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身上黑斑怎么办(糖尿病身上黑斑图片大全)

药师华子 0
文章目录:

一位糖尿病患者说,在脚上发现了一块黑斑,以后会不会截肢?

看到一位糖尿病患者的留言,他说在自己的脚上看到了一块紫黑色的斑块,但不痛也不痒。他上网查了与自己症状相似的资料,说他很可能是发生了糖尿病足。他问华子,听说糖尿病足很难治,发生之后就需要截肢才能够保命,这是不是真的?

华子回答说,他应该去医院找医生检查,而不要相信自行查询的网络资料。没有系统学习过医学知识的人,自行查阅专业的医学资料,只能得到“似是而非”的结论,不仅容易误诊,还会给自己徒添烦恼。

一、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人都会出现病足

现在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都能认识到高血糖的危害,可以通过饮食、运动与使用药物等多种方法,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所以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在糖尿病人群中不足10%,大多数的糖尿病人并不会出现糖尿病足。

不过如果血糖控制得不好,仍然有可能发生糖尿病足。原因有两个:

其一是高血糖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肢端感觉迟钝。脚平时受到的压力较大,容易受到挤压导致出现溃疡,由于高血糖的原因,利于细菌繁殖,所以伤口难以愈合。另一个原因就是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动脉病变,造成下肢动脉狭窄,足部的血液供应减少,足部出现感染时难以自愈。在糖尿病足患者中,大多数都是两种原因并存。

二、糖尿病人一定要控制血糖达标

从致病原因来看,导致糖尿病足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长期控制不好的高血糖。其实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就是出现并发症。只要对糖尿病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控制,就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所以有糖尿病的人,一定要多注意自己的血糖。每天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控制自己摄入的总热量,坚持足够的运动量,保持规律用药,并且要勤加监测血糖。空腹血糖不超过6.1mmol/L,饭后两小时血糖不超过7.8mmol/L,餐后血糖峰值不超过11mmol/L。

三、要警惕糖尿病足发生的早期症状

吸烟是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吸烟的糖尿病患者比不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概率要高15倍以上。糖尿病足常发生在视力下降、肾功能下降的糖尿病人群。因为糖尿病会损伤眼睛和肾脏,视力下降会增加足部受伤的概率,而肾排毒能力减弱会增加毒素对下肢血管的损伤。

当下肢循环变差的时候,在脚部或是足部有可能出现紫红色的瘀斑,皮肤会干燥、脱屑,脚趾甲会发黄变厚;在下肢动脉供血不足时,会出现间隔性跛行,不能长时间行走;高糖对神经末梢刺激会引起下肢瘙痒,足部感觉消退,走路时有踩棉花的感觉;皮肤含糖量增加,容易产生湿疹和脚气等感染性皮肤病。

四、出现了糖尿病足也不一定需要截肢

糖尿病足如果出现了无法控制的严重感染,患者就会出现菌血症或是脓毒血症,导致全身多器官的严重炎症反应,威胁患者的生命。这个时候就需要截掉感染的肢体,才能保住生命。但截肢是糖尿病足最严重的阶段,不到万不得已,并不会进行这样的处理

在糖尿病足不严重的时候,通过控制血糖、保护创面、应用改善神经功能和微循环的药物,可以阻止疾病的进展;或是采用支架、搭桥的方法恢复下肢的供血,也能避免截肢这样的结果。

总结一下,对糖尿病人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控制血糖。不仅要看空腹血糖,还要看餐后血糖。现在控制血糖的药物有很多,只要认真监测,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就不必担心发生“截肢保命”这样的事了。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识。#糖尿病足#

医生发现:一旦患上糖尿病,身体往往会有这几种异常,别忽视了!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在医院工作的这些年,见过太多糖尿病患者,他们有些是多年血糖控制不佳,导致并发症频发;有些人直到身体出现了明显异常,才意识到自己可能患上了糖尿病。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是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但实际上,身体的很多细微变化,往往才是糖尿病的“前奏”,这些变化容易被忽视,却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

有些人莫名其妙地感觉到皮肤瘙痒,有些人吃饭正常却一直乏力,还有些人总是容易“上火”,但检查肝功能、肾功能都没问题。

实际上,这些不易察觉的异常,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到底糖尿病患者身上会有哪些容易被忽略的变化?

