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血糖有什么问题(糖尿病血糖什么范围可以拔牙)

乔医生科普 0
文章目录:

研究发现,一旦患上糖尿病,身体往往会有这4种异常,别忽视了!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就是“血糖高”而已,只要不吃太多甜的东西,应该就没什么大问题。

但事实上,糖尿病对身体的影响远远不止血糖,它就像一场“慢性风暴”,从血管到神经,从眼睛到肾脏,都会受到影响。

那些表面看起来不起眼的小症状,其实是身体在悄悄发出警告,提醒你血糖已经失控了。

有个长期加班的中年人,最近总是觉得自己口渴、尿多,但没太在意,觉得可能是天气热,喝水多了,结果等到身体开始变得异常疲惫,才去医院检查,发现血糖已经远超正常值。

医生告诉他,糖尿病的症状不是一下子爆发出来的,而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很多人就是忽视了这些小异常,等到真正发现时,病情已经变得严重。

糖尿病之所以让身体发生这些异常变化,是因为高血糖会破坏身体的平衡,就像一台机器,如果润滑油出了问题,各种零件都会慢慢磨损。

血糖过高,会导致身体代谢紊乱,影响细胞的正常运作,最终表现在各种不同的症状上。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没有痛感,所以不着急治疗,但实际上,这些早期症状,往往是最好的预警信号,如果能及时发现并调整生活方式,或许还能避免糖尿病的恶化。

多尿

很多人以为尿多只是喝水多了,或者天气热排汗少了,可是如果最近总是频繁上厕所,尤其是晚上起夜次数增加,那就要注意了,这可能不是正常的代谢现象,而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

有个长年坐办公室的职员,最近总觉得白天喝水不多,可是晚上却老是要起来上厕所,睡眠被打断,第二天精神也变得越来越差。

去医院一查,发现血糖高得惊人,医生告诉他,糖尿病患者的尿多不是普通的尿量增加,而是肾脏在拼命把过量的糖排出去,可一旦肾脏负担过重,慢慢就会发展成糖尿病肾病,甚至导致尿毒症。

糖尿病导致的多尿,和单纯喝水多不一样,正常情况下,身体会严格控制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可当血糖过高,超过了肾脏的“承受阈值”,多余的葡萄糖就会被迫随尿液排出。

而糖的排泄需要量水分,因此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尿量增加的情况。研究发现,长期血糖超过10mmol/L的人,肾脏负担会明显增加,蛋白尿的风险提升至少50%。

如果不控制血糖,肾小球的过滤功能会逐渐恶化,最终发展成慢性肾衰竭。

很多人以为多尿只是个小问题,不会带来太大影响,可是长期高血糖会让肾脏不断“超负荷工作”,肾小管受损后,尿液中不仅会有糖,还会出现蛋白、肌酐等异常指标,一旦进入这个阶段,就很难逆转。

那些夜里总是跑厕所的人,千万别以为只是喝水太多了,应该尽早测一下血糖,看看是不是身体在向你发出警告。

乏力

有些人总是觉得最近没什么精神,干点事情就累,甚至连日常的活动都提不起劲,很多人以为是自己没休息好,可实际上,这可能是糖尿病带来的能量代谢紊乱。

有个工厂的技术工人,明明吃饭不少,可是干活总是觉得乏力,午饭后甚至犯困得睁不开眼,刚开始他以为是年纪大了,可后来连走楼梯都觉得吃力,才去医院检查。

结果发现是糖尿病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导致身体的细胞根本没办法正常利用葡萄糖。

糖尿病的乏力,不是普通的疲劳,而是细胞“挨饿”了。血糖虽然高,但细胞无法正常摄取葡萄糖,就像外面下着大雨,可水龙头却打不开,细胞缺乏能量,肌肉就会感到无力。

科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肌肉耐力比健康人降低20%-30%,尤其是长时间血糖失控的人,更容易出现肌肉萎缩,甚至影响日常活动能力。

很多人不理解,明明血糖高,身体里应该有足够的能量,为什么还会乏力?

