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妊娠糖尿病血糖特别高(妊娠糖尿病血糖标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0
文章目录:

【妇女节特辑】怀个孕,怎么还得了糖尿病?医生来支招!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美好时节

我们迎来了属于每一位女性的节日

国际妇女节

我们不仅要庆祝女性的力量与美丽

更要关注女性的健康与福祉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新生命孕育中常见的挑战——

妊娠期糖尿病

01 “吃好喝好”的准妈妈

竟然得了妊娠期糖尿病

一位叫小妍(化名)的准妈妈来到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刚坐下就满脸焦虑。

她怀孕26周了,在一次产检中被查出妊娠期糖尿病

小妍说:“我一直很注重孕期营养,各种美食从不忌口,本以为吃好喝好宝宝就能健康成长,没想到却查出了糖尿病!”

小妍的情况并非个例,许多准妈妈在孕期都可能面临类似困扰。那么,妊娠期糖尿病究竟是怎么回事?它会对妈妈和宝宝造成哪些影响?又该如何应对呢?

02 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怀孕期间首次发现或发病的糖尿病。

简单来说,就是怀孕之前血糖正常,怀孕后血糖升高了。和孕前就患有糖尿病的情况不一样哦。

临床上很多准妈妈没有明显症状,大多是在产检时才发现血糖异常。

一般在怀孕24-28周,医生会建议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喝糖水”。抽血检查血糖水平:

  • 空腹血糖≥5.1mmol/L,

  • 服糖后1小时血糖≥10.0mmol/L,

  • 服糖后2小时血糖≥8.5mmol/L,

以上3项只要有一项达标,就可以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03 为什么会得妊娠期糖尿病呢?

目前确切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主要和孕期身体对葡萄糖的需求量增加、胰岛素抵抗增强以及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有关。

胎盘会分泌一些激素,这些激素在帮助宝宝生长发育的同时,也会让妈妈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就像锁和钥匙不太匹配了,胰岛素不能很好地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另外,高龄、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也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04 妊娠期糖尿病

对妈妈有什么危害呢?

  • 流产风险:流产发生率可能会升高,因为血糖过高可能影响胚胎发育。


  • 妊娠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风险比正常孕妇升高,严重时可能发展为子痫前期,威胁母婴生命。


  • 易发生感染:感染的几率也增加,比如泌尿系统感染、霉菌性阴道炎等,感染又会加重糖尿病代谢紊乱,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羊水过多的发生率是正常孕妇的10倍,这可能导致胎膜早破、早产等。


  • 巨大儿风险:生产时,因为巨大胎儿发生率高,难产、产道损伤、手术产概率都会增高,产程延长还容易发生产后出血。


  • 远期影响:另外,再次妊娠时,妊娠期糖尿病复发率高,远期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也大大增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也会升高。

05 对胎儿有什么影响呢?

  • 影响胎儿发育: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会促进自身蛋白质、脂肪合成,抑制脂解作用,导致躯体过度发育。如果合并微血管病变,胎盘血管异常也会影响胎儿发育。


  • 流产和早产风险:早期血糖高可致胚胎死亡流产。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等并发症,常常需要提前终止妊娠,导致早产。如果妊娠中晚期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还可能导致胎儿窘迫和胎死宫内。

06 怎么判断血糖控制得好不好呢?

  • 可以通过血糖监测结果来判断:


    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3.3 - 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7.8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也能反映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控制情况:

    一般建议控制在5.5% - 6.5%。如果血糖经常超出这个范围,说明控制得不太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07 孕期怎么控制血糖呢?

