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蕨根粉糖尿病能吃吗(蕨根粉条糖尿病人可以吃吗)

美食小科普 0
文章目录:

农村遍地是宝!这5种野菜比肉还贵,你吃过几种?

在这个三月里,我们迎来了一场关于野菜的革命。这场革命不仅仅关乎食物本身,更是一种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对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诠释。在这个春天,我们将一起探索那些生长在田野间的绿色精灵,了解它们的故事,学习科学的食用方法,以及如何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健康与环保的乐趣。

早春黄金野菜TOP5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野菜最为鲜嫩的时候。以下是五种不可错过的早春野菜:

1. 荠菜(报春菜)

荠菜是春天的使者,它的最佳采摘期在3月1日至20日之间,一般都是用来包饺子,冬天的荠菜猪肉饺子可鲜美了,科学研究表明,多吃荠菜有好处,荠菜含有抗癌物质荠菜酸,且其维生素C含量远高于柑橘。现代吃法如荠菜纳米冻干粉,能够在保留97%营养的同时,方便快捷地享用。

2. 蕨菜(山珍之王)

蕨菜被誉为山珍之王,基本上南方都有,还有很多不同的品种,比如在水边的叫水蕨,山上常见的有紫色干的,有绿色杆的叫糯米蕨,炒腊肉非常好吃,但在食用时需要注意焯水去除致癌物质原蕨苷。而且蕨菜的蕨根粉也很美味,如今创新应用如蕨根粉3D打印面条,不仅口感独特,还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3. 香椿(树上蔬菜)

香椿的嫩芽在3月8日前硝酸盐含量最低,此后每推迟10天,价格会下降40%。,一般是用来炒鸡蛋,但是现在科技保鲜技术如液氮速冻,使得香椿能够全年供应,就是比较贵。

4. 蒲公英(药食同源)

蒲公英不仅是一种野菜,在北方也叫婆婆丁,好像也可以包饺子,也是一种药材。其保肝成分蒲公英醇的提取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此外,智能温室培育的蒲公英品种已经上市。

5. 马齿苋(长寿菜)

马齿苋富含ω-3脂肪酸,酸酸的,挺好吃,非常有营养,一般菜地上就会长很多出来,具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

当然不同地区的野菜有着各自的特色和文化基因。例如,湖南的地木耳、云南的刺五加嫩芽、江浙的草头、川渝的折耳根等,都是地方特色的体现。

在享受野菜美味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食品安全。可以使用AI识别系统可以帮助我们辨别野菜种类,避免误食有毒植物。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污染防控和遵守法律法规,保护自然资源,不要采集国家保护植物。

现在科技的进步也为野菜的烹饪带来了新的可能。分子料理技术、功能性食品开发、太空育种等,都为我们的餐桌增添了新的色彩。

根据中医理论,我们可以根据不同节气选择合适的野菜进行食疗。例如,惊蛰时节可以选择荠菜和蒲公英,春分时节则可以选择香椿和马齿苋。

野菜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文化和科技的结晶。让我们在这个春天,用科学的方法去采食野菜,用创新的思路去开发野菜,用传统的智慧去品味野菜,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风物诗篇。

居家曰记 有一种乡愁那就是都根粉粑粑

离开山区进入城市十几年了,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已渐渐触入城市,好多家乡的记忆也逐渐淡忘。

一天,与远在秦巴山区的朋友微信聊天,得知他在万源丝罗乡的家人趁着因新冠肺炎封闭无法外出打工期间,挖了许多都根粉。提起都根粉我立马来了精神,毫不客气向朋友索要一点都根粉。

什么是都根粉?城里人可能是一头雾水。但在甘肃、四川、陕西、湖北神农架接界的秦巴山区无人不知都根粉的大名。就连云贵川渝交界山区,渝湘鄂山区也知道都根粉的大名。

说了一大堆,究竟都根粉是什么东西呀?都根粉,又名蕨根粉,是一种与恐龙同时代的蕨类植物的地下根加工提取出来的淀粉。蕨类植物在我国分布很广,种类也多,但可提取都根粉的品种却不多。重庆涪陵地区把土豆粉、红苕粉也称都根粉,本人不敢苟同。都根粉略呈灰白、质地细腻,外观如同红苕粉。而土豆粉、葛根粉是雪白色,这是区别的重点。

