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干燥综合征(糖尿病合并干燥综合征怎么治疗)
国医大师吕仁和:糖尿病治疗的“二、五、八”方案
吕仁和教授,国医大师,1934年出生,国医大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肾病重点专科和内分泌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师从施今墨、秦伯未、祝谌予等中医大家,在诊治糖尿病及其多种并发症、肾脏病和多种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糖尿病治疗中的“二、五、八”方案
吕仁和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中医糖尿病和肾病专家,该方案是在继承《黄帝内经》经典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数十年临床应用,总结而成。其中,方案中的“二”是指防治糖尿病的总目标;“五”是指观察糖尿病患者需要经常检测的五项指标;“八”是指需要采取的八项措施。
二:两个目标
即长寿与健康。应尽力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努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要求不但要让患者能够有较长的寿命,还要让患者过上相对健康的生活,最大限度减少糖尿病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综合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不仅能达到身体健康,还能够有意识地实现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健康。因此,糖尿病患者因为要控制糖尿病,反而更有可能成为完整健康标准的追求者和实现者。
五:五个观察指标
即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症状。
1.血糖 空腹血糖控制在6、7、8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8、9、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7%、8%,分别可作为优、良、差三个控制等级。其中,由于糖化血红蛋白能体现2-3个月内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应充分重视。
2.血脂 糖尿病常常伴有血脂异常,治疗应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都努力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促进脂肪肝改善。
3.血压 高血压与糖尿病经常同时存在,并共同作用增加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因此必须将血压控制良好,一般要求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4.体重 体重是衡量健康状况很重要的指标,要求患者的体重要争取达到正常范围内。体重正常,利于健康长寿;肥胖者,常伴有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等代谢失常,容易合并心、脑和大血管病变;体重过低者,易合并周围神经炎等病变。所以,糖尿病患者经过治疗,都应向正常标准体重方向发展为好(具体计算指标详见书中介绍)。5.症状
(1)口干舌燥、多饮多尿、大便干燥、疲乏无力、体重下降、失眠多梦、心烦急躁、怕热汗多等,多由高血糖及其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紊乱引起。一般血糖控制良好后,临床症状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如果血糖控制良好而症状仍不见好转,则应除外呼吸、消化、泌尿系统感染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其他疾病。
(2)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视野中出现黑点、夜尿频多、尿多浊沫、肢体麻木、疼痛等,常是糖尿病并发的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应该积极予以治疗,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而导致失明、肾衰竭、足坏疽等。
(3)头晕、头胀、记忆力减退,或有偏身麻木等,应除外缺血性脑血管病变。
(4)胸闷憋气,应除外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5)皮肤疮疖痈疽、牙周炎感染,在糖尿病患者治疗难度较大,应进行积极地、较长时间地治疗,以求彻底解决感染病灶。
(6)皮肤瘙痒,特别是二阴及易出汗的部位瘙痒,在糖尿病患者非常常见,可以应用外洗加内服药相结合的治疗思路。
(7)急性高血糖情况下,出现头晕、头痛等高渗综合征症状,出现口渴多尿、腹痛、恶心、呕吐等酮症酸中毒症状,必须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应注意在纠正高渗综合征、酮症酸中毒过程中,不合理过多使用胰岛素可诱发低血糖,进而导致脑水肿、心力衰竭等。
八:八个调理和治疗方法
即饮食、运动、心态、中药、西药、胰岛素注射、针灸推拿、导引等。
(一)三项基本措施
1.饮食要合理
2.运动要适当
3.心态要平衡
(二)五项选择措施
1.中医药治疗 对于糖尿病轻症或初发病例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血糖控制不理想者,或糖尿病已经应用西药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注射血糖仍不能良好控制者,加用中药治疗常常可以实现血糖良好控制,甚至保持病情长期稳定。而对于糖尿病已经发生并发症者,应用西药控制血糖,应用中药治疗并发症,则可以发挥我国医学中西结合的优势,使众多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免于致死、致盲、致残之苦。至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具体方法,吕仁和教授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了“六对论治”思路,临床应用,卓有成效。
