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护理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护理问题及措施)
科普天地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是女性妊娠期的常见并发症,随着现代女性生活方式以及生育年龄的变化,该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对母婴健康安全造成了较大威胁。尽早诊断和治疗是改善母婴预后结局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临床护理干预,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文章主要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策略展开分析。
妊娠期糖尿病简述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妇在妊娠之前无糖尿病,在妊娠之后才出现糖尿病。该病是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对母婴健康安全具有较大的影响。目前临床尚未明确该病的发生机制,但是多数学者认为激素、饮食、遗传等因素与该病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妊娠期糖尿病是多种不良妊娠结局的高危因素,会增加剖宫率、胎儿宫内窘迫率、早产率,因此在诊断之后需要尽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护理策略饮食护理。不合理的饮食会导致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升高,因此需要注意饮食管理,从而避免血糖升高速度过快,导致疾病加重。因此在准备食物时,需要尽可能避免煎炸、熏蒸等食物,一定要保持清淡饮食,少吃油盐多的食物。有些患者比较喜欢喝汤,要避免肉汤,如排骨汤、肉饼汤、鱼汤,最好选择素汤,例如冬瓜汤、萝卜汤等。动物脂肪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要避免摄入的成分,包括猪油、黄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保持少食多餐的习惯,一定要注意控制饮食,包括甜食以及糖分多的水果,例如芒果、西瓜,也要少吃油脂含量高的坚果食品。对于喜欢吃水果的孕妇,可以选择苹果、猕猴桃等食物。餐后可以在室内多走动,有助于改善餐后血糖水平。最好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科学的食谱,并严格按照营养师的指导进食。孕妇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偏食,从而满足机体以及胎儿所需的营养物质。
健康教育。很多初产妇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认识较少,在确诊之后会担心疾病对自身以及胎儿健康安全的影响,从而出现紧张焦虑情绪,加重病情。因此护理人员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宣传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同时还需要叮嘱家属多陪伴和关心患者,从而改善其负面情绪。
心理护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由于疾病和激素水平的影响,情绪波动大,对于生活细节的敏感度较高,在生活中多愁善感或悲观抑郁,不良情绪的发生会对其病情控制以及分娩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需要重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从而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首先需要加强护患交流,解答患者的疑惑,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同时通过成功治愈的案例,提高患者的信心。
围产期护理。在产前需要做好产前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糖变化,同时要密切观察胎儿发育情况以及胎心变化,警惕各种不良结局的发生。分娩会消耗大量的能量,且无论是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产妇分娩后会感到疼痛,影响食欲;加上胎盘娩出后患者激素水平快速下降,容易诱发低血糖症状,因此需要鼓励产妇进食,并且要密切观察患者身体状况变化,定期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压等指标的变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产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较高,容易导致血管渗透压升高,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从而诱发感染。因此需要叮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有助于改善恶露情况,促进身体康复。在产后康复期,需要注意保持切口干净整洁,及时清洁会阴,使用0.5%碘伏擦拭外阴,定期更换卫生巾。(泸县第二人民医院 贾太萍)
