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为什么皮肤痒(老年人糖尿病皮肤痒怎么办)
患了糖尿病,皮肤总是发痒是什么原因,怎么样可以解决呢?
有位糖尿病患者给华子留言,很长一段时间他总觉得腿上发痒,开始他以为是皮肤病或是被蚊虫叮咬了。但是皮肤没有任何皮疹,去了医院的皮肤科,也没查出皮肤病。不过皮肤科的医生告诉他,他的皮肤瘙痒有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建议他去内分泌科调整一下降糖用药。
这位患者问华子,为什么糖尿病会引起皮肤发痒呢,除了调整降糖用药,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立竿见影”地解决瘙痒的问题呢?
华子告诉他,对很多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如果升高的幅度不太大,并不会出现十分明显的症状,所以很多人对血糖的日常监测做得并不到位,血糖控制的也并不理想,这时就很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
引起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的原因,主要有3个: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血糖未控制达标。血液中的糖超标会连带着皮肤中的组织液含糖量升高,对皮肤中的神经末梢造成刺激,让人感觉皮肤发痒。
其次的原因,血糖水平升高,会使血液中的渗透压升高。人体为了维持血液渗透压的稳定,就会把周围组织中的水分“吸到”血液中,会使皮肤中的水分减少,引起汗液分泌减少、皮肤干燥,出现微小裂口,造成瘙痒。
最后的一个原因,就是糖尿病会导致肾功能损害,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好,就会损伤肾脏,血中代谢废物无法经肾排泄时,就会从汗腺中代偿排出一部分,这些代谢废物会刺激皮肤引起瘙痒。
当糖尿病患者有了皮肤瘙痒的症状,首先要去医院检查,排除皮肤疾病的因素,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血糖情况。测量血糖时,不能只看空腹血糖,还要看餐后血糖。有些糖尿病患者就是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很高。
糖尿病血糖空腹应尽量控制在7.0以下,餐后血糖峰值小于11.1,餐后2小时血糖应小于7.8。指尖血糖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当糖尿病患者感觉皮肤瘙痒的时候,推荐去医院测量血糖,最好再查一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推测最近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和饮食的调整,控制好血糖。
在控制血糖达标的同时,可以用润肤霜、润肤露等护肤品涂抹瘙痒部位来止痒。保湿护肤品不分品牌,只要选择没有刺激的,比如说给婴儿用的润肤霜就可以。保持皮肤湿润是缓解瘙痒的关键,所以润肤霜要勤抹、多抹。
糖尿病患者微循环功能差,皮肤含糖量高,破损后不易愈合,所以要记住不要去搔抓、拍打身体瘙痒的部位,避免皮肤破损而发生感染。有人感觉用热水烫洗、搓澡可以止痒,这并不可取。这种借助外力的止痒只是暂时的,反而会破坏皮肤的皮脂层与角质层,过后会使瘙痒更加严重。
对于肾功能出现问题的人,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必要时采取透析的手段协助身体清除毒素。焦虑的情绪会使外周动脉收缩,影响皮肤血液循环,加重瘙痒,所以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
其实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保持规律用药,再加上合理饮食、加强运动,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平时再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戒烟忌酒,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就会逐渐减轻和消失了。
总结一下,有接近半数的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皮肤瘙痒,而绝大多数人的根源就在于血糖控制的不好。所以把血糖严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避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降糖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发现问题要及时咨询医生或是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识。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容易皮肤瘙痒,原来是这6种疾病在捣鬼
经常有糖友诉说出现皮肤瘙痒,最初瘙痒是局部的,以后逐渐扩展至全身,晚间加重,常因糖尿病的加重或情绪变化而促使瘙痒发作。以为自己患上了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确变实会导致皮肤瘙痒,但导致皮肤瘙痒的疾病不只有神经病变。本文为您详细解读导致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的6个常见原因及对策。
1.高血糖引起皮肤瘙痒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时,长期血糖升高,由于微血管循环差,局部细胞的功能也变差,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循环较差,对身体内的各个器官都有伤害,对皮肤的伤害也非常明显,其局部细胞的功能也会变差,糖尿病患者汗液分泌会减少,导致皮肤因过度干燥而瘙痒。
由于血糖升高,可引起血浆和组织液渗透压变化 ,刺激神经末梢兴奋 ,产生瘙痒的感觉。
糖尿病患者还会因皮肤改变对外界刺激极为敏感,如冷热变化、衣服摩擦、接触化纤皮毛织物、饮酒食辣等,均可诱发或加重皮肤瘙痒。
对策:
- 控制好血糖是关键,在平时在控制好血糖的基础上要多吃蔬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