①饮食控制:控糖的基础

  • 控制总热量:根据体重、孕周、活动量等计算每天所需热量,保证营养均衡,

  • 多吃:蔬菜、水果,选择低糖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

  • 少吃: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像糖果、油炸食品、腌制食品等。

  • 分餐:少吃多餐,比如每天在3次正餐的基础上穿插加餐。正餐7 - 8分饱,加餐从正餐匀出适当主食,将粗细粮、谷薯类搭配起来,限制高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适当增加膳食纤维及蛋白质摄入。注意加餐不加量。

②适量运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运动可以帮助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无运动禁忌证的孕妇,建议每日三餐后活动,根据自身情况每次30-60分钟,像散步、孕妇瑜伽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③血糖监测:科学管理的关键

选择合适的血糖监测方法也很重要,反复扎手指带来的疼痛往往让人难以忍受,目前已经有无需扎手指的动态血糖仪,可以帮助准妈妈更轻松地监测血糖。

如果通过饮食和运动,血糖还是控制不好,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治疗

08 胰岛素治疗对宝宝有影响吗?

胰岛素是大分子蛋白质,无法通过胎盘,所以不会对宝宝造成不良影响,准妈妈可以放心使用。但胰岛素的剂量需要医生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来调整,自己不能随意增减剂量,以免引起低血糖或血糖控制不佳。

09 除了胰岛素,能吃其他降糖药吗?

目前,国内不推荐妊娠期使用口服降糖药,因为大部分口服降糖药可能会通过胎盘,对胎儿产生潜在风险。

10 得了妊娠期糖尿病,

心情很焦虑怎么办?

很多准妈妈得了妊娠期糖尿病后会感到焦虑、担心,这是很正常的。但不良情绪会影响血糖控制,所以要学会调节情绪。

可以多和家人、朋友聊聊天,分享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参加一些孕妇课堂、准妈妈俱乐部,和其他准妈妈交流经验。

如果焦虑情绪比较严重,自己无法调节,也可以寻求医师的帮助。

11 家里人应该怎么帮助准妈妈呢?

家人的支持很重要。

首先要理解准妈妈的心情,多关心、陪伴她,帮助她缓解焦虑情绪。

在饮食方面,家人可以一起调整饮食结构,准备健康的食物,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

鼓励准妈妈适当运动,陪她一起散步、做孕妇瑜伽等。

还要提醒准妈妈按时产检、监测血糖,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

经过住院接受胰岛素降糖治疗,小妍的血糖达到了控制目标,并顺利完成了生育大计。

小妍动态血糖监测结果

愿每一位准妈妈在拥抱生命喜悦的同时,能用知识武装自己,以科学管理护航孕期,让爱与健康同行。

祝愿每一位甜甜的准妈妈都能顺利生产!

本微信号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若有图片、文字涉及侵权或违规,请及时告知删除。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文 | 利泽庭

指导科室 | 内分泌科

编辑 | 陈泽淳

初审 | 李芳萍

审核 | 江清浩、李艾琳

审核发布 | 陈起坤

妊娠糖尿病:不仅是孕期风险,更关乎未来健康

妊娠糖尿病,顾名思义,是指在怀孕期间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尿病。虽然大多数妊娠糖尿病妇女在分娩后血糖会恢复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事实上,妊娠糖尿病是未来发生Ⅱ型糖尿病的“预警信号”, 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妊娠糖尿病妇女:Ⅱ型糖尿病的高风险人群

研究表明,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妇女,未来发生Ⅱ型糖尿病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出7倍! 这是因为妊娠糖尿病反映了机体存在潜在的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缺陷,而这些缺陷在产后可能持续存在,并最终发展为Ⅱ型糖尿病。

因此,对于曾经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妇女, 即使产后血糖恢复正常, 也需要定期进行糖尿病筛查,建议每1-3年进行一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Ⅱ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对子代的影响:从胎儿期开始的健康隐患

妊娠糖尿病不仅影响母亲健康,还会对胎儿和子代造成长期影响。

  • 巨大儿: 妊娠糖尿病孕妇血糖升高,会导致胎儿过度生长,出生时体重超过4000克,称为巨大儿。巨大儿不仅增加分娩风险,而且未来发生肥胖、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也显著增加。
  •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 妊娠糖尿病也会增加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这些孩子虽然出生时体重较轻,但未来发生肥胖和Ⅱ型糖尿病的风险也较高。

因此,对于妊娠糖尿病孕妇的子代, 也需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和代谢状况,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早期发现和干预肥胖、Ⅱ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总而言之, 妊娠糖尿病不仅是孕期需要关注的问题, 更关乎母亲和子代的长期健康。通过积极的孕期管理、产后随访和子代健康监测,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妊娠糖尿病带来的健康风险,守护母婴健康!