编辑 陈施妤
校对 李 冉
审核 李妍婕
科普|关于妊娠糖尿病的诊断、危害及治疗原则
根据2021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估算,2021年有2110万(16.7%)的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某种形式的高血糖。其中,80.3%是由于妊娠糖尿病(GDM),而10.6%是在怀孕前检测到的糖尿病,9.1%是由于怀孕时首次检测到的糖尿病(包括1型和2型)。
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一下妊娠糖尿病(以下简称GDM)的诊断及疾病管理等问题。
GDM诊断方法: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简称糖耐,孕期通常使用75g葡萄糖2h OGTT法,监测空腹及喝糖水后1小时、2小时的血糖水平,从而明确诊断。
▶ 注意事项:
做糖耐前应该禁食8~10小时;检查前连续3天正常饮食,即每日进食碳水化合物不少于150g。检查期间需要静坐、禁烟。检查时,5分钟内口服含75g 葡萄糖(无水葡萄糖粉)的液体300ml,分别抽取服糖前、服糖后1小时、2小时的静脉血(从开始饮用葡萄糖水计算时间),放入含有氟化钠的试管中,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浆葡萄糖水平。
糖耐检查时,应于清晨9点前抽取空腹血,时间较晚可能影响检验结果。OGTT检查前一晚应避免空腹时间过长而导致的清晨反应性高血糖,从而影响诊断。
通常糖耐检查安排在孕24-28周之间完成,当然如果在孕早期时建卡产科医生就发现孕妈们有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那么就会要求孕妈尽早完成糖耐。此外,如果妊娠后期如果孕妈们体重增长过多、胎儿生长过快、羊水过多等情况也会再次安排糖耐检查,进一步排除妊娠期糖尿病。
▶ 诊断标准:
- 空腹血糖应<5.1mmol/l
- 服糖后1小时血糖应<10.0 mmol/l
- 服糖后2小时血糖应<8.5mmol/l
上述3个数值都必须符合正常范围,如果有1个超出正常范围,即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①. 对“糖妈妈”的危害
1)高血糖会增加孕期合并症的风险,比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急性肾盂肾炎、无症状菌尿、产褥感染、乳腺炎等。
2)高血糖容易导致妈妈羊水过多,导致胎儿在宫腔内活动度较大,发生胎位不正,宫腔压力过高,易引起早产。
3)增加孕妈患糖尿病的风险。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在5-15年内患二型糖尿病的概率为40%-60%,而正常情况下,女性患二型糖尿病的概率仅为15%。
②. 对胎儿的危害
1)孕期血糖控制不佳可使巨大胎儿发生率提高4倍。
2)孕前糖尿病可能增加胎儿畸形的发生几率,也可能引起胎儿生长受限。
3)孕期血糖波动大增加胎儿宫内窘迫风险。
4)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妈胎儿出生后容易发生低血糖,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可能对新生儿脑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GDM的治疗原则1)、自我管理教育
了解和阅读妊娠期糖尿病有关的书籍和文章,多听听专家们关于GDM的建议和指导,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饮食治疗
85% 的 GDM 患者单纯饮食治疗能控制血糖。饮食治疗的原则是既能提供一定的热量保证母儿营养,又不导致血糖异常或酮体。
孕前肥胖或超重的孕妈以及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妈,应该加强体重自我监测,接受专业的饮食及运动指导。孕期要注意平衡膳食,控制热量,尽可能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复合谷物和高膳食纤维食物可以降低巨大儿的发生风险。
3)、血糖监测
GDM 治疗初期,可以采用 8 点法监测血糖,即三餐前半小时和餐后 2 小时,加睡前 1 次及空腹血糖。
当血糖趋于正常时可减少血糖监测次数,如每日监测 4~6 次。当血糖达到正常时可再减少至每周 2 天,每天 4 次。
4)、药物治疗
通过饮食和运动治疗后,血糖仍不能达标时,建议药物治疗。胰岛素是目前 GDM 患者的标准治疗药物,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使用格列本脲及二甲双胍治疗 GDM,且不影响产后哺乳。药物治疗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如何控糖?掌握这几点
很多姐妹晋升“准妈妈”之后
就开始大补特补
鸡汤、燕窝、阿胶……
生怕肚子里的宝宝跟不上营养
但是吃多点真的好吗?
据统计
一部分的孕妈妈
会得“妊娠期糖尿病”
不吃——饿得不行!
吃——血糖飙升!