- 局部皮肤瘙痒者可外用止痒性洗剂、霜剂等。
- 全身性皮肤瘙痒者可内服抗组胺类药物,补充钙剂、维生素C等。
- 也可补充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1、B12等。
此外,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治疗方法还可以选择紫外线照射、药物熏蒸等方式,都能有效缓解瘙痒症状。
2.糖尿病皮肤感染
某些糖尿病患者,表现为身体某一局部长期顽固的瘙痒,多位于生殖器及肛门周围。
- 原因一:血液中糖分较高,真菌易生长入侵而感染皮肤。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如出现顽固不愈的外阴及阴道瘙痒,可能是糖尿病的首发症状。
- 原因二:糖尿病患者皮肤的抵抗力较普通人低,皮肤容易被各种病菌感染,早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严重时会演化为脓疱、体癣、糖尿病足等感染性疾病。
对策
- 防止皮肤感染最重要的是控制好血糖,应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
- 对于局部真菌感染应保持局部干燥,局部使用抗真菌洗液清洗或用抗真菌药膏涂抹,如可以用复方酮康唑发用洗剂或硫磺乳膏治疗。
- 对于口腔真菌感染或严重的全身真菌感染,除外用抗真菌药物外,应给予抗真菌药物静脉注射。
- 其他细菌引起的感染,除局部清洁消毒外,应避免用手搔抓,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一旦出现体温上升、局部皮肤红肿应及时采取血标本做细菌培养,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尽早使用抗菌素,以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3.降血糖药物过敏
所有的降血糖药物都会出现过敏反应,其中以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物产生过敏反应最常见,动物胰岛素产生过敏反应也不少,其他降血糖药物产生过敏反应相对较小。
降血糖药物过敏除了皮肤瘙痒外,还常有皮肤红色丘疹,严重时会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甚至休克。
对策
- 一旦出现降血糖药物过敏,应立即停用降血糖药物。
- 轻症者可用马来酸氯苯那敏和西替利嗪或者氯雷他定胶囊治疗,严重者可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
- 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或休克者,尽快使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同时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
4.糖尿病湿疹
糖尿病湿疹常因血糖控制不好,免疫功能紊乱引起。表现为患处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
自觉瘙痒剧烈,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处,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
对策:
- 积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避免吃刺激性强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
- 停止使用刺激性药物以及食物,寻找可能诱困,给予相应处理。
- 皮肤瘙痒可选用抗组胺药止痒,如马来酸氯苯那敏和西替利嗪或者氯雷他定胶囊治疗。
- 急性湿疹局部用生理盐水、3%硼酸或1:2000~1:10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湿敷,炉甘石洗剂收敛、保护。
- 亚急性、慢性湿疹应用合适的糖皮质激素霜剂、焦油类制剂或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匹美莫司软膏,继发感染者加抗生素制剂。
- 泛发性湿疹可口服或注射糖皮质激素,但不宜长期使用。
5.糖尿病神经病变
因长期血糖升高,组织糖基化微血管受损而神经组织缺氧、神经组织糖基化、炎症、某些药物等造成神经末梢损伤而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这类病人除皮肤瘙痒外,还有四肢皮肤麻木、灼热感、蚁走感、行走时有踏棉垫感。
对策:
- 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控制好血糖,定期检查糖尿病并发症,及早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早期饮食上给予富含维生素的粗粮及水果,也可给予维生素B1、B6及甲钴胺治疗,应尽早使用依帕司他、硫辛酸及羟苯磺酸钙等药物治疗。
6.老年性皮炎
2型糖尿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的新陈代谢减慢,皮肤油脂的分泌会逐渐减少,糖尿病病人汗液分泌减少,会呈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干裂老化状态。
一般症状表现为:皮肤瘙痒、皮肤干燥、脱屑、皮肤发红等症状。
对策:
-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老年性皮炎可以用护肤膏或润肤霜等治疗,最好到医院皮肤科就诊做一下检查,排除其他皮炎,并根据病情给予相关药物治疗。
- 同时要控制好血糖,注意皮肤卫生,避免吃辛辣食物。
- 避免搔抓瘙痒部位,以免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如果瘙痒严重,可外用药物解除或减轻瘙痒,主要用一些含碳酸、薄荷脑、麝香、草酚、煤焦油溶液等止痒药,必要时给予赛庚定等口服药物治疗。
总之,糖尿病皮肤瘙痒原因很多,除上述6点还有其他原因,一旦出现皮肤瘙痒,最好去糖尿病专科就诊,帮你查找原因以便做出正确处理。
作者:向建平 主任医师
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怀化分中心
湖南省怀化市糖尿病康复协会