1964_1971年,我在大巴山七年半的插队生涯中,几乎每年都要参与乡亲们的挖都根粉活动。秦巴山区人们食用都根粉的习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由来很久,无从考查。受山区地形气候影响,粮食产量很低,海拔2000米的地方小麦都无法正常生长,只能生长土豆、玉米和一点豆类。山下河谷地区虽有少量稻田麦地,产量也很低。山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经常饿肚子。靠水吃水,靠山吃山,这是山民们生存的一种方式。挖蕨根提取都根粉食用解决饥饿,也就是一种靠山吃山的好办法。

人们常说”樱桃好吃树难栽”。其实呢,对于盐碱地,干早地区而言,种好樱桃树是有一定难度,除此之外的其它地区栽种樱桃树则比较容易。

挖蕨根加工都根粉的难度却要大得多。蕨根一般都长在山坡上、比较深的土壤里。特别是高海拔地区,蕨根为了不被冻死,扎根更深,达一米以上。相信大家都看到或知道挖山药,挖蕨根一点也不比挖山药轻松,都是力气活。每年春天萌发的嫩叶,叶片在没有展开时叫蕨苔。蕨苔也是一种很好的食材,每年都有大量出口到日韩等国。

挖出来的蕨根要仔细的清洗,不光是要洗掉附着在蕨根上的泥沙,而且要清洗干净蕨根上密布的一层绒毛,以免影响都根粉食用的口感和品相。

加工都根粉需水量比较多,场地一般都选择在溪流或小河边。由于过去没有机械,全部靠人力加工。办法总比困难多,选择一块比较大而平坦的石板,堆上洗净晾干水分的蕨根,用一个木头制成的锤子反复锤打,直至成粘糯的糊状。如果你看见过打糍粑,锤打都根粉的粘糯性就跟打糯米糍粑差不多,非常吃力。

这就奇怪了,为什么蕨根锤打后会变成粘糯的糊状呢?原来是蕨根里富含一种粘液。这种粘液和山药里的粘液是一样的,这一比较,大家就明白了。所以,在锤打的过程中,也是有点技术含量的。初期要使劲锤打,后期则要连锤带搓,颗粒越细越好,提取的淀粉比例就高。

六七十年代的山区,没有电,没有电动设备,就连柴油机也没有。点的是煤油灯,加工粮食用石磨推,仅有的一点稻谷是用碓窝舂成大米。现在有了电动粉碎机,加工都根粉既简单又轻松了。把洗干净的蕨根不断投入机器中,加工好的浆汁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

接下来的工序就是过滤。把锤打后的原料放入盛有山泉水的大木桶中,充分搅拌洗淘,把蕨根淀粉完全淅出。然后,用丝网捞出粗渣,静置约两小时左右。待木桶里的蕨根淀粉水沉淀后,除去水面浮沫,倒掉清水。把淀粉水舀入细纱布滤网中,不断摇动滤网架,尽最大可能把蕨根淀粉全部滤出到盛浆的木桶里。这个过滤过程和手工制作豆腐的方式相同。

过滤好的蕨根淀粉浆再次沉淀,直至浆水清透,淀粉沉淀紧实。倒除清水,舀去淀粉表层黄浆。不能沉淀的黄浆水含有少量蕨根淀粉、胶状物,可作猪饲料用。

最后一步,把沉淀紧实的蕨根淀粉抠出来,要使点劲才能抠出来的哈!双手交替反复,把淀粉团成半斤重左右的粉球,放阳光下晒干。干燥后的都根粉球会开裂,直至碎成粉末和小颗粒。

现今的都根粉已不再局限是饱腹的食材。随着科技的进步,都根粉不光是可以烙成饼,用来炒回锅肉、炒腊肉。不少地方的餐馆,把都根粉制成的早餐、都根粉丝等更多花样种类的食品,提供给喜欢的人们品尝食用。

由于都根粉是纯野生植物提取,产量有限,价格较高。市场上有不良商家用红苕粉冒充蕨根粉,鼓吹炒作可以治疗糖尿病,降脂降血压的事时有发生,值得注意。

大家请放心,山民们为了保护大自然环境,不会大面积的挖掘而致植被毁坏,适当少量的挖取是没有问题的。

只要提起都根粉三个字,我头脑里马上浮现出当年插队地的山山水水,想起用都根粉烙成的粑粑炒腊肉端上餐桌。原生态的粑粑和猪肉,油光晶亮。腊肉肥而不腻,都根粉粑粑香糯绵软,真的是唇齿留香,回味满满。挖取都根粉的一切付出,在这里得到回报都是值得的。享受山珍美味的同时,我们也要感谢大自然的馈赠。