一文读懂妊娠期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守护母婴健康!


妊娠糖尿病,是指女性在怀孕期间首次出现或检查出的血糖代谢异常。这是孕期很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肥胖人群的增多,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上升。

妊娠糖尿病不仅影响孕妇自身健康,增加孕期高血压和剖宫产的风险,还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比如生出巨大儿,新生儿易出现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等问题。

而且,这还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健康,增加他们患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所以,有效的治疗对控制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减少母婴并发症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就重点讲讲妊娠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法。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是目前公认的孕期降血糖首选药物。它能促进身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而且,胰岛素不会通过胎盘,对胎儿安全。

1. 胰岛素使用指征

孕妇在合理饮食和运动后,空腹血糖仍高于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高于 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6.7mmol/L,就应考虑使用胰岛素[1]。

2. 常用胰岛素制剂

(1)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包括门冬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它起效快,通常注射后10-20分钟就起效,作用时间短,大概3-5小时。

(2)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一般注射后30分钟起效,2 - 3 小时作用最强,持续6 - 8小时。它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临床应用广泛,安全性和有效性经过大量研究证实。

(3)中效胰岛素: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属于中效胰岛素。注射后1 - 2小时起效,6 - 12小时作用最强,持续18 - 24小时。中效胰岛素主要用于控制基础血糖水平。

(4)长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作用时间长达24小时,能平稳控制基础血糖。

虽然有研究表明其与短效胰岛素相比,不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但由于缺乏随机对照研究的充分证据,在其安全性未完全证实前,不建议妊娠糖尿病患者使用[2]。

3. 胰岛素治疗方案

胰岛素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血糖监测结果个体化制定。

一般采用基础胰岛素加餐时胰岛素的治疗模式,基础胰岛素(如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餐时胰岛素(如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控制餐后血糖。

例如,起始剂量可根据孕妇体重、血糖水平等因素确定,然后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每2 - 3天调整一次剂量,直至血糖达标。

调整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孕妇是否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心慌、手抖、出汗、饥饿感等,一旦出现,应立即调整胰岛素剂量[3]。

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由于所有口服药物均缺乏长期安全性的数据,目前除二甲双胍外,其他口服降糖药均不推荐用于孕期。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主要包括抑制肝脏葡萄糖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二甲双胍可以穿过胎盘,但目前研究认为其对胎儿相对安全。

中国《妊娠期高血糖诊治指南(2022年版)》指出[4],针对妊娠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增加胰岛素的剂量但降糖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可加用二甲双胍以减少胰岛素抵抗。妊娠期应用二甲双胍的有效性和对母儿的近期安全性与胰岛素相似;若孕妇因主客观条件无法使用胰岛素(拒绝使用、无法安全注射胰岛素或难以负担胰岛素的费用)时,可使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妊娠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复杂且需个体化。胰岛素作为首选药物,在控制血糖、保障母婴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为妊娠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但使用时需谨慎。未来,随着对妊娠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新型药物的研发,有望出现更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同时,临床医生需不断更新知识,根据最新研究证据和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最佳药物治疗方案,以改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Zhang Y, Li X, Wang Y, et al. Analysis of the Incidence and Related Factors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 2020, 37(5): 789 - 792.

2.Zhao L, Sun X, Liu Z, et al. Exploration of the Safety of Long - acting Insulin in the Application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 Diabetes World, 2022, 19(4): 32 - 35.

3.Wang H, Li Y, Zhang S, et al. Progress in the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2023, 39(2): 187 - 191.

4.杨慧霞.妊娠期高血糖诊治指南(2022)[第二部分][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2(002):057.

策划:龙溪

作者:启明药师

配图:三诺讲糖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