2.西药口服药治疗 西药口服药包括口服降糖药、降脂药、降压药等。对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难以取效或中医药治疗血糖不能得到良好控制者,可以加用西药口服降糖药等。并在充分认识不同药物作用特点和副作用的基础上,酌情配合调节血脂和降压药物。
3. 注射胰岛素 对于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中西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胰岛素分泌功能严重受损,或已经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必要时,应该选用注射胰岛素治疗。有条件者,更可安装胰岛素泵,以良好控制血糖。
4.针灸推拿 吕仁和教授临床发现,糖尿病下肢沉重麻痛、夜卧不宁,针刺双绝骨穴常有良效;咽痒咳嗽,以六神丸用胶布贴于列缺穴常有良效;全身疲乏按摩督脉经、足太阳膀胱经常有良效;下肢冷热失调,点按丹田穴常有良效等。故除中医中药外,针灸、按摩等中医外治法应引起足够重视(具体疗法详见书中介绍)。
5.导引吐纳——巢氏消渴之气功宣导法。本法记载于《诸病源候论》一书,适用于以口渴多饮、小便不利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其功理在于宣导肾津以止消渴。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松衣宽带,安静仰卧,腰部伸展悬空,用骶骨背着床席,两手自然置体侧。双目微闭。随着呼吸的节律鼓起小腹,意在牵动气机,使之行水布气,津液上升。
第二步:接上式,用舌在唇齿之间,由上而下、由左至右搅动9次;再由下而上,由右至左搅动9次;鼓漱18次,将口中产生的津液分数口徐徐咽下,并用意念将其下引到“丹田”。使水之上源下流,元龙归海,津布热减,静卧数分钟收功。
第三步:收功后起立,走出室外,在空气清新、环境幽静之处缓缓步行。在一种愉快轻松的心境下,步行120~1000步左右,使练功后内在的有序,在常态下尽可能地保持住。巩固已取得的引肾津、滋上源、止消渴的效果。
糖尿病患者合并便秘危害大,如何缓解你得知道
经常困扰糖尿病患者的问题除了血糖,还有就是便秘。很多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因神经损伤引起便秘。
下面,给大家科普一下,糖尿病合并便秘应该怎么办?
什么是便秘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
便秘分为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引起便秘的原因有:
1.年龄
由于年龄的增加,食量和体力活动明显减少,肠管的张力和蠕动减弱,肛门内外括约肌减弱,使食物在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过度吸收引起便秘。
2.不良生活习惯
1)饮食因素:特别是精细的食物,缺粗纤维,使粪便体积缩小,黏滞度增加,在肠内运动减慢,水分过度吸收而致便秘。
2)排便习惯: 有些人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常忽视正常的便意,致使排便反射受到抑制。
3)活动减少:活动减少,会因缺少运动性刺激推动粪便的运动,导致便秘。
3.精神心理因素: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可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4.肠道病变,如炎症性肠病、肿瘤、疝、直肠脱垂等。
5.肠外疾病:神经与精神疾病、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盆底疾病、药源性疾病等。
6.滥用泻药:由于长期使用泻剂,尤其是刺激性泻剂,长期服用可造成继发性便秘。
糖尿病患者便秘,除以上原因外,多是由于高血糖、多元醇途径激活、自由基氧化应激等导致糖尿病神经病变,出现神经性便秘。
发生便秘怎么办
对于糖尿病并发症、合发症多的老年糖友,强行用力解大便会造成疾病加重,如诱发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出血、“粪石性”肠梗阻、诱发憩室病和憩室炎、诱发或加重痔疮和直肠脱垂、增加结肠癌风险等。
每一个便秘患者,都应该至医院行相关检查排外器质性病变,如内镜检查、胃肠道X线、结肠传输试验、粪便造影、肛管直肠压力测定、肛门肌电图检查等。
对于器质性便秘应针对病因治疗,对于功能性便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办法:
1.增加膳食纤维和多饮水
膳食纤维的补充是功能性便秘首选的治疗方法。因膳食纤维本身不被吸收,纤维素具有亲水性,能吸收水分,刺激结肠蠕动,增强排便能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糙米,胚芽粳米、绿叶蔬菜、水果等。
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增加体育运动,避免滥用泻药等。
3.长期控制血糖达标,以避免或延缓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
4.如果出现神经病变,可口服营养神经类的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等。
5.补充功能性低聚糖。
由于人体不具备分解、消化功能性低聚糖的酶系统,因此很难被人体消化吸收或根本不能吸收,也就不给人提供能量,它具有低热量、抗龋齿、防治糖尿病、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等生理作用。
