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抗病毒药物(糖尿病抗病毒药物首选)
- 1、辉瑞抗病毒药物Paxlovid获常规批准,用于新冠重症高风险人群抗感染治疗
- 2、钟南山:新冠二次感染后要及时用药!6个抗病毒药物,如何选择?
- 3、糖尿病患者遇上流感,降糖药该怎么调?医生揭秘关键救命策略!
辉瑞抗病毒药物Paxlovid获常规批准,用于新冠重症高风险人群抗感染治疗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25日讯(通讯员 常辉)近日,辉瑞抗病毒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以下简称Paxlovid)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常规批准,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据了解,该药于2022年2月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应急审评审批,获得附条件批准。辉瑞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继续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完成了附条件要求后,基于研究结果获得常规批准。
据介绍, Paxlovid 是由奈玛特韦和利托那韦组成,其中奈玛特韦是一种新冠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能通过阻断新冠病毒3CL蛋白酶的活性,破坏新冠病毒的后续RNA复制过程。另一种成分利托那韦通过抑制CYP3A介导的奈玛特韦代谢,从而升高奈玛特韦血药浓度,增强抗病毒效果。
辉瑞中国区总裁、RDPAC执行委员会主席Jean-Christophe Pointeau表示:“此次 Paxlovid 的常规批准进一步表明该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获得了国家监管机构的认可,凸显了该药物为临床救治及患者带来的价值。秉持‘为患者带来改变其生活的突破创新’的使命,辉瑞将加速创新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感染性疾病带来的挑战。”
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具有以下特征或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生新冠病毒感染时住院和死亡风险更高,是新冠病毒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包括:大于65岁,尤其是未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者;有心脑血管疾病(含高血压)、慢性肺部疾病、 糖尿病、慢性肝脏、肾脏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以及维持性透析患者;免疫功能缺陷;肥胖(体质指数≥30);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重度吸烟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张福杰教授表示:“对于新冠病毒重症的高风险人群,在病程早期接受抗新冠病毒药物治疗能加快病毒清除,降低病毒载量和重症风险。如果合并基础疾病,是新冠病毒重症高风险人群,一旦出现咳嗽、咽痛、肌肉疼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筛查新冠,确定感染新冠病毒后要第一时间就医。”
Paxlovid于2023年5月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常规批准,成为首个获FDA正式批准的新冠病毒口服治疗药物。针对新冠病毒重症高风险人群的EPIC-HR研究证实,与安慰剂相比,在首次出现症状后5天内接受奈玛特韦/利托那韦药物治疗的成年人中,住院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87.8%;在出现症状3天内接受治疗的成年人中,住院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88.9%。真实世界研究表明,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可以缩短老年患者以及免疫受损患者的病毒清除时间,能够显著降低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患者的住院和死亡风险。
新冠病毒的变异主要集中在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参与病毒进入人体和变异逃逸的关键环节,很多新变异株的改变主要归因于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变异。而新冠抗病毒药物是通过针对病毒复制过程中不同的靶点起效,3CL蛋白酶特异性抑制剂针对的是新冠病毒靶点3CL蛋白酶,该靶点为新冠病毒复制的关键,因此感染后使用该类药物可有效保护患者。2021年底至今,主要是Omicron变异株主导。2024年发表的一篇Meta分析评估了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对Omicron变异株的疗效,结果显示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治疗组与较低的死亡风险和较低的住院风险相关。
面对仍处在不断变异下的新冠病毒的威胁,张福杰教授表示,新冠病毒重症高风险人群首要治疗目标是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在传染病多发、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高风险人群要做好日常防护,及时进行新冠病毒抗原和核酸检测。如出现结果阳性,要及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预防疾病进展为危重症。
钟南山:新冠二次感染后要及时用药!6个抗病毒药物,如何选择?
如何理解钟南山院士关于二阳后需及时用药的论点?请看本文结合抗病毒新药逐步分析。
随着新冠二次感染人群的大幅增加,人们对抗新冠药物的需求也激增,除了临床上常见的非处方解热镇痛药、止咳药外,目前我国已经上市的抗新冠病毒药物共有6种,那么钟院士提醒的感染病毒后尽早用药,具体来说,哪些人群需要服用抗病毒药物?这六种药物该怎么选择?请看分析如下。
感染新冠病毒哪些人群需要服用抗病毒药物?
感染新冠病毒的早期服用抗病毒药物效果较好,小分子抗病毒药可以在病毒发展初期有效遏制病毒,降低病毒载量,特别适用于有基础病可能进展为重症的老年人,针对性治疗新冠肺炎,因此建议在感染后及出现症状的5天内使用。
新冠口服药适合发病5天以内的轻型和普通型,且存在进展为重症患者风险的成人,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新冠肺炎诊疗指南,抗病毒药物主要应用于成人,12岁到17岁青少年谨慎用药,目前临床实验数据还不多,这类人群如要使用体重应大于等于40公斤,感染者存在较为严重的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恶性肿瘤等)、年龄≧65岁,较为严重的心脑血管相关疾病、自身免疫力较差时可以配合使用。
六种抗病毒药物该如何选择?