手指发麻、脚底发热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最先影响的是血糖,其实神经系统往往比血糖更早出现异常,特别是手指发麻、脚底发热的感觉,可能就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信号。

医院里曾经接诊过一个五十多岁的患者,他发现自己最近手指经常发麻,拿东西的时候总是感觉力气变小,尤其是晚上睡觉时,双手会莫名发热甚至刺痛,偶尔还会感觉像是被蚂蚁爬过一样。

起初他以为是颈椎病或者疲劳所致,但检查后,发现他的血糖已经远远超出正常范围,甚至糖化血红蛋白高达9.5%。

医生告诉他,他的神经已经受到长期高血糖的影响,开始出现神经病变的早期症状,约50%的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周围神经病变。

主要表现为手脚发麻、灼热感、触觉迟钝,甚至有些人会感觉脚底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走路不稳。

神经系统的损伤是不可逆的,一旦发展到严重阶段,可能导致溃疡、感染,甚至截肢。

那个患者后来开始严格控制血糖,同时补充维生素B族,改善神经代谢,几个月后,他的手指发麻感有所减轻。

但医生告诉他,如果早发现早干预,神经病变是可以控制的,但如果放任不管,后果将不堪设想。

皮肤变粗糙、莫名长黑斑

糖尿病不仅仅影响血管和神经,皮肤其实是最早“报警”的器官之一,但很多人并不会把皮肤变化和糖尿病联系在一起。

医院里有一个六十岁的男性患者,平时皮肤一直不错,可最近一年,他发现自己的脖子、腋窝、手肘附近,竟然长出了大片黑色的斑块,摸起来粗糙、发硬,用各种护肤品也没有改善。

他以为是皮肤老化,可一查血糖,发现自己早已进入糖尿病的范围,医生告诉他,他的皮肤变化是“黑棘皮病”,这是胰岛素抵抗的典型表现,糖尿病患者中非常常见。

高血糖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角质层增厚,使皮肤变得粗糙干燥,而胰岛素抵抗则会刺激皮肤黑色素沉积,使腋下、脖子等部位出现黑斑。

有些患者甚至会发现,自己皮肤伤口愈合得特别慢,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擦伤,也要很久才能恢复,这也是糖尿病影响血管健康的表现。

那个患者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调整饮食,控制体重,半年后,他的皮肤情况明显改善,黑斑也逐渐变淡。

医生提醒,如果皮肤突然变得干燥、容易瘙痒,甚至长出莫名的黑色斑块,一定要尽快检查血糖,这可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危险信号。

喝再多水也不解渴

很多人知道糖尿病患者会口渴,但大多数人并不会把“夜间渴醒”当回事,殊不知,夜间口渴可能是高血糖最典型的信号之一。

医院里曾经接诊过一个七十多岁的女性患者,她平时不怎么喝水,可最近几个月,她总是在半夜被口渴渴醒。

哪怕睡前喝了很多水,还是觉得嗓子干得不行,每天夜里至少要起床两三次喝水,而且尿量也特别多。

医生为她测量空腹血糖,结果发现,她的血糖已经超过11mmol/L,早已进入糖尿病的范畴,高血糖会让肾脏努力“排糖”,而糖分需要大量的水分来代谢,所以糖尿病患者会频繁口渴,尿量增多。

特别是夜间血糖升高的人,口渴症状会更加明显,这是因为夜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更容易波动,导致体液平衡被打破,身体需要大量补充水分来稀释血糖。

那个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调整饮食,并服用降糖药物,两个月后,她夜间起夜的次数明显减少,口渴症状也大大改善。

医生提醒,如果你总是半夜渴醒,喝水后还是觉得口干,或者发现自己尿频,尤其是夜尿增多,一定要尽早检查血糖,这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

眼睛突然“模糊”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影响的是血糖和心血管,但眼睛其实是最容易受到高血糖影响的器官之一,特别是视力忽然变得模糊,或者看东西时出现黑影、视野缺损,都可能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前兆。

医院里曾经收治过一个四十多岁的司机,他的视力一直很好,但最近半年,他发现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尤其是早晨刚起床时,眼前经常像是蒙了一层雾,有时候甚至出现短暂的视力丧失。

他以为是老花眼,可一检查,发现他的血糖早已超标,眼底已经出现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研究表明,约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损伤,因为高血糖会破坏眼底微血管,使视网膜供血不足,导致视力下降,严重的甚至可能引发视网膜脱落,最终失明。

最可怕的是,很多人等到视力模糊时,视网膜病变往往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而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

那个司机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严格控制血糖,同时接受眼底激光治疗,幸运的是,他的病变发现得还算及时,经过治疗后,视力基本恢复正常。

医生提醒,如果发现视力波动大,尤其是看东西模糊、视野变窄、看到黑影等情况,一定要尽早检查血糖和眼底健康,千万别等到视力受损才后悔。

糖尿病不仅仅是血糖升高那么简单,手脚发麻、皮肤变粗糙、夜间渴醒、视力模糊,这些看似无关的小毛病,可能都是糖尿病的信号。

如果能尽早发现,尽早干预,就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避免糖尿病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定期体检,关注身体的微小变化,才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别等到严重并发症出现,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齐梦亚.新确诊糖尿病患者增加运动与降低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基础医学与临床,2024-06-28

小腿上出现这种斑,预示糖尿病并发症已经出现,千万要提高警惕

“你这是糖尿病,去内分泌科吧。”