这是因为高血糖并不等于能量充足,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作用降低,导致葡萄糖无法顺利进入细胞,只能滞留在血液中,导致细胞长期处于“饥饿”状态。

长此以往,身体只能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但这样做的代价就是肌肉流失,体力下降,甚至导致身体代谢更加紊乱。

如果最近总是感到无力,哪怕休息再久也恢复不过来,应该尽早检查血糖,因为这可能意味着胰岛素抵抗已经开始影响身体的能量供应。

体重减轻

很多人觉得减肥是件好事,可是如果最近体重下降得很快,又没有刻意节食,那就要警惕了,因为这可能是糖尿病导致的“消耗性体重下降”。

有个长期应酬的销售员,最近总觉得衣服变松了,刚开始他还挺高兴,以为是自己吃得少瘦下来了,可是没多久,他就发现自己没力气,爬楼梯都觉得腿软,一查血糖,发现早已超标。

医生告诉他,糖尿病导致体重下降,并不是脂肪减少,而是肌肉被消耗了。

糖尿病引起的体重下降,和正常减肥完全不同。正常情况下,身体会先消耗糖原,再动用脂肪储备。

可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功能异常,葡萄糖无法被利用,身体只能分解蛋白质,也就是肌肉,来提供能量。

研究发现,血糖长期超过12mmol/L的人,肌肉流失速度比正常人快两倍,导致基础代谢下降,免疫力也会受损,增加感染和其他慢性病的风险。

如果最近体重下降明显,尤其是短时间内掉了5公斤以上,一定要查一下血糖,因为这可能不是健康的瘦身,而是身体“拆东墙补西墙”,在用肌肉填补能量缺口。

视力模糊

很多人觉得自己眼睛最近总是模糊,看东西变得不清楚,尤其是晚上视力下降更明显,很多人以为是老花眼,可是如果同时伴有血糖升高,那就可能是糖尿病在悄悄伤害眼底血管

有个开车的司机,最近发现晚上看路灯有重影,白天开车时也觉得光线刺眼,一开始他以为是眼睛疲劳,直到一次体检发现血糖严重超标。

医生告诉他,糖尿病眼病已经开始影响视力,如果不控制血糖,可能会发展成视网膜病变,甚至失明。

糖尿病对眼睛的伤害,主要是破坏眼底微血管。血糖过高,会让眼底的毛细血管变得脆弱,容易渗漏或堵塞,最终影响视力。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中,超过30%的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而其中10%可能会发展到严重视力损害。

如果最近看东西模糊,尤其是视力波动大,可能和糖尿病有关。控制血糖不只是为了预防并发症,更是为了避免眼睛受到不可逆的伤害。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往往很隐蔽,但如果能及时发现这些异常,就能更早控制病情,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别等到问题已经不可逆转,才后悔没有早点注意身体发出的警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症状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1]孙卫卫,陈荟溪,胡聿昕,等.糖尿病肾脏疾病辨治的难点和临床治疗模式[J].中医杂志,2025,66(06):569-574.

研究发现:一旦患上糖尿病,身体一般会有这3种情况,别小瞧了!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糖尿病,这个病看似与我们生活关系不大,然而,它却悄无声息地影响着许多人,为什么那些平时很健康的人,突然间被告知患上了糖尿病?

许多人往往以为糖尿病只是一个血糖偏高的问题,吃点药、注射点胰岛素就能解决,其他的似乎并不重要,那么,糖尿病真的是这么简单的吗?

作为一名医生,我在医院遇到过不少糖尿病患者,他们看上去与常人无异,有的人甚至并未明显超重,看起来非常健康。

可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在检查后却被告知患上了糖尿病,甚至发展到了中晚期,这些人常常心情低落,因为他们无法理解,自己怎么会得上这种病?

明明平时并不注意饮食,可也没觉得身体有什么异样,经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后,发现他们有一些习惯,或者长期的不自觉行为,导致了糖尿病的慢慢袭来。

你或许会问,糖尿病的征兆难道就这么难以察觉吗,事实上,不少患者是等到病情逐渐加重,才开始真正注意到身体出现了变化。

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并不像大家想象中那样明显,甚至很多人都不曾留意,那我们该如何避免这些健康隐患呢?

硬皮症

你可能听说过皮肤病,或者关节病,但你是否知道,糖尿病患者有一种叫做“硬皮症”的问题?

这种疾病在糖尿病患者中并不少见,它让皮肤变得越来越厚,感觉上像是用硬纸皮包住了身体。

比如,有一位曾经的办公室职员,日常工作压力大,饮食也比较不规律,偶尔觉得皮肤有些干燥,但没当回事。

后来,他发现自己的双手特别僵硬,尤其是早晨起床时,活动手指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无法顺畅地握住东西。

起初,他没觉得这和糖尿病有太大关系,直到去医院检查,医生才告诉他这就是糖尿病引起的硬皮症。

其实,糖尿病引起的硬皮症,原本是因为长期高血糖引发了胶原蛋白沉积,导致皮肤和软组织变得僵硬。

这种症状往往出现在手指、手背、膝盖等部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容小觑。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皮肤会变得越来越紧,活动也越来越不灵活,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例如穿衣、做家务等。