目前国内获批的六款新冠口服药从作用机制分类可分为两大类,2款进口药4款国产药,第一类3CL蛋白酶抑制剂,包括辉瑞药业生产的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简称P药),价格1790元/疗程,先声药业生产的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先诺欣),630元/盒,众生药业生产的来瑞特韦片(乐睿灵),628元/盒;第二类RNA聚合酶抑制剂,包括真实生物生产的阿兹夫定片,175元/盒,旺实生物生产的瑞米德韦片(民得维),630元/盒,默沙东生产的莫诺拉韦胶囊,1500元/疗程。
这六款药物临床数据披露程度不一,从目前的数据显示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P药的全球认可度最高,价格也最高,莫诺拉韦因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且和其他药物无明显相互作用而受欢迎,其余四种国产药上市不久,临床数据还不充分,但价格优势明显,患者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情况进行选择。
总结
因此提醒大家,如果是有基础病或免疫力低下易发展成重症的患者还是要尽早服用抗病毒药物,预防重症的发生,一旦发展到重症阶段,单独使用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的意义并不大。
参考文献:
[1]李晓宇,李芬,赵淑娟等.抗新型冠状病毒口服药:莫诺拉韦[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23,42(02):119-122.
[2]周洋,张琳,魏娟娟等.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合理性分析[J].中国医药,2023,18(04):521-525.
#专家:结合二阳病情合理选用药物#
糖尿病患者遇上流感,降糖药该怎么调?医生揭秘关键救命策略!
老李今年65岁,患糖尿病已经10年了。平时血糖控制得还不错,但最近天气忽冷忽热,他不小心染上了流感。一开始只是觉得浑身酸痛、发烧,以为是普通感冒,没太在意。可没想到,短短两天,他的血糖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甚至一度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症状。家人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医生一检查,发现老李已经出现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期症状,情况十分危急。
医生严肃地告诉老李的家人:“糖尿病患者一旦感染流感,血糖波动会非常剧烈,如果不及时调整降糖方案,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老李的家人听得心惊胆战,连忙问:“那现在该怎么办?降糖药要不要调整?会不会有危险?”
1.糖尿病患者为什么怕流感?
流感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只是“重感冒”,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却是一场“隐形风暴”。流感病毒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血糖水平剧烈波动。一方面,感染会刺激体内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的分泌,这些激素会对抗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血糖升高;另一方面,感染期间食欲下降、进食不规律,又可能引发低血糖。这种“高低不定”的状态,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危险。
更重要的是,糖尿病患者本身免疫力较低,感染后更容易诱发急性并发症,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或高血糖高渗状态(HHS)。这些并发症一旦发生,死亡率会显著升高。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治疗难度更大。
2.感染流感后,降糖药该怎么调?
感染流感后,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及时调整降糖方案。以下是几种常见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
DPP-4抑制剂(如西格列汀、维格列汀):这类药物虽然降糖效果温和,但研究发现,它们可能增加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流感期间,如果出现鼻塞、咽痛等症状,建议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用药。
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这类药物通过促进尿糖排泄来降糖,但副作用是可能增加泌尿道感染的风险。流感期间,患者往往食欲不振、饮水不足,容易导致脱水,进一步增加泌尿道感染的风险。因此,使用这类药物的患者一定要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胰岛素:对于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胰岛素是首选的治疗方案。胰岛素不仅能快速降糖,还能保护β细胞功能,且不受肝肾功能限制。但需要注意的是,胰岛素的使用必须根据患者的饮食情况调整,避免因进食不足导致低血糖。
3.抗病毒药物与血糖的关系
流感病毒感染后,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帕拉米韦)可以显著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风险。但这些药物也可能对血糖产生影响:
奥司他韦:有研究发现,奥司他韦可能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导致血糖升高。因此,使用奥司他韦期间,糖尿病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必要时调整降糖方案。
帕拉米韦:这种药物对缓解流感症状效果显著,但说明书明确指出,它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因此,使用期间也需要加强血糖监测。
4.如何预防流感?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预防流感比治疗更重要。以下是几点建议:
接种流感疫苗:这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建议每年10月底之前完成接种,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加强血糖监测:流感高发季节,糖尿病患者应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糖波动。
糖尿病患者遇上流感,绝不是小事。血糖的剧烈波动、急性并发症的风险、抗病毒药物的潜在影响,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如果你或家人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记住:感染流感后,及时就医,调整降糖方案,密切监测血糖,才能化险为夷。
流感季节,健康无小事,糖尿病患者更要格外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