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会手心脚心痒吗(糖尿病手心脚心发热吃什么药)

辽沈晚报沈阳时刻 0
文章目录:

身体2个部位瘙痒,或是糖尿病信号,别以为是皮肤病!

在日常生活中,皮肤瘙痒似乎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很多人可能只是抓几下,或者涂抹一点止痒药膏,便不再在意。然而,对于一些人来说,皮肤瘙痒可能并非只是简单的皮肤问题,而是身体发出的某种警示信号,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这可能是血糖失控的一个隐匿信号。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如果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应每日定时监测空腹血糖及三餐后血糖,并且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到医院就诊复查、调整用药,切不可自行在家中调节药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了与糖脂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迅猛增加,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在我国,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前期。从2011年到2021年这10年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从9000万增加到了1.4亿,增加了55.56%。其中约7283万名患者没有确诊,也就是说不知道自己患病的比例高达51.7%,超过一半的人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

很多人可能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不了解,甚至在出现一些症状时,也容易被忽视。比如体重下降,有些人可能觉得“有钱难买老来瘦”,认为身体瘦了是好事,却不知道这可能是糖尿病的一个信号。还有一些人对身体的某些症状已经习以为常,比如皮肤瘙痒,可能觉得只是皮肤干燥或者过敏,而没有意识到这可能是血糖超标的一个隐匿信号。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表现包括食欲增加、口渴多饮、多尿以及体重减轻、消瘦等。由于体内大量尿糖丢失,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同时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患者容易产生饥饿感,食欲增强。而由于尿量增多,水分丢失过多,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导致患者烦渴多饮。高血糖还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从而引起渗透性利尿,导致尿量增多。此外,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丢失,患者体重减轻、形体消瘦。

除了上述“三多一少”典型症状外,糖尿病患者还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当血糖超标时,身体内的糖分无法正常代谢,会导致血液中糖分浓度过高,这种高血糖状态会对皮肤产生直接的影响,引发患者早期出现糖尿病皮肤病变,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皮肤周身瘙痒,而这种痒多表现为奇痒难忍。尤其是身体皮肤较薄部位更为明显,如双侧胫前,也就是小腿前侧,容易出现瘙痒、麻木、疼痛感等。如果不小心磕碰,会出现伤口难以愈合,遗留色素沉着,称之为胫前色素斑。另外,如果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有可能出现全身任何部位的瘙痒,并且没有明显的特点和部位。

四肢末端瘙痒也是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之一。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将导致血浆渗透压高于周围组织,使身体水分丢失,引发患者早期出现四肢末端瘙痒。双手、双足末端起始向上延伸,也就是说双手指、双足趾起始出现瘙痒、麻木感,逐渐向胳膊和腿延伸,尤其以双足病变较为常见。一般白天表现不是很明显,但是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患者会有明显的瘙痒感,严重者还可能会失眠。糖尿病引起的瘙痒通常是双侧对称出现,比如右上肢瘙痒,同时可能左上肢在类似部位也会出现瘙痒。另外,除了瘙痒外,患者通常会有手指尖或者脚趾尖的麻木、刺痛感,以及经常会有皮肤上有蚂蚁或者小虫子爬等皮肤过敏的感觉,这是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的特点。

糖尿病皮肤瘙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出现感觉异常可以出现皮肤瘙痒,晚期出现皮肤疼痛,多发生于双上肢、双下肢,远端为主、夜间发生为主;二是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处于高血糖,利于各种微生物的生存,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所以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瘙痒多是由于真菌、湿疹感染导致的;三是免疫力低下,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年老体弱,发生老年性皮肤瘙痒,与糖尿病性皮肤瘙痒混杂在一起,所以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会十分严重。

那么,普通痒和糖尿病痒有什么区别呢?普通瘙痒可能是由于皮肤疾病或者由蚊叮虫咬所导致,如果是皮肤病所导致,通常会伴有皮肤病的体征或者症状,包括特异性皮疹,比如湿疹会有片状皮疹,患者瘙痒比较严重。而糖尿病导致的瘙痒通常没有皮疹,只是由于皮肤干燥以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造成患者皮肤瘙痒,患者皮肤看起来比较光滑,而且没有明显的色素沉着或者斑疹、丘疹等皮肤病特有的改变。另外,糖尿病导致的发痒是抹药不管用的,必须结合控糖药物服用才会有好转。而且,糖尿病在皮肤上的另一个反应症状就是伤口愈合时间较久。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糖尿病的忽视和不重视。如果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糖尿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关注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尤其是当出现皮肤瘙痒等异常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身体2个部位瘙痒,医生:或是糖尿病信号,别以为是皮肤病!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人体就像一座精密的“生物工厂”,各个器官环环相扣,任何一处出现异常,可能都在向我们传递某种健康信号。