所以
学会合理控糖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怀孕前糖代谢正常,孕期才出现的糖尿病。
多数产妇在妊娠结束后可以恢复正常,但以后患2型糖尿病机会增加。但如果患者在孕期加强管理,合理治疗,则可减少不良结局。
图源:soogif
二、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及分级标准
如果孕妇孕前从未做过空腹血糖检查,首次产检需要明确是否有糖尿病。所有孕前、早孕空腹血糖正常者,到妊娠24-28周的孕妇建议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图源:giphy.com
1.妊娠糖尿病诊治指南标准
孕24-28周之间,空腹血糖≥5.1mmol/L。
口服75g葡萄糖、餐后1小时血糖≥10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5mmol/L。
任意一点血糖值异常者,应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2.妊娠期糖尿病的分级
A1级:空腹血糖<5.8mmol/L,通过营养管理和运动指导,可将血糖控制到理想状态。
A2级:空腹血糖≥5.8mmol/L,需要加用降糖药物,才能将血糖控制到理想状态。
三、为什么会得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主要是因为妊娠后葡萄糖需要量增加、胰岛素抵抗因素增加,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所致。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即某些因素使身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会导致正常浓度的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效应。
若要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则需要更大量的胰岛素。如果此时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则导致血糖升高,发生妊娠糖尿病。
●高危因素
下述原因可能会增加妊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如果以下这几条描述中,有一条或者多条情况与自身符合,孕妈妈可就要小心了:
- 孕妇因素:年龄超过35岁;孕前超重或肥胖;孕期体重增加过多。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乙肝病毒携带状态。
- 家族史: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尤其是一级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
四、妊娠糖尿病有什么危害?
目前
妊娠糖尿病已经成为
妊娠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
“糖妈妈”的数量呈现出连年上升的趋势
而妊娠期糖尿病的出现
对于孕妈妈和胎儿来说
都是一种“甜蜜的烦恼”
●对准妈妈的影响
妊娠糖尿病会诱发其他妊娠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心脏病等;
易发生感染的情况,感染加重糖代谢紊乱,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胎;
高血糖也可导致孕妇羊水过多。
●对胎儿的影响
妊娠早期高血糖有抑制胚胎发育的作用,导致孕早期胚胎发育落后,胎儿生长发育受限,易发生流产和早产;
血糖过高还可能造成胚胎过度发育形成巨大儿,因而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增高,难产、产道损伤、手术产的机率增高。妊娠糖尿病会引发早产;
图源:十月呵护
如果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在孕期血糖控制不良,那么其下一代在童年期和成年期患肥胖症、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高。
就算确诊了妊娠糖尿病
“糖妈妈”也不必过度恐慌
跟着医生的建议做
照样能健康度过孕期!
五、确诊了,该怎么办?
日常生活中,“糖妈妈”们可以这么做:
1.控制饮食是关键
总热量摄入:计算每日摄入总热量,维持适宜体重增长;
就餐次数:合理安排餐次,少食多餐(每日5—6次)、定时定量进餐;
热量分配: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质15%~20%,脂肪25%~30%;早餐摄入10%~15%的热量,午餐和晚餐各30%,每次加餐(共3次)可各占5%~10%。
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推荐鱼类、禽类、鸡蛋、牛奶、豆制品等。
适当限制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油脂、红肉类,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如蛋糕、饼干、薯条、爆米花等加工食品。鼓励全谷物、蔬菜、低血糖生成指数(GI)水果,如黄瓜、小番茄的摄入。
2.积极运动不能少
运动是妊娠期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无禁忌证者都需要采取运动治疗。
运动疗法可降低妊娠期基础胰岛素抵抗。餐后30分钟进行轻-中等强度的运动,对母儿无不良影响。选择一种低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又称耐力运动),不提倡剧烈运动。
有氧运动主要指由身体大肌肉群参加的持续性运动,如步行。运动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微微出汗为宜。
3.血糖监测有必要
每周应至少监测血糖1~2天,测5次血糖,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晚上睡前,以监测血糖控制情况。
妊娠期血糖控制目标早空腹及餐前血糖值不超过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值不超过6.7mmol/L。特殊情况下可测餐后1小时血糖不超过7.8mmol/L。夜间血糖不低于3.3mmol/L。妊娠中晚期糖化血红蛋白不宜低于5.5%。
4.定期复诊不能忘
定期产科检查以及内分泌科门诊就诊评估情况,及时调整饮食及血糖。
六、内分泌科简介
