-18
[3]糖尿病营养指南:这5种维生素容易缺乏,导致血糖波动大·医糖.2021-12-15
[4]30年长期随访研究,年轻时多摄入叶酸或可降低糖尿病患病风险·生物探索.2020-08-13
[5]国际新研究:补充维生素D或可减缓2型糖尿病进展·健康时报客户端.2019-08-02
补充维生素D,糖尿病人必须知道这6点
维生素D是糖尿病人容易缺乏的一种维生素,不过对于糖友们来说,是否需要经常补充、怎么补充、有没有副作用等等问题,大家并不十分了解,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1、糖尿病人要不要补充维生素D
先说结论:大部分糖尿病人是需要补充的,但不一定需要口服补充剂。
需要补充,是因为糖尿病人很容易缺乏维生素D。
这不是我的个人看法,而是指南的明确结论。
目前中国最权威的糖尿病营养指南是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
在2022版的最新指南中,明确指出,糖尿病人容易缺乏2种维生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D。
不过,日常生活中,维生素D的获取还是比较容易的。后面再讲具体怎么补充。
2、哪些糖友容易缺乏维生素D
我们日常所需的维生素大都来源于食物,但是维生素D是个例外。
人体90%的维生素D是由皮肤经光照合成,只有10%来自于食物。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会大幅下降。
据统计,在同等程度的日照下,老年人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只有年轻人的30%。
有些糖友合并微血管病变,皮肤血流减少,维生素D的合成能力更差。
所以,年龄越大的糖友越容易缺乏。
总体来说,容易导致维生素D缺乏的主要有以下5个因素:
- 肤色
维生素的合成需要皮肤接受到充足的紫外线,而皮肤黑色素会影响对紫外线的吸收,所以肤色较深的黄种人比白种人更容易缺乏。
- 纬度
纬度越高,紫外线越少。所以生活高纬度的北方人比南方人更容易缺乏。
- 年龄
年龄越大,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越差。老人比年轻人更容易缺乏。
- 环境
经常缺乏日光照射的人容易缺乏,比如经常上夜班、室内工作不经常出门的人群。
爱美的女性朋友注意:过于严格的防晒,也会减少皮肤合成维生素D。
- 营养不良
除了日光,一部分维生素D需要通过饮食摄取。过度节食、纯素食,都会减少通过饮食摄取的维生素D。
3、哪种维生素D最好很多糖友不知道的是:维生素D并非单一物质,而是一个家族,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其中最主要的两种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
维生素D不能被身体直接利用。它进入体内后需要先经过肝脏和肾脏的活化作用,转化为“活性维生素D” ,才能发挥作用。
如果肝肾功能不好,活化维生素D的能力就会下降,服用普通维生素D往往效果较差,就需要服用活性维生素D。
我们平时常用的活性维生素D有“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骨化二醇”、“帕立骨化醇”等几种。其中骨化三醇是活性最高的一种。
活性维生素D不需要经过肝肾的代谢转化,可以直接发挥生理功效,即便患者肝肾功能不好,也不影响其疗效。
4、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
对于大部分糖友来说,补充维生素D最好的办法,并不需要额外花钱。
大家只需要平时多晒晒太阳,再适当多吃点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即可满足需要。
如果是为了补充维生素D,随便晒晒是不行的。要想获得比较好的效果,可以遵循以下要点:
- 阳光充足的天气,成年人每天累计30分钟~1小时即可,光线不好的天气要适当延长时间
- 老年人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时间也要适当延长
- 尽量多暴露皮肤,增加日光接受面积,可以获得更多的维生素D
- 如果紫外线强烈,在户外阴凉的地方一样可以接受到充足的日光
- 玻璃会隔离大部分紫外线,所以隔着玻璃晒太阳是起不到“疗效”的
食物是补充维生素D的另一个选择。维生素D含量比较丰富的食物主要是动物性食物,比如鱼肝油、动物肝脏、肾脏、鱼类、全脂奶、蛋黄等,老年糖友可以适当多吃一点。
5、血糖控制差是否可以额外补充
虽然有研究表明,在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给予短期、大剂量(>2 000 U/d)补充维生素D有可能降低空腹血糖,但这些研究证据尚不充分。
所以,《指南》对此有明确建议:不建议以降糖为目的常规补充维生素D。
就是说,只有明确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人,才需要常规补充。
要知道自己是否缺乏维生素D,最好的办法是抽血化验“血清25-OHD”这个指标。
如果检查发现有明确的维生素D缺乏,可以口服活性维生素D补充剂。