然而,许多人在出现 皮肤瘙痒 时,第一反应往往是“是不是过敏了?”、“是不是换季了?”或者“是不是洗澡水温度太高了?”

这些确实是皮肤瘙痒的常见原因,但如果 手脚或私密部位反复瘙痒,且久治不愈,那么就要提高警惕了——这有可能是 糖尿病的早期信号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被忽视的健康预警,看看糖尿病究竟是如何悄然“潜伏”在某些瘙痒的部位里的。


手脚莫名发痒?当心高血糖在作祟!

许多人都有过 脚底奇痒难忍 或者 手掌反复起小疹子 的经历,尤其是夜间症状加重,让人抓得皮肤发红、甚至破皮。

但如果这种情况反复出现,普通的止痒药膏又不见效, 那么就要警惕糖尿病性皮肤病的可能性 了。

糖尿病患者由于 血糖水平过高,会影响 微小血管的健康,导致皮肤供血不足,进而引发 皮肤干燥、屏障受损、神经末梢刺激增强,从而产生瘙痒感。

特别是 下肢,由于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更容易出现 皮肤瘙痒、甚至皮肤发黑、溃烂 的情况。

真实案例:瘙痒背后的糖尿病真相

2018年,一项发表于《英国皮肤病学杂志》上的研究指出,超过30%的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前就曾经历过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其中 足部和小腿区域最为常见

国内也有类似的病例报道,广东一位50岁的陈先生,近半年 脚底奇痒无比,夜里抓得睡不着觉,甚至抓出了伤口。

他以为是 香港脚(足癣),自行使用抗真菌药膏,但始终不见好转。直到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 他的空腹血糖已经达到12mmol/L(正常范围应为3.9-6.1mmol/L),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

医生解释,因为高血糖环境会让皮肤更容易感染,加上微血管的受损,才导致了长期瘙痒的情况。所以,如果你的脚或手长期发痒,普通药物无效,建议尽早查血糖,别让糖尿病悄悄“潜伏”!


私密部位瘙痒?糖尿病可能是“幕后黑手”

如果 女性私密部位瘙痒、甚至反复感染霉菌,许多人会误以为是 卫生问题免疫力下降,但实际上,糖尿病也可能是罪魁祸首

为什么糖尿病会引发私密部位瘙痒? 主要原因有两点:

1. 高糖环境利于细菌和真菌滋生——糖尿病患者的尿糖较高,而女性的私密部位本身较潮湿,容易成为真菌繁殖的“温床”。

2. 最典型的就是 外阴念珠菌感染,表现为 剧烈瘙痒、白色豆腐渣样分泌物,并且容易反复发作。

3. 神经末梢损伤,导致瘙痒加剧——糖尿病会影响神经系统,导致 神经变,这可能会让患者在没有明显感染时,也感到 莫名的瘙痒或刺痛感

如何区分普通炎症和糖尿病相关瘙痒?

· 普通炎症:通常与 卫生状况、过敏、使用不适合的洗液 相关, 短期内容易缓解

· 糖尿病相关瘙痒:往往 反复发作,使用普通抗炎药无效,甚至 伴随其他糖尿病症状(如口渴、多尿、体重下降)。

因此,如果 私密部位瘙痒久治不愈,建议查血糖,尽早发现问题,避免糖尿病在不知不觉中对身体造成更大伤害。


如何预防糖尿病引发的皮肤问题?医生这样建议!1. 控制血糖,才是治本之道!