另外,富含低聚果糖的食物有:西红柿、红洋葱、芦笋、菊芋、麦类、豆类。乳糖属于低聚果糖,在牛奶中含有,酸奶中没有。糖尿病患者可以多吃大蒜、西红柿、芦笋等食物。
6.饭后顺时针按摩结肠部位,可以帮助大便顺利排出。
7.药物治疗
1)泻药:分为刺激性泻剂(如大黄、番泻叶、酚酞、蓖麻油),盐性泻剂(如硫酸镁),渗透性泻剂(如乳果糖),膨胀性泻剂(如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琼脂等),润滑性泻剂(如液体石蜡、甘油)。
2)补充益生菌:微生态制剂可以防治有害菌的定植和入侵,调节肠道正常蠕动,改变肠道微生态,对缓解便秘和腹胀有一定作用。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双歧三联活菌片、酪酸菌片等。
3)促动力药:常用药物有莫沙必利和伊托必利,对慢传输型便秘有效,可长期间隔使用。
8.生物反馈疗法:可针对性训练直肠肛门不协调的运动,对糖尿病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有一定的帮助。
9.清洁灌肠:对于粪便嵌塞可采用栓剂或清洁灌肠。
对于所有糖友来说,控制血糖平稳、安全达标是首要的,控制饮食的时候注意营养均衡,出现慢性便秘时(持续>12周)或不适时要及时就诊。
作者:沐欣欣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患者的苦,医者的痛
张女士今年40岁,由于双下肢出现紫癜样皮疹伴下肢关节疼痛,去当地医院就诊,化验检查发现类风湿因子阳性(低滴度),血沉增快,当地医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和过敏性紫癜。由于治疗效果不佳,来我院就诊,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免疫球蛋白增高,抗核抗体高滴度阳性,抗SSA,SSB抗体阳性,仔细询问患者还有长期吃干食物时吞咽困难的症状,病理活检提示干燥综合征。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眼睛干燥
一、什么是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征,英文名Sjogren’s syndrom,是1933年瑞典医生Henrik Sjogren首先报道的疾病,为纪念他对该疾病的贡献,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该疾病。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主要是由于产生水分的腮腺和泪腺遭到破坏,明显的降低唾液和泪液的质量而出现口眼干燥症状的一类疾病。大约一半的患者单独发病,称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另外一半继发于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或硬皮病称为继发性干燥综合征。
二、干燥综合征的常见症状有哪些?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眼睛的干燥,烧灼感或揉沙样感;口腔干燥,说话、咀嚼或吞咽困难;鼻腔干燥;舌头疼痛或出现裂纹;咽喉部位干燥或烧灼样的感觉;嘴唇干燥脱皮;味觉或嗅觉的改变;牙齿破坏;关节疼痛;阴道和皮肤的干燥;下肢紫癜样皮疹;消化系统的问题和全身疲乏无力等症状。患者的临床症状个体差异比较大,尽管口眼干燥是干燥综合症的主要表现,但有的患者早期可缺乏。
三、谁容易发生干燥综合征?根据美国干燥综合征协会报道,目前美国约有400万干燥综合征患者,10个患者中,有9个是女性,平均诊断时的年龄为40岁。
四、干燥综合征容易诊断吗?干燥综合征经常不能诊断或误诊,即使在西方国家,从患者发病到明确诊断平均时间也经常超过4年。由于干燥综合征的症状与许多疾病比较相似,如更年期综合征、药物的副作用、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纤维肌痛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症等。又由于所有的症状不是一起出现,这些症状又涉及多个科室,如口腔科、眼科、内科等,各科室医生各处理各自的症状,没能早期认识到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因此,对于患者来说,需要到处求医问诊,不能及早诊断,带来非常大的痛苦;对于医生,面对不典型的症状和复杂的检查结果,有时也非常头痛。
五、干燥综合征如何诊断?由于没有单一检查可以诊断干燥综合征,医生需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根据国际诊断分类标准来作出判断。
除了上述常见临床表现外,还需要做Schirmer试验来检测泪液的产生情况或角膜染色试验来检查眼睛表面干燥的斑点;通过唾液流量来测量一段时间内唾液的产生量或唇腺活检来确认腺体内淋巴细胞的浸润。
实验室检查包括:
1)抗核抗体的检查(ANA):大约70%患者出现抗核抗体阳性;
类风湿因子(RF):60-70%患者出现阳性;
2)抗SSA和SS B抗体:是干燥综合征的标志抗体,70%患者出现抗SSA抗体阳性,40%患者出现抗SS B抗体阳性。
3)血沉(ESR):患者一般会出现ESR升高,是炎症标志。
4)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s):患者通常出现免疫球蛋白升高。
这些结果需要医生来判断,因为ANA在许多疾病也是阳性的,如红斑狼疮、系统性血管炎等,抗SSA/SS B抗体在红斑狼疮患者也可阳性,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也是阳性的。
目前还没有任何办法能治愈干燥综合征,然而许多药物可以控制症状,缓解或控制疾病的进展。
七、干燥综合征的预后如何?一般来说,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但如果能早期诊断治疗,控制并发症,不是一种致命的疾病。因此患者朋友需要定期随访监测,以便早期发现内脏器官的累及,和其他严重并发症等。特别是需要留意淋巴瘤的发生,大约有8%的患者会发展成为淋巴瘤。
#干燥综合征# #风湿免疫科# #家庭医生超能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