大巴山虽然不是我的出身地,但我早已把那片热土当作是我的第二故乡,一个如同少女初恋般、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吃野菜要“浅尝辄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想吃野菜已经不再需要跋山涉水,野菜已逐渐走上家庭餐桌,甚至成为很多餐厅常规的供应菜品。在春暖花开之际,我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野菜,及食用时的注意事项。

马齿苋

马齿苋也叫马齿菜、长命菜、长寿菜等,颜色一般是浅绿色或紫红色,叶片肥厚,叶子的形状为倒卵形,因形似马的牙齿而得名。马齿苋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以及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和很多植物营养素。马齿苋因为含酸类物质较多,所以口感上会有些酸。研究发现,马齿苋中含有的有效物质和化学成分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治心脏病、癌症等作用。

在食用方法上,大家可以将马齿苋焯水后炒食、凉拌、做馅,如马齿苋炒鸡蛋、蒸马齿苋馅的包子或者蒜蓉马齿苋粥等。

提示:像马齿苋、灰菜、槐花这类野菜含有可致过敏的物质,一些人食用后皮肤在太阳下暴露,极易诱发日光性皮炎,在眼睑、面部、颈部及手臂等部位出现红肿、痛痒等症状,甚至出现水疱。易过敏体质的人群,如老人、婴幼儿等,在食用此类野菜时要特别注意,避免食用后在阳光下暴晒。如果出现过敏症状要及时就诊。

蕨菜

蕨菜也称蕨儿菜、火蕨、粉蕨,生长在山林阴湿处,春、夏季生长茂盛,嫩芽拳曲,根茎粗,老叶子会舒展开,也就不适合食用了。蕨菜茎叶中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C以及17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占其总氨基酸含量的39.4%,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同时,蕨类植物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具有利尿和调节血管渗透性的作用。

在食用方法上,可将蕨菜洗净焯煮5~10分钟后,用清水浸泡1~3个小时,每隔1个小时换一次清水,挤去多余水分后凉拌食用或放入汤中,增加汤的鲜美。由于蕨菜茎部含大量淀粉,可制成蕨根粉。蕨根粉中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此类淀粉具有抗消化的能力,在总碳水化合物不超标的前提下,非常适合糖尿病和肥胖患者食用,建议偶尔用它替代部分精米白面等主食。

提示:蕨根粉中的淀粉不易消化,对肠胃不好的人来说,食用过多的蕨根粉有可能引起腹胀。

荠菜

荠菜也叫地菜、地米菜,其根细长呈白色,茎直立分枝,基生叶丛生,平铺地面,叶片羽状深裂,春季开花,整株散发出浓郁的香味,清明时节采花全草供药用,中药名称荠草花。荠菜的营养及药用价值较高,含蛋白质较高,其中氨基酸种类丰富,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5.2%;荠菜多糖具有一定的生理功效,能促进机体生长;荠菜中所含的生物碱,如登皮甙具有消炎止血、降血压等作用。

荠菜的吃法也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炒食、凉拌、做汤和做馅,如荠菜丸子、荠菜鱼卷、荠菜鸡片、荠菜春卷、荠菜包子、荠菜馄饨等。制作菜品前要将嫩荠菜洗净,焯水后再凉拌、炒制或入馅。

提示:和蕨菜类似,荠菜中也含有导致日光性皮炎的物质,易过敏人群须谨慎食用,或食用后避免在日光下暴晒。

野菜虽好,却没有成为餐桌上的常见菜,这是因为大部分野菜含有微量毒素,不论什么样的野菜,尝尝鲜,“浅尝辄止”,不要长期大量食用。另外,野菜也不宜久存,最好现买现吃。虽然营养丰富,但并非所有野菜都能食用,如生长在有毒或工厂、人口密集地区,受污染的河流、水体附近,则不宜食用。最好在正规市场购买野菜,不要随便在山间挖野菜或购买小商贩的野菜来吃,这些都存在安全隐患。如果食用野菜后出现周身发痒、水肿、皮疹或皮下出血、呕吐、腹泻等症状,应马上停止食用,并就近入院诊治,以免拖延病情,引起肝、肾损伤。(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营养科 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