具体补多少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群维生素D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10微克(相当于400 单位),65岁以上老年人每天15微克(相当于400 单位)。
美国内分泌协会《维生素 D 缺乏和防治指南》建议:对 50 ~ 70 岁及 > 70 岁的糖尿病人群,建议每天至少摄入维生素D 600单位及800单位。
6、维生素D的副作用
通过日光和食物补充维生素D没有副作用。但是口服补充剂就要注意这方面问题了。
不过普通维生素D的安全剂量范围还是比较宽的,出现严重副作用的可能性并不大。
如果长期大量口服维生素D ,会使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增加,可能导致高钙血症和高磷血症,增加肾结石的风险。
轻微的高钙血症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严重的可能会出现恶心、多尿、口渴、乏力、精神萎靡等表现。
如果有大量口服维生素D的情况,出现这些症状就需要警惕。
以上6点就是补充维生素D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希望对大家有用。
维生素D缺乏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发病风险,糖友要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
案例:糖友赵大妈最近新认识了一位朋友,她和赵大妈一样,也身患糖尿病。有一天,赵大妈来到了这位朋友家拜访,发现她在吃可以补充钙和维生素D的保健品。赵大妈建议朋友每天跟自己出去溜弯、晒太阳,不仅可以补充钙和维生素D,对控制血糖也有帮助。
相信很多糖友都知道,患有糖尿病容易缺乏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风险。也有很多糖友知道,晒太阳对补充维生素D大有好处。但有不少爱美人士为了保持白皙的肤色,外出就要进行各种防晒,认为“晒太阳越少越好”,其实他们都忽视了日光是维生素D天然来源的“催化剂”,缺乏日光照射可能会引起维生素D缺乏症。
维生素D究竟有何功效?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可由食物摄取,但主要是由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290~315nm)作用下合成的。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调节钙磷代谢,促进细胞生长和分化。另外,维生素D还可影响免疫调节、血压调控、血液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维生素D和糖尿病的关系
研究发现,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血糖控制及并发症风险有关。维生素D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维生素D能够保护胰岛素β细胞,减少1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维生素D还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研究观察到维生素D水平低者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更高。
什么是维生素D缺乏症?
维生素D缺乏的最主要原因是人体缺乏太阳照射,现代很多人除了工作之外,很多时间是待在室内上网、看电视、玩游戏,一些担心晒黑的人会涂抹高指数防晒霜。这就导致机体长期无法得到足够的紫外线照射,维生素D合成受限就会出现维生素D的缺乏。
那么,要如何判定自己是否患有维生素D缺乏症?目前最准确的判定方法是到医疗机构进行血液化验,做25-羟基维生素D测定。由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维生素D缺乏。
补充维生素D,晒太阳也有讲究
既然维生素D好处多多,我们究竟该如何补充呢?在多种补充维生素D的措施中,其中更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大自然的天然馈赠——晒太阳。
晒太阳也有讲究,短时间内暴露在阳光下,皮肤是安全的,所以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段、合适的时长外出。建议黄种人或亚裔人,在正午或阳光灿烂的时候晒太阳10~15分钟,暴露体表的10%~15%即可。在接受日光照射时,可以将敏感性差的部位充分暴露,如手、足等部位,敏感性高的部位适当涂抹防晒产品以防晒伤,同时戴墨镜也可以避免阳光直射导致眼睛损伤。
食补也可以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有两种化学形式,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维生素D3存在于动物类食物中,如海鱼、鸡蛋等。维生素D2存在于植物类食物中。但要注意的是,天然食物中的维生素D不多,单靠从食物中获取维生素D是远远不够的。
服用维生素制剂也可以补充维生素D,但要注意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