那么,为什么糖尿病会引起这种情况呢,这与长期的高血糖水平密切相关,血糖过高时,身体会过度生产胶原蛋白,这些过多的胶原蛋白沉积在皮肤和关节处。

这种情况不止影响皮肤,还可能影响到内部器官和血管,因此,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关注血糖,皮肤和关节的变化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视力模糊与眼底病变

视力模糊在糖尿病患者中非常常见,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眼睛看着东西不太清晰,模糊不清,眼前总有些浮动的黑影。

对于一些患者来说,这可能只是偶尔发生,甚至认为是工作疲劳所致。然而,忽视这一症状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我遇到过一位患者,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有了糖尿病,她的血糖检查结果一直在正常范围内,但她却频繁感觉到眼前模糊不清。

特别是晚上,常常感觉光线不足,甚至驾驶时都开始不太敢开车了,她一开始并未将这种症状与糖尿病挂钩,直到她出现了视力严重下降的情况,才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位患者后来接受了眼科检查,结果发现,她的眼底已经出现了早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发生的原因与血糖长期不稳定引起的血管损伤有关。

长期的高血糖会使眼底的微血管受损,导致血液循环不良,从而引起视力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视网膜病变会导致更严重的视力丧失,甚至失明。

眼睛的微血管是非常脆弱的,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是不可逆的,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特别注意自己的视力变化,定期检查眼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心血管风险的潜伏隐患

糖尿病对于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几乎是隐形的,它不容易像糖尿病引起的其他病变一样直接被发现。

很多患者即使在糖尿病诊断之后,也不太关注自己是否存在心血管问题,然而,糖尿病的真正危险之一就在于它会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我记得有一位年轻的男性患者,他在一次体检中被诊断为糖尿病,虽然他非常注意自己的饮食和运动,但心血管方面的问题他一直没有太重视。

他常常认为,自己年轻、体重不算太重,心脏应该没什么大问题,然而,几个月后,他开始出现了胸闷和气短的症状。

经检查,他被发现有糖尿病引起的动脉硬化,心脏血管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损伤。

这是因为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壁受损,血脂不正常,进而引发动脉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种隐形的心血管风险往往是致命的,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糖尿病患者往往忽视这些潜在的心血管问题,因为他们专注于控制血糖,未能意识到高血糖对血管的损害。

控制血糖固然重要,但同样需要关注血脂、血压等指标,以全面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糖尿病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有时是渐进的,甚至在病情较为稳定的情况下,仍然会悄悄影响着患者的心脏功能。

所以,除了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定期检查心血管健康,避免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患上严重的心脏病或中风。

糖尿病带来的身体变化,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深远,它不仅仅是血糖的问题,可能影响到皮肤、眼睛、心脏等多个方面。

关注这些隐形的身体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才能真正做到全面控制病情,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患上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颜苗.哪些征兆预示得了糖尿病?[J].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2016

医生提醒:一旦患上糖尿病,身体往往会有这4种异常,一定要重视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有些病来得急,让人一下子就察觉到了,比如感冒、胃疼,甚至是骨折。

但糖尿病并不是这样,它更像是一个隐形的“杀手”,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不适,很多人甚至几年、十几年都没有发现自己已经“入坑”。

那么,要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糖尿病呢?是不是等到医院检查出血糖高了才算数?其实,糖尿病在身体里“扎根”之前,往往已经留下了很多线索,只是大部分人都没在意。

比如,有的人觉得最近老是口渴,喝多少水都觉得不够;有的人发现体重突然下降,明明没在减肥,肉却一斤斤地掉;还有些人发现自己比以前更容易累,哪怕只是走几步路就喘不过气。

这些小小的变化,很多人会归结于天气干燥、年龄增长、压力大,但实际上,它们可能是糖尿病早期的信号。

如果等到血糖完全失控,可能就不仅仅是糖尿病了,还会伴随着一系列并发症。所以,别等到病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时候才开始后悔,学会留意身体的异常变化,才是远离糖尿病的关键。

口渴得厉害

有些人会发现,自己最近总是口渴,喝了很多水也止不住,甚至半夜都会渴醒。

这时候,很多人会归咎于天气太干燥,或者是自己吃了太多重口味的食物,结果过了几个月,发现口渴的情况还是没有改善,这就值得警惕了。

一个建筑工人,总觉得自己白天流汗多,口渴是正常的。后来,他发现即便是在不太热的天气里,还是整天觉得口干,水喝得比以前多了两三倍,甚至晚上都要起夜喝水。

他没太在意,直到某天例行体检,发现血糖已经严重超标,确诊糖尿病。

糖尿病导致口渴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单纯的“缺水”,而是血糖太高,身体不得不动用大量的水分来帮助代谢多余的葡萄糖。

