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身体会发黄吗(糖尿病身体会发臭吗)
血糖升高,看尿就知道?尿液有这3个表现,或是身体的求救信号
患者小刘今年25岁。自两年前大学毕业以来,饮水量一直在不寻常地增加。平时与朋友外出游玩时,小刘总要带上她专属的大水壶,而且很快就会喝完,需要再找个饮水处续满。人家喝了一瓶的工夫,小刘早就喝了三、四瓶。
与之相对应,小刘上厕所的频率也要远超过同龄人,而且尿液又黄又黏稠。更为奇特的是,小刘经常食欲很好,在好友中是出了名的“大胃王”,体重却不断下降。
周围的亲朋好友一再提醒小刘去正规医院做检查,但小刘根本不在乎,觉得自己不过是个“年轻人,身体代谢机能好”而已,对自己多吃也不胖的身体很是得意。
但在近两天,小刘却突然全身乏力、恶心呕吐、腹痛难忍,尿液也散发出难闻的烂苹果味。小刘一家急忙带着她到当地三甲医院就诊。
入院时,小刘明显感觉疲乏无力、口干舌燥、舌头发麻,腹部亦有微痛不适感,并反复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呕吐物是胃内容物及黏液。与此同时,小刘还出现了尿量少、饮水即小便、胃口不好的症状。
随后,医生给小刘做了辅助检查,结果为:尿酮体( );尿糖( ),PH:6.9。胰岛素抗体阳性,医生综合小刘各项目检查结果及症状,确诊为1型糖尿病引起的酮症酸中毒。
立即给予补液氯化钠 胰岛素静点,系统治疗24h后患者能够进食,腹痛消失,口干症状消失,复查电解质钾钠均在正常范围内,持续给予皮下短效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种常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的急症,病情凶险、起病迅速,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小刘一再忽视自身出现的糖尿病早期症状,未能积极就医治疗,因此差点付出生命的代价。
根据《2020年最新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数据》,在过去的30多年里。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呈现出了显著的上升趋势,患者数首次达到1.3亿人。
糖尿病患者如果积极治疗和控制疾病,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后果。但是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血糖升高的情况,或者已经能够被确诊为糖尿病,但并不知情,因此错失了减轻糖尿病的最佳时机,也就是无须使用药物即可维持血糖正常水平的阶段,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事实上,如果你注意糖尿病早期症状并及时进行血糖检查,便能及早发现糖尿病并把握最佳缓解时间。为了帮助大家全面了解糖尿病的早期发病的症状及治疗相关知识,我们精心准备了以下医学科普。
一、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也被称为糖代谢调节受损期,指的是正常代谢和糖尿病糖代谢之间的异常状态。主要涉及到空腹血糖水平的下降以及糖耐量的降低。
其中,根据《我国糖尿病前期流行状况及防治进展》所述:空腹血糖受损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大于6.1mmol/L且小于7.0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后血糖小于7.8mmol/L;糖耐量受损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值不超过6.1mmol/L,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后的血糖水平不小于7.8mmol/L且不超过11.1mmoL。
糖尿病前期不但可以直接引起糖尿病,而且病人机体还常因长期高血糖和代谢异常等因素而合并其他疾病。糖尿病前期病人患冠心病、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系统病变、视网膜病变、慢性肾脏疾病、肝细胞癌等疾病的危险性均可增高。
针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给予一定的干预与治疗,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而且能够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关注。
二、医生:尿液出现这3种变化,要警惕血糖为了确保身体健康不受血糖明显超标的影响,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身体的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在出现相应的症状时及时就医,才能在血糖波动情况下迅速采取改善措施,以避免出现由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尿糖升高现象,这是一种正常生理反应。而尿液的独特特征,如色泽、频率、形态和气味,常常是我们最为普遍和容易观察到的。
1)尿液黏稠,有泡沫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机体会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糖分,从而引起尿液颜色和粘稠度的变化,呈现出偏黄和黏稠度的增加趋势。此外,若是患有肾病者,还会伴随有蛋白尿等症状发生,使得尿液变得更加浑浊。
不仅如此,糖尿病患者体内还存在着高代谢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糖尿病患者的肾脏负荷逐渐加重,导致其肾脏无法进行正常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当肾功能异常引起患者尿液中出现大量蛋白质时,可以观察到明显的泡沫状物质。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导致尿液中的糖分增加,同时也会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
2)尿液中弥漫着一股腐烂的苹果气味
根据《2型糖尿病酮症诱因研究》,缺乏长期干预和及时调整干预措施已逐渐成为导致二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主要因素。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相当显著。
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长期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当胰岛素的作用严重不足时,高血糖会导致自身组织分解增加,从而生成代谢产物酮体。大量的酮体在体内堆积引发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的酮症酸中毒表现为酮体在尿液中排出时散发出腐烂的苹果气味,而当患者呼出气息时,这些气味也会随之挥发。
