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餐后运动量(糖尿病餐后运动和不运动血糖值变化)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友运动时需要注意运动的时间和内容

【糖友运动时需要注意运动的时间和内容】1.合适的运动时间。糖友在餐后40分钟至2小时以内快走,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和餐后血脂,餐后3到5小时可进行慢跑和游泳等大运动量的运动。因此为了控制餐后血糖,最好每日运动,每周最少进行3到5次,每次相隔不超过48小时。因为运动停止后60小时,曾经的运动带来的一系列血糖和血脂的有利变化,包括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都会消失。 2.运动内容安排。同时或先后安排柔韧、力量和有氧三种运动。柔韧、拉伸运动可以预防运动损伤,加强运动能力;力量运动使肌肉在负重情况下收缩,可以帮助人们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有氧运动可以训练人的心肺功能,增加血流和组织氧供。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餐后多久运动效果最佳?运动降血糖的五大原则

在现代社会,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广泛流行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除了药物治疗和饮食管理外,运动在糖尿病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还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提升整体健康状态。那么,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运动,以最大化地发挥其益处呢?以下,我们将通过五个简单的数字,为您详细阐述科学运动的要点。

一、每天的最佳运动时间:餐后1小时

从进餐的第一口饭算起,餐后1小时是启动运动的黄金时段。此时,食物已经开始被消化吸收,血糖水平逐渐上升,通过运动可以促进血糖的利用和消耗,有效避免餐后高血糖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空腹运动虽然有助于减脂,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却可能诱发低血糖,因此务必避免。

二、每次运动的时间:至少30分钟

要想通过运动达到降糖效果,每次运动应持续至少30分钟。这个时间长度足以让身体进入稳定的有氧代谢状态,促进脂肪和糖分的利用。如果日常工作繁忙,难以抽出整块时间,也可以通过短时多次的方式累积运动量,比如每次快走10分钟,一天累积3次,同样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记住,动则有益,关键在于持之以恒。

三、每周的运动频率:至少5天

为了保持运动效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进行5天的中等强度或较大强度的有氧运动。这不仅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还能提高身体的代谢率,促进血糖的稳定。中等强度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等,既不会过于剧烈导致身体损伤,又能有效消耗能量;而较大强度运动如快跑步、快速骑自行车等,则能进一步提升运动效果,但需根据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谨慎选择。

四、运动的心率控制:脉搏不超过(170-年龄)次/分钟

运动时的心率控制是确保运动安全和有效性的关键。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推荐的心率范围是(170-年龄)次/分钟以内。例如,一位50岁的糖友,在运动时心率不应超过120次/分钟。通过摸脉搏或使用运动手表等方式监测心率,可以及时调整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带来的风险。同时,还可以通过自我感觉和交谈测试来判断运动强度是否适中:运动后应感到周身发热、微微出汗,但仍能正常讲话,不能唱歌。

五、持之以恒:长期坚持

运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生活方式。为了让自己更容易坚持下去,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如游泳、爬山、跑步等,让运动成为一种享受而非负担。此外,与家人、朋友或同事一起运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相互激励和支持可以大大提升运动的乐趣和动力。同时,也要注意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和损伤。

运动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运动前,糖尿病患者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对自身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了解自己的运动经历、治疗方案、运动相关知识以及并发症等情况;其次是进行必要的检查,如糖尿病足、肾脏功能、神经并发症等;最后是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和装备,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运动过程中,要遵循“运动三部曲”:运动前热身5~10分钟,以活动关节和肌肉为主;中等强度运动20~30分钟,根据个人体质和心率控制调整强度;运动后整理5~10分钟,帮助身体逐渐恢复到平静状态。运动结束后,不要立即洗澡、暴饮进食或吸烟;同时检查皮肤、足部、关节是否损伤,并及时处理。

此外,运动前监测血糖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如果血糖过高(如>16.7毫摩尔/升)或波动较大,或者合并急性感染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严重糖尿病肾病、眼底出血的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情况时,应避免运动或咨询医生意见后再行决定。

总之,运动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我们可以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水平、提升生活质量。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享受健康带来的快乐吧!

如何制订适合你的餐后运动时间、运动量,才能保证降糖效果!

糖尿病病友运动不仅为了强身健体,还为了降血糖。运动降糖要坚持个体化原则,针对每一个个体,什么时间运动、运动多长时间降糖效果好呢?搞清楚这两个问题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运动为什么能降糖?

运动为什么能降血糖

食物在胃肠道消化,转变成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然后通过肠道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经血管运动到各个组织器官,由各自特定的路径进入细胞内参与能力代谢。

葡萄糖是糖类食物消化后最主要的营养物质,在血管中运送的葡萄糖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血糖,血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内需要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因子帮忙,转运因子的转运能力需要胰岛素的调节,不同器官的细胞葡萄糖转运因子的调解因素有差别。

运动可以增加肌细胞葡萄糖转运因子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快血管中葡萄糖向细胞内的转运,从而降低血糖。

由上可以看出,无论是1型、2型、妊娠糖尿病患者,都可以通过运动降低血糖。

什么时间运动降糖好

有人餐后30分钟运动,有人餐后60分钟运动,有人餐后90分钟,到底什么时间运动施舍您呢?

确定完善的运动方案,糖尿病患者需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但“糖友”不是每顿饭喝糖水,而是吃五谷杂粮(吃饭与喝葡萄糖水比,吃饭后升血糖速度变慢,淀粉-多糖-单糖转化需要时间),可自行“山寨版”的糖耐量试验,这样比较符合个体实际情况,因为每个人的饮食习惯不同。

糖尿病病友根据自己的日常饮食习惯(种类和食量)测餐后30分、60分、120分、180分的血糖值,找出餐后血糖变化规律曲线,选在血糖高峰期到来之前或血糖高峰期去运动。

这下您明白了吧,关于餐后多长时间去运动,要看您的餐后血糖变化曲线。如果您进食消化快的食物,就要餐后尽早去运动,如果进食慢的食物,可以在餐后的稍晚时间去运动。

掌握两原则,运动降糖效果好

一次运动量由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共同决定。糖尿病患者为达到降血糖的目的,应掌握如下两个原则。

运动时间:达到目标心率(170—年龄)后,持续20~30分钟。如果达到目标心率后就停下来,会影响效果。

运动强度:主张糖尿病患者做中等强度的运动。判断中等运动强度的简单方法是目标心率,通常目标心率=170-年龄。中等运动强度比较粗略的评估方法是:运动过程中能说话,但不能唱歌,而且身体一定要出汗。

如何衡量运动效果

糖尿病患者判断自己的运动量是否合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测血糖。运动后休息5分钟,看运动前和运动后的血糖变化情况,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运动量,肯定能体会到运动带给身体血糖变化的欣喜。

作者:朱俊平

更多信息,请关注糖尿病之友微信公众号tnbz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