高血糖会让细胞内的水分被“抽”出来,导致细胞缺水,大脑就会误以为身体缺水,于是不断发出“喝水”的信号。

而且,肾脏在处理高血糖时,需要大量的水来冲刷尿液,把多余的葡萄糖带出体外,所以人会频繁感到口渴。但不管喝多少水,只要血糖没有降下来,这种渴的感觉就不会消失。

体重下降

很多人一听说自己瘦了,第一反应是高兴,觉得自己变轻了,身体可能变好了。

但如果体重下降得太快,尤其是在没有刻意节食或运动的情况下,那就要当心了,可能是糖尿病在悄悄影响你的身体。

一个办公室职员,平时工作压力大,吃饭也不太规律,最近发现自己裤子变松了,体重短短几个月掉了十几斤。

他觉得是自己饮食减少的缘故,并没有多想。直到某天单位体检,发现血糖高得吓人,医生告诉他,他的体重下降并不是因为变健康了,而是糖尿病已经在破坏他的身体。

糖尿病导致体重下降的原因,是因为血糖过高,细胞无法正常利用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人体为了获取能量,只能消耗脂肪和肌肉组织。

简单来说,就是糖分明明已经进入了血液里,却不能被身体利用,反而随着尿液排出体外,细胞长期处于“饥饿”状态。

于是,身体只能通过分解自身的蛋白质和脂肪来提供能量,体重就会迅速下降。这种瘦,并不是正常的健康瘦,而是因为身体的代谢已经失衡,处于“自我消耗”的状态。

如果体重在短时间内下降超过5%且没有明显的生活习惯改变,就应该尽快去医院查查血糖了。

多尿

一般情况下,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排尿6-8次,夜里基本不会被尿憋醒。

但如果发现自己最近夜里起夜的次数越来越多,而且白天上厕所的频率也变得比以前更高,那就要小心了,这可能是血糖升高导致的。

有个出租车司机,每天坐在车里时间长,喝水也不多,可最近却发现自己总是想上厕所,尤其是晚上,几乎每隔两三个小时就要起来一次。

他一开始以为是自己年纪大了,膀胱功能下降,后来去医院一查,血糖已经高得离谱,医生告诉他,尿频是高血糖导致的肾脏过度排糖现象。

多尿的原因,是因为血糖过高,身体需要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糖分。而糖分的代谢需要水分,所以肾脏会不断把水分排出去,尿液的量就会增加。

很多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大量葡萄糖,这就是为什么糖尿病在过去又被叫做“消渴症”,因为患者不仅口渴,尿量也特别多。

如果发现自己尿量增加,而且尿液颜色比以前更淡,同时伴有口渴,就应该警惕血糖问题。

乏力

有些人发现,自己明明没干什么重活,还是觉得特别累,早上起床就像没睡够一样,走几步路就喘气,甚至连以前习惯的运动都觉得吃力。

种长期的乏力,不是单纯的“累”,而是身体的代谢系统出现了问题,可能是糖尿病在作怪。

有个超市收银员,以前每天站几个小时都没问题,最近却发现站一会儿腿就发软,整个人提不起精神。

她以为是年纪大了,身体虚了,后来在公司体检时发现血糖已经升到了糖尿病的范围,医生告诉她,乏力和她的高血糖密切相关。

糖尿病患者的乏力,主要是因为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血糖来提供能量。正常情况下,食物中的糖分进入血液后,会被胰岛素运送到细胞中供能。

但在糖尿病患者身上,由于胰岛素功能异常,血糖不能顺利进入细胞,细胞得不到能量支持,就会让人感觉到持续的疲惫。

这种乏力不仅是生理上的,更会影响到日常的生活质量,让人觉得做什么事情都没有精力。

如果长期出现莫名的疲劳,尤其是伴随口渴、尿多等症状,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血糖情况。

糖尿病不会突然找上门,往往在正式被确诊之前,身体已经给出了很多信号。

口渴、体重下降、多尿、乏力这些症状,可能看起来很普通,甚至会被误认为是压力大、天气干燥、年纪增长的正常现象,但其实,它们可能是血糖失控的警报。

如果忽视这些症状,等到糖尿病真正确诊的时候,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控制时间。

研究表明,早期发现并积极控制血糖的人,比起等到症状严重才治疗的人,患并发症的概率会大大降低。

很多糖尿病患者后期会面临肾病、眼病、心血管疾病的困扰,而这些问题往往是由于长期忽视血糖控制导致的。

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出现了类似的症状,千万不要拖,去医院做一个血糖检查,早发现、早干预,才是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的症状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1]张慧,张玉福,任秋月,等.基于“少阳主枢”理论探讨2型糖尿病防治[J].新中医,2025,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