若是出现了酮症酸中毒症状时,患者体内会大量蓄积酸碱度不正常的物质,容易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损害,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对于这类患者而言,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尿常规、血糖、酮体等方面的检查,并在确诊后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是至关重要的。若是病情加重则要去上级医院求治,以避免病情恶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个人饮食习惯,特别是要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如果患有糖尿病,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控制病情。
3)尿液分泌量呈现明显的增加
糖尿病患者最为典型的症状表现为“三多一少”,即饮食过度、尿量增多、食量增多、体重减轻。因此,多尿是糖尿病人尿液特性中的一种,相较于正常人而言,其尿液容量更为丰富。
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内食物向糖转化的效率降低,从而引起血液中的糖分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为了维护身体的健康,人体必须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糖分,以确保身体的正常运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血糖过高或者肾脏受损就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肾小球疾病以及肾性水肿等病症。
根据2020年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对于II型糖尿病的诊断,必须进行肾脏病变的筛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筛查以确保准确性。医院应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不全可能导致尿量增多的情况,为糖尿病肾病患者提供全面的管理、采用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包括调整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危险因素,并提供糖尿病患者相关教育。
随着尿糖水平的升高,患者可能出现渗透性利尿的症状,即小便量、频率显著增加。这将使患者体内水分丢失过多,需要通过大量饮水补充水分。夜间排尿频率的增加不仅与饮水量的增加有关,还与尿量的增加密切相关。
此外排尿过多还可能会引发排尿困难以及血尿等病症。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频繁、急迫和排尿疼痛的症状。
总结:归纳而言,血糖升高的症状可能表现为尿液黏稠变黄、散发出异样的气味,以及尿量过多等。另外,如果发现尿色发暗或浑浊、尿呈白色或者是伴有血尿的话,也应该考虑到糖尿病的存在。
除了尿液中的问题,血糖过高还会导致身体消瘦、乏力等症状,如果出现以上几种现象则应该考虑到糖尿病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患有糖尿病的个体都呈现出以上这些现象,疾病的具体表现可能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年龄等因素有关,尿液可能呈现出偏黄、偏白或清澈等状态。
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治疗,不能盲目地滥用降糖药物。对于患有高血糖的个体而言,有效控制血糖的关键是需要通过合理控制饮食和科学的运动来实现。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充足的饮水和适当的运动量。
随着一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攀升,高血糖患者的年龄逐渐缩小,年轻人也应该养成定期进行血糖检查的良好习惯,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尿液,勿有严重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1]《2020年最新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数据》英国医学杂志 2020.4
[2]《我国糖尿病前期流行状况及防治进展》中国现代医生 2021.59
[3]《2型糖尿病酮症诱因研究》预防医学 2017.29
[4]《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2021.41
糖尿病来临时身体上会有四种奇怪的表现,需要多加留意
1、体重下降
对于正在减肥的人群来说,如果体重有所下降,内心可能在欢呼雀跃,可一旦没有增加运动量和控制饮食,甚至食量大增,但依旧有了体重下降的表现,大多是糖尿病发病的症状。
原因在于糖尿病患者血液内的糖分无法被充分利用,并且一部分还会跟随尿液排泄出来,这种情况下身体便处于能量缺乏的状态,所以患者就有了食欲增加的表现。
除此之外,因为身体无法很好地利用葡萄糖,由此一来,只能不断消耗体内的蛋白质和脂肪,来为身体提供能量,因此,久而久之体重就会有所下降。
2、皮肤变化
这里所说的皮肤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颜色的改变,因为临床数据显示在糖尿病到来时,患者的皮肤会变成潮红色甚至灰褐色,这是因为血糖含量过高阻碍到了血液循环。
而另外一个方面指的是皮肤有发痒的症状,医生表示,这一结果的出现大多跟体内血糖超标影响到了神经末梢有关;
所以皮肤就会莫名的骚痒,如果没有重视起来,在病情逐渐发展过程中,甚至还会有皮肤溃烂的症状。
3、尿液颜色异常
在糖尿病发病时,患者尿液中含糖量比较高,进而使得尿液的颜色有变化,例如发黄或者发白,并且伴有异样的味道,这就是典型的糖尿病的症状。
4、经常口渴
水分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成分,在人体健康时每天的饮水量也比较固定,可一旦被糖尿病所困扰,患者便会不停的饮水,这是因为高血糖会导致水分大量丢失。
除此之外,在患者喝了很多水的情况下,但依旧感觉口干舌燥,此时,必须及时去医院检查,配合医生治疗,防止糖尿病并发症到来。
核酸做得少会变红黄码?官宣确认:不关联
12月6日下午5时
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召开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荔湾区相关负责同志和疾控专家
