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型糖尿病的诊治ppt)
看看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基于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以下是详细的诊断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糖尿病诊断标准
1. 空腹血糖(FPG):≥7.0 mmol/L(126 mg/dL)
空腹:至少8小时未进食,静脉血浆检测。
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2小时血糖):2小时血糖≥11.1 mmol/L(200 mg/dL)
3. 随机血糖
任何时间血糖:≥11.1 mmol/L(200 mg/dL):伴有典型症状(如多饮、多尿、体重下降)。
4. 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注意:需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如NGSP认证),且排除贫血、血红蛋白病等干扰因素。
二、确诊要求
无症状患者:需两次独立检测结果达标(可同一天或不同天,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
有典型症状:一次随机血糖≥11.1 mmol/L即可诊断。
三、糖尿病前期标准
空腹血糖受损(IFG):6.1–6.9 mmol/L(WHO标准)或5.6–6.9 mmol/L(ADA标准)。
糖耐量受损(IGT):OGTT 2小时血糖7.8–11.0 mmol/L。
HbA1c:5.7–6.4%(提示糖尿病风险)。
四、注意事项
1. 排除其他原因:如急性感染、应激、药物(如激素)等导致的暂时性高血糖。
2. 检测方法:血糖检测需用静脉血浆样本,指尖血仅用于筛查。
3. 儿童诊断:标准与成人相同,但需注意1型糖尿病可能急性起病。
2024年最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变了!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
糖尿病诊断标准有了新变化!
昨天(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也是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六次学术会议(CDS2024)召开的日子,在这次会议上,带来了一个最新消息!
那就是:
2025年即将正式发布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提出,如果没有典型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即使随机血糖超过11.1mmol/L,也不一定是糖尿病。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诊断标准
而以前,如果你的随机血糖≥11.1mmol/L,不管有没有症状,都可能是糖尿病,需要改天再查一次。
202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诊断标准
那么,什么是随机血糖呢?
简单来说,随机血糖就是你任何时候测的血糖,不管是饭前、饭后还是其他时间。
正常情况下,随机血糖应该小于11.1mmol/L。
相比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耐量试验,随机血糖更容易获取,可以及时发现高血糖。
虽然没有典型糖尿病症状时随机血糖高,不再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但也要提醒大家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密切监测血糖。
另外,大家要注意餐后1小时血糖。这个值指的是从你开始吃饭算起,1小时后的血糖,正常情况下应该<8.6mmol/L。
2024年3月发布的《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关于负荷后1小时血糖诊断中度高血糖和2型糖尿病的立场声明》提出:如果你在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后1小时血糖≥11.6 mmol/L,那可能就是2型糖尿病了,但需要复查确认。
这个标准目前还没正式纳入我国的糖尿病指南,不过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希望大家都能健康生活,远离糖尿病的困扰!
什么是1型糖尿病,可以被根治吗?医生一次性讲清楚
1型糖尿病可以治好吗?
我们知道1型糖尿病又叫做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顾名思义这个病最大的特点就是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又分为一、免疫介导性1A,包括急性型及泛发型,即指没有自身免疫证据。二、特发性1B,即指没有自身免疫证据。
因此要治好1型糖尿病就需要解决胰岛β细胞被破坏所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从体外补充胰岛素,要么让体内恢复胰岛素分泌。体外目前可以用智能化的胰岛素泵来模拟生理胰岛素的分泌,但离完全模拟出生理胰岛素的分泌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恢复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就更复杂,更需要时间来探索。
所以1型糖尿病在现阶段只能控制好血糖达标,而且还需要患者熟练掌握了胰岛素的使用才行。在医学上控制达标就等于是老百姓说的治好了,而不是老百姓想的断根即完全康复到从前。
记得点赞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