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脑出血(糖尿病并发症脑梗,腿疼应怎样治疗)
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不知如何下手?送你四大重点
脑出血本就是急危重症,合并糖尿病,更是雪上加霜。如何护理,协助医生改善患者预后?这是个摆在护理人员面前的现实命题。
病因
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是指在糖尿病的病理基础上脑动脉发生破裂,致使血液流入脑实质的突发疾病。有报道认为,糖尿病脑出血是因为糖尿病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合并糖尿病和单发脑出血或者糖尿病相比,病情情况更为严重复杂。脑出血是导致糖尿病死亡的重要原因。而由于血糖的升高也极大加重了脑缺氧损害。相关研究数据表明[1],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与没有糖尿病的人会多2倍。脑出血合并糖尿病临床症状的轻重、疾病的转归情况及预后主要和患者入院时的血糖水平及血糖控制情况有关。血糖水平越高或者血糖控制越不佳,就说明临床的症状越严重,神经功能恢复也越差。因此,临床中除了采取积极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外,还应该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
护理
主要分为心理干预、饮食干预、康复干预以及皮肤干预护理四大重点。
1.心理干预
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大多数伴有语言以及行动障碍,给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存在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2]。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增强与患者以及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需求,给患者营造出愉快和谐的康复环境,并且护理人员要善于运用鼓励性以及理解性语言帮助患者缓解或者消除消极情绪,从而促进提高临床治疗护理的效果。
2.饮食干预
患者由于长时间处于躺卧状态,运动量非常少,肠胃的蠕动功能受阻,从而导致消化吸收功能出现紊乱。因此,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便秘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应该对患者的饮食习惯进行适当的调节,嘱咐患者多吃清淡以及粗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并且还要搭配蔬菜汁、水果汁和蜂蜜水等,这样就可以保持肠道有良好的蠕动功能[3],有效预防便秘。
3.康复干预
对于能够进行肢体恢复的患者,应该尽早指导其进行康复锻炼,从而加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可以循序渐进,指导其采用坐立站立以及行走等方法,若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没办法站立,可以通过翻身、握手以及屈伸上下肢等方法,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增强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4]。
4.皮肤干预
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排尿经常不受控制,往往会出现滴、漏尿的状态,给患者带来不适,增加护理工作量,护理人员要给患者进行排尿培训。患者因为长时间躺卧,会造成受压处长期不透气或者大小便失禁、出汗等,如果护理人员清洁不及时或者清理的不彻底,患者将会很容易发生压疮[5]、失禁性皮炎。强化压疮预防及神经性皮炎的相关护理干预,提升患者护理质量,增进患者舒适。
总结
糖尿病合并脑出血一旦发生,护理人员要分清轻重缓急,在对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积极进行抢救治疗的同时,跟进患者心理护理、饮食及康复健康教育指导以及皮肤护理,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为促进患者进一步康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凤英,陈素格.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脑出血转化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1,53(01):85-87.
[2]郭采风,陈愔愔.综合护理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干预的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22):104-105 108.
[3]柴杨.血糖控制对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6):107-108.
[4]欧阳俊红.生活方式管理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4):3447-3448.
[5]陈琦,陈斌.护理干预在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1):102-104.
#健康知识科普##日常医学科普##护士#
脑出血怎么办?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脑出血这个疾病的发病率高,一般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一旦患上此病将严重危害到患者的生命。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来好好地了解一下脑出血这个疾病的知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脑出血的发病原因、脑出血病人的日常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一、脑出血的发病原因:
1.高血压是脑出血最主要的病因,发病往往没有什么先兆,或患者可突然感觉眩晕你、浑身乏力、肢体麻木,甚至跌倒在地。
2.情绪激动使得血压突然升高,引起脑出血。由于过分激动,使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肾上腺素增加,心跳加快,血管急剧收缩,诱发血管破裂。
3.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神经内分泌的正常代谢,便血液粘稠度、血浆纤维蛋白质、肾上腺素均升高,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和脆性增加、血压升高,造成血管破裂。
4、过度劳累。由于担负任务过重,精神极度紧张或长途旅行和过于疲劳,极易诱发脑出血。
5、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暴饮暴食、饱食后沐浴等。
二、脑出血病人手术治疗:
主要目的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挽救生命 ,其次是尽可能早期减少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损伤,降低致残率。同时应针对病因,如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等进行治疗。
脑实质出血主要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手术、去骨瓣减压术三大类。脑室出血主要包括脑室引流和血块溶解术。