血糖高是皮肤瘙痒的根源,因此,单靠止痒药膏是没用的!要想真正缓解瘙痒,最关键的还是 控制血糖

· 合理饮食:少吃高糖、高脂食物,如 甜点、油炸食品、碳酸饮料,多吃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红薯、豆类)

·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 120分钟 的有氧运动,如 快走、游泳、骑自行车,有助于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

· 定期监测血糖:特别是 家族有糖尿病史年龄超过40岁 的人群,更应 每年体检一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2. 皮肤护理不能忽视

糖尿病患者 皮肤屏障较脆弱,如果护理不当,更容易 干燥、破损、感染,因此建议:

· 保持皮肤滋润:选择 温和的润肤乳(如尿素霜),避免使用 碱性强的皂类

· 减少刺激:避免 热水烫洗,水温控制在 35℃左右,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 注意足部护理:每天检查 脚部皮肤是否有破损,因为糖尿病患者的 伤口愈合能力较差,小伤口也可能发展成严重感染。


结语:别让瘙痒成为糖尿病的“隐形通行证”!

许多人并不知道,手脚或私密部位的瘙痒,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当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忽视皮肤上的“小毛病”,实际上可能正在错过身体发出的重要警告。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它“潜伏”多年而不自知

如果你已经出现 难以解释的反复瘙痒,特别是 手脚、私密部位,那么不妨去医院查个血糖,给自己一个安心的答案。健康,从倾听身体的信号开始!


信息来源

1. 《英国皮肤病学杂志》,2018年,糖尿病皮肤病变研究

2. 中国糖尿病研究协会,2020年,糖尿病皮肤病变临床分析

3.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年,糖尿病足部健康管理指南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发生在哪里?

糖尿病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其并发症之一的皮肤瘙痒常令患者苦不堪言,且其发作部位广泛,涉及全身多个区域,但尤以手、脚、小腿、背部及会阴部等区域更为常见。从中医的角度深入剖析,这一现象与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偏颇、气血失衡及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以下是从中医角度的分析,具体如下;

一、手、脚瘙痒:

糖尿病患者手脚瘙痒,多因四肢末梢血液循环不畅,加之皮肤长期处于慢性脱水状态,导致干燥、脱屑,易受外界摩擦与压力影响而引发瘙痒。中医认为,此乃“血虚风燥”之象,即体内阴血不足,无以滋养肌肤,加之风邪侵袭,致使皮肤失去濡润,产生瘙痒。治疗上,应注重养血润燥,可选用当归、熟地等补血养血之药,辅以防风、荆芥等祛风止痒之品,以内外兼治,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瘙痒。

二、小腿瘙痒:

小腿部位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好发区域,下肢供血不足,微循环障碍,使得小腿皮肤更加脆弱,易于干燥、皲裂,引发瘙痒。中医理论认为,此乃“瘀血阻络”所致,即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于经络之中,导致肌肤失养,产生瘙痒。治疗时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可应用丹参、川芎等活血化瘀药物,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从而减轻瘙痒。

三、背部瘙痒:

背部皮肤较为厚实,但因衣物摩擦、长时间保持坐姿或睡姿等因素,也易引发瘙痒。中医认为,背部为阳经所过,若阳气不足,寒湿之邪易乘虚而入,导致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瘙痒。治疗上应温阳散寒,祛风除湿,可选用桂枝、细辛等温阳散寒药物,配合防风、羌活等祛风除湿之品,以温通经络,驱散体内寒湿之邪,缓解背部瘙痒。

四、会阴部瘙痒: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高,机体免疫力下降,易滋生真菌感染,尤其是会阴部温暖潮湿,更易成为真菌繁殖的温床,导致瘙痒难耐。中医将此归因于“湿热下注”,即体内湿热之邪下注于膀胱、大肠等下部脏腑,影响局部气血运行,产生瘙痒。治疗时应清热利湿,可选用黄柏、苦参等清热燥湿药物,配合蛇床子、地肤子等杀虫止痒之品,以清除体内湿热之邪,杀灭真菌,减轻会阴部瘙痒。

总之,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虽发生于体表,实则根源于体内气血、脏腑的失衡。中医治疗此病,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施治,通过调节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等手段,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体质状况,从而达到止痒、润肤、缓解不适的目的。同时,糖尿病患者也应注意日常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搔抓和热水烫洗,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以减少瘙痒的发生。

需要注意:糖尿病患者应用以上中药及中药方剂,需要在中医医生辨证指导下应用,患者不可私自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导致病情的加重。

我是中医博士王树鹏,大家有糖尿病等疾病的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