医生看了眼齐大爷小腿上的一团一团的褐色疤痕,冷声道。

齐大爷在前段时间发现自己的腿上出现了一团一团褐色的疤痕,早期他没有太当回事,只当是自己干农活的时候不小心划伤腿导致的。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齐大爷腿上的疤痕越来越多,成团成团的出现。

这引起了儿子的注意,赶紧拉着齐大爷去医院皮肤科检查。本以为是患上了牛皮癣这类的皮肤病,没想到医生直接让他们去看内分泌科。

去往内分泌科后,齐大爷被查出患有糖尿病,而他腿上的异常皮肤表现,其实是糖尿病并发症,而非皮肤病所致。

这个结果让齐大爷一家都傻了眼,一个小小的皮肤病竟然是糖尿病所致?

一、小腿出现这种斑,糖尿病并发症已经出现

糖尿病引起的腿部异常表现在临床上被称之为——胫前色素斑,病理学组织会显示为表皮、真皮乳头水肿,同时存在毛细血管局部性增厚。由于红细胞外溢、真皮胶原改变,导致皮肤上出现异常的斑块。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会出现胫前色素斑,主要和3个原因相关。

首先,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过高导致红细胞膜、血红蛋白被糖化,令其无法正常在体内发挥功能,出现变形、携氧能力下降的症状。最后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出现缺血缺氧,皮肤无法正常进行循环,引起皮肤表面出现一系列的异常斑点;

其次,持续高血糖会导致毛细血管压力增加,当毛细血管压力过大时,容易引起液体、蛋白液异常渗出,这样一来毛细血管会处于慢性缺血状态,也容易引起异常斑点出现。

另外,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比常人更少,体内的蛋白合成也会随之下降,容易引起低蛋白血症及负氮平衡发生。再加上糖尿病患者长期的血糖过高会导致周围神经功能出现紊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容易在皮肤上表现出异常的症状。

当发现皮肤上出现异常的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切不可大意。

二、3种糖尿病并发症最常见

除了胫前色素斑以外,糖尿病还会引起一些其他的并发症出现,这三个十分常见。

1、糖尿病性心脏病

心跳过速是糖尿病患者身上非常常见的表现,部分患者每分钟的心率可达到90次以上。该症早期会损伤身体的副交感神经,让其处于持续兴奋的状态下,容易因此而出现功能性损伤。除了心脏病以外,糖尿病患者身上也容易出现心绞痛表现,在日常劳作、过于疲劳时发生的风险较高。

2、糖尿病足

长期血糖过高会导致患者的周围血管神经出现异常,肢体末端的足部是最容易出现病症的部位。在罹患糖尿病足后,患者在短距离的行走后就可能出现下肢疼痛、难以行走的症状,在休息后可缓解。但随着病程的发展,症状会越来越严重,患者的足部甚至会发生溃烂、感染,到后期严重的还需要截肢。

3、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性白内障、视网膜病变在临床上很常见,因为长期血糖控制不利会引起眼周的毛细血管出现异常病变,继而导致人的视网膜功能受影响,出现一系列的异常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因此而永久性失明。

三、患了糖尿病,一定会出现并发症吗?

对于一些已经确诊糖尿病的患者而言,此时肯定觉得瑟瑟发抖,难道自己一定会患上这些并发症吗?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王素梅表示,糖尿病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与血糖的控制情况以及病程的长短有直接关系。

一些血糖控制不好的人群,可能在患病后的五年内就出现了并发症。但一些血糖控制良好的人群,可能在患病后的10年,甚至是20年还没有出现并发症。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控制好血糖是预防并发症出现的重要途径。

四、如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1、“吃好”是硬道理

糖尿病患者想要控制血糖,需要配合上日常的饮食调理。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的量建议保持在总摄入的60%左右,同时注意多摄入高蛋白的食物,可帮助预防负氮平衡发生。另外,饮食上要注意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多吃新鲜的果蔬,保证身体可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对于血糖控制有一定帮助。

2、检测血糖、血脂和视力

定期检测血糖对于控制血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需要<7毫摩尔/升,餐后血糖<10毫摩尔/升。当发现血糖值异常升高时,要及时去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考虑调整用药等,避免让血糖持续升高。在监测血糖的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血脂、视力检查,糖尿病患者的总胆固醇应控制在<4.5毫摩尔/升以下,视力则需要和之前的进行对比,当发现视力突然下降,要及时引起警惕。

糖尿病是临床上十分高发的一个疾病,目前的医疗条件还无法治愈糖尿病,确诊糖尿病的患者需要终生用药控制血糖,切不可盲目停药、减药。

参考资料:

[1] 阚卫军.如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J].《人人健康》,2015:60-.

[2] 贺丽娜.糖尿病人如何预防并发症[J].现代养生,2014:133.

[3] 糖尿病患病多久会出现并发症[J].糖尿病天地·文摘(中旬),2010:3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