1、开颅血肿清除术
手术的作用是清除血肿,并尽量减少次伤害。研究表明,小脑出血患者手术减压可降低死亡率.改善功能预后。建议神经功能恶化或脑干压迫和(或)脑室梗阻性脑积水的小脑出血患者尽快进行血肿清除手术。
2、微创手术
具有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局部麻醉操作降低麻醉风险等优势.近年来出现了精准立体定向穿刺设备的应用、溶栓药物促进血肿液化引流、手术通道建立后局部药物应用、局部监测等。
3、去骨瓣减压术
当其他选择既不可用也不可行时,神经外科医生可能会采取半颅骨切除术作为最后手段。
4、脑室引流、血块溶解术
脑室出血可见于45%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虽然脑毫插营可引流出脑室内的血液和脑积液,但难以保持引流管通畅.同时脑室内血液引流缓慢单纯使用脑室插营可能是无效。 有时使用溶栓药作为脑态插管的 种辅助手段。
三、脑出血病人的日常护理:
1.脑出血病人需要一个舒适、有阳光、安静的环境调养身体,应尽量减少探望,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避免各种不良情绪影响。
2.高血压是脑出血的常见诱因,所以要重视这个病因,要按照医嘱按时定量服用降压药物。
3.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和入量适当。患者宜多吃营养丰富、低脂、清淡软食,如鸡蛋、豆制品等食物,必要时经鼻管饲给。
4.保持大便通畅,可食用香蕉、蜂蜜,多进水,加强适度翻身,按摩腹部,减少便秘发生。禁忌用力屏气排便,防再次脑出血。
四、脑出血病人的并发症的预防:
1.脑出血病人要定期测量血压和血液粘度,对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症、免疫性疾病等,要积极治疗和控制,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2.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于激动。做到心境平静,减少烦恼,知足常乐,切忌情绪激动。
3.要保证体内有充足的水液,水液可以使血液稀释保持血容量。所以脑出血病人平时要养成多饮水的习惯。
4.日常生活作息要规律,可以适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但切忌不可过于劳累。适宜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做广播体操等都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
(文/湖南省直中医医院神经外科 朱华兰)
脑梗和脑溢血有什么区别?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你真的了解吗?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三高,都是慢性病,之所以叫“慢性”病,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缓慢地伤害你的身体,与患者长期共存,不直接或短时间内造成死亡。
那么当我们发现血糖或血压升高时,我们害怕的是什么呢?主要是慢性病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
心脑血管病变是三高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其中,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脑卒中(中风)是世界第二大,中国第一大死亡原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我们常听说的脑梗、脑溢血都属于脑卒中的范畴,也是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中常见的、最危急的突发疾病之一。而这两种病的出现与血压、血糖、血脂的高低息息相关,是三高病人们需要重点预防的并发症。
(1)脑溢血
脑溢血就是脑出血,其主因是高血压导致的细小动脉硬化。脑内动脉的管壁较为薄弱,中层的肌细胞和外膜结缔组织较少,并且缺乏外弹力层。长期高血压可使脑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及纤维素性坏死,管壁弹性减弱,血压骤然升高时血管易破裂出血。
(2)脑梗死
脑梗死,是指为大脑供血的血管被脱落的脂质斑块、血栓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疾病。因此,脑梗死也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
脑溢血和脑梗死的3个区别(1)症状不同,脑梗死更紧急
- 脑梗死:局部脑组织由于缺乏给养会迅速坏死,出现偏身瘫痪、偏侧视力下降、偏身麻木、说话不清等症状。
- 脑溢血:刚发生时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的症状,少数有头晕、头痛及肢体无力等,在发病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随着破裂的伤口越来越大,出血量越来越多,身体就会升高血压来维持脑部供血。患者普遍出现头痛、呕吐、肢体瘫痪、意识不清、抽搐等症状。
(2)发生概率不同,脑梗死更多
我国每年有150万到200万的新发脑卒中病例,其中70%是脑梗死,20%-30%为脑溢血。
(3)造成的后果不同,脑梗死危害更大
- 脑梗死发生时,脑组织由于完全缺血,会快速坏死,无法再生。即便经过治疗,多数患者依然会遗留下偏瘫、半身不遂的问题。
- 脑溢血如果治疗及时,非重要部位出血及出血量小的患者在积极治疗后能够完全恢复至发病前状态。病情较重的患者则可能会留下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言语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大小便障碍等后遗症。
2种病都与血管硬化有关,有一个共同的病理基础:动脉硬化。所以,这两种病的高危人群也是一样的:
(1)高血脂,尤其是胆固醇超标的高血脂患者,动脉内斑块较多,更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
(2)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刺激下,血红蛋白会被糖基化(糖化血红蛋白),产生糖基化终末期产物,也易沉积在血管上。
(3)高血压患者。在高压血流的冲击下,硬化脂质斑块易被冲脱,人体就会以为是血管破裂,“伤口”处就会释放启动凝血机制的血栓。若血栓卡在脑部动脉,就会引发脑梗死。
(4)心房纤颤患者。当心房跳动的频率不规则时,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就不能按顺序收缩,使得心脏内的血流无法保持单一运输方向,而是像乱流一样来来回回,这就会急剧增加血栓的形成风险。
(1)远离肥肉、油炸等高热量食品:长期摄入超标,会导致血液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2)远离腊肉、咸蛋等高钠盐食品:当大量钠离子进入人体后,体液浓度上升。人体为平衡这种浓度,就会吸收大量水分进入血液,血管就会"被迫"扩大容量,会增加血管的脆弱程度。
(3)远离饼干、泡面、蛋糕等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会增多人体血液的粘稠度和凝聚力,给血栓的形成"添把火"。
多做4件事预防血管硬化(1)清淡饮食:清淡饮食能助你远离不健康脂肪。
(2)常做有氧运动:运动是提升高密度脂蛋白最有效的方式。它能够将沉积在血管壁上的垃圾带回肝脏处理,从而改善血管弹性,减缓血管硬化的速度。
(3)控好血压、血糖、血脂:尤其是血压,血压高会直接影响血管健康。
(4)多喝水:充足的水分可避免血液过于粘稠从而触发血栓形成链。
问上医,让更多人拥有健康,让健康更简单!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请不吝您的点赞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