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看是否这6种疾病惹的祸,如何防治你得知道
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抵抗力低,很容易发生皮肤真菌感染,以皮肤瘙痒症状最为明显,同时手部和足部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脱屑、严重者还有小水疱,部分患者有灰指(趾)甲等。
真菌感染是导致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的主要原因,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导致皮肤真菌感染的6种疾病
1.手癣
发生在手掌、手指掌面,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严重时有小水疱或皮肤开裂伴出血,有瘙痒感或疼痛感,可通过接触传染。
手癣感染的重要诱因有双手长期浸水、摩擦受伤、接触洗涤剂和刺激性溶剂等。
对策
适当清洁双手,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涤剂,手部皮肤干燥时涂护手霜,维持手部皮肤正常抵抗力,必要时口服抗真菌药物。
2.脚癣
发生在脚掌、足趾间,足背发生较少,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有时可见圆形小干疱、严重时出现小水疱或足跟皮肤皲裂,足趾间皮肤发红,有严重瘙痒感,表皮破损会有疼痛感,合并有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不一定有这些感觉。
可通过接触传染,脚癣感染的重要诱因是不注意个人卫生,在卫生不合格的公共场所洗脚,用碱性的肥皂洗脚导致皮肤过分干燥而降低皮肤抵抗力等。
对策
不去公共场所洗脚,洗脚用具单独使用,每天洗脚后先用干毛巾擦干足及足趾间,每天更换袜子,鞋子每晚通风、晾干,有条件者多准备几双透气的鞋子换着穿。
皮肤干燥的患者应注意在足部皮肤涂抹润肤霜,特别是足跟,避免皲裂。有神经病变的病友要每天查看足部及足趾间,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3.股癣
发生于腹股沟、大腿内侧上部及外阴部,夏季温热潮湿,容易发病,男性多汗者、肥胖者多见。
开始出现为小片红斑,有脱屑,并逐渐扩展向四周蔓延,其上有丘疹、水疱、结痂,常有瘙痒感。可通过接触传播。
对策
经常更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不要穿别人的内衣、内裤,新衣服清洗后再穿,不用别人的洗浴用品。
4.体癣
发生在人体躯干,腰背部最常见,是由致病性真菌侵犯人体表面的角质层引起的很轻的炎症反应,有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等表现。接触传染。
对策
注意个人卫生,有手癣、脚癣等真菌感染时避免搔抓,避免没洗手又抓身上其他部位引起自身感染。
5.头癣
发生在头部,是头皮和头发的浅部真菌感染,分为黄癣、白癣和黑点癣三种。
好发于儿童,传染性强,主要通过被污染的理发工具传染,也可通过接触患癣的猫、狗等家畜感染。
对策
避免与患病的病人及家畜接触。
6.灰指甲
又称甲癣,发生在手指甲和脚趾甲,表现为指甲增厚、变色,表面凹凸不平,脆、易碎,甲床分层、甲板翘起、甲板萎缩、甲板脱落、钩状甲等,还可引起甲沟炎。
对策
保持个人卫生,手足发生真菌感染及时治疗,预防灰指甲的发生;一旦患上,顽固难治,必须坚持疗程治疗,不要拖延。
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的9个生活细节
糖尿病合并皮肤病患者日常生活中除了注意控制好血糖、加强个人卫生外还需注意以下9点:
1.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保持理想体重。只有管理好了体重,控制肥胖,才能防止身体折皱处因汗水、油脂等积聚,不给真菌繁殖留下合适的环境。
2.控制好血糖,皮肤表面糖分过高是细菌繁殖的基础,只有很好的控制好血糖,才能防止各种细菌在皮肤上造成感染。在选择降血糖药物时,应避免使用引起皮肤过敏的药物,避免皮肤因搔抓而破损,继发皮肤细菌感染。
3.饮食注意:忌食鱼、虾、蟹之类的海鲜产品,禁食辣椒、生姜、大葱、浓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食物,少吃动物内脏,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水果宜选择血糖生成指数低者。
4.避免摩擦:穿宽松、透气性强、柔软的衣裤,避免穿衣料过硬的衣服,防止衣物摩擦刺激患处皮肤。
5.洗浴注意:水温合适,不能用热水烫洗,皮肤干燥的患者减少洗澡,洗澡时只用清水淋浴即可,不要过分搓擦皮肤,皮脂分泌多的患者可适当多洗澡,但要避免使用碱性大的肥皂,家里的洗浴盆和毛巾专人专用。
6.忌搔抓:经常搔抓皮肤,会让病变皮肤增生、变厚增粗,这样又会加重瘙痒感,结果越抓越痒,越痒越抓,使皮肤问题久治不愈,抓破的皮肤还容易继发细菌感染。
7.勤更换衣物和床单:皮肤病常常有较多渗液,加上经常涂药,容易弄脏衣裤和床单,应及时更换衣物和床单。
8.防传染:皮肤真菌感染都有传染性,但并不是所有接触者都会患病,当患者抵抗力降低时容易被真菌感染,已患皮肤真菌感染患者应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避免自身蔓延和交叉感染,按皮肤科医生指导积极按疗程治疗。
9.避免潮湿:潮湿有利于皮肤上真菌的生长,保持皮肤清爽,不要睡湿地,不涉水,避免手、脚浸泡在水里,洗衣服时戴橡胶手套,以免皮肤病转为慢性,长期不愈,甚至症状加重合并感染。
总之,导致糖尿病皮肤瘙痒的原因很多,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湿疹、尿毒症晩期代谢废物刺激、药物过敏等,而皮肤真菌感染也是常见原因之一。
所以,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皮肤瘙痒,应及时去医院看皮肤科和糖尿病科,不要自行用药,防止延误治疗。
作者:刘雅珣 副主任护师湖南省怀化市糖尿病康复协会会员审校:向建平 主任医师作者单位:湖南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国家代谢性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怀化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