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型糖尿病能吃稀饭吗(二型糖尿病能吃香蕉吗)
血糖高的人为什么不能喝粥?想要血糖长期平稳,应该怎么做?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空腹血糖参考范围值在3.9~6.1mmol/L(70-110mg/dL)之间,餐后血糖应<7.8mmol/L,当抽血检查发现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时,认为是血糖偏高,不适合再吃含糖量高的食物。但煮好的白米粥中并没有加糖,为什么说血糖高的人不能喝?
其实,不建议血糖高的人喝粥的原因主要在于淀粉含量多,会快速转化成葡萄糖。粥实际上是由米或者粮食所煮成的食物,米中本身就含有较多的淀粉,淀粉主要为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多糖,经过长时间的高温熬制、精加工后,淀粉的糊化更有利于被人体快速吸收,并快速地转化成葡萄糖,致使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进一步升高,长期下来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其次,血糖高的人,胰岛素分泌量往往不足,而胰岛素分泌不足便无法有效地调控体内的糖分,使组织充分吸收、利用葡萄糖,喝粥后,容易导致大量的葡萄糖沉积于血液里,再度升高血糖水平。
再者,粥具有消化快的特点,而血糖高的人又非常容易饿,会出现吃了很快又想吃的情况。所以,为了避免淀粉摄入过多,还是少喝粥为好,并非绝对地不能喝。
如果想要血糖长期平稳,平时就应该这样做:
1、做好饮食管理
虽然每个人血糖升高的程度不一样,采取的饮食方案会因此而不同,但总体而言,建议以谷类食物为主,保持低糖、低盐、低脂的饮食原则。推荐常吃鱼肉、鸡肉、鸡蛋、大豆、芹菜、白菜、莴苣、木耳、不含蔗糖的原味酸奶等食物,少吃烘烤、腌制、烟熏类的加工肉类食品。想吃水果时,可以在两餐时间适量吃些猕猴桃、柚子、青瓜、番茄等相对不容易导致血糖升高的水果。
炒菜做饭的时候,尽量少放油、盐,严格限制味精、酱油、蚝油等含盐量高的调味品,避免对血糖的控制造成影响。
文中提到的米、粥以及面粉、各种杂粮等,一般只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在相关营养师的指导下按需摄入即可。
2、适当增加运动
运动治疗也是控制血糖平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伴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应该尽早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运动,一般建议每周完成2个半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
3、合理使用药物
除了生活方式干预以外,药物治疗也极其重要,当血糖水平升高明显,一般治疗控制效果不佳的时候,就要考虑合理使用药物来进行降血糖治疗。切忌擅自用药,以防加重病情,带来不必要的副作用。
#头条创作挑战赛#
糖尿病人能喝什么粥,不能喝什么粥,看完全明了
粥是我国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主食,这种用米等食材煮成的半流质食品,口味多变,深受大众的喜爱。但是糖友却不太敢喝粥,因为听说喝粥升糖快。
喝粥为什么血糖高
1.煮得太烂
粥通常是熬出来的,煮粥的这些富含淀粉的原料吸水后质地柔软,再加上长时间的熬煮,淀粉颗粒糊化,引起血糖快速升高。
2.食材精细
最常见粥为白米粥,其膳食纤维含量低,而缺乏这种能延缓餐后血糖升高速度的营养素,血糖自然升得快。
3.喝得太多
粥里面的米少,担心饿得快,每次会喝一大碗。
4.搭配不佳
粥往往被作为早餐,稀饭 油条这类搭配非常常见,两种都是主食,吃完自然血糖高。
其实,糖友想喝粥只要稍作改变,就能既享美味,血糖又稳。
糖友喝粥不升糖,记住这几句
1.尽量保证谷物完整
完整的全谷类食物,可以降低淀粉的糊化程度。
煮粥时尽量选择黑米、紫米、玉米粒、全燕麦片、荞麦、薏仁等完整谷物。
2.干稀搭配
喝粥的时候尽可能搭配其他食物一起进食,不要空腹喝粥,也避免一餐全是主食的情况。
3.不要喝熬煮的粥
煮粥的时间越长,淀粉的糊化越彻底。建议糖友用高压锅煮粥,气阀冒气后,再继续小火煮10分钟即可,保持豆类的完整性。
4.注意进餐顺序
《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中推荐“蔬菜-肉-主食”的进餐顺序,同样适用于喝粥。先吃蔬菜、再吃肉类食物,最后喝粥。
几款适合糖友的健康粥
黑米粥
特点:富含膳食纤维
黑米中含有的膳食纤维是大米的6.5倍。
玉米粥
特点:玉米富含叶黄素
叶黄素对眼底黄斑有保护作用,建议选择整颗玉米粒或者颗粒较大的玉米糁烹饪。
燕麦片粥
特点:有利于平稳血脂
建议选需要煮的燕麦颗粒,避免速食燕麦。
八宝粥
可选:大米、小米、红豆、绿豆、红枣、芸豆、薏米、糙米、葡萄干等
特点:满足食物多样性,营养丰富,同时口感微甜, 但富含膳食纤维,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
肉蛋粥
可选:皮蛋瘦肉粥、鲜虾粥、鱼片粥、牛肉粥等
特点:补充蛋白质,口感鲜美
杂豆粥
可选:红豆、绿豆、杂豆、花豆等
特点: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B、钾、镁等,均衡营养
菜粥
可选:油菜、菠菜、白菜、胡萝卜、香菇等
特点: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同时还可以补充胡萝卜素、维生素和矿物质
薯类粥
可选:山药、红薯、南瓜、芋头等富含淀粉的“蔬菜”
特点:能量密度较低,饱腹感较强
友情提示:
以上粥品虽然从理论上都适合糖友食用,但每个人的进食量和烹调方式以及搭配的食物不同,最终对血糖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建议糖友在喝粥时,做好饮食记录和血糖监测。
糖友不宜喝的粥
1.白米粥
膳食纤维含量低,升糖较快。