1.总体概述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是集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病诊断、防治为一体的综合性诊疗中心,是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特色诊疗示范基地,深圳市医疗卫生“ 三名工程” 仝小林院士中医代谢病团队依托科室,首席专家“杨叔禹”教授三师共管团队依托科室,广东省中医药局“十三五”重点专科,福田区临床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单元化管理中心。牵头深圳市中医代谢病专科联盟及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委员。岭南中医糖尿病联盟单位,深圳市1型糖尿病联盟成员单位,深圳市内分泌代谢疾病标准化管理专科联盟单位,朴春丽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多学科融合,医教研协同,中西医并重。
2.科室环境
科室下设住院部床位48张,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工作室),门诊设有诊室3间及中医特色治疗室、专科检测室。科室拥有国内先进的内脏脂肪检测仪、动脉硬化检测仪、感觉阈值测量仪、多普勒四肢血流图等多种内分泌代谢病科专科设备进行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早期筛查、评估、诊断。同时开展中西医综合治疗,运用胰岛素泵、动态血糖监测、3C疗法、全院血糖管理系统等平台平稳控制血糖。
3.科室特色疗法
根据仝小林院士糖尿病发病分“郁、热、虚、损”四个阶段的理论,专科以态靶辨治体系为指导,通过直接降糖、间接稳糖、辅助调糖三位一体系列方案诊治糖尿病及并发症疗效突出;以开郁清热、消膏降浊法、通经调脏、解毒通络系列方诊治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效果显著;以中医分类分期分证、方药量效理论为指导,开发系列中医调瘿方、疏泄方、代茶饮及外用膏,诊治甲状腺相关疾病,尤其对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桥本甲状腺炎等疗效确切。
诊疗范围:中药内服、中医外治法相结合,中西医结合诊治:
- 糖脂代谢疾病(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神经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高胰岛素血症、血脂异常、肥胖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等);
- 骨代谢疾病(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维生素D缺乏等);
- 嘌呤及电解质代谢疾病(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低钠血症、低钾血症、高钙血症、高血压合并低钾血症);
- 甲状腺相关疾病(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术后全程管理、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桥本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 肾上腺疾病(肾上腺意外瘤、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
- 性腺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等);
- 生长发育疾病(身材矮小症等);
- 垂体疾病(垂体瘤功能评估、肢端肥大症、高催乳素血症、库欣病)。
特色优势:科室坚持对内分泌代谢病患者进行“全面性、个体化、预防与治疗并重、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治疗兼顾”的治疗理念,运用纯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内分泌代谢病,采取药物疗法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内治与外治法相结合的一体化综合评估及治疗模式。具体有以下优势:
1.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伴有明显高血糖的患者:我们给予短期胰岛素强化降糖,配合中医内服、外治法治疗,能迅速平稳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β细胞功能,并可诱导部分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更长期的糖尿病逆转。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等:通过中药调节体质、改善症状、减轻胰岛素抵抗、消除血糖难控的因素,实现平稳血糖波动,减少口服药物及胰岛素的用量,保护心、脑、肾、眼等,延缓疾病的进展。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有疗效优、安全高等突出优势。
2.健康教育:糖尿病及并发症、代谢综合征、甲状腺疾病的科普宣教与跟踪管理;重视代谢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设有糖尿病康复俱乐部、甲状腺疾病康复俱乐部,每周一次开展糖尿病俱乐部活动,定期科普宣传、大型义诊活动, 围绕每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甲状腺日主题开展系列宣教、义诊活动,增强全民健康防病意识。
3. 门诊开展纯中医治疗初发糖尿病、肥胖症、甲状腺结节、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伴有明显高血糖的患者:我们给予短期胰岛素强化降糖,配合中医内服、外治法治疗,能迅速平稳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β细胞功能,并可诱导部分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更长期的血糖缓解。对甲状腺结节全病程诊治,同时开展基于TCT联合基因突变检测技术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穿刺活检术,提高恶性甲状腺结节诊出率,减少患者多次穿刺次数,拥有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术后全疗程管理门诊。门诊及病房均开展了肥胖(肥胖合并多代谢紊乱)的中西医结合全链条管理模式,将肥胖分为认识期、治疗期、延续期分期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