通报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情况
12月5日广州市当日出院(舱)7828例
发布会上,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介绍,12月5日0至24时,广州市新增3371例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新增感染者中无症状2262例、轻型和普通型1109例,无重型、危重型患者。12月5日,全市当日出院(舱)7828例,本轮疫情累计出院(舱)94834例。广州市当前疫情依然多点、多面、多链,呈现局部聚集与点状散发并存状态。
明确需查验核酸结果的场景
核酸检测频次不与健康码颜色关联
市民按需检测即可
张屹表示,广州市全面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措施,围绕强化重点人群和脆弱群体的防护,不断优化核酸策略,精准开展疫情监测。
关于核酸检测结果的运用,明确如下场景:
就医方面:市、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普通门、急诊就诊人员凭健康码绿码通行;新入院住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凭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办理入院;发热门诊患者须核酸检测。
出行方面:乘坐飞机、高铁、列车、跨省长途客运汽车、跨省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须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跨省来(返)穗人员开展“落地检”。
重点场所(机构)、重点人群:养老机构、福利机构、母婴照护机构等人员密集、脆弱人群多等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场所,目前仍实行封闭管理,凭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入;快递外卖、口岸交通等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和发生本土疫情的高风险区域,按照第九版规定频次开展核酸筛查。
除上述情况外
其他单位及场所凭健康码绿码通行
不能层层加码查验核酸检测结果;
核酸检测频次不与健康码颜色关联
市民按出行、就医需求检测即可。
非紧急就医需求
优先选择互联网医院
或就近基层就诊
张屹表示,广大市民朋友们近期如有非紧急就医需求,请优先选择互联网医院或就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10月20日以来,广州地区互联网医院在线诊疗27.07万人次,开具电子处方1.53万张,治疗药物通过快递等快速寄达患者手中。
广州市卫健委已要求具备互联网医院接诊条件的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远程接诊、非接触就医等优势,不断充实线上诊疗力量,积极开展线上问诊,完善药品配送机制;不断优化发热门诊、呼吸科、儿科、产科等科室线上接诊流程,持续提升在线问诊体验,保障线上号源充足、医务人员在线规范化接诊,最大限度为市民提供可及、快捷、方便、安全的在线咨询、接诊分诊和健康科普服务。
疾控专家:
接种新冠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
可24小时在我们体内“巡逻”
老年人不必过于担心不良反应
在12月6日的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主任、流行病学主任医师(二级)王鸣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广州市近来采取的优化完善疫情防控策略,是适应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这也是由于全市人民经过努力,加强新冠疫苗免疫接种达到92%以上的高覆盖率,限制了病毒的传播及症状的发生,从而为广州疫情防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也证明,接种新冠疫苗,是最有效的防疫措施。
人体接种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可以每天24小时在我们身体内“巡逻”,时刻保护我们免受病毒的侵犯。即使采取优化完善疫情防控策略后,人们外出短时间脱下口罩,吃饭、饮早茶,抗体在体内仍然发挥着保护作用。
另外,之所以强调老年人要接种新冠疫苗,是由于老年人本身的免疫能力下降,对病毒的抵抗力比年轻人低,且老年人群大多数都伴有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即使是目前致病性已经减弱了的新冠病毒株感染后,也会成为压垮老年人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容易发生重症甚至死亡。所以,老年人群更加应该接种疫苗。全球已有很多的数据表明,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是有效的,对此不必怀疑。
老年人应该接种新冠疫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前已经进入冬季,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流感、细菌性肺炎等都是针对老年人群的常见且重要的疾病,如果因为没有接种新冠疫苗而发生新冠病毒感染,而又不幸感染上流感病毒或肺炎球菌,形成了所谓的“叠加”感染效应,可想而知,这别说老年人群,就是年轻人也难以承受。所以,这个时候,接种新冠疫苗,显得很有必要。
老年人群接种新冠疫苗,不必过于担心不良反应
王鸣介绍,目前国内应用的新冠疫苗有如下几种研发线路的产品。一是灭活新冠疫苗,是传统技术路线,与大家熟知的用于儿童接种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同一研发线路;二是重组蛋白新冠疫苗,与大家熟悉的乙肝疫苗为同一研发路线,三是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是最新科技成果,全球多国都在应用。
上述几种疫苗经过严格的检测,都证明是安全的。要说不良反应,也有一些,主要就是注射部位疼痛,伴有低热、疲倦等一般接种疫苗后所共有的症状。这些症状经过休息和多喝水都可缓解。
最近,国内又推出吸入式接种的新冠疫苗,应用方便,不必肌肉注射,可避免疼痛的发生,为群众多提供了一项选择。所以,老年人群接种新冠疫苗,不必过于担心不良反应。
呼吁老年朋友尽快接种疫苗,共同构筑全民免疫屏障
卢绮文强调,优化防控措施对科学精准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荔湾作为广州老城区,老年人口多、老龄化程度已经达到29.3%。她呼吁各位老年朋友尽快接种疫苗,共同构筑全民免疫屏障。
转自:广州日报
来源: 广东台今日关注