2.杂粮米糊
打碎成粉的杂粮,在冲煮过程中,会被充分糊化,升糖迅速。
3.餐馆贩卖的粥
大多经过长时间熬煮,糊化反应明显,并且可能额外添加油、糖、盐。
4.加碱熬煮的粥
碱会破坏谷类食物中的维生素B族,同时加重糊化反应。
作者:魏帼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
来源:糖尿病网
确诊糖尿病后,就不能喝粥了吗?不一定!建议:5种粥可以适量喝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线下医师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糖尿病患者听到“粥”这个词,可能会下意识地觉得不能喝。
一方面是“粥升糖快”的说法广泛流传,另一方面又担心控制不好血糖会加重病情。但其实,确诊糖尿病后,并不意味着和粥彻底绝缘。
选对了方法和种类,粥是可以适量喝的,甚至还能成为饮食中的一部分。
有些人可能会问:“不是说粥的升糖指数高吗?喝了血糖不就飙升了吗?”确实,普通白米粥因为蒸煮时间长,淀粉糊化程度高,消化吸收得特别快,容易让血糖迅速升高。
但粥并不全是白米粥。
如果换种食材、改变烹饪方式,粥也能喝得健康,对血糖的影响也会小得多。而且,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并不是完全禁止某种食物,而是要学会平衡和选择。
举个例子,家里的老人确诊后常常感到“吃饭没滋味”,尤其早晨和晚间,喝一碗热粥是习惯。
但如果完全禁止喝粥,可能会让人觉得束手束脚,影响生活质量。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粥的食材和配比,让它既满足口感,又不至于对血糖造成太大波动。
首先,考虑粥的原材料。
传统的白米粥升糖快,但一些粗粮粥或杂粮粥升糖速度就慢多了,比如燕麦、藜麦、荞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谷物。这些粗粮比白米消化得慢,能延缓血糖上升的速度。
比如,用燕麦和糙米搭配煮粥,不仅增加了饱腹感,还能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
其次,食材搭配很重要。单喝一碗白粥,血糖确实容易升高,但如果在粥里加点富含蛋白质或脂肪的食材,能有效减缓血糖上升的速度。
比如,加入鸡蛋、豆腐、瘦肉丝,或者在粥里放点无糖豆浆,都能降低整体升糖指数。
这是因为蛋白质和脂肪会让胃的排空速度变慢,糖分的吸收也会更缓。再说煮粥的时间。煮得越久的粥,淀粉糊化越彻底,血糖升得越快。
如果是糖尿病患者,煮粥时可以缩短烹饪时间,做成颗粒感更强的“稠粥”。
比如红豆薏米粥,煮到刚熟不烂,豆子和薏米还保留一定的颗粒感,比煮成软烂浓稠的粥更健康。其实,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就是粥的温度。
很多人喜欢趁热吃粥,但温度过高的食物会刺激消化系统。
让食物消化得更快,也可能让血糖升得更快。稍微放凉一点再吃,血糖波动会减小。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喝粥还有一个关键点是“量”的控制。
即便是低升糖指数的粥,如果一次喝太多,血糖还是会受影响。
建议每次控制在一小碗左右,同时搭配一些高纤维蔬菜,比如凉拌西兰花、生菜沙拉,或者吃点坚果,有助于平衡餐后血糖。
有人会问,哪些具体的粥适合糖尿病患者呢?这里推荐5种比较友好的选择:
燕麦粥:用纯燕麦粒(不是速溶燕麦)煮成的粥,富含膳食纤维,能延缓消化速度。燕麦还能帮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益。
藜麦红豆粥:藜麦是蛋白质含量很高的谷物,升糖指数低,红豆则富含膳食纤维和矿物质。
两者搭配煮粥,不仅营养丰富,还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荞麦山药粥:荞麦是一种低升糖指数的粗粮,山药则富含黏液蛋白,对胃肠道有保护作用。
二者结合,粥的口感更好,血糖也不会大幅波动。
薏米绿豆粥:薏米和绿豆都属于低升糖食材,绿豆还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合夏天食用。不过,这种粥要注意控制量,绿豆煮得太烂也会影响血糖。
南瓜小米粥:南瓜虽然甜,但升糖指数并不高,小米的膳食纤维含量也较高。
两者结合煮粥,既能满足味蕾,又对血糖比较友好。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所有类型的粥。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不一样,身体对食物的反应也不一样。
如果你是刚确诊的患者,可以在喝粥前后测试一下血糖,看看自己的血糖波动是否明显。如果喝了某种粥后血糖升高幅度大,那就需要调整食材或减少量。
糖尿病的饮食管理,其实并不是“完全拒绝”某种食物,而是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选择和搭配。
喝粥也一样,只要注意食材的种类、烹饪方式和食用量,就能把粥变成健康的饮食之一。希望大家不必因为糖尿病而对粥“敬而远之”,而是用更灵活的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平衡。
参考文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王建华, 《糖尿病饮食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
张惠兰,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中国健康教育杂志, 2020年第7期.
李宁, 《低血糖指数饮食与糖尿病管理》,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年第9期.
郑秀芳, 《膳食纤维对糖尿